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壓餅,是不是毫無技術可言?圖解白茶壓餅的流程!

2020-12-18 百家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三不五時的,就看到有茶友拿著餅來訴苦。

「我很不喜歡喝餅,喜歡喝散茶。」

「為什麼呀?是喜歡散茶的口感清新淡雅,花香馥鬱嗎?」村姑陳很常規地理解著朋友的苦衷。

「不是的。是因為散茶直接從罐子裡抓出來就可以喝,而餅茶,還要撬,比較麻煩。來了個朋友要喝茶,還要現打開箱子,拿一塊餅出來,現撬,撬了還要馬上把餅包起來,放回箱子裡去密封好,這太麻煩了......」茶友泣血控訴著。

村姑陳趕緊安慰:「嗯,還好吧。撬餅也很快的,撬一下也很有意思啊,就像煮咖啡之前,烘一下豆子。」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有的餅還很難撬,像鐵餅似的,非常硬。好不容易一刀扎進去,卻撬得碎茶四濺,滿桌子都是,可丟人了。」茶友又表露出了另一方面的困擾。

這到是所言非虛。

有時候村姑陳也會接到茶農寄來的茶樣,比較硬的那種餅,李麻花開玩笑說,這餅要是站在10樓上扔下去,估計能砸死個人。

這種硬硬的、非常結實的白茶餅,撬的時候真是特別考驗撬餅人的技術。

不夠用力吧,撬不動。夠用力了吧,很容易失控——一刀下去撬得碎茶滿天飛,或者,撬出餅身,把餅穿上個極大的洞,那場面,堪比車禍現場,真的是很糗。

《2》

當然,撬餅是有技術含量的,不僅撬,壓餅,也需要極強的技術含量。

有人會說,嗨,不就是把茶葉壓成茶餅嗎,現在都有機器在操作,按一個鈕,就解決了,還需要什麼技術?

非也,非也。

如果壓餅不需要技術,那為什麼有人買到鐵餅,而有人卻買到鬆緊適宜的茶餅呢?

為什麼有的餅,陳化一兩年,就很有老白茶的範兒出來,而有的餅,陳化了四五年,湯水還是達不到老茶的稠度?

壓餅的技術,是很重要的。

就像制茶的技術一樣,有高下之別,有雲泥之分。

同樣的產區出來的茶青,不同的人製作,就會制出不同的品質、不同的香氣和滋味來。

壓餅技術好的人,能把一餅白茶,壓得鬆緊度剛剛好,這樣的餅,不但撬起來得心應手,而且,陳化的時候,也很容易陳化出較好的口感來。

而壓餅技術不好,或者壓餅不認真的人,就會把餅壓得緊緊的,硬硬的,絲毫沒有縫隙。

這種身體結構,讓位於餅身內部的茶葉,接觸不到一絲一毫的氧,無法參與到正常的轉化裡,就算是在良好的環境裡陳化了多年,仍然沒有太多的轉化。

這些茶葉,住在緊壓餅裡面的這些年,算是白呆了。

《3》

壓餅的流程裡,有哪些部分,是有技術含量的呢?

01 蒸 軟

蒸軟,是第一道有技術含量的工序。

普通的壓餅師傅在蒸軟這個環節,通常會比較粗心,隨便蒸一蒸,就拿出來進入下一步了。

這樣做,是為了快速把幾千斤茶都壓成餅,尤其在夏天,那麼熱的壓餅房,提早出來一秒鐘,都是新生。

然而,這是不對的。

只是輕輕的蒸一下,也許裡面還沒有蒸透。沒蒸透的葉片,不夠溼,不夠軟,比較硬而脆,這樣的葉片,在下一道包揉的工序裡,是很容易被揉碎的。

到了下下一道壓制定型的工序裡,更容易被直接壓成碎片。

葉片碎的太多,在衝泡時,就特別容易生出苦澀味來。

當然,這種內部碎片太多的茶餅,光看外部,是看不出來的。也就是說,你買回來一個茶餅,從外面看,是看不出裡面究竟有沒有碎片,有沒有問題的。

只有撬開,才能發現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壓制技術不過關的問題餅,才沒有被大量的茶友發覺。

當然,也有的人,過分擔心茶葉沒有蒸透蒸軟,而主動延長茶葉蒸的時間的。

超時蒸軟的結果是,茶葉蒸得太軟,太溼,水分太多,到了壓制定型後,在烘乾的環節,就需要延長烘乾的時間,以及提高烘乾的溫度。

這樣一來,就會讓茶葉失去更多的養分,也會影響口感和香氣。

02 包 揉

包揉,顧名思義,是把茶葉包起來,再揉成餅型。

包,是用一個乾淨的布袋子(可能顏色會呈咖啡色,但那不是髒,那是因為返反覆使用後,茶漬浸入了布纖維中所致),把茶葉包起來,用手揉成扁圓形。

揉,是用手,把被布袋子裝起來的、蒸軟了的茶葉,旋著揉成團狀。像揉一塊新疆的大餅。

這個揉的過程中,茶葉因為外力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要被擠壓,被捏揉,被反覆搓動。

於是,茶葉當中的一些細胞,就被破壁了,細胞液流出,成為粘合劑,讓茶餅的形狀更加的牢固。

包揉這個環節的技術含量在哪裡呢?

在於包揉的力量、節奏,旋轉的方向,和時間長度。

揉的力氣太大了,茶葉當中較嫩的那些葉片,就有可能被揉得過於破碎,影響口感和後期轉化。

揉的力氣太小了,茶葉沒有被充分揉透,就有可能形成一塊餅,過厚,高度過高,寬度過窄。也會影響到後期的烘乾時長。

揉的時候,旋的方向,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都必須是同一個方向。順著同一個方向旋,才能讓茶葉順向排形整齊,形成一個光滑的圓的平面。

萬一在揉的時候,一會兒順時針,一會兒逆時針,茶葉們一會兒向左倒伏,一會兒又向右倒伏,那麼,最終揉好之後,餅的底面,就會形成一個螺旋狀的尖尖,像受到擠壓而在兩塊大陸之間隆起的高峰。

這樣不平整的餅底,在下一步壓制定形的時候,在這一塊尖的地方,會形成一個厚厚的結,像人腳底的繭子一樣——過厚,過硬,不利於後期的轉化。

03 壓 制 定 型

壓制定型,是第三個技術含量高的流程。

這一過程,完全是由機器來完成的,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是基本上沒有技術含量的。

其實不然。

機器,它是死的,是由人控制的。

一塊餅,要壓多厚,要壓多薄,要壓多少時間,要壓多少重力,全部是由人來調節的。你說這有沒有技術含量?當然有。

壓餅的白茶,有白毫銀針,有白牡丹,有春壽眉,還有秋壽眉。

每種茶的芽頭大小,葉片厚薄,梗長梗短,都是不相同的,如果要把它們壓成相同的厚度,烘成相同的幹度,需要的壓制定型時間、重力,都是需要人工來精心調節的。

有經驗的壓餅師,會根據不同的茶,來調節。而沒經驗的壓餅師,則是糊裡糊塗,眉毛鼻子一把抓,所有茶,都壓相同的時間長度,相同的力度。

有可能就把銀針壓成了鐵餅;把壽眉,壓得很鬆散;而把冬片,壓成了千層餅——一鬆開餅袋,就會一層層起皮的那種效果。

甚至,把白牡丹,壓得非常緊,一撬就全碎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技術的。

比如衝泡咖啡,比如煮麵,比如洗茶杯。

看似簡單的壓餅,也蘊含著不同尋常的技術在裡面。

有心的人,壓幾次就悟透了。沒心的人,壓了一輩子,還是只會壓一種餅 ——緊緊的,硬硬的,難於陳化的鐵餅。

這種餅,冬天放在戶外凍一晚上,就能砸死人。刮颱風的時候從陽臺被吹下,會砸扁車頂。

如果大家買到這種難撬的硬餅,那還是遠離吧。實在捨不得扔掉,就拿個茶包包起來,2克一袋封好,等冬天煮著喝。

煮茶,能修飾茶的缺點,把茶湯變得柔和,還能讓這種壓壞了的餅,有用武之地。

當然,還是建議大家,選擇壓得鬆緊適度的白茶餅。

畢竟,這種餅,才應該是茶界的主流。

它鬆緊適當,破壁均勻,利於陳化,能讓茶餅在歲月長河裡,煥發出無以倫比的生機。

衝泡這種茶餅,唯「好喝」二字,可得!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關於白茶的壓餅,最全面的內容在這裡!
    今天的《新手入門學白茶系列》第22 篇文章,村姑陳就講一講,白茶為什麼要壓餅,白茶壓餅的要求,以及白茶大約在每年的什麼時候壓餅。最適合白茶壓餅的季節每年的夏、秋二季,是福鼎太姥山最乾燥的季節。散白茶的最佳壓餅時間村姑陳的讀者都知道,白茶是不能直接壓餅的,需要陳化一段時間。白茶採下來,首先是加工製作成散白茶,陳化一段時間之後,若有需求(許多客人反映家裡存不下散茶,壓餅後節省空間),再製作成白茶餅。若沒需求,就仍然以散白茶的形式存放下去。
  • 太姥山茶農上線:白茶都什麼時候壓餅?千字文告訴你壓餅規律!
    好多茶友好奇的壓餅問題今天一次性解答!文 | 小白01後臺有茶友留言。「小白,你家白露茶壓餅了嗎?」沒有。小白家的白露茶,剛剛對外銷售,距離白露茶做好,還沒到一個月。現在還不到壓餅的時候,還需要緩一緩。「那白茶都什麼時候壓餅呢?」什麼時候?
  • 每天學點白茶小知識:白茶為何要學普洱茶壓餅形式?
    其實在兩千年之初,白茶很少會壓餅,然而後幾年白茶壓餅的形式才漸漸開始流行,到現在大規模流行,算一算至今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對此,想必很多茶友會有不同看法,覺得白茶沒必要學習普洱茶壓餅的技巧,繼續保持純天然的散茶形式就好了。
  • 黑茶、巖茶、普洱茶、白茶、紅茶哪些茶適合壓餅?哪些茶不能壓餅
    粗粗算起來,有白茶、普洱茶、黑茶等等。而大紅袍、綠茶則極少見到茶餅的形式。那麼,為什麼有些茶能壓成餅,有些則不適宜壓餅呢?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其中的玄妙。一、先來說說黑茶黑茶為什麼大多壓成餅?黑茶,是六大茶類之一,屬於後發酵茶。
  • 茶友來信:你不是說好白茶不壓餅嗎?怎麼還是壓了!
    S師傅說,這就是白茶最吸引人的地方,原生態,工藝簡單,保留下來的好東西最多。《2》然而,沒過幾天,發現,他在壓餅。把去年的秋茶,從倉庫裡搬出來,壓成白茶餅。香氛醉人,混著蒸汽的煙霧,混和成一團香霧,如若沒有排風扇一直在吹,估計過不了半天,一屋子壓餅的人,都會醉暈在那茶香裡。香氣被蒸發了一部分,養分,也必定會被蒸發一部分。S師傅邊壓餅邊念叨,好茶不壓餅,好茶不壓餅啊.......
  • 福鼎白茶白牡丹,芽葉細嫩,壓餅後容易變黑?
    不夠最近偶有聽人說到:「芽葉細嫩的白牡丹春茶,在經過壓餅之後,就容易顏色發黑?」為了驗證一下這個說話是真實的還是謠言,我便從藏茶當中,挑出了三個年份分別是2019年、2016年以及2014年的白牡丹茶餅,觀察茶餅的外形是否因為壓餅而變黑。
  • 只有劣質銀針才壓餅?白茶餅存在的四個誤解,每個都讓人忍俊不禁
    如果說一塊壓餅後的白茶,沒有花香,沒有存下花香。那說明它的品質太堪憂了。要麼是原料本身的芳香物質積累太少,要麼是壓餅過程操作不當將茶香養分過多損壞,要麼是茶餅沒存好跑氣了。白茶餅會擁有甜美、多變類型的花香。
  • 白茶餅年度知識盤點,如何壓餅、選購、撬餅技巧,衝泡方法都齊了
    白茶餅,指的是散茶經過壓制後的白茶。 經過壓制後,茶餅的外觀形態是規整的,大小整齊劃一。 將白茶壓成餅,是門技術活。 光是從壓餅時間的選擇上,就得選好良辰吉時。 並非是想壓就壓,這是對好茶的不負責。
  • 老茶農透露:一年中這2個時間點才壓餅
    秋日飲秋白茶,宛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也隨著秋白茶漸漸佔領了大家的視線,最近便有人來問:「今年的白露餅,壓好了嗎?」「商城中最近上市的,也只是春茶餅,不見秋茶餅的影子。」「難道今年S師傅,沒有繼續壓餅的打算了?」當然不是,只是時候未到。
  • 不僅僅是白牡丹餅,這六大因素決定一款白茶的澀感,別不在意!
    當然,無論是日光萎凋還是室內萎凋,都要講究技術,講究技巧,並不是傻傻地像曬衣服曬被子那樣,一味貪圖陽光猛烈晴好,一味的傻曬,只要有太陽就從早曬到晚。茶也是有生命的,這樣狂曬,是會把嬌嫩的白茶茶青曬傷、曬死的。
  • 荒野白茶是不是智商稅,關鍵看怎麼選,七年陳的荒野牡丹餅不存在
    真正的荒野白茶,鮮少壓餅。所以,這樣便宜賣的荒野牡丹餅背後,必有貓膩。《2》荒野白茶,極少壓餅。因為產量稀少,難以支撐成批量壓餅。極少極少壓餅的荒野白茶,應了一句老話,事出無常必有妖。遵從著市場規則看,荒野白茶的散茶價格高。費勁巴拉地壓成餅,還按便宜價格賣,怎麼都是天方夜譚。除非這款茶,本身品質不好。
  • 科普:白茶中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2》白茶壓餅,也就十來年的事。當然千年前的大宋朝時,白茶也壓餅,但這不算特殊,那時候全國都流行喝餅茶(團茶),不獨白茶。而自從明朝的朱重八廢團茶興散茶之後,餅茶就一直在中原地區銷聲匿跡,唯有在老少邊窮地區的邊茶裡,還有餅茶和磚茶的影子。
  • 白茶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2》白茶壓餅,也就十來年的事。當然千年前的大宋朝時,白茶也壓餅,但這不算特殊,那時候全國都流行喝餅茶(團茶),不獨白茶。那時候福鼎白茶壓餅,大多數是壓七兩餅。這許是受了黑茶七兩餅的影響;也許是因為市面上通行的壓餅模具都是七兩;也許是市面上能買到的包餅的紙,裝餅的禮盒,都是按七兩餅度身訂製.總之,那時候還不流行壓小餅——就是100克、200克的小餅。不管是銀針、壽眉,牡丹,一律都按七兩來壓。
  • 白毫銀針湯色淺,所以白茶湯色越淡,就越是好茶?
    於是便有茶友問了:我的壽眉茶湯顏色重,白茶是不是顏色越淺越好?像是牡丹王,像是白毫銀針。其實,白茶品質的好壞和湯色並無直接關係。只因為顏色濃淡而斷定一款白茶品質優劣,會誤傷不少的好茶。第二:白茶年份白茶不同品類的茶湯顏色也有所不同白茶是六大茶類中較為少見,可以長期儲存的茶類。由於工藝所致,白茶中留下了大量的活性物質,在儲存的過程中內含物質和氧分子發生反應。
  • 通過外觀,教你判斷白茶中白牡丹餅的好與壞!
    白茶的工藝比較簡單,就萎凋和烘乾。餅茶比散茶多了,蒸軟、包揉、壓制定型,這三個步驟,並沒有其他的工藝。所以白茶的顏色,保留了原本的顏色綠色。白牡丹製作完成後,顏色是綠白二色的,綠色的葉片,和被密密匝匝白毫包裹住的白色芽頭。
  • 白茶鑑茶課堂第15課:或許見過眾多白茶餅,肯定沒見過這種蓬餅!
    原因無他,只為春茶都到了壓餅的季節。銀針餅,牡丹餅,春壽眉餅,都趁著這乾燥炎熱容易蒸發掉水分的夏季,從舒展的散茶,壓成了餅。新餅有新餅的香氣,去掉了新散茶的青草香,餅身上自帶一股子炒黃豆的香味,那是植物蛋白被烘烤之後散發出來的氣味。在這個夏日昏昏欲睡的午後,這樣的堅果香夾著2018春白茶獨有的花香,簡直是比冰薄荷水更加提神醒腦的液體。
  • 學會這9招白茶知識,30秒快速讀懂白牡丹,買白茶從此不怕再被坑
    白茶壓餅,不會改變茶葉的顏色。 將白茶壓成餅,過程並不複雜。 準備壓餅前,要先選一個晴天乾燥的日子,將散茶從倉庫裡搬出來。 將茶葉薄攤,簡單的醒茶後,開始壓餅。 先將幹茶適量蒸軟後,放進布袋內包揉,讓部分的細胞壁破壁。
  • 散、餅、珠、磚,細數白茶這些年變化過的形態!
    散茶的形態下的白茶之所以可以流傳久遠,一直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是因為散茶形態之下的白茶有著自身特別的長處。散茶,是白茶不炒不揉,萎凋乾燥工藝優勢的最好的展示品。沒有經過任何其他大動作,而是用最溫和、溫柔方式被天然陽光曬製得來的茶葉,保留著白茶最真實的狀態與最完整的營養成分。
  • 做舊白茶也有棗香?老白茶鬧的這個烏龍,可太大了!
    類似於古玩界中的做舊,做舊白茶在茶圈也是惡名昭著,被消費者深惡痛絕。這一切,還要從白茶的儲存性質說起。由樸實工藝決定,白茶不經殺青,不炒不揉。茶葉當中的活性酶物質被保留,白茶具有長期儲存的性質。渥堆出來的茶葉發紅、黃褐和白茶本身應該具備的自然色彩,產生巨大的反差。又或者是,將原本應該中低溫長時間烘乾的白茶,用高溫燒烤的方式,製成塵滿面鬢如霜的樣子。以上,都屬於正常白茶絕對不應該出現的情況,是做舊白茶。
  • 這餅白茶荒野牡丹,是真的嗎?
    (白牡丹成品茶)(白牡丹成品茶)那麼,它被壓餅之後,經歷了兩次溫度的洗禮,一次是蒸軟時經受了短時間高溫,一次是烘乾時經歷了長時間中溫。在產量極低的情況下,賣散茶,就已經賣不過來了,不夠賣了,門庭若市了,又何必再辛苦多費一遍功夫,拿去壓餅?要知道荒野白茶的散茶的價格,是貴過餅的。資深藏家買荒野白茶,也是首選散茶,散茶沒有了,才選擇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