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抗擊疫情|《輕療愈》用聲音提供療愈的力量

2020-12-24 大洋網

近期,

抗擊疫情形勢仍然嚴峻,

很多人在心理和

情緒方面的訴求

也日漸凸顯,

我們為讀者推薦著名

心理學暢銷書《輕療愈》,

希望為共抗疫情出一份力,

用優秀的思想和

閱讀內容守護大家的心靈,

提供療愈的力量。

《輕療愈》提供了一套簡單、易行、有效的「情緒釋放療法」,通過敲擊8個穴位,15分鐘即可有效舒緩壓力、疼痛與負面情緒,助人快速減壓、實現身心平衡。

記者了解到,該書在國外上市後即迅速登上亞馬遜排行榜首位,售三十國版權。

(「樊登讀書會」負責人解讀、推薦《輕療愈》,吳波翻拍)


(吳波翻拍)

超過3000萬人親身實踐該療法

記者了解到,「情緒釋放療法」第一次得到公開和關注是在創傷人員達40萬的「9.11」事件,數以萬計的心靈受害者,在短短數日獲得了治癒;它還被用來療愈印尼海嘯、地區戰亂等各種災難導致的病痛、焦慮、抑鬱、強迫、恐懼、疑病等身心痛苦,也適合應用於當下疫區人民、醫療工作者及因疫情而受到影響、被隔離的人員和廣大民眾的療養和後期心理幹預。

作者尼克·奧特納是將西方前沿心理學與東方文化精髓融匯貫通的頂級療愈大師。目前尼克正在世界各地巡迴演講和傳播情緒釋放療法,目前已有超過3000萬人親身實踐該療法,明顯緩解或治癒了慢性疼痛、情緒焦慮等問題。

讀者可以網上免費收聽有聲書

記者了解到,出版方為讀者精選了《輕療愈》中最適合當下使用的部分內容,包括紓解焦慮和壓力、減輕體重、緩解疼痛、面對改變等,由專業閱讀推廣人朗讀並製作成音頻。

讀者可在微信公眾號「海派閱讀」和喜馬拉雅「海派讀書」平臺上免費收聽。

出版方表示,「該舉措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他們願意將已製作好的音頻內容免費提供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 (除署名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亞妮


相關焦點

  • 最古老的法器,最療愈的聲音|銅鑼
    銅鑼聲音低沉、洪亮,餘音悠長持久。輕錘空靈、綿長,重擊響亮、震撼,穿透力強,感染力足。既可演奏悲涼悽楚,又可重現緊張壓抑,還可療愈身心靈。鑼是古代濮人和駱越人最早使用的樂器之一,發源地在廣西、雲南、四川一帶。秦漢南擴後,銅鑼開始向內地流傳,公元前6世紀前方至中原。
  • Trends丨「愈」見新境,保時捷用藝術療愈心靈
    藝術療愈小程序的線上課程率先上線,已為上萬名訪問者帶來專業的療愈指導。他們的藝術作品通過瓷、影像、聲音裝置、繪畫等媒介,對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內容涉及全球疫情期間的自我反思、對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擔憂、探究藝術作為治癒渠道的潛力、以及重新思考人與自然和宇宙之間的關係。
  • 音樂可以療愈心靈,療愈耳機是什麼樣的?
    2017年療愈耳機,正式立項開發,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出一個高質量的耳機產品。經過二年的歷練打磨,形成了現在的這款耳機,我們頭戴式耳機投產前,我們請很多朋友評測了這款耳機,整體的評價說,我們的聲音很真實,特別有人提到了聽海浪聲好像就在海邊,聽鳥叫聲,好像就在山林裡,還有人說流水聲都搞得他腦子好像進水了,這提醒了我們,衛領耳機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去旅行,是啊!
  • 疫情下如何用經典療愈身心
    老師要心向陽光,自我成長,外在的幫助必不可少,但任何力量都抵不過內力的覺醒。因此,探尋一種非常時期下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老師們積蓄內力,打開格局,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主動成長,清除心靈毒素,是走出當下情緒困境的不二選擇。 我們可以試試「經典排毒法」。用「英勇抗疫」而爆紅的上海市醫療救治組組長張文宏的金句,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熬」——通過自身免疫力對抗病毒。
  • 聲音原來是這樣療愈身體的?!
    1 萬物皆是振動為什麼聲音(音波)對我們的身體有療愈的作用呢? 「萬物皆是振動」,——萬物都處於一種震動的狀態,包括我們的身體。身體就像一個交響樂團,可以「調音」。身體中70%是水分組成,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4倍,當聲波的振動在身體內被放大激活,就像在輕柔的幫你做「按摩」,這個是音波的療愈,促進血液循環,也能幫助你清理身體內積壓的負面能量。
  • 喜馬拉雅發起喜樂計劃,召集純音樂人用音樂療愈生活
    該計劃由喜馬拉雅聯合李雲迪共同發起,徵集熱愛器樂演奏、愛好純音樂創作、熱衷彈唱的純音樂人加入,共同用音樂編織溫暖的光,用音樂治癒生活。此外,李雲迪、龔琳娜將擔任喜樂評審官,對音樂作品進行專業評審與指導。
  • 疫情期間壓力大,如何用園藝植物來療愈身心?
    而自疫情開始到現在,我們已接受許許多多憤怒、無奈、悲痛的訊息,我們在產生大量同理心的同時,大腦也在超負荷運轉。 疫情期間的免費心理諮詢服務的到來也提醒著我們,如果真的喪到刷不動消息,眼下我們最需要的,是要有自我療愈的能力。
  • 如何用芳香園藝植物來療愈五感身心?
    如何藉助植物力量達到自我療愈目的 How to recover ourselves with plants 既然自然能帶來這麼多好處,我們如何詳細利用植物和花卉的力量修復自己的情緒屏障呢?
  • 《療愈音樂收聽報告》發布:超8300萬人收聽療愈音樂
    喜馬拉雅發布《療愈音樂收聽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8300萬人在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療愈音樂付費用戶的平均消費金額達76元,音樂人8月付費專輯平均收入達到3.85萬元,純音樂人迎來最好的時代。超8300萬人收聽療愈音樂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睡前、學習、靜心等場景下,打開喜馬拉雅收聽純音樂。3D腦波音樂、五行療愈音樂、大自然實錄白噪音、治癒鋼琴曲、古風禪音......等功能類型多樣、沉浸感強的純音樂,被用於緩解焦慮、失眠等問題,成為都市人熟悉的療愈放鬆方式。
  • 愛的療愈,療愈關係也療愈自己
    本專欄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打開自卑的心結,重建內在自我的力量,從哪些被傷害的「過往經驗」中解脫出來,認識到自我的價值,並最終形成自我認可和自我接納。就像所有的一切都要回到起源,自卑的源頭是愛的缺失,而解除自卑的方法,就是把缺失的愛找回來。因為小時候愛的缺失,我們就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信任。
  • 疫情之後,藝術療愈成為這些國外博物館的新方向
    在美國,一些準備重新開放的博物館正在將藝術療愈視為自己的新方向。皇后區藝術博物館提供每周定期的線上藝術療愈項目,鼓勵人們拿起畫筆去表現自己的生活與感受。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準備了一份藝術作品的清單,在博物館重新開放後幫助觀眾緩解後新冠的焦慮。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美術館培訓了一批志願者,教授藝術療愈的技巧。
  • 情緒管理不求人|《輕療愈》幫你20分鐘緩解情緒困擾
    文 | 潔懿,文章原創 ,轉載請私信或留言《輕療愈》這本書得到國內外無數心理學專家的推薦,而且曾是亞馬遜暢銷榜上第一名,原因在於,這是一本自助式的、實用性極強的書。《輕療愈》潔懿看到不少人推薦《輕療愈》,但止步於內容介紹,卻沒能把這個方法如何用講細緻,感覺有點可惜。
  • 小情緒裡有大生意 原來身心可以這樣療愈!
    一場疫情讓我們更加關注情緒的調節和心靈的滋養咱們體驗兩岸各式療愈走起!1用聲音觸摸心靈 與宇宙同頻共振牆上兩面銅鑼高懸,地上布滿各類器皿。器皿震動釋放出的各色聲音交匯疊合,忽大忽小,忽遠忽近,讓人放鬆。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聲音瑜伽」。
  • 仙村療愈
    仙村核心之處有「春夏在」與「秋冬在」的概念,其牆壁由木質構成,為了增加親近自然的氛圍,每個建築物和房子的結構和設計都不一樣,但內部都是簡樸而乾淨利落的。在天氣好的日子,能夠通過天花板看到夜色繁星。沒有電視和電腦,也不能用手機,也就是說,人們來此就與外界繁雜環境徹底斷離了。
  • "愈"見新境——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展暨 2020-2021 保時捷"中國...
    Center   藝術療愈項目是保時捷在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背景下,攜手相關機構共同推出的一個創新性公益善舉,希望通過藝術為人們帶來精神慰藉,緩解情緒壓力。今年9月,藝術療愈小程序的線上課程率先上線,已為上萬名訪問者帶來專業的療愈指導。
  • 日本京都奧多摩町的森林療愈
    村內現有國家指定文化財產兩件,包括小河內的山村生活用具有形民俗文化財產,以及小河內的鹿島跳舞無形民俗文化財產;另外,還有東京都指定的文化財十三件(含有形兩件、無形民俗三件、無形民俗兩件、史跡名勝天然記念物六件),以及町指定的文化財六十一件等(奧多摩町教育課)。這些獨特的山村文化資產,更加豐富奧多摩町的人文特色。
  • 愛的波動 | 心韻音缽療愈臺灣大師工作坊6月呈現
    今年,心韻繼續在音缽療愈上深入下工夫,不僅已有課程持續升級,更有幸邀請到臺灣的靈魂伴侶導師呂啟仲和李維林夫婦帶領兩個非常有特色而實用的課程——經脈頌缽音療工作坊和愛的波動人聲療愈工作坊——作為音缽療愈系列的高階大師課。聲音,是天賜的療愈禮物,心韻祈願音缽系列課程將為所有有緣的人開啟一扇重新認識自我和世界的療愈之門。
  • 課程導師Dana Leong:「樂與人和」——療愈心靈的音樂之旅
    今天我們也有幸了解他音樂製作背後的故事,讓我們一起 通過音樂的力量「療愈當下,期待未來」: 「Music gives a soul to the universe, wings to the mind, flight to the imagination and life to everything.
  • 森林益康:森林療愈的神奇力量
    據調查在臺灣,0.0002%的森林用於木材和非木產品的生產;1.89%的森林用來提供社會服務,發揮調養、旅遊、教育和文化保護等功能;56.8%的森林以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防風防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要目的;而超過40%的森林幾乎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好森林的多種功能?這同樣考驗著臺灣的林業部門。
  • 超8300萬人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如何幫助純音樂人打開變現大門?
    為滿足現代人對療愈音樂的需求缺口,一些音頻平臺開始推動純音樂尤其是療愈音樂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圍繞創作者、平臺、受眾三方的聲音生態逐漸形成。音樂擁有治癒生活的力量,療愈音樂在不斷拓寬音頻內容行業想像力的同時,也讓純音樂在現代音樂市場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