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背後:有人年入百萬 或涉平臺不正當競爭

2020-12-12 新浪科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背後:有模版師年入百萬,或涉平臺不正當競爭

為方便用戶製作「大咖」同款短視頻,一些社交平臺提供可以替換內容的短視頻模板,用戶只需替換視頻主角即可獲得專屬自己的「網紅」短視頻。

抖音推出的視頻剪輯工具剪映App在某平臺發現一條與自己相同的短視頻模板,遂以侵權為由將某平臺運營公司訴至法院。

這起首例涉短視頻模板著作權侵權糾紛案,日前於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庭。由於當前短視頻模板是否構成作品、屬於何種作品尚不明確,短視頻模板是否具有著作權成為爭議焦點。

專家表示,如短視頻模版構成一個完整的表達,具備一定的獨創性,即應與短視頻作品一樣,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在此基礎上,其他平臺未經授權更替模版中的視頻主角,無法視為合理使用。

短視頻模版背後的創作者,則是近年來湧現出來的新興職業群體。已有短視頻模版師透露,年收入超百萬。

剪映代表用戶的維權之戰,實則代表了視頻生產工具之間的競爭,而這也是各平臺關於視頻生產力的第二戰場。專家認為,平臺之間的起訴,或將考慮市場競爭的因素,涉及不正當競爭的糾紛。

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

11月26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首例侵犯短視頻模板著作權糾紛案件。

據了解,剪映為抖音2019年推出的官方視頻編輯工具,以剪映為代表的視頻工具App提供了許多用於內容替換的短視頻模板,用戶可以通過上傳圖片、修改文字等方式來替換視頻主角,從而方便快捷地完成視頻製作。

剪映所屬臉萌公司、微播視界公司訴稱,2月27日,製作人「阿寶」在剪映上發布「女生節為愛充電」視頻模板受到用戶歡迎,可通過替換模板中的可更換素材形成自己的視頻。截至起訴時,該模板使用量已經達到354萬次。

但二被告公司未經許可,在其共同運營某App上傳播並提供下載及分享服務,吸引了大量的網絡用戶在某App上使用該視頻模板製作短視頻,同時去除了該視頻模版上的「剪映」LOGO及用戶剪映號水印。

剪映方面認為,此舉侵害了其對「為愛充電」視頻模板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複製權、改編權及彙編權等權利,請求法院判令停止侵權並賠償50萬元。

被告兩公司則辯稱,涉案視頻使用的是公開元素,且時長短,不具備作品的獨創性要求,不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作品。涉案視頻中人物不同,而人物是類電作品的核心要素,故被控侵權的視頻與原告的涉案視頻不構成實質性近似。

一位有近百個模版製作經驗的剪映創作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模版製作過程需要使用到音頻、視頻、貼紙、特效等素材。其中,特效一般由剪映提供,其它素材可以從平臺外部導入使用。至於導入素材,可能由創作人自行利用其它軟體創作,也可能是從其它平臺直接獲取。

剪映上的涉案視頻模板顯示,總時長為9秒。一位視頻剪輯從業人員表示,該模板至少由一段音頻、一段透明背景的視頻、兩個特效和兩張示例圖片組成。其中,所使用的音頻素材可以在剪映的素材庫中內下載使用。

法院經審理認為,該案的爭議焦點主要有以下三點:涉案視頻模板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如果構成作品,構成何種作品;被告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及賠償額確定。

法官表示,基於短視頻爆發式增長流行而產生的短視頻模板,屬於網際網路新產物,但由於短視頻模板是否構成作品、屬於何種作品尚不明確,導致用戶、平臺對短視頻模板的使用方式、使用範圍等無據可循,易發生糾紛。

該案未當庭宣判。

短視頻模版算作品嗎?

關於短視頻是否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近年來已有相關司法判例支持。

在抖音訴百度旗下夥拍短視頻以及快手訴廣州華多科技旗下補刀小視頻這兩起著作權糾紛案中,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和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均認定,涉案短視頻是在已有素材基礎上進行的選擇、編排,體現了製作者的個性化表達,具有獨創性,構成類電作品享有著作權。

由此可見,視頻的時間長短與創作性並沒有必然聯繫。

「按照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方面的說法,只要有 『一點火花』,就可以認定為作品。因為短視頻本身時間短,創作空間小,如果再為其設置較高的保護門檻,大量的短視頻將無法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北京市銘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徐新明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上述兩個法院對於短視頻作品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基本判斷標準在於,有一個最低標準的獨創性,即只需體現一定的個性化、差異化,而這種認定標準也得到了業界較為廣泛的認同。

短視頻的法律權利,11月11日發布的新《著作權法》也已作出回應。

首先,對「作品」的定義進行了調整——「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並補充了「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的兜底條款,為新形式作品給予了認定空間。

其次,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改為「視聽作品」。業內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將以連續畫面作為表現形式的作品統一命名為視聽作品,短視頻等新類型作品將獲得法律保護。

依據上述修改的條例,短視頻模版是否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這需要判斷其是否構成一個完整的表達,比如完整表達一段情感、一個觀點等,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獨創性。」徐新明表示,如果短視頻模板符合獨創性認定標準,則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標準,即與短視頻作品一樣,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被告在答辯中提及,涉案短視頻模版使用的是公開元素且時長短,沒有獨創性,不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當前,尚無短視頻模板獨創性認定標準。徐新明認為,可參考上述短視頻的司法判例,即短視頻模板是否具有獨創性與時間長短沒有必然聯繫,即便短視頻模板使用了公有領域的元素、時長較短,但是,如果創作者對於特定元素的選擇、編排、組合等融入了創作者的智力勞動,再結合特定的音樂,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表達,便有可能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從而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即使被訴侵權短視頻的人物被更換,但如果被告發布的短視頻與原告的短視頻模板構成實質性相似的話,則同樣涉嫌侵權。

「短視頻模板本身屬於作品,我覺得這是可以確認的。」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創作模板並使用該模版製成的視頻,著作權均歸屬創作者本人,模版作品屬於短視頻作品中的一部分。

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增加了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限制性規定: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在該案中,其他平臺對模版的內容替換能不能視為合理使用?「可能夠不上合理使用。因為當事人沒有同意,使用的界限也已經超過。如果其他用戶使用模版重新拍攝短視頻,該短視頻作品將享有一個新的著作權。」朱巍說。

有模版師年入百萬

為什麼一個時長不足10秒的短視頻模版會引發法律糾紛?

這與當前蓬勃發展的短視頻行業關係密切,由此衍生的相關業務同樣具備商業價值。

《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短視頻以吸人、吸時、吸金、吸睛等四大特點,成為用戶粘性最高,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最高的視聽產品。截至2020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18億,佔網民整體的87.0%。

伴隨著短視頻用戶規模擴張的,還有逐漸增多的視頻生產者與日益下降的視頻生產門檻。專門製作視頻模板的創作者也應運而生,他們通常被稱為視頻模板師。

以剪映上的視頻模板師為例,利用「開始創作」功能製作視頻模板,再通過「發布到剪同款」功能供其他用戶使用,而後一功能需要被剪映官方認證的創作人才能使用。

據了解,剪映的視頻模板師主要收入來源是平臺的獎勵。B站up主「蝌蚪的vlog」9月13日發布的視頻透露,平臺每周會舉辦模版創作激勵計劃,需要達到一定積分資格才能參與,再通過製作模版獲得現金獎勵。

「蝌蚪的vlog」表示,他用了一周的時間才能參與激勵計劃,之後三周內發布了32個視頻模板,累積收益3980塊。

平臺會根據創作者在周期內發布模板的點讚數、漲粉數、使用模板製作完成的視頻數,在抖音、微信的傳播度等數據,綜合評估創作者在本周期可獲得的獎勵。

剪映官方11月16日至22日的創作獎勵公示顯示,有456人獲得了創作獎勵,最高的創作人獎金為3382元。據了解,在官方開展活動時,創作人一般可獲得更高的獎金,有時可達上萬。

在剪映每周結算一次的創作獎勵之外,模版師還可以通過官方收費模版及商務合作等方式盈利。

例如,剪映創作人一共分為9個等級,5級以上即可發布收費模板,定價由創作人自行決定,最高為6元。

視頻模板師「暴躁小楓」10月21日在抖音上發布的視頻介紹,其年收入達到百萬,收入來源主要是模板的廣告商單和剪映平臺的激勵。

有模版創作者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此類商單即為代做模板,模版師依據甲方要求製作模板,加入帶貨樣品,通過創作者的帳號發布後,甲方再尋找一批人剪同款,進而起到帶貨作用。據稱,這樣一次帶貨模版,創作者可以獲得幾千元收入。

同時,具有創作人資格的帳號也成為了被明碼標價的商品。有賣家直言,每個帳號的售價在1500元至2300元之間。

或涉不正當競爭

此案由剪映代表創作者進行維權,不難看出背後涉及平臺之間的商業博弈。

國內頭部短視頻平臺格局初定後,各平臺之間關於視頻生產力的第二戰場也已打響。

各大視頻平臺瞄準解決後期剪輯問題,紛紛推出了視頻編輯產品:抖音的剪映上線於2019年5月,快手的快影於2017年1月誕生,愛奇藝和B站則於今年分別推出隨刻創作與必剪。

此類軟體均有增設多種模版、不同預設的濾鏡等功能,試圖通過簡化視頻製作流程,以此來降低移動端用戶在視頻創作上的門檻,拓寬潛在用戶,增加原創視頻數量,激活並完善原本的內容生態,從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用戶活躍度。

這一衍生於短視頻的工具戰場,還有長遠的發展空間。一家主打視頻剪輯軟體名為小影科技的公司近期便完成了近4億元融資,旗下產品全球範圍內下載量超10億次。

長期位居App Store「攝影與錄像」類目之首的剪映,已然開啟多種商業化路徑。今年7月,歐陽娜娜正式宣布入駐剪映,成為首位「明星創作人」,創作並發布視頻模板「反手捂嘴笑」。

作為內容生產力的用戶創作版權,平臺方也牢牢把握在手。

剪映的《創作者版權承諾須知》顯示,創作者通過該平臺上傳、發布的所作品,將授予臉萌公司免費、非獨家、可再許可(通過多層次)的權利,含複製權、翻譯權、彙編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改編權、製作衍生品、表演和展示等。

用戶需同意上傳的模板類作品,授權剪映中其他用戶進行剪輯、素材替換等二次創作。如有任何第三方行為侵犯了用戶已上傳至剪映作品的相關權利,平臺將代表用戶對第三方採取警告、投訴、上訴等措施。

朱巍認為,剪映代表用戶起訴另一平臺,選擇的法律請求權基礎不一定是著作權法,有可能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平臺之間的起訴更多將考慮市場競爭的因素,出於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經營中產生的競爭利益保護,利用該法的懲罰力度將更強,獲得的賠償額度更高。

(作者:張雅婷,實習生,閆智婷 編輯:曹金良)

相關焦點

  • 「共享會員」暗藏灰產鏈涉不正當競爭
    網站提供視頻平臺「共享VIP」服務被訴「共享會員」暗藏灰產鏈涉不正當競爭通過「共享」VIP帳號,無須付費就能觀看視頻網站VIP專享視頻?近日,因認為咪貓視頻利用「共享VIP」擴大平臺流量及熱度,破壞了優酷平臺的會員管理制度,減少了交易機會和經濟收益,優酷公司以不正當競爭糾紛為由將咪貓視頻訴至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索賠190萬元。海澱法院通報顯示,優酷公司調查發現咪貓視頻APP的「共享」方式為:用戶通過上傳各大視頻平臺VIP會員帳號或完成其他限定任務,獲得平臺虛擬貨幣,可兌換優酷VIP權益卡。
  • 全國首例短視頻廣告侵權案宣判了!你還敢隨便搬運視頻...
    △短視頻用戶跟進模仿有一句話總結的很好:我們不生產內容,我們只做內容的搬運工。在短視頻野蠻生長的初期,各種「搬運工」大量誕生,出沒於各大短視頻平臺,有的甚至單純靠著搬運內容成了百萬粉絲的網紅。大家可能覺得短視頻「短」,所以根本沒有形成版權意識。而且大家都在搬運,我不搬運就吃虧了。這是十分錯誤的,這損害了原創者的權益。 2019 年 4 月 26 日,全國首例廣告使用短視頻侵害著作權案宣判, 2 分鐘短視頻賠償 50 萬,是目前為止短視頻判賠金額最高的案件。這個案件讓人們開始真正認識到短視頻版權的重要性。
  • 地圖行業起風波 百度起訴四維圖新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
    原標題:地圖行業起風波 百度起訴四維圖新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地圖行業正在上演一場紛爭:先是四維圖新狀告百度一案下達判決,其後百度也將四維圖新告上法院,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犯百度電子地圖作品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並在權威媒體中刊登聲明以及賠償9000萬元經濟損失。
  • 百度起訴四維圖新稱其侵犯電子地圖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百度起訴四維圖新稱其侵犯電子地圖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於是/文近日,百度公司以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為由,將北京四維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犯百度電子地圖作品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並在權威媒體中刊登聲明以及賠償9000萬元經濟損失。
  • 怎樣保護涉網絡智慧財產權?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這樣做
    圖片類侵權案佔比高,單張圖片最高判賠5000元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綜合審判一庭庭長盧正新介紹了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涉網絡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情況。盧正新介紹,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3月31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共受理案件54844件,其中智慧財產權案件42121件,佔比76.8%。
  • 騰訊訴泰迪熊不正當競爭 索賠4900萬元
    4月7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下稱朝陽法院)對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下統稱騰訊公司)訴北京泰迪熊移動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泰迪熊公司)不正當競爭案進行了「雲審理」,這是朝陽法院首次通過網絡開庭的方式對案件進行在線審理。
  • 深圳中院判決:利用網絡爬蟲技術抓取他人數據構成不正當競爭
    十、被告行為持續時間非常短,即前述刑事判決認定的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五自然人被刑事拘留時止,故對原告沒有任何損害。同時,因被告也是提供免費的APP服務,故被告亦未獲取任何利潤。此外,原告也沒有為阻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支付任何費用,其主張100萬元維權支出無任何依據。前述刑事判決認定的24.43萬元損失,與被告亦無任何關係。
  • 北青報: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的警示意義
    原標題: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的警示意義 6月3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向「暗刷訪問流量」案當事人雙方送達判決書,同時,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收到了雙方當事人主動繳納的非法獲利款,案件順利履行完畢。
  • 利用淘寶規則惡意投訴同行 商家不正當競爭被判賠5萬
    而且,黃某發現,李某向阿里巴巴集團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提供的兩份著作權權利憑證的公開發表時間,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登記公告的著作權信息存在明顯的不一致。李某利用僅有的兩份著作權登記證書,將設計風格完全不相干、甚至將原告獲得授權的他人自行設計、自行註冊商標的作品作為其投訴依據的著作權,對其店鋪進行了9次投訴,是使用偽造作品登記證書,利用阿里巴巴集團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的漏洞進行惡意投訴。
  • 全國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完結:花錢買點擊,法律不保護
    暗刷流量全國首例案件被判收繳非法獲利2019年5月23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北青報《法學苑》欄目對此案進行全網直播,截至目前,此案網絡點擊量達200餘萬。流量,是指網絡用戶基於對某網絡產品、網絡服務、網絡平臺的使用需求或喜好,通過點擊、連結、使用平臺產品或平臺服務等物理動作,經多次或多人積累疊加而形成的網絡數據集合。
  • 真假歌手「胡楊林」案宣判 法院認定構成不正當競爭
    歌手胡楊林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老東家將太格印象及桂瑩瑩至朝陽法院。今天下午,朝陽法院認定二被告太格印象和桂瑩瑩構成不正當競爭,一審判令其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23.3萬餘元。  今天下午,法院審理後查明,胡楊林、桂瑩瑩作為歌手,太格印象作為藝人經紀公司,均在文化市場上創造、傳播文化產品並獲取收益,均屬於文化市場中的經營者。
  • 短視頻時代的鞋頭:不靠賣鞋也能年入百萬
    ▲「鞋狗」書籍封面21歲的「北京鞋鬼」還在美國求學,他是個喜歡購買球鞋卻不為穿著搭配的鞋頭。在抖音、B站、微博和快手共擁有211萬粉絲。他從初中開始接觸球鞋,按他自己的話說,球鞋就是他的青春,每個介紹球鞋的視頻中能看到他帶著驕傲的表情為大家講解鞋子的細節和故事,他十分熱愛球鞋背後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價值。
  • 淘寶訴比價網站不正當競爭
    原標題:淘寶訴比價網站不正當競爭   因認為「購物黨」網站提供用戶下載的比價插件侵犯了公司的著作權,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以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將「購物黨」網站經營者北京聰明狗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南京聰明狗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兩公司立即停止侵犯著作權、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淘寶網」及「購物黨」網站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及支付合理開支共計
  • 短視頻時代的鞋頭: 不靠賣鞋也能年入百萬
    隨著潮流文化在中國的大眾化、線上電商的完善和線下門店的升級,中國球鞋玩家持續增多,各大視頻平臺上的鞋頭也被賦能,年輕的「鞋頭」們擁有更多的關注度,成為了潮流圈活動上的座上賓。有人在視頻裡輸出態度: 這背後是國貨球鞋消費規模佔比的穩定增長,2018-2019年增速約為整體球鞋市場的1.5倍。 而在KOL內容中經常現身的平臺廣告主多為「識貨」和「毒」。通過在天眼查查詢所得,虎撲為毒APP所屬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東,而識貨是虎撲旗下的品牌。自2018年以來,球鞋交易與鑑定平臺月活增長至兩倍以上,2019年毒App月活超800萬。
  • 市場監管部門2018年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典型案例
    ,罰款0.2萬元  此案是江蘇省首例適用新《反不正當競爭法》查處的商業賄賂案。  1月17日,佛山市工商局依法對當事人有獎銷售信息不明確、影響兌獎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行政處罰。,通過後臺管理軟體修改數據的方式,縮小商家配送範圍,迫使平臺上有關商家退出另一公司運營的競爭平臺,給部分商家和競爭對手造成經濟損失。
  • 這3000多萬元「美心月餅」全是假的;瑞幸咖啡等45家企業不正當競爭...
    熱點關注● 9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及上海、北京市場監管部門,對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及北京車行天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神州優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徵者國際貿易(廈門)有限公司等45家企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 大量抄襲手機應用界面能否構成不正當競爭?
    2013年3月,華易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將「中華萬年曆軟體」的全部著作權轉讓給南京華易公司,隨後南京華易公司將「中華萬年曆軟體」的使用權授排他許可給了隨身雲(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隨身雲公司)。
  • New Balance告「NEW·BARLUN」案,是不正當競爭還是商標侵權?
    熊律師說:New Balance告「NEW·BARLUN」案,是不正當競爭還是商標侵權?熊超 律師2020年4月16日上午,上海浦東區法院對一起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NEW·BARLUN」品牌方紐巴倫(中國)有限公司停止對「New Balance」品牌方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並公開聲明消除影響,賠償經濟損失1000萬元及維權合理開支80萬元。
  • 唯品會回應涉不正當競爭 電商平臺「二選一」幾時休?
    據新華社1月14日報導,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涉嫌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立案調查。對此,唯品會通過官方微博回應將積極配合調查。據悉,2020年9月,唯品會被愛庫存通過郵遞的形式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廣州市荔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時提交實名舉報。愛庫存方面指認唯品會存在強迫商家「二選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彼時,唯品會回應稱:「消息不屬實」。遭立案調查後,唯品會股價跌超2%北京時間1月14日晚間截至美股收盤,唯品會股價跌超2%。
  •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侵害智慧財產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確定損害...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侵害智慧財產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確定損害賠償的指導意見及法定賠償的裁判標準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庭2020年4月  為妥善審理侵害智慧財產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統一裁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