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劣質銀針才壓餅?白茶餅存在的四個誤解,每個都讓人忍俊不禁

2020-12-1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夏日的遠山,悠遠可見山頭浮白雲。

晴空一片,湛藍的天邊聚著大團大團如絮的棉花雲,輕輕軟軟。

走在路邊見有九裡香,不修邊幅的開著小花。

偏生得花香溫馨,清香遠溢。

顏色素白淡綠相間的花與葉,像玉雕一般別致清美。

想起了一句詩,「香味濃可掬」。

花氣可掬,醺人慾醉。

生如夏花之絢爛,夏日綻放的九裡香,茉莉,梔子、晚香玉等,都擁有著濃鬱奔放的花香。

每當走近一叢花旁,一樹花下,呼吸吐納間都沾上了濃鬱的花清香。

這讓村姑陳想起有一年,到太姥山上看S師傅他們壓茶餅。

還沒等靠近廠房,就能聞到濃濃的花香、茶香。

香氣像一團煙霧那樣,散都散不開。

不久前有新朋友提,白茶餅存不了花香。

一想到那壓餅時的濃鬱香氣,這要說白茶餅沒有了花香,怎麼可能呢?

提到壓餅後的白茶,茶友們對它的這四點誤解,早點看清為好!

《2》

誤解一,白茶餅沒有花香

白茶餅存不了花香,這絕對是天大的誤解。

花香,是茶葉的基礎香型。

基本上所有的茶,不管白茶,紅茶,綠茶,烏龍茶,都有花香。

這要從花香的來源說起,它來自茶葉內部積累的芳香分子。

或濃或鬱,或多或少,或者類型不同。

總而之,好茶一定要有花香。

如果說一塊壓餅後的白茶,沒有花香,沒有存下花香。

那說明它的品質太堪憂了。

要麼是原料本身的芳香物質積累太少,要麼是壓餅過程操作不當將茶香養分過多損壞,要麼是茶餅沒存好跑氣了。

白茶餅會擁有甜美、多變類型的花香。

相比散茶,餅茶多經歷了蒸軟、包揉、壓制定型,以及再烘乾了一回。

經過壓餅後的白茶,葉片發生了部分破壁,茶香風味表現更成熟。

比如說,去年有一款準牡丹王等級的白牡丹,部分拿去壓了餅。

散茶的香氣,清秀清麗,雅致的花香多變,有蘭花香、茉莉香、洋槐花的甜香。

而壓餅後的茶香,明顯變了風情。單從花香的轉變就特別與眾不同。

如果說散茶的狀態下聞到的花香,像春末夏初走過洋槐樹下,聞到的縷縷鮮花馨香。

而壓餅後的那款白牡丹,花香很像是北方朋友愛吃的洋槐花糕的香氣。

將鮮花採下來洗淨,摻上麵粉,做好造型後蒸熟,那股子剛揭開蒸屜的濃鬱花香特別舒服,甜香滿頰。

散茶的花香清新,餅茶的花香成熟。

白茶不論散茶或餅茶,好茶都應該有花香!

《3》

誤解二,只有劣質銀針才壓餅?

事實上,並非如此。

關於白毫銀針會不會壓餅,要分情況。

如果在早些年,在2014、2015年以前的時候,福鼎白茶的產量還較低。並且白茶興起的時間還很短。

大部分茶農的倉庫裡都沒有多少庫存。

所以,大多數的情況下銀針不壓餅。

只有當客人提出特別要求,要特別定製的時候,才會少量壓一批。

當然,將芽頭粗壯,沒有葉片的銀針壓成餅,並且要讓它不鬆散,這對壓餅的技術要求很高。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沒有過硬技術的茶農,在當時還真攬不下這項定製活。

而現在,已經2020年了,過去了五六年的時間。

距離福鼎白茶在2008年的名揚天下起,已經有十來個年頭了。

伴隨著近些年來的發展,白茶產量大增。

一方面,家家的庫存都積下大量的存貨。

從縮減空間佔有率的情況下,將部分銀針拿出來壓餅,無可厚非。

另一方面,白毫銀針壓餅後可以獲得獨特風味,香氣滋味更成熟。

經過這五六年來的市場培養,已經有部分茶友成為了白毫銀針餅的固定粉絲群。

為了這部分喜歡銀針餅的粉絲們,茶農們壓一定數量的白毫銀針,是理所當然的。

只要有人喜歡銀針餅的味道,茶農就會壓,為客戶服務,這是商業法則。

對廣大普通茶友而言,購買白茶最應該關心的是茶葉的品質,關注產區,留意工藝,注意存茶情況。

喝白毫銀針,不管是散茶,餅茶,只要它的香氣,滋味,韻味喝起來舒服,那它就是好茶。

只有劣質銀針才壓餅的說法,不符合商業法則,也實在太片面!

《4》

誤解三,白牡丹壓餅後,葉片就不該有綠色?

事實而言,綠色是白茶葉子的基礎色系,不會改變。

不論是壓成了茶餅,或者存成了老白茶,都不會變。

六大茶類裡,白茶是輕微發酵。

制茶過程當中,沒有生成大量的茶黃素、茶紅素等,讓葉片本身的顏色徹底改變。

白茶散茶的加工,茶青鮮葉經過萎凋、乾燥得來。

因為沒有揉捻,發酵程度輕,茶葉的天然條形和顏色可以很好的保留。

春白茶,顏色以茶毫的白,葉片的綠為主,白綠相間。

秋白茶,特別是仲秋的白露壽眉,葉片像秋日的山林,像軍人的迷彩服,有深綠、松綠、磚紅、土黃、暗綠相間,五彩繽紛。

而當白茶壓餅後,它們的顏色會改變嗎?

會有一點,但不會大幅度的變化。

舉一個白牡丹壓餅的例子,芽葉細嫩的白牡丹,葉片本身的顏色以柳綠、嫩綠、菠菜綠為主。

但在壓餅的過程中,茶葉內部的葉綠素物質容易部分流失。以至於壓餅後,白牡丹餅的顏色綠得沒那麼鮮亮、豔麗。

當存茶年份相同的前提下,餅茶的葉片要比散茶,綠得更深一些。

白牡丹餅的表面,以深綠、蒼綠為主,而並非像嫩韭菜那樣的亮麗色彩。

同樣的,白牡丹的新茶和老茶對比,也是如此。

葉片的基礎色系不會變,只有色彩的鮮豔度上,會發生逐漸的轉變。

像是掛在衣櫃裡的一件水綠色的旗袍,放了多年,除了沒像新衣服那麼鮮亮外,基礎顏色一點不會變。

如果茶友們在買茶時,遇上葉片是咖啡色的白牡丹餅,或者是暗褐色的老白茶。

那說明它們背後的制茶過程,肯定會有貓膩!

《5》

誤解四,白茶餅壓得緊利於聚香?

那樣的說法,太扯淡了。

白茶儲存的聚香,和存茶的數量有關。

同款的茶,放置的數量越多,後期儲存起來越有利。

使用三層包裝密封(紙箱,塑膠袋,鋁袋)長期存茶時,大箱裡存出來的茶,效果要明顯比小箱、小包裝的白茶要好。

原因是將同款茶儲存在一起時,茶香彼此間可以不斷的聚集,歸攏,抱團在一起。

所以每當打開大箱裝的茶葉,會感覺裡面的香氣會更好。

這就是存茶數量的多與少,對茶葉香氣風味的影響。

但就一塊茶餅而言,壓得或松,或緊,都對聚香沒影響。

從白茶的品質要求而言,理想狀態下的白茶餅,最好是鬆緊得宜。

既不能壓得太松,規整不成形,特別容易鬆散。

那樣的話,將白茶壓餅追求的那些更成熟的,更獨特的香氣、滋味都不好尋找。還不如直接喝散茶。

當然,更不能將茶餅壓太緊,壓太硬。

加工製作時,當壓制定型時力道太重,溫度過高,會導致茶餅變成硬邦邦的狀態。

在此期間,白茶內部的香氣、養分、風味會大量受損。

並且,這樣流失了大量風味的「鐵餅」,撬餅喝茶時還往往讓人無從下手,特別雞肋!

一餅硬得像石頭的白茶,沒有任何優勢,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

《6》

夏天的午後,坐在空調房裡。

屋外驕陽似火,空氣裡全是沉悶。

泡上一杯好茶,茶的香,堪比一縷清風。

穿過了枯燥,在炎炎夏日裡給唇齒帶來清潤的慰藉。

睏倦,燥熱,可以在一杯清茶裡消解。

難怪古人的飲茶詩裡要提,「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夏日喝茶,就是一件非常暢快的事!

日午過後,喝下午茶。

喝白茶,不論是散茶,還是餅茶,它們沒有品質好壞的分別。有的只是風味上的區分。

散茶清新原味,餅茶成熟甜美。

關於好茶不壓餅,好銀針不壓餅的說法,太片面了。

等真正喝過好茶,就知是真是假!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白茶餅年度知識盤點,如何壓餅、選購、撬餅技巧,衝泡方法都齊了
    畢竟一年數到頭,也就只有年尾的這段日子,是團圓相聚的好時候。 如果壓餅的時機不對,選在了春季壓餅,天氣比較溼潤,不利茶餅的乾燥,只能是白白毀了好茶。 從白茶的陳化需求來說,剛製成的白茶,不適合直接拿來壓餅。 至少,散白茶需要存放滿3-6個月,內部的茶味物質適當的沉澱後,再拿去壓餅,效果更好。
  • 老茶農透露:一年中這2個時間點才壓餅
    「難道今年S師傅,沒有繼續壓餅的打算了?」當然不是,只是時候未到。有位茶友,不服氣地甩來了一張截圖,還說,你們家真是烏龜速度。圖片上是某位茶掌柜已經開始賣今年的寒露餅了,而我們家的寒露茶卻還在製作,更別說壓餅了。速度之快,仿佛要和眾人賽跑一般。不過龜兔賽跑的最終贏家,究竟是誰呢?看過這個故事的人,心裡都有答案。
  • 白茶餅到底好在哪裡?
    但即使再熟練,稱茶總是個費時間的事情。以至於,我每次去買茶葉都要排隊。要是緊壓茶,情況就不同了。一餅一磚,都是固定的斤兩。像我這樣只會數數,不會認稱的人,也可以很容易的操作了。說好了要幾餅,直接出貨就好。以上三點,恰巧都與白茶的屬性相吻合。白茶松拋飄輕,按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不壓稱」。
  • 常年喝普洱茶的人想喝白茶,應該怎麼選,壽眉還是白毫銀針?
    不少人認為壽眉,葉片較為寬大,茶梗較為粗長,就是劣質茶。白毫銀針,毫香足,衝泡一蓋碗的白毫銀針,喝上一口湯,瞬間就會被湯水中的那股似蘆葦、似山野氣息的毫香所俘獲。白毫銀針其實是白茶中,營養物質含量最高,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養分,對於喜歡毫香濃鬱的人來說,選擇白毫銀針是個不錯的選擇。
  • 對白毫銀針最深的四個誤解,一直在茶圈裡沒有淡去
    比如,白毫銀針只有芽頭,沒有葉片。比如,白毫銀針春秋兩大茶季都有。比如,白毫銀針沒味道,很難喝。比如.成名之後的白毫銀針,頂著光環,也背著誤解。它從太姥之巔走向了大江南北,未來還會走向世界。在它留給我們背影之前,村姑陳還是先來,幫白毫銀針,分辯分辯它的這些誤會吧。
  • 每天學點白茶小知識:白茶為何要學普洱茶壓餅形式?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更多精彩白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我們都知道,福鼎白茶主要有分散茶和餅茶這兩種類型,而市面上,白毫銀針其實在兩千年之初,白茶很少會壓餅,然而後幾年白茶壓餅的形式才漸漸開始流行,到現在大規模流行,算一算至今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對此,想必很多茶友會有不同看法,覺得白茶沒必要學習普洱茶壓餅的技巧,繼續保持純天然的散茶形式就好了。
  • 白茶的壓餅,是不是毫無技術可言?圖解白茶壓餅的流程!
    這種硬硬的、非常結實的白茶餅,撬的時候真是特別考驗撬餅人的技術。不夠用力吧,撬不動。夠用力了吧,很容易失控——一刀下去撬得碎茶滿天飛,或者,撬出餅身,把餅穿上個極大的洞,那場面,堪比車禍現場,真的是很糗。
  • 為了圖方便,將白茶餅全部撬開存在罐子裡?請放過好茶吧!
    縱觀現在,白茶餅已經佔據了白茶圈的半壁江山,喜歡它的人也很多。但買回家之後,茶友們對待它的方法卻千奇百怪。比如,前兩天看到了一個問題,「買到一塊白茶餅,應該全撬開後,放在茶葉罐裡嗎?」但事實上,這樣做對於白茶餅的風味,以及品質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首先,我們要知道,白茶壓餅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第一是方便儲存,第二是有利於風味轉化。那麼將白茶餅全部撬開了之後,它不再是一塊完整的餅了,而是變得破碎,七零八落。
  • 買到的白茶餅,怎麼硬得像一塊石頭?別驚訝,這是不合格的白茶餅
    壓餅定型時,要根據不同白茶餅的需求,調整相應的溫度、時間、力度。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唯有經驗豐富,技術恰當,才能保證後面壓出來的茶餅,鬆緊程度剛好適合。最後,定型後的茶餅,內外徹底烘乾。以上的撬餅技巧,適用於正常品質的白茶餅。而如果是又硬又緊的茶餅,那麼撬茶的時候,根本沒轍。哪怕是撬茶方法掌握再好,也難以撬開一塊硬石頭。壓餅太硬,意味著茶餅內部少有縫隙的存在,撬茶時讓人無從入手。
  • 什麼樣白茶餅最好?買白茶需要注意什麼?
    選購白茶餅的三個技巧選購白茶餅的技巧其一:檢查茶餅外形我的好友說過一句相當經典的話:「人不可貌相,但茶必須貌相。」所以選購一款合格的茶餅首先要從它的「外貌」入手,白茶餅的外形主要需要看它的顏色、條索鬆緊程度、整碎程度、潔淨程度這四個方面,這個技巧不論對於是網購茶餅或是實體店購茶餅都是最直觀的辨認方式。1、顏色雖然說顏色自然,好看的茶餅並不一定是好茶,但不自然的色澤與不好看的顏色一定能說明這不是款好茶。
  • 茶友來信:你不是說好白茶不壓餅嗎?怎麼還是壓了!
    房間裡瀰漫著茶香,濃鬱的香氣飄出去,十裡八村都能聞得見。香氛醉人,混著蒸汽的煙霧,混和成一團香霧,如若沒有排風扇一直在吹,估計過不了半天,一屋子壓餅的人,都會醉暈在那茶香裡。香氣被蒸發了一部分,養分,也必定會被蒸發一部分。
  • 白茶餅是如何製作的?
    白茶壓餅技術是受普洱茶壓餅技術成熟的啟發,平心而論,白茶從散茶到壓餅是有必然的發展趨勢,先別提榨出膠質,果香更濃鬱這類的優點,並且便於長途運輸,且更省空間!下面來看看白茶如何壓餅!
  • 關於白茶的壓餅,最全面的內容在這裡!
    我們從年頭開始喝白茶餅,一直喝到年尾。餅茶的香氣多變妖嬈,餅茶的湯水輕熟而稠滑,像賈迎春一般,腮凝新荔,鼻膩鵝脂,觀之可親。喝了這麼久的茶,很多人壓根兒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白茶餅是什麼時間壓制的?如果去問N年前的李麻花,她一定會說,壓餅時間?
  • 荒野白茶是不是智商稅,關鍵看怎麼選,七年陳的荒野牡丹餅不存在
    S師傅曾和我們說過一個數據,每一斤白毫銀針,有兩萬多個左右的芽頭。而壓一個餅,要七兩茶。然後,大家可以算一算,這要多少個芽頭。雖然,和白毫銀針相比,白牡丹的採摘標準不大一樣,是採一芽一、二葉。真正的荒野銀針、荒野白牡丹,產量極低。要是壓成一批荒野白茶餅,那不知得採多少芽和葉?可見,外面動不動就幾十箱、上千個銷量的荒野白茶餅與福鼎的真實荒野茶產量,完全不符。要知道,和臺地茶、拋荒茶相比,荒野白茶的採摘是極度困難的。
  • 白毫銀針湯色淺,所以白茶湯色越淡,就越是好茶?
    其中,葉綠素、葉黃素、茶褐素、茶紅素,都是茶湯色彩呈現的構成之一。至於白茶的茶湯出現牙色、赤金、橙黃……等等顏色,都是這些色素比例不同所呈現出的模樣。至於茶葉滋味的好壞,和色素並無直接關係。只選擇白茶芽頭作為製作原料的白毫銀針,其嫩芽中並沒有空間容納太多的物質。白毫銀針本身的滋味,更是有許多都是由胺基酸類物質供給的。常見的胺基酸多為無色,對茶湯顏色的塑造影響不大。這才白毫銀針的湯水顏色不會過於飽和,較為清淺。
  • 想喝白茶餅,又嫌麻煩,一次性全部撬開會跑氣嗎?請牢記這個技巧
    儘量減少了每次喝餅茶時都需要撬餅的麻煩,又不會令茶餅的香氣滋味受到太大的影響,是比較合適的方式。《2》喝餅茶一次性不要撬下太多白茶餅是白茶散茶經過壓餅的步驟之後得來的。在壓餅的過程中,白茶餅經過了蒸軟、包揉、定型,茶葉當中的部分汁液從葉片中流出附著在茶葉表面,陳化之後的湯水和散茶不同,湯感要更醇厚些。除了湯水之外,餅茶壓餅之後的香氣滋味,也別有成熟韻致。總而言之,即使是同樣的白茶在壓餅前後的性格還是發生了許多變化,滋味香氣相差許多。
  • 不是白毫銀針,白牡丹,而是它!
    才入宮不久,就才選了鳳藻宮,春風得意馬蹄疾,正是前途無量的時候。然而沒過幾章,應該是沒過幾年,就聽說聖眷正隆,發福了,然後得了病,暴斃了。是不是很奇怪?20多歲的年輕妃子,再能吃也發不了福啊。賈家從上到下都是極懂得養生的人。有這樣的好傳統,不該任自己胖起來呀?
  • 白茶餅在家中乾燥處放了幾年,還能喝嗎?為什麼感覺有一股黴味
    現在常見的機器壓餅,要按照不同白茶的壓餅需求,調整好相應的溫度、力度後,再進行壓制定型。到最後,進入烘乾環節。壓制過後的茶餅,乾燥過程並不輕鬆。唯有技術過硬,才能確保茶餅的內外層徹底幹透、乾爽。舉個例子,很多北方地區的朋友覺得北方地區乾燥,茶餅不容易受潮。所以,將茶餅買回家後,往往直接放在一處角落內。後期的過程中,很少專門拆開,定期檢查。又或者,很多茶友在收到嚴實密封,經過專業「三層包裝」打包後的白茶餅時。
  • 白毫銀針有巧克力味?常遇「白茶」不淑,多半是掉進了這3個誤區
    但隨之而來的誤解,也是不容忽視的。歸根結底,所有對白毫銀針的誤解,都是因為遇「茶」不淑。因此,也鬧了不少烏龍,笑料百出。《2》誤解一:只有芽頭的白毫銀針品質更高在市面上,可能會看到一種白毫銀針。它的整體看上去就是一根光禿禿的芽頭,再也沒有多餘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