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1月14日報導,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涉嫌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立案調查。對此,唯品會通過官方微博回應將積極配合調查。
據悉,2020年9月,唯品會被愛庫存通過郵遞的形式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廣州市荔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時提交實名舉報。愛庫存方面指認唯品會存在強迫商家「二選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彼時,唯品會回應稱:「消息不屬實」。
遭立案調查後,唯品會股價跌超2%
北京時間1月14日晚間截至美股收盤,唯品會股價跌超2%。
據悉,唯品會於2012年3月23日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發行價6.5美元。此前唯品會第三季度淨營收為人民幣232億元,同比增長18.2%;歸屬股東淨利潤為12億元,同比增長42.1%。
針對立案處罰一事,南方網記者聯繫了唯品會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唯品會方面尚未作出正面回應。有關事件進展,南方網將繼續關注。
據了解,此前,唯品會曾因不正當價格行為遭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
2020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包括唯品會在內三家企業開展自營業務不正當價格行為進行了調查,並依據《價格法》第四十條、《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作出處罰決定,對唯品會罰款50萬元人民幣。
記者查看了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上述行政處罰決定書,其中顯示,對唯品會2020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的價格行為進行檢查,發現唯品會在售商品中有電飯鍋煲、蘋果筆記本電腦、波司登羽絨服、歐萊雅日霜+晚霜組合等7例商品存在不正當價格行為。
電商平臺「二選一」行為何時休?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一大批網絡平臺迅速崛起,在創新商業模式、給市場經濟注入大量新鮮血液、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同質化競爭和多領域競爭也日趨激烈,不正當競爭問題愈加凸顯。近期國家監管部門嚴查嚴控,加強反壟斷監管的決心清晰可見。加強反壟斷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更是勢在必行。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競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電子商務商會跨境電商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包國良表示,網際網路加速了市場競爭格局的結構性變化,市場競爭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而這個新的競爭環境不斷在壓縮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導致電商平臺「二選一」行為的根本原因有兩點:一是平臺信息極大化後,商家流量成本不斷攀升,二是平臺之間的流量競爭,使得平臺不斷的搞各種優惠促銷活動,讓很多商家無利可圖,甚至虧本賺吆喝,平臺之間流量競爭加劇。
「在國際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了雙循環的發展戰略,內循環的發展離不開中小微企業的參與,同樣也需要中小微企業的活躍度。『二選一』則讓中小微企業收到嚴重打擊,這不僅僅是打擊中小微企業的積極性,更是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原則的。《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已經15個月了,指導意見鼓勵與規範並重,線上經濟必須依法經營和創新。」包國良稱。
反壟斷調查或將呈現常態化趨勢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表示,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而言,反壟斷是永恆的命題。近年來網際網路領域的「價格戰」、「補貼戰」以及一系列的旨在打造細分市場巨無霸的併購案,其實都有壟斷色彩。此前,之所以鮮有觸犯監管紅線的聲音,只是因為新商業模式出現,監管者不知如何監管罷了。這是法律監管天然的滯後性。但當監管者了解了新商業模式,又完善了諸如涉及平臺經濟的相關市場認定標準、新涉壟斷行為的定性等內容,反壟斷監管就最終會到來。
「今年以來,《<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和《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相繼發布,雖然都是草案,但從內容看,已經增加了很多針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特別規定。」方超強進一步提到,這意味著監管層面已經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壟斷監管做好了監管的充分準備,也即將有監管的合法依據,今後針對網際網路平臺領域的反壟斷監管和調查將會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