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 寧(心理諮詢師) 寵物,是驅除孤獨感和緊張情緒的良藥,也是我們最好最忠實的朋友。 新聞新鮮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一隻名叫「Xena」的狗狗在幫助一名八歲自閉兒童喬尼·希基(Jonny Hickey)走出抑鬱後,獲得2013年美國「年度最佳狗」的稱號,並受邀參加了在紐約舉辦的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年度頒獎典禮。 Xena是一隻受到虐待的小狗,遭到遺棄時只有4個月大。被人發現時,它已經被鎖在籠子裡很長一段時間,骨瘦如柴,差點餓死。同時,喬尼是一個掙扎於自閉症中的靦腆男孩。喬尼非常孤獨,很少與人溝通,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然而,去年11月,喬尼和Xena的相遇使他們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喬尼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興奮地談道:「喬尼現在變得十分開朗,每天幾乎喋喋不休,並願意和大家交流。8年以來,這是他最快樂的時光!」 寵物,讓我們的身心更健康 看過這則新聞,真是令人好生欣慰。無疑,這則新聞也為眾多餵養寵物的人,找到了更加寵愛這些寶貝的理由,同時,也讓那些渴望養寵物卻無法得到支持的孩子們歡欣。 法國精神病醫師馬爾切利認為,通常孩子們5—6歲的時候開始要求養寵物,這個年齡段正是俄狄浦斯情結期,他們最先想要個小妹妹或小弟弟,隨後就將需要指向了動物,因為動物既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又不會和他們競爭父母的愛。越來越多的心理專家相信,餵養寵物對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都大有裨益,在照料和陪伴寵物的過程中,孩子能自覺培養起責任心、信任感,懂得享受愛和付出愛。 走在街上,我們總能看到寵物的身影,以各種各樣的狗狗為多,如果能夠走入眾多的家庭,還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貓貓、鳥、烏龜、金魚等等。博客、微博、微信中,每時每刻都有主人在曬寵物們的生活照和萌照。 毫無疑問,通過秀自己的寵物寶貝,能夠給主人帶來滿足和愉悅。心理專家認為,人類與寵物的關係中有自戀的成分,談自己的寵物,其實是換種方式談自己。45歲從事證券工作的張女士說,當朋友們誇讚她的寶貝狗狗時,就仿佛是在誇讚她,有什麼樣的主人就有什麼樣的寵物,認同寵物就等於認同主人。 越來越多的攝影工作者和愛好者把鏡頭對準可愛的寵物們,萌寵們可愛的小模樣讓觀者看了不禁開懷大笑,除非心腸極硬極冷的人,否則都會在這些小萌寵面前柔軟下來的。心理工作者認為寵物具有極佳的安撫心靈的作用,堪稱天生的療愈高手,和寵物相伴的人往往擁有更健康的身心。 心理學家說:「寵物對你的心理安慰效果有時比『人類傾聽者』更強。」它們真的會對你的情緒感同身受,還會表現出更多肢體語言,比如舔你的手,給你一些安慰,讓你感到舒心、放鬆。國外研究還發現,面對寵物,女人更容易無所顧忌地暴露痛苦甚至放聲哭泣、大喊大叫,或不停絮絮叨叨,這才是最迅速調節情緒和幫助心理減壓的方式。 說到寵物,以狗狗和貓咪居多。人類以狗和貓為寵物已經歷史悠久,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曾播出《萌寵成長記》,那些可愛的小貓小狗讓電視屏幕旁的眾多觀眾哈哈大笑,獲得無盡的心靈愉悅。從事教學工作的任小蘭提到那段和先生一起看《萌寵成長記》的日子就忍不住手舞足蹈,她說先生就像個大孩子,張著嘴巴笑看那些可愛的小狗小貓。片子還未播完,他們就收養了流浪小狗妞妞,現在妞妞已經成了他們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員。 臺灣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獸醫師黃慶榮表示,十多年前,美國就陸續發表寵物輔助療法的研究成果。以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為例,貓、狗都能產生讓主人病情減輕的功效,但也各有所長。 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犬類行為中心」心理學家黛伯拉·威爾斯博士認為,狗狗比貓、鳥、金魚等寵物更能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好處,她指出,或許是狗兒可以幫助主人增加和別人的互動,紓解「壓力」這個危害健康的危險因子,直接有助健康。此外,遛狗可增加體能活動,並且擴大人際接觸,以較間接的方式促進身心健康。 狗兒的靈敏嗅覺,能夠聞出黑色素瘤的存在,也可聞出糖尿病患者血糖開始降低的氣味。4歲的諾亞是1型糖尿病患者,雖然每隔40分鐘他就要測試一次血糖,但依然不能阻止低血糖的發作,有兩次他還陷入了深度昏迷。現在諾亞有了皮安利卡,一隻由英國「癌症與生物探測狗研究中心」訓練出的糖尿病預警犬。在諾亞又一次出現血糖過低跡象時,皮安利卡跑到諾亞母親身邊,不停地把她朝孩子的房間拉……這一次,諾亞沒有再次陷入深度昏迷。 1989年《柳葉刀》雜誌上就刊登了這樣一個病例,一位英國婦女的狗總要咬掉她腿上的一顆痣,當她不勝其煩去醫院就診時,才發現痣已經發生癌變了。劍橋大學癌症研究所的教授大衛尼爾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液中會產生新的蛋白質,狗通過訓練能準確辨別出這類蛋白質的氣味。 人類在關懷寵物們的同時,寵物們也在呵護保衛著人類的身心健康。太多太多有關寵物和主人之間的感人故事為整個人類社會源源不斷地注入溫情、忠貞、信任等等正能量,溫暖著每一個善良人的心,也激發著更多的善意和愛心。 寵物,架起人與人之間更好的溝通橋梁 汪星人、喵星人,是人類對愛犬和愛貓喜歡到極致的稱謂,自然,汪星人和喵星人的主人們也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社交小圈子,在這個圈子裡,大家互相交流養寵物的心得,分享寵物帶給自己的快樂和啟迪,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良性互動。 可愛的小狗小貓絕對是陌生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擁有一隻小博美的姍姍說,以前和鄰居幾乎不說話,但自從有了小狗後,遇到鄰居們,他們總會說一聲,好可愛的小狗呀,自然而然地就熟悉了起來。因為小狗,她還和小區裡的兩個女孩成了好朋友,因為她們也有小狗,常常在樓下遛狗時遇見。 從事醫療工作的張女士說,兒子叛逆很厲害時,先生帶回一隻小狗,這隻小狗來家後,她和兒子頓時有了溝通的平臺。周末,她會和兒子一起給小狗洗澡,她負責洗,兒子負責吹乾。她會利用這段時間給兒子講他小時候的事情,兒子有時回應有時不回應,但總會靜靜地聽。在照料和談論小狗中,她和兒子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以前放學後,兒子會磨蹭著不愛回家,有了小狗後,放學會立刻奔回家,和小狗玩耍,節省下零用錢給小狗買好吃的,和小狗說話。她覺得小狗不僅改善了自己和兒子的關係,也令孩子成長懂事了許多。寵物能令關係更加和諧快樂是張女士得出的結論。 的確,寵物不僅帶給人們快樂,也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在美國許多機場中常能看到可愛狗狗的身影,它們是機場的工作犬,但不是尋找毒品或炸彈,而是尋找那些需要它們作為朋友陪伴、需要摸一摸它們的肚子、搖一搖它們爪子的人,它們是持證上崗的機場心理治療犬。它們以純淨的眼神、憨態的模樣,消融了人們長途飛行或長時間候機的焦慮。因為它們,陌生人開始聊天,老人開始微笑,孩子們不再哭鬧,每個人都能夠有更多的耐心來面對旅途中的疲憊和不如意。 動物學家詹姆士·瑟普爾認為,寵物可以給予人們一種特有的精神支持,這在人際交往中則是非常罕見甚至不存在的。貓和犬之所以能成為最理想的動物陪伴,是因為它們以非言辭的方式向人們表達了友善,它們使人類感覺其受到尊重、欽慕和需要。 美國養老院裡,也有持證上崗的狗狗,定期來看望老人,這些狗狗總能帶給老人們無比的安慰和快樂,甚至比親人來到還令老人高興。老人們和狗狗說話,向狗狗訴說心中的煩惱,狗狗不僅是最佳「情緒垃圾桶」,更是最認真的聆聽者。狗狗們走後,老人們會交談這些狗狗,評論哪條狗狗最懂自己的心,哪條狗狗更聰明,老人們之間有了更多分享和交流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