老外學非遺 讓地道「中國味」走向世界

2020-12-25 人民網重慶視窗

圖左:2020年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暨遊巴南鄉村活動·端午。圖右:老外遊木洞鎮

  「重慶非遺技藝讓人感到神奇,巴南美麗風光更值得我們探尋!」這是在今年巴南區開展的一次「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活動中,一位外國友人學非遺、遊鄉村後,在遊記上寫下的話語。話雖不長,卻真實道出了這位外國友人對中國文化、對重慶、對巴南印象的深刻轉變。

  「連續3年開展的『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系列活動,已成為外國友人了解中國文化,認識美麗重慶、大美巴南的一道窗口。」巴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精心組織策劃,從最開始的「老外學非遺」,到現在的學非遺、過節會、遊鄉村……系列活動年年有新意。

  特別是今年,以非遺為媒,結合傳統節日、菊花展等節會活動,巴南區創新開展「老外遊鄉村」體驗活動及攝影、短視頻和遊記大賽,活動內涵進一步擴展,切實講好了中國故事,推廣了重慶形象,擴大了巴南影響,讓地方傳統文化、美麗風光、鄉村新貌等地道的「中國味」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老外學非遺,助力傳統文化走出國門

  「涼風繞繞天要晴囉依喲喂,么妹囉清早囉出了的喲門喲囉依喲嗬依喲……」今年6月24日,豐盛古鎮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委和巴南區聯合主辦的「2020年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暨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隆重拉開帷幕。

  活動舞臺上,來自貝寧的可樂等4名外國友人和他們的中國搭檔率先登臺,用一首木洞山歌開始了他們精彩的表演,而這是他們今年在重慶學習非遺技藝後的第一次演出。

  2020年,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系列活動仍然持續開展。巴南區嚴格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大力開展網絡教學、送學進校園活動,並結合「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邀請非遺傳承人向外國友人現場傳授「木洞山歌」「接龍吹打」「劉氏泥塑」等非遺技藝。

  同時,將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巧妙融入非遺體驗中,通過講故事、話民俗、做月餅、包粽子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親身體驗的方式,追尋歷史文脈、推廣傳統文化。

  佳節將至,情滿月圓。9月29日,「中外一家親 團圓共此時——2020年慶中秋、迎國慶暨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活動在巴南區李家沱街道舉行。來自加拿大、匈牙利等駐渝總領事館的嘉賓,以及在渝工作、生活、留學的10個國家的外國友人和市民朋友一起,學非遺、做月餅、迎國慶,一起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和節日。

  活動現場,外國友人和市民組成了4個小分隊,展開了一場「月餅製作大比拼」。在面點師傅示範之後,一聲令下,中外聯合組隊的隊員們在限時5分鐘內爭先揉面、包餡、模具成型……

  外國友人雖手法生疏,但興致很高,在中國隊友的指導下,一個個形狀各異的月餅在外國友人的手上誕生。來自瑞士的達爾文與其他外國友人一起分享自己家鄉的團圓節:「在我的國家沒有中秋節,但是一樣有慶祝團圓的節日。和今天的場景一樣,也是親朋好友們圍坐在一起,雖然習俗不同,但是這份感情是一樣的。」

  現場,不少外國友人將看到學到的新奇技藝等拍成照片、視頻,發送給朋友、親人,一次次轉發、一個個點贊,真正讓中國傳統文化、技藝走出了國門。

  老外遊鄉村,對外傳遞巴南山水鄉村之美

  眾多的非遺文化及傳承來源於鄉村,更植根於鄉村。為了讓外國友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展示重慶、巴南的山水之美,在今年的「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系列活動中,巴南創新性地開展了「老外遊鄉村」體驗活動及攝影、短視頻和遊記大賽,每周邀請外國友人深入巴南部分鎮街村落,來一場巴南的「深度遊」。

  活動中,外國友人們不僅可以學習體驗非遺技藝,感受農耕生活,共度傳統節日,還能聆聽脫貧故事,採摘農特產品,打卡旅遊勝地,並通過文字、圖片、短視頻等方式,把重慶、巴南的美麗「曬」到國內外。

  「巴南的鄉村真的美麗如畫。」在巴南區二聖鎮,外國友人們在白象山上的「定心」茶園體驗採茶樂趣、學習傳統制茶技藝,品味巴南特色茶藝,了解中國茶文化,聆聽二聖鄉村振興故事。

  在接龍鎮,外國友人走進重慶龍泉谷溫泉度假區,一起體驗了高空滑索、高空玻璃漂流、沙灘車等遊樂項目,一起高空穿梭1500米,飛躍密林與山澗。在來自柬埔寨的林文全就玩得很盡興:「玻璃廊橋漂流非常好,一邊體驗溫柔的漂流,一邊看山林景色也別有一番風景,跟家鄉的景色很不一樣,要發個朋友圈分享一下。」

  在石龍鎮,外國友人則觀賞了千畝繡球花海,體驗了藍莓採摘樂趣。來自韓國的何在憲在遊記中寫道:「康養勝地巴南石龍,值得每個人來看看、來走走,來感受不一樣的鄉村魅力。」

  據統計,2020年,巴南區共開展「老外遊鄉村」活動13場,累計邀請215名工作、學習、生活在重慶的外國友人深入巴南各地,學非遺、賞風景、品美食、遊鄉村,讓其充分領略了巴南的好山好水,體會中國鄉村的魅力新貌,並通過其拍攝的照片、視頻,採寫的遊記、日誌,讓巴南山水鄉村之美被更多外國朋友所了解。

  聆聽城市脈動,感受巴南城市發展巨變

  近年來,隨著產業基礎日益雄厚,巴南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交通便捷、生態優良、基礎設施完善的巴南,也成為重慶主城都市區南部重要的人口聚集地,宜居宜業的首選地之一。

  「為此,在『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系列活動中,我們也邀請外國友人一起感受巴南城市發展巨變,推介大美巴南城市形象。」巴南區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重慶市第24屆菊花藝術展」「首屆南溫泉燈會」等市、區重大節會,巴南區邀請來自英國、白俄羅斯、衣索比亞等國家的外國友人,走進巴南南溫泉風景區、西流沱小鎮、華西國際文體中心等地開展體驗非遺活動,讓外國友人在賞菊、觀燈的過程中,感受巴南城市節奏、聆聽巴南城市脈動。

  11月26日下午,外國友人們來到龍洲灣參觀重慶市第24屆菊花藝術展。本屆菊花展以「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為主題,展出品種菊、多頭菊、球菊、懸崖菊等各類菊花200餘萬盆。

  來自衣索比亞的塞奈拿著手機不斷拍照留影,很是興奮地說:「這些花太漂亮了,很多都是我沒見過的,布置在城市中,讓整個城市都更加靚麗了,就像花園一樣,住在這裡的人真是幸福。」

  當天晚上,外國友人又來到了南溫泉景區觀賞南溫泉燈會。燈會依託南溫泉景區特有的山形地貌依山傍水綿延約2.5公裡,沿途布置了「九龍壁」「中華神龍」「鳳鳴祥瑞」等18個主題、108個燈組。

  「燈會中各種造型的燈組讓人印象很深刻。」來自英國的詹姆斯參加了多次「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系列活動,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巴南不僅鄉村美如畫,城市發展也讓人驚嘆,是最好的宜居宜業地之一。「我一定將我所看到的都傳遞出去,讓更多人認識到美麗的巴南。」詹姆斯說。

  王彩艷 肖亞平 圖片由巴南區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陳易、張禕)

相關焦點

  • 《我的中國年》:讓老外愛上中國年
    《我的中國年》共6集,分別邀請6位生活在中國的外國朋友,讓他們前往河南、陝西、甘肅、福建、新疆、廣西等中國「東西南北中」不同地域,和6個中國家庭一起迎接新年。外國人遇上中國年,這趟別開生面的年味兒之旅,又將帶來哪些全新的觀察視角?
  • 傳統非遺集體上線:借風揚帆好行船
    B   小眾非遺變成了「網紅」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有關注就意味著有潛在的市場。劉綏濱和凌雲兩位武術傳承人擴大了青城派和峨眉派的影響,有的非遺傳承人則借平臺引流,讓小眾的非遺產品變成「網紅」特產。
  • 外國人圍觀中國春運:家讓中國人不畏艱難
    自1954年起,中國鐵道部就有了對春運的記錄。據記錄,數十天時間裡,各類交通工具運送旅客量達30多億人次——世界總人口的1/2,極為壯觀,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如今,春運已經不只是國人掛在嘴邊的話題。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在外國人和外媒眼中,春運別有一番趣味,也頗具探討和思索的價值。
  • 香港志|黃大仙信俗:從香港走向世界
    自入選國家非遺名錄,嗇色園更著重大仙信仰保育與傳承,文化學術方面,今年將於3月與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合辦「首屆華南地區歷史、民俗與非遺」 國際學術研討會,交流如何傳承及展示非遺項目;又在園內另闢地方籌設大仙信俗展覽館,以迎百周年紀慶。近年更積極傳揚大仙信仰,與其他地區宗教團體加強交流,如2017年派出經生法師團主持大獻供科儀,為澳門祈福。
  • 「開放的中國給了我們更多機會」
    「日本經濟很發達,但這不完全是日本自己的努力,在某種程度上依靠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不僅自身獲得長足發展,也給周邊國家乃至世界帶來巨大發展機遇。「我沒想到中國西部的三四線城市也建設得很好,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很現代化。」沖村憲樹認為,中國政府有很長遠的政策規劃以及精準的目標。「今天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政策的連貫性與執行力息息相關。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表明中國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以及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分享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和機遇,為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 老街老巷生長"新空間" 一步一景皆是"成都味"
    原標題:老街老巷生長「新空間」 一步一景皆是「成都味」   在錦江區暑襪北一街和嶽府街交匯處,一排老街老巷中重生「新空間」,藉助非遺文化和川西民居獨特的魅力,遊客、市民都能在這個兼具包容性與實用性的場景中找到自己心中的靜謐處。
  • 外交部︰深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磅礡偉力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潘潔、王卓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說,深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磅礡偉力,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
  • 紀錄片《我的中國年》熱播 講述不一樣的中國年
    原標題:紀錄片《我的中國年》熱播 講述不一樣的中國年 一段冰雪奇緣,一場風味之旅,一段功夫奇遇,一次奇幻漂流……六位外國朋友深入中國各地,感受年的味道。2月7日至2月9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製作的六集賀歲紀錄片《我的中國年》通過全媒體傳播矩陣熱播,引發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
  • 中外合拍動畫"半斤八兩" 中國故事放進迪士尼畫風
    該片以「石獅子」為主角,引出了一段段有趣而溫馨的「中國故事」。 為什麼不選擇有著強大粉絲基礎的現有IP?迪士尼的加入,讓這部動畫片有什麼不同?外國人能不能講好中國故事?帶著這些疑問,晨報記者採訪了該片主創。
  • 「80後」非遺傳承人:把藏服做成時尚界的寵兒
    原標題:「80後」非遺傳承人:把藏服做成時尚界的寵兒   「我永遠不能忘記小時候和奶奶一起生活過的日子,也正是那些日子成就了我的今天。」   今年34歲的周永拉毛低挽著長發、身著經過改良的淺紫色藏族長款襯衣,在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結古商貿城的店鋪裡忙碌著。
  • 溫潤如玉 永昌傳承——世界圍棋名人爭霸戰在保山
    上周,中國·保山「東駿藥業杯」第五屆世界圍棋名人爭霸戰在雲南保山圓滿落幕。韓國「名人」李世石在決賽中憑借強大的定力,使出「殭屍流」,將已經遠去的局勢成功復活,逆轉戰勝連笑成為了新一屆的「世界圍棋名人」。 「名人」是圍棋界歷史悠久的頭銜,在三國圍棋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日韓三國的圍棋名人戰已經分別舉辦了30屆、42屆、43屆。世界圍棋名人爭霸戰是名人戰的衍生賽事,三國「名人」匯聚一堂,共同角逐「世界圍棋名人」頭銜。
  • 2019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開幕
    原標題:2019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開幕 2019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暨孔子博物館開館儀式9月6日在山東曲阜舉行。「讓孔府中沉睡千年的文物,走進孔子博物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孔氏族人的意願。」 「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飾、大量與祭祀孔子有關的禮樂器……」孔垂長說,孔子博物館的開館,使這些一直沉睡的文化載體,找到了歸宿、活化起來,向世人講述孔子的文化故事,讓觀眾更好地了解孔子文化思想,堅定中華文化自信,是弘揚孔子文化的巨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