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十年老茶,始於存茶。
選茶,買到適合的好茶,重在分辨。
而存茶,妥當珍藏一箱老茶,計在長遠。
近期有位北方的茶友,過來諮詢白茶儲存的方法。
聽了我們的三層包裝建議後,他一臉驚訝。
「呀,我們北方冬天特別幹,用不上這麼麻煩吧。」
「你說的這種包裝方法,我用不上。」
呃,又是位以「北方冬天乾燥」為由,想要在存茶過程尋找捷徑的茶友。
但其實,在存白茶這件事上,完全沒理由放鬆警惕。
白茶的陳化之旅,是一段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好茶一旦受潮,吸附進過多的水汽。
那麼此前積累下來的豐沛內質,極易毀於一旦,化為虛無。
北方的冬日,即便是空氣再乾燥,但它的空氣裡還是有水分的。
何況茶友們平時在家裡存茶,日常起居生活的洗衣做飯等,同樣會增加周圍空氣的溼度。
此時,白茶若不是穩妥安放在三層包裝內。
而是用拉鏈袋裝,或直接讓包了一層紙的餅茶,裸露在空氣裡。
時間一長,白茶就容易因內部的水分含量增加。
從而受潮、泛酸、變質,留下一段難以挽回的存茶遺憾。
存好茶,不要等錯過了才覺得可惜。
冬天乾燥,從不是存茶疏忽大意的理由哇。
《2》
存白茶不當操作之一:長期用拉鏈袋封裝。
存茶的密封拉鏈袋,它的造型像一個「口袋」。
四周都已經封緊,而開口處留有密封條。
拉開密封條,便可往裡裝入茶葉。
裝茶完畢,輕輕捏緊密封條。
最後隨便往哪個地方一擺,比如抽屜,比如書架,比如柜子,就完事。
基於操作簡便,方便取茶,省事快捷等優勢,不少茶友習慣用密封袋封裝白茶。
要麼是用相似款的餅袋,裝白茶餅。
要麼直接用散茶密封袋,裝入散白茶。
其實,按這樣的存茶包裝方式。
短期臨時使用,沒有問題。
而長期用密封袋裝白茶,就實屬典型的錯誤存茶操作。
因為拉鏈袋的密封效果,是有使用期限的,往往用不了多久。
封口處的塑料密封條,經長期使用,或反覆多次開-關磨合後。
密封條容易因塑料老化,彈性下降的影響,密封性下降。
就跟高壓鍋的橡膠圈,用久了要更換那樣,道理相似。
袋口處的拉鏈條,容易老化,容易脫膠,容易磨損,每天拉合幾次,每個月拉合數百次。
大多數時候,沒用多久就岔口,不密封,容易讓好茶跑氣了。
如果長期將白茶封裝在密封袋裡,時間久了,好茶免不了會出現受潮的問題。
是以,長期存白茶,不論是散茶或餅茶,都不適合用密封拉鏈袋。
拉鏈袋裝,只能起一定期限的短期存茶效果。
裝進裡面的白茶,建議是一兩個月左右,儘早及時飲用完畢。
早喝完,早安心。
並且,之前裝過其它茶的拉鏈袋,不要重複多次使用。
不然會有串味,易跑氣的風險。
至於長期存白茶,還是選三層包裝更穩當。
《3》
存白茶不當操作之二:存餅茶只用一張紙
很多茶客篤定的以為,白茶在壓成茶餅後不易受潮。
因為散茶在壓成茶餅後,體積下降,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減少。
然後,餅茶存放起來更輕鬆,不容易跑氣受潮。
然後,存餅茶放鬆了警惕。
然後,收到茶餅後將外包裝拆除,只留下一層餅紙。
……
但這裡,要闢謠一點。
白茶餅的防潮,並不比散茶輕鬆。
並且,存茶餅只留一張紙,肯定很容易受潮。
因為在空氣裡,潛伏著不少的水汽。
當茶餅只用薄薄一層餅紙包裝時,根本抵禦不了外界水汽的侵入。
長此以往,水汽逐漸附著在茶餅表層,由表及裡,漸漸深入。
到最終,讓整塊茶餅徹底受潮變質,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為避免這樣的局面,建議大家在收到茶餅時,先別急著扔掉它的外包裝。
特別是,如果收到的茶,本身用的就是三層包裝密封法。
外箱是瓦楞紙箱密封,內層還分別有食品級的鋁袋、塑膠袋。
那麼可以直接沿用原箱、原包裝、原封不動的保存。
要是為了方便日常飲用,可以用密封袋裝。
將包了一層密封的白茶餅,裝入牛皮紙袋。
然後,外層還要再加上密封拉鏈袋。
並留意裝進拉鏈袋內的白茶,得儘早飲用。
總之,不論怎麼說。
存茶單用一層紙,怎麼想,怎麼看,風險都太大!
《4》
存白茶不當操作之三:箱子經常開合
三層包裝之後,存白茶的外箱不能經常性開合。
這點細節,關乎白茶存放安全。
不然,早上想喝茶了,將大箱子打開,抓出一泡茶,開始泡茶喝。
中午出門吃飯了,再合上紙箱。
等到午後閒下來,又想開箱取一泡茶。
如此反覆多次折騰,不出三五個月,箱子裡的所有白茶,全都會跑氣受潮。
畢竟,茶葉和水分子,會日久生情。
這樣高頻次的開箱-關箱之間,外界的空氣不停湧入箱子內部。
空氣裡潛伏的水分子,也不停的隨著開箱取物,侵入箱內的白茶裡。
乾燥的茶葉,源源不斷的吸納這些水分後,極容易受潮。
最終在大量水汽的催發下,引起酸敗、黴變等,徹底報廢一箱好茶。
是以,經過三層包裝,尤其是大箱密封裝的白茶,平時不建議頻繁開箱取茶。
為了解茶癮,或是取茶泡茶招呼客人,可以提前用鐵罐/密封袋等,分裝少部分茶葉。
存白茶,區分長期收藏裝,以及短期日常快飲裝,很有必要。
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才能預防存茶風險!
《5》
長期存白茶,正確方式應怎麼做?
1.三層包裝。
三層包裝法存茶,用到紙箱、塑膠袋、鋁袋。
外層的紙箱,不能有破損破洞。
厚度要達到標準5層瓦楞紙厚度,不能是薄薄的硬紙皮。
而內袋的塑膠袋、鋁袋,則要達到食品專用級。
撐開紙箱後,套入內袋,裝入白茶。
裝茶完畢,輕輕抖動,減少箱內茶葉彼此間的縫隙。
然後用繩子將鋁袋、塑膠袋的袋口綁緊。
最後用膠帶將紙箱封箱,正式的「三層包裝法」打包,方才完成。
2.離牆離地
地面和牆面,很容易潮溼。
尤其是南方的梅雨季,空氣溼度大。
尤其廣東福建等氣候溼熱的環境,遇上南風天,連牆面都有可能滲水。
所以,經過三層包裝的箱子,要儘量放在乾燥、陰涼、乾淨的地方。
隔牆離地,放在柜子內,架子上。
總之,要訣就是「懸空」二字,不貼地面和牆面。
3.巧用分裝法。
大批量存白茶,可以用三層包裝。
但日常要喝茶時,該怎麼辦呢?
除了用密封袋外,還可以用小茶葉罐。
往罐子內套入一層食品袋,再裝入白茶。
袋口用繩子綁緊,或封口夾封緊後,再合上鐵罐的蓋子。
如此,放在乾燥的書架、抽屜內,可以放一個多月不易受潮。
等分裝出來的一罐茶喝完,再開箱繼續分裝。
分裝在小茶葉罐的白茶,可以貼上標籤,寫上茶名。
羅列在書架上,也能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既省去不必要的頻繁多次開箱,又在方便日常喝茶之餘,不傷害大箱內的好茶。
兩全其美,兩頭兼顧。
《6》
存茶,是一項對耐心的考驗。
多年如一日的做好存茶細節,並不簡單。
將一箱白茶,妥當存放五年、七年,要付出不少心思。
得抵住誘惑,不取不動,才將好茶久藏;
得層層密封,一旦開箱,及時原樣封箱,不怕繁瑣;
得留心雨季的變化,遇上潮溼多雨天氣,適時給存茶房間抽溼、除溼。
如此往復,存出一箱老茶,跟拉扯一個孩子長大沒有區別。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
考慮到存茶過程的種種艱辛、不易處。
有過親身存老白茶經驗的茶友,自然能深有感悟,為何老白茶這麼珍貴?
因為存出品質出眾的老白茶,其中的過程,並不容易!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