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歷史,在古代時常會出現地方藩鎮勢力坐大後不服朝廷號令的情況,最終導致國家陷入動蕩分裂。其實除了古代中國,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事,就連現代社會,也有一些國家因為各種情況而陷入分裂泥淖。比如位於非洲的窮苦小國索馬利亞,如今國內已經一分為四,各割據政權都還在謀求獨立,可謂亂象環生。
說起索馬利亞,外界一般只對兩件事有印象。第一是索馬利亞的窮困程度,索馬利亞人幾乎是真得窮到了喝西北風的地步,每年都有許多人餓死街頭,如今全靠聯合國提供的救濟苟延殘喘。第二則是猖獗不已的海盜,由於實在太窮,幾乎家家戶戶都靠搶劫過往船舶謀生。為此,聯合國專門組織船隊在這一地區護航。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國家其實已經長期處於實質上的無政府狀態,位於首都摩加迪沙的聯邦政府壓根控制不了國內,目前已有三大事實獨立的政權——索馬利蘭、邦特蘭和索馬利亞西南國。
1991年5月,位於索馬利亞西北部的伊薩克氏族宣布脫離索馬利亞,隨即建立索馬利蘭共和國。說起來,索馬利蘭國的規模還真不小,人口約有400餘萬,軍隊4萬餘人,國土面積也有13.76萬平方公裡,佔據了原索馬利亞十八個省中的五個。迄今為止,索馬利蘭已經獨立近30年,總統都已經換了好幾屆,政府組織架構也比較完備。更有意思的是,索馬利亞政府對於索馬利蘭是有心無力,壓根就不敢管。至於索馬利蘭也樂得安寧,雖然未獲得任何國家承認,卻與英國、衣索比亞、南非、歐盟和周邊國家有著各種渠道的往來,發展勢頭較好。
在索馬利蘭獨立後,位於索馬利亞領土東北部的幾個州也開始蠢蠢欲動。1998年,八個州在阿卜杜拉希·優素福·艾哈邁德的領導下宣布獨立,成立邦特蘭共和國。該國人口雖然只有250萬,但是國土面積卻有20萬平方公裡,轄境算是索馬利亞境內最大的了。邦特蘭共和國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和貨幣,建國也20年,儼然是個獨立國家。繼邦特蘭之後,由軍閥統治的索馬利亞西南部地區也於2002年宣布獨立,建立索馬利亞西南國,定都拜多亞。相比起來,索馬利亞西南國的實力最弱,面積約為10多萬平方公裡,人口也不到120萬,同樣具有完整的政府機構和軍隊。
也就是說,如今的索馬利亞國內除了位於首都的摩加迪沙政府外,還有三個割據政權(或者說是獨立國家)。這三個獨立國家的總面積加起來超過40萬平方公裡,而索馬利亞國土面積總共才只有63.76萬平方公裡。至於人口,三大政權所統治的人口數量加起來超過800萬,幾乎佔了索馬利亞人口的一大半(總人口1430萬)。對於這三個「國中國」,索馬利亞政府既不敢管也沒能力管。可以說,索馬利亞政府能夠維持現狀就已經很不錯了,壓根不敢奢望一統全國。
畢竟由摩加迪沙政府控制的區域,其實也是軍閥混戰,主要有八個「諸侯」,其中幾人還素來不和。就這樣,八位「諸侯」看著獨立的三個國家,只能幹著急。雖然如今聯合國只承認摩加迪沙政府是「正統」,這三個國家一直沒能獲得最重要的「名分」,但是這三個國家早就習以為常並各自為政,實在令人唏噓感慨。
參考資料:
《列國志:索馬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