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袋、一層餅紙、頻繁開箱,這3點存白茶餅錯誤,會報廢好白茶

2020-12-2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十年老茶,始於存茶。

選茶,買到適合的好茶,重在分辨。

而存茶,妥當珍藏一箱老茶,計在長遠。

近期有位北方的茶友,過來諮詢白茶儲存的方法。

聽了我們的三層包裝建議後,他一臉驚訝。

「呀,我們北方冬天特別幹,用不上這麼麻煩吧。」

「你說的這種包裝方法,我用不上。」

呃,又是位以「北方冬天乾燥」為由,想要在存茶過程尋找捷徑的茶友。

但其實,在存白茶這件事上,完全沒理由放鬆警惕。

白茶的陳化之旅,是一段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好茶一旦受潮,吸附進過多的水汽。

那麼此前積累下來的豐沛內質,極易毀於一旦,化為虛無。

北方的冬日,即便是空氣再乾燥,但它的空氣裡還是有水分的。

何況茶友們平時在家裡存茶,日常起居生活的洗衣做飯等,同樣會增加周圍空氣的溼度。

此時,白茶若不是穩妥安放在三層包裝內。

而是用拉鏈袋裝,或直接讓包了一層紙的餅茶,裸露在空氣裡。

時間一長,白茶就容易因內部的水分含量增加。

從而受潮、泛酸、變質,留下一段難以挽回的存茶遺憾。

存好茶,不要等錯過了才覺得可惜。

冬天乾燥,從不是存茶疏忽大意的理由哇。

《2》

存白茶不當操作之一:長期用拉鏈袋封裝。

存茶的密封拉鏈袋,它的造型像一個「口袋」。

四周都已經封緊,而開口處留有密封條。

拉開密封條,便可往裡裝入茶葉。

裝茶完畢,輕輕捏緊密封條。

最後隨便往哪個地方一擺,比如抽屜,比如書架,比如柜子,就完事。

基於操作簡便,方便取茶,省事快捷等優勢,不少茶友習慣用密封袋封裝白茶。

要麼是用相似款的餅袋,裝白茶餅。

要麼直接用散茶密封袋,裝入散白茶。

其實,按這樣的存茶包裝方式。

短期臨時使用,沒有問題。

而長期用密封袋裝白茶,就實屬典型的錯誤存茶操作。

因為拉鏈袋的密封效果,是有使用期限的,往往用不了多久。

封口處的塑料密封條,經長期使用,或反覆多次開-關磨合後。

密封條容易因塑料老化,彈性下降的影響,密封性下降。

就跟高壓鍋的橡膠圈,用久了要更換那樣,道理相似。

袋口處的拉鏈條,容易老化,容易脫膠,容易磨損,每天拉合幾次,每個月拉合數百次。

大多數時候,沒用多久就岔口,不密封,容易讓好茶跑氣了。

如果長期將白茶封裝在密封袋裡,時間久了,好茶免不了會出現受潮的問題。

是以,長期存白茶,不論是散茶或餅茶,都不適合用密封拉鏈袋。

拉鏈袋裝,只能起一定期限的短期存茶效果。

裝進裡面的白茶,建議是一兩個月左右,儘早及時飲用完畢。

早喝完,早安心。

並且,之前裝過其它茶的拉鏈袋,不要重複多次使用。

不然會有串味,易跑氣的風險。

至於長期存白茶,還是選三層包裝更穩當。

《3》

存白茶不當操作之二:存餅茶只用一張紙

很多茶客篤定的以為,白茶在壓成茶餅後不易受潮。

因為散茶在壓成茶餅後,體積下降,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減少。

然後,餅茶存放起來更輕鬆,不容易跑氣受潮。

然後,存餅茶放鬆了警惕。

然後,收到茶餅後將外包裝拆除,只留下一層餅紙。

……

但這裡,要闢謠一點。

白茶餅的防潮,並不比散茶輕鬆。

並且,存茶餅只留一張紙,肯定很容易受潮。

因為在空氣裡,潛伏著不少的水汽。

當茶餅只用薄薄一層餅紙包裝時,根本抵禦不了外界水汽的侵入。

長此以往,水汽逐漸附著在茶餅表層,由表及裡,漸漸深入。

到最終,讓整塊茶餅徹底受潮變質,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為避免這樣的局面,建議大家在收到茶餅時,先別急著扔掉它的外包裝。

特別是,如果收到的茶,本身用的就是三層包裝密封法。

外箱是瓦楞紙箱密封,內層還分別有食品級的鋁袋、塑膠袋。

那麼可以直接沿用原箱、原包裝、原封不動的保存。

要是為了方便日常飲用,可以用密封袋裝。

將包了一層密封的白茶餅,裝入牛皮紙袋。

然後,外層還要再加上密封拉鏈袋。

並留意裝進拉鏈袋內的白茶,得儘早飲用。

總之,不論怎麼說。

存茶單用一層紙,怎麼想,怎麼看,風險都太大!

《4》

存白茶不當操作之三:箱子經常開合

三層包裝之後,存白茶的外箱不能經常性開合。

這點細節,關乎白茶存放安全。

不然,早上想喝茶了,將大箱子打開,抓出一泡茶,開始泡茶喝。

中午出門吃飯了,再合上紙箱。

等到午後閒下來,又想開箱取一泡茶。

如此反覆多次折騰,不出三五個月,箱子裡的所有白茶,全都會跑氣受潮。

畢竟,茶葉和水分子,會日久生情。

這樣高頻次的開箱-關箱之間,外界的空氣不停湧入箱子內部。

空氣裡潛伏的水分子,也不停的隨著開箱取物,侵入箱內的白茶裡。

乾燥的茶葉,源源不斷的吸納這些水分後,極容易受潮。

最終在大量水汽的催發下,引起酸敗、黴變等,徹底報廢一箱好茶。

是以,經過三層包裝,尤其是大箱密封裝的白茶,平時不建議頻繁開箱取茶。

為了解茶癮,或是取茶泡茶招呼客人,可以提前用鐵罐/密封袋等,分裝少部分茶葉。

存白茶,區分長期收藏裝,以及短期日常快飲裝,很有必要。

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才能預防存茶風險!

《5》

長期存白茶,正確方式應怎麼做?

1.三層包裝。

三層包裝法存茶,用到紙箱、塑膠袋、鋁袋。

外層的紙箱,不能有破損破洞。

厚度要達到標準5層瓦楞紙厚度,不能是薄薄的硬紙皮。

而內袋的塑膠袋、鋁袋,則要達到食品專用級。

撐開紙箱後,套入內袋,裝入白茶。

裝茶完畢,輕輕抖動,減少箱內茶葉彼此間的縫隙。

然後用繩子將鋁袋、塑膠袋的袋口綁緊。

最後用膠帶將紙箱封箱,正式的「三層包裝法」打包,方才完成。

2.離牆離地

地面和牆面,很容易潮溼。

尤其是南方的梅雨季,空氣溼度大。

尤其廣東福建等氣候溼熱的環境,遇上南風天,連牆面都有可能滲水。

所以,經過三層包裝的箱子,要儘量放在乾燥、陰涼、乾淨的地方。

隔牆離地,放在柜子內,架子上。

總之,要訣就是「懸空」二字,不貼地面和牆面。

3.巧用分裝法。

大批量存白茶,可以用三層包裝。

但日常要喝茶時,該怎麼辦呢?

除了用密封袋外,還可以用小茶葉罐。

往罐子內套入一層食品袋,再裝入白茶。

袋口用繩子綁緊,或封口夾封緊後,再合上鐵罐的蓋子。

如此,放在乾燥的書架、抽屜內,可以放一個多月不易受潮。

等分裝出來的一罐茶喝完,再開箱繼續分裝。

分裝在小茶葉罐的白茶,可以貼上標籤,寫上茶名。

羅列在書架上,也能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既省去不必要的頻繁多次開箱,又在方便日常喝茶之餘,不傷害大箱內的好茶。

兩全其美,兩頭兼顧。

《6》

存茶,是一項對耐心的考驗。

多年如一日的做好存茶細節,並不簡單。

將一箱白茶,妥當存放五年、七年,要付出不少心思。

得抵住誘惑,不取不動,才將好茶久藏;

得層層密封,一旦開箱,及時原樣封箱,不怕繁瑣;

得留心雨季的變化,遇上潮溼多雨天氣,適時給存茶房間抽溼、除溼。

如此往復,存出一箱老茶,跟拉扯一個孩子長大沒有區別。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

考慮到存茶過程的種種艱辛、不易處。

有過親身存老白茶經驗的茶友,自然能深有感悟,為何老白茶這麼珍貴?

因為存出品質出眾的老白茶,其中的過程,並不容易!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買了十幾餅白茶,平時應該怎麼存比較好?注意這4點,白茶才安全
    「買了十幾餅白茶,平時應該怎麼存比較好?」 認真說起來,漫漫藏茶歲月裡,該如何存好茶,還真是個系統工程! 2.成批量、大箱裝、收藏裝的白茶,不適合頻繁開箱。
  • 買到一塊白茶餅,及時喝還是長期存?茶界老饕為你準備了3種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密封袋只適合短期儲存,儘早喝完才是最好的選擇。之前遇到過一位茶友,急匆匆的來問,「我的白茶才存了不到半年,為什麼就發酸了啊?」這話可把自己嚇壞了,白茶發酸,正代表著被存壞了,過度發酵產生了酸味。
  • 白茶的散茶、餅茶的儲存分別有什麼不同?這幾個存茶要點,收好了
    想來近期不少茶友,會有長期存茶的打算。畢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藏下一箱白茶,一邊喝,一邊存。能喝到不斷變化的甘醇滋味,收穫不少樂趣。那麼,話說回來,雙十一囤入手的白茶,該怎麼儲存才能陳化出更好的效果?
  • 白茶餅到底好在哪裡?
    有人說宋徽宗《大觀茶論》中寫到了白茶,所以中國白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千年以上。這顯然是牽強附會!有人曾問我,如何看待白茶壓餅的問題?答:何樂而不為?白茶大批量壓餅,大致肇始於2010年前後。是哪位率先操作?又具體起始於哪年哪月哪日?已沒人說得清。畢竟,開始也只是茶商自發性的民間行為而已。2015年7月3日發布,2016年2月1日實施的《緊壓白茶》國家標準,算是官方對白茶餅這位草根的首次官方認可。
  • 白茶餅怎麼撬開?這個方法簡單易學,1分鐘就會!
    《2》白茶餅怎麼撬開?這些錯誤方法並不可取!為了撬開這小小的茶餅,各路茶友可謂煞費苦心,就差沒用上液壓千斤頂。在這些層出不窮的撬茶方式中,有兩種方法,堪稱「泥石流」一般的存在,將會帶給茶餅不可修復的傷害。
  • 為了圖方便,將白茶餅全部撬開存在罐子裡?請放過好茶吧!
    可能這塊轉化得更快更好一些,而另外一塊落隊了,整體的陳化速度變緩,風味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依然是違背了白茶壓餅的初衷,所以,將白茶餅一下子全部撬開,卻沒有喝完,是一個毫無意義的舉動。《3》此外,將白茶存在茶葉罐裡,是一個極其不妥當的行為市面上的茶葉罐樣式豐富,有陶罐、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錫罐等等。事實上,大部分都不適合用於長期儲存白茶。
  • 什麼樣白茶餅最好?買白茶需要注意什麼?
    所以選購一款合格的茶餅首先要從它的「外貌」入手,白茶餅的外形主要需要看它的顏色、條索鬆緊程度、整碎程度、潔淨程度這四個方面,這個技巧不論對於是網購茶餅或是實體店購茶餅都是最直觀的辨認方式。1、顏色雖然說顏色自然,好看的茶餅並不一定是好茶,但不自然的色澤與不好看的顏色一定能說明這不是款好茶。
  • 白茶餅在家中乾燥處放了幾年,還能喝嗎?為什麼感覺有一股黴味
    如果含水量不達標,那這樣的白茶經不起長期保存。哪怕後期存茶工作再妥當,將茶餅特意放置在乾燥、陰涼等適宜環境下保存。但同樣耐不住茶葉自身含水量過高的影響。茶餅內部沒有烘乾的多餘水分,會在存茶的後期會由內而外的逸出,擴散開來。
  • 想喝白茶餅,又嫌麻煩,一次性全部撬開會跑氣嗎?請牢記這個技巧
    想要更好的將白茶餅儲存,並且感受其香氣滋味,還是一整塊白茶餅存著,隨喝隨撬比較妥當。《3》一次性撬下太多會有什麼後果?散茶的儲存同樣要小心謹慎,這是無法避免不可逆反的事實。然而白茶餅在儲存的時候有條件完整的放在一塊進行儲存和優化,為何要將優勢親手打破?將茶餅撬開之後,首先是原本聚集的茶氣在撬餅的過程中會散開,不利於茶葉進行團隊陳化。
  • 已經變質的白茶餅,香氣、手感、茶湯會有這些變化,留意一下!
    白茶茶餅這股酸澀味,若是將其誤會為白茶存久之後會具有梅子香、酸梅香,皺皺眉頭就將其接受了,那麼自己的損失可要大了。殊不知,白茶之中,向來就沒有梅子香這樣的香型,有的只是白茶在受潮之後,發酸發澀的怪味。在撬餅的過程中,從側面尋找好撬餅的刺入點後,將茶刀從刺入點位置,平行的刺入茶餅內部,沿著白茶壓餅的層次脈絡,輕輕撬啟,就能輕輕鬆鬆的將白茶茶餅撬出適宜的茶餅薄片,方便衝泡。在撬餅的過程,無論撬餅的技術多麼的嫻熟,在撬餅的過程中,酥脆的茶餅葉片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之後,仍不可不免的會產生出一些葉片破碎的情況。
  • 玻璃罐存茶、木箱存茶、紫砂罐存茶,盤點三種不適合存白茶的方式
    茶友們在存白茶的時候,不要太過刻意追求追求美觀,以免犯了買櫝還珠式的錯誤,枉負好茶。《2》紫砂罐不適合拿來存白茶。白茶與紫砂,似乎是飛鳥與海魚,此生註定無緣,難以碰撞出火花。對於存放普洱茶一類的茶來說,紫砂罐存茶是適宜的。但是對於存放白茶來說,就不太實用了。保存白茶,需要滿足一下要求:遮光、密封、乾燥、無異味,這四大點,缺一不可。
  • 白茶存久了,就有倉味,梅子味?白茶圈的這六個謠傳,一次性打假
    3、白茶存久後,就會有倉味,梅子味?闢謠,那些都是白茶變質的表現。倉味和梅子味,它們都不是什麼好聞的氣味。只有白茶存壞受潮,才會發散出這樣的味道。特別是對發酵程度輕微的白茶而言,更是如此。除非是白茶受潮了,茶葉內的含水量超標。在過多水汽的影響下,白茶內部的養分物質遭受破壞,並且還會產生出一系列不好聞的氣味。伴隨著白茶存壞受潮情況的加深,依次是茶葉跑氣,茶香寡淡,氣味變悶,發出酸味和水味,最終就是徹底的存壞發出黴味。
  • 白茶餅年度知識盤點,如何壓餅、選購、撬餅技巧,衝泡方法都齊了
    白茶餅,指的是散茶經過壓制後的白茶。 經過壓制後,茶餅的外觀形態是規整的,大小整齊劃一。 將白茶壓成餅,是門技術活。 光是從壓餅時間的選擇上,就得選好良辰吉時。 並非是想壓就壓,這是對好茶的不負責。
  • 買到的白茶餅,怎麼硬得像一塊石頭?別驚訝,這是不合格的白茶餅
    從白茶的壓餅步驟可見,若是在壓制定型環節,力道太重。那麼會得出硬的像石頭的「鐵餅」,白茶內部原有的茶氨酸、黃酮物、茶多酚、維生素等養分物質,嚴重受損。同時,白茶葉片內的葉綠素物質,會被分解流失不少。《3》硬邦邦的白茶餅,撬餅難度大。壓餅過後的白茶,相比散茶,在正式喝茶之前要撬解。撬解茶餅,掌握好基礎的方法後,可以熟能生巧。
  • 白茶餅存在的四個誤解,每個都讓人忍俊不禁
    一想到那壓餅時的濃鬱香氣,這要說白茶餅沒有了花香,怎麼可能呢?提到壓餅後的白茶,茶友們對它的這四點誤解,早點看清為好!《2》誤解一,白茶餅沒有花香白茶餅存不了花香,這絕對是天大的誤解。花香,是茶葉的基礎香型。基本上所有的茶,不管白茶,紅茶,綠茶,烏龍茶,都有花香。
  • 科普:白茶中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這是要是細細掰開來,可是一個很深刻的話題,事關白茶的儲存、白茶的收藏選擇。有可能會影響到茶友的存茶數量與類型,從而影響到未來的收藏級數。在村姑陳這裡,跟茶友的毛爺爺有關的,都不是小問題。故而,還是專文來說清楚,比較好。
  • 白茶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白茶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村姑陳初初一看,本能的反應是,這是個很細節的問題,這位茶友好細的心呀,不說心如比幹吧,也快趕上林妹妹了。喝過一泡茶之後,再一回思,呀,這可不是細節問題。這是要是細細掰開來,可是一個很深刻的話題,事關白茶的儲存、白茶的收藏選擇。
  • 六大茶類,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巖茶,白茶最難存嗎?
    前幾天開箱,找出了2016年存下來的春壽眉。歷經四年的時光修煉後,那款順利存成老白茶的春茶,葉片上的綠意依舊在。從原先新茶時靚麗的鮮綠,轉成了蒼綠,或深或淺的綠意色系沒有變。存一款白茶慢慢變老,很多人說這個過程很難。
  • 白茶餅是如何製作的?
    還有巨粗大的梗,也要去掉,因為這些粗梗會加大壓制的難度,使得茶餅過於蓬鬆。2、醒茶挑撿之後,就要醒茶。所謂醒茶就是用乾淨的布,讓茶攤平放在桌面上,上面再蓋上一層乾淨的網布,讓它喚醒茶質,凝聚茶香。3、稱重對散白茶散進行稱重。目前最常見的白茶餅是7兩重,即350克。因壓制過程中會有些損耗,故每次稱量都會多些。
  • 只要是茶餅,不論白茶還是普洱茶、黑茶,放幾年就會變鬆軟好撬?
    當下緊結到撬不開的硬茶餅,放上幾年就會鬆軟好撬。在這背後,究竟有沒有科學根據?我覺得,一點也沒有。《2》白茶餅壓制的鬆緊程度,究竟和什麼有關?蒸軟過後的白茶,依次的按規格稱重,放入乾淨的布袋內。這時,制茶師傅們會將茶順著一個方向,團在一塊,進行包揉。包與揉的過程中,白茶的梗葉內部,部分的茶葉會發生細胞壁破裂。伴隨著茶葉的破壁,細胞液當中的可溶性糖、膠質物等,部分的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