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藝 | 蔣集政:遙想當年走馬樓——參觀長沙簡牘博物館有感

2020-12-13 長沙新聞網

      趁周末空閒,決定再去參觀長沙簡牘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於2000年立項興建,2007年建成對外開放。興建長沙簡牘博物館,主要是為了保護於1996年在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簡牘。當年這批簡牘的出土發現震驚了考古界,被評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20世紀中國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這些簡牘主要是三國時期吳國所屬長沙地方紀年簡牘,因而被稱為長沙走馬樓吳簡,或稱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或長沙走馬樓簡牘。

      長沙走馬樓三國簡牘因其重要的文物考古價值,保護整理工作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於是成就了世界上首個以簡牘為專題開展收藏、保護、研究、陳列展覽和社會教育活動且功能齊備的大型現代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湖南省4個國家一級博物館之一。

(星辰拍客 朱古力/攝)

驚世考古大發現

      1996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和長沙市人民政府聯合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向中外新聞界鄭重宣布:長沙走馬樓已出土三國孫吳紀年簡牘十數萬片,這是21世紀我國又一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認為,這是繼甲骨文、西北地區屯戌簡續、敦煌藏經洞和清朝內閣檔案之後中國古代文書的第五次重大發現。

      走馬樓位於長沙五一廣場東南角。1996年7月至11月,地處五一廣場東側的平和堂建築工地上,一片繁忙,不舍晝夜。一臺臺巨大挖土機鋒稅的利爪吞噬著土方,一輛輛負重的工程車來回穿梭。考古工作者們也正在這裡忙個不停。因為在這片面積僅1公頃多的地基下,他們發現了戰國至明清時期的歷代古井60多口,清理髮掘了銅、鐵、木、竹、陶、瓷等各類文物3000餘種。

      奇蹟往往在瞬間出現。1996年10月17日上午9時許,長沙市文物工作隊技術工人孟科保來到走馬樓50號房區時,突然發現一團黑色淤泥,而四周全是潮溼的黃土。他意識到這裡可能又有一口古井,他立即停下來,往淤泥裡挖,很快發現了一塊殘木片,他將木片拿在手心看了看,好像上面刻了字;他用清水一洗,露出一個「潘」和「嘉」字。這一發現,喜得孟科保差點要叫起來,為避免偶然;他又往淤泥裡挖了一會,弄出一把散亂的木牘,上面都有文字。盂科保立即向文物工作隊報告了這一重大發現。

      隨後,長沙市文物工作隊全力以赴,經過連續25天的搶救清理,這口上部已遭破壞的袋狀型圓井內爆出了中國簡牘考古史上最大的冷門。按照走馬樓出土文物的區位統一命名,該井命名為J22。其中「J」系漢字「井」的第一個拼音字母。J22號井為不規則的圓形豎井,底部略成袋狀。井口直徑南北長350釐米,東西長310釐米,現存深度560釐米。簡牘表層距現存井口150釐米,其上覆蓋一層150釐米厚的揭黃色泥土,覆蓋的泥土土質純淨無雜物,系袋狀井壁因年久自然坍垮所致。

      該井是一座建於東漢晚期、廢棄於三國時期的倉窖儲藏井。經考古工作者清洗整理後,發現為嘉禾元年至嘉禾六年(公元232—237年)的三國孫吳紀年簡牘,距今約1700餘年。這批簡牘數量驚人,總數在14萬枚左右,為此前全國出土的簡牘數量的總和還多。這一重大發現令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學界為之震驚。從世界範圍看,在一個地點一次發現如此巨大數量的古代文獻十分罕見。

      三國時期是一個戰事頻繁、兵荒馬亂的時代,長沙又是一個雨水豐沛、氣溫溼潤的地區,在這樣的亂世中,在潮溼的地底裡,保存文獻是很困難的。所以三國時期的文獻留存相對不多,以前出土的簡牘中三國時代的也很少。長沙吳簡研究整理小組組長、著名史學家田餘慶先生說:「長沙出土的三國吳簡,其數量巨大,本身就是了不起的發現,其中有可能蘊藏著極有價值的歷史信息。」

(星辰拍客 赤一/攝)

或可增訂《三國志》

      簡牘,作為我國古代文字的書寫載體,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或更早,在造紙術發明和推廣以前,先後使用了1000餘年,因而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文獻資料,成為我國文物寶庫中極為珍貴的寶藏。

      走馬樓出土的這批吳簡,經初步整理,內容涉及三國東吳長沙郡以及吳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多方面,可分為紀年簡、職官簡、軍事地理簡、賦稅簡、戶籍簡、司法文書牘,形制有簡、牘、籤牌、封檢、泥封匣等,其中竹簡數量最多,完整準確、集中地反映了三國東吳的社會基本面貌,對研究三國時期的歷史、政治制度、社會階級關係、經濟關係、租調製度、典章制度、簡冊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兩晉陳壽著述《三國志》,因史料缺乏,後人評其「失在於略」,其後雖有南朝裴松之為其作注,清人洪吉亮、陶元珍等為之輯補,仍難令人滿意。這批吳簡,猶如一座官方文書檔案寶庫,對相對貧乏的三國史料給予了極大的補充,為正史的完備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第一手史料,專家認為,或可增補、考訂《三國志》。

     毫無疑問,長沙走馬樓簡牘發掘的重大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有的學者把走馬樓簡牘的重要性用「填補缺失,數量驚人」八個字概括,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獻價值。

     一是史料價值。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的發現,為研究三國時期東吳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提供了史籍所缺佚的豐富而翔實資料。這批簡牘主要是經濟類文書,包括嚴密的賦稅制度,為我們研究三國東吳時期社會經濟問題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二是文獻價值。走馬樓吳簡中有許多法制文書,涉及現代法律分類中刑法、民法、經濟管理法、行政管理法和訴訟法等門類,推出地方行政區劃單位名稱和地方職官屬吏的名稱,反映了孫權時代的司法制度和行政體制,為孫吳政治體制和司法制度的研究增添了新材料。

     三是書法價值。三國時代既是紙張發明後簡犢行將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後階段,又是我國書法處在承前啟後、新舊交替、推陳出新、百花齊放的重要時期,是一個人文精神高揚,走向文化藝術自覺的時代。走馬樓三國吳簡數量巨大,形體豐富多樣,書體有楷書、隸書、章草、行書、草書等,對於我國書法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大批形象生動的珍貴資料。

(星辰拍客 赤一/攝)

走馬樓永載史冊

      走馬樓其實是南方民居建築中一種特有的建築形式,是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樓屋,甚至騎馬可以在裡面暢行無阻,故名走馬樓。長沙因為1938年的「文夕大火」,原有90%的建築毀於一旦,走馬樓這種特有的建築形式早已不存,「走馬樓」只是作為一個地名留在了長沙人的記憶中。

      走馬樓簡牘的橫空出世,雖然讓走馬樓一時名揚全國,享譽世界。但隨著平和堂商廈的拔地而起,如今走馬樓區域已被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各類商業樓宇所佔據,走馬樓已漸漸塵封在人們的記憶裡。

      令人倍感欣慰的是,隨著長沙簡牘博物館的建成開放,走馬樓及走馬樓簡牘從此讓更多的人們所認識、所熟知。如今,長沙簡牘博物館已成為長沙重要文化景點和對外開放窗口,先後被評為全國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長沙市文明標兵單位。

      在長沙簡牘博物館一樓「天井」位置,復原了走馬樓J22號井窖模型。J22井堆積分為四層:第一層為褐黃色覆土,厚20-150釐米;第二層為簡牘,中間厚四周薄,由中間向四周傾斜呈坡狀堆積,厚20-50釐米;第三層為黑灰土,厚25-50釐米;第四層為灰褐土,厚310釐米。井深約510釐米處為一方形木構井圈,以吸存地下水。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走馬樓J22號井窖中的簡牘為何只是東吳嘉禾元年至嘉禾六年間的紀年簡牘?長沙簡牘博物館負責人解釋,目前走馬樓吳簡的整理工作只完成了一部分,許多問題還沒有確切的結論。根據有關研究人員推測,紀年簡牘形同現在的文書檔案,應該每三五年就要更新存檔,對已過時的文書檔案就採取倉窖儲藏的方式留存。我們相信,隨著整理及研究工作的不斷展開,猶如打開一座豐富多彩的歷史寶庫,將向我們展示出更多的歷史畫面,顯現更多重要的史料文獻,許多如今的疑惑或許就有了答案。

      與幾年前第一次參觀簡牘博物館不同的是,現在展出的簡牘,不僅有1996年的走馬樓吳簡,還包括1997年原九如齋出土的東漢簡牘、2003年原省供銷社出土的走馬樓西漢簡牘、2004年湘浙匯商廈工地出土的東牌樓東漢簡牘、2010年五一廣場出土的東漢簡牘,以及此前於1993年發掘出土的西漢長沙王后「漁陽公主」墓簡牘,構成了長沙系列簡牘。同時還有中國簡牘展,更有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湘水流過……

      走馬樓,將伴隨著長沙簡牘、湖南簡牘、中國簡牘,永載史冊,永綻光輝。

  【作者簡介】

  蔣集政,長沙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省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焦點

  • 星辰文藝|蔣集政:遙想當年走馬樓——參觀長沙簡牘博物館有感
    趁周末空閒,決定再去參觀長沙簡牘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於2000年立項興建,2007年建成對外開放。興建長沙簡牘博物館,主要是為了保護於1996年在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簡牘。當年這批簡牘的出土發現震驚了考古界,被評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20世紀中國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 星辰文藝丨蔣集政:天心閣見證
    星辰拍客 辰龍文心 攝)  不到天心閣已有好些年了。難得周末清閒,雖已初冬,天氣晴好,正是冬遊好時光,決定重遊天心閣。  天心閣坐落於天心公園南端。天心公園自然因天心閣而名。在長沙的城市公園中,天心公園可謂袖珍古典園林公園,東起建湘路,南臨城南路,北向人民路,西接蔡鍔路,總面積8.82公頃。從東北門入得園來,講解員介紹,公園分為園林景觀區、歷史文化區兩部分。
  • 星辰文藝丨蔣集政:天心閣見證
    《長沙府志》記載:「長沙有一星,在軫中主壽命,明則多壽,子孫有慶。」此星名為「長沙星」。「長沙星」對應的城市就是長沙,長沙因此又名「星城」。而天心閣正好對應「長沙星」,故名「天星閣」,有「吉星高照」之意。天心閣始建年代不詳。據明崇禎12年(1639年)《長沙府志》記載,天心閣始建明萬曆年以前,明末善化稟生俞儀作《天心閣眺望》詩:「樓高渾似踏虛空,四面雲山屏障同。
  • 長沙簡牘博物館遊覽記
    長沙簡牘博物館位於長沙天心路92號,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首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於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 簡牘就是紙張還沒有發明之前,人們把字刻在竹子上或者木板上,便於備案。這些場景相信我們在電視古裝片裡面看到過,特別是先秦,三國時比較盛行。
  • 星辰文藝丨蔣集政:溈山是個好地方
    2020年11月的一個周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因外地幾位朋友來長沙,相約寧鄉溈山行。  大概是已經進入溈山區域,手機裡便收到以「溈山鄉人民政府」名義發送的簡訊:「您好!歡迎來到全國衛生鄉鎮、全國宜居小鎮——溈山。
  • 星辰文藝丨蔣集政:溈山是個好地方
    2020年11月的一個周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因外地幾位朋友來長沙,相約寧鄉溈山行。大概是已經進入溈山區域,手機裡便收到以「溈山鄉人民政府」名義發送的簡訊:「您好!歡迎來到全國衛生鄉鎮、全國宜居小鎮——溈山。
  • 156方長沙八景篆刻作品在長沙簡牘博物館展出
    嶽麓印社向各景點代表贈書華聲在線12月7日訊(通訊員 胡偉)12月5日-7日,長沙八景篆刻作品展在長沙簡牘博物館展出。由106位嶽麓印社社員歷時近半年精心創作的156方長沙八景篆刻作品展出並首發作品集。
  • 星辰文藝 | 蔣集政:感受靖港古鎮
    清朝同治年間的《長沙縣治》也說:「唐李靖駐兵於此,秋毫無犯,百姓德之,名曰靖港,以志不忘。」靖港百姓為感佩李靖的功德,還專門建李靖祠以祀。  記得當時靖港鎮黨委書記佘浩宇,親自陪同我們參觀並講解。佘浩宇曾經擔任望城縣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年輕幹部。據介紹,靖港古鎮自2008年啟動保護性開發建設以來,經過3年的努力,古鎮旅遊開發已經初具規模,逐步形成了品牌。
  • 徐暢:往復長沙——「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觀展記
    、尤其是長沙市中心簡牘的大規模問世,希望由長沙簡牘博物館出面,策劃一次以新時期湖南地區發現簡牘為主題的展覽,與學術會議配套推出。8月27日與28日晚,會議主辦方組織與會的中、日、韓三國學者50餘人參觀了這個臨時展覽,觀展者對此次展出的簡牘種類之齊全、年代序列之完整,予以好評。長沙簡牘博物館還向與會學者贈送了已提前印製好的展覽圖錄,較全面介紹了展覽方案與展品情況。
  • 長沙簡牘博物館與湖南大學共建「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
    12月18日上午,「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籤約揭牌儀式在長沙簡牘博物館舉行。湖南大學社科處處長侯俊軍、長沙市文旅廣電局黨組成員曹凜、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鄔文玲、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教授李均明、嶽麓書院副院長陳仁仁、賀志軍、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陳松長、長沙簡牘博物館館長李鄂權、副館長毛志平、楊亞峰等領導,以及來自河南、山東的簡帛書法家、湖大嶽麓書院師生等嘉賓50多人出席了本次籤約揭牌儀式。
  • 到五一廣場廟街簡牘博物館,在「網紅」城市品傳統之美
    紅網時刻 通訊員敏希 長沙報導雙節已至,張燈結彩,位於長沙核心商業區五一廣場的東漢簡牘歷史文化博物館,正是熱鬧時。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一座近200平方米的東漢簡牘歷史文化博物館在發掘簡牘文物的舊址上拔地而起,前來參觀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
  • 長沙原來還有這麼多博物館
    Museum炭河裡青銅博物館in Changsha 地址:長沙市寧鄉縣黃材鎮館藏珍品:四羊方尊、商代獸面紋巨型瓿、商獸面雲紋銅鐃、獸面鳥紋提梁銅卣、胡耀邦所題的「何叔衡同志故居」原件等 參觀指南 博物館分上下兩層,一樓以湖南出土的青銅器、炭河裡遺址出土文物和青銅文明的解讀為主線分三個篇章進行展示
  • 長沙簡牘博物館與湖南大學共建 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呼之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8日訊(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管震)今天,館校共建「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籤約揭牌儀式在長沙簡牘博物館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鄔文玲表示,簡牘書法藝術價值巨大,從戰國古文至篆、隸、真、行、草都有墨跡存在,是研究書體演變發展、創新書法路徑的第一手材料。不少墨跡本身就是傑出的藝術作品,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是書家研習、臨摹和欣賞的重要資料。長沙簡牘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簡牘文物資源佔全國簡牘總量的近1/3。千年學府湖南大學人才薈萃。
  • 長沙這些高逼格的美術館,承包你一年的文藝範
    星城長沙除了滿城的美食來滿足你的味蕾 還能給你一場極具藝術氣息的視覺盛宴 文藝青年和藝術家們最愛的地方 一定就是美術展覽館 周末空閒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 一起去長沙這些文藝感十足的美術館看看展覽,聊聊藝術和人生 感覺整個人的逼格都提升了有沒有!
  • 長沙日記遊學第三天,五一廣場,簡牘博物館,天心閣,嶽麓書院
    ,也是長沙歷史最悠久的區域,古長沙的城址即為今天的五一廣場及其周圍區域,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五一廣場周圍一直都是歷代古長沙的官署所在地。長沙簡牘博物館位於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92號,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首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於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
  • ...來長沙這5家博物館「避暑」吧!附:疫情期間各大博物館的參觀攻略
    都能度過一個漲知識、有意義的暑期長沙能逛的博物館小編都給你整理好啦!2、長沙市博物館長沙博物館主要展出長沙歷史文化陳列,它是第一個系統展示長沙地區歷史文化的通史展覽,陳列共有四個展廳,展出文物1250餘件(套),使用各種資料圖片2400餘張。
  • [讀後觀後]肖雨菲:參觀長沙市博物館有感
    [讀後觀後]肖雨菲:參觀長沙市博物館有感 發表時間:2017-02-24    來源:未成年人網
  • 來長沙這5家博物館「避暑」吧!附:疫情期間各大博物館的參觀攻略
    >都能度過一個漲知識、有意義的暑期長沙能逛的博物館小編都給你整理好啦!可提前三天(含當天),登陸湖南省博物館官網、官方APP、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預約成功後,憑預約簡訊、有效證件及健康碼入館參觀;未成功線上預約的觀眾謝絕入館。 溫馨提示:展廳內溫度較低,請帶好保暖衣物。觀展期間請全程佩戴好口罩。
  • 【九一八感想】參觀918歷史博物館有感
    【九一八感想】參觀918歷史博物館有感 2011-09-08 15:07 來源:www.hicourt.gov.cn 作者:
  • 星辰文藝丨雲蓋山人:登上93樓更喜長沙國金中心
    (12月6日下午,「飛越兩山」916航拍長沙大直播第三站在「湖南第一高樓」——長沙IFS國金中心頂樓起航。)圖片均由 星辰全媒體記者 凌堅 攝)  長沙國金中心是「長沙國際金融中心」簡稱,是集大型精品商場、高端寫字樓及國際白金五星級酒店等設施於一體的超高層大型城市綜合體。  我常愛去的九層各有特色。地下兩層負1、負2,不僅有精品超市、多種餐飲小吃,還有以國際水平設計建造及運營的溜冰場,是全國面積最大及配套最完善的室內溜冰場之一,很吸引人遊玩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