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弦亦歌,少一鑼無樂」,鑼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也是最早進入西洋管弦樂隊的中國樂器。
銅鑼聲音低沉、洪亮,餘音悠長持久。輕錘空靈、綿長,重擊響亮、震撼,穿透力強,感染力足。既可演奏悲涼悽楚,又可重現緊張壓抑,還可療愈身心靈。
鑼是古代濮人和駱越人最早使用的樂器之一,發源地在廣西、雲南、四川一帶。秦漢南擴後,銅鑼開始向內地流傳,公元前6世紀前方至中原。
在古代,銅鑼經常被用於禮儀和戰爭。如:皇家官員出行時的「鳴鑼開道」,古戰場上的「鳴金收兵」等。
宋朝之後,鑼開始在民間流行。元代後,銅鑼開始成為戲曲雜劇的主要伴奏樂器。除此之外,因其聲音最遠可傳至8公裡以外,所以在民間銅鑼還有發送信號的用途。比如,湖南花鼓戲《打銅鑼·補鍋》中,銅鑼就是為了向鄉民傳遞訊息。
1791年,法國作曲家戈塞克最先發現鑼的特殊音響效果,於是把它引入西方交響樂中。
1973年,中央樂團贈與美國費城交響樂團一面大鑼。自此,鑼成為交響樂中的「外交神器」。
中國的鑼種類多樣,可簡單分為大鑼、小鑼、掌鑼和雲鑼四類。
大鑼發音低,鑼邊鑽孔繫繩,可手拿,可懸掛;小鑼發音高,無孔不繫繩,左手食指提鑼內緣,右手擊鑼面;掌鑼最小,鑼面平坦如盤;雲鑼由10面小鑼組成,用繩繫於木架上,敲擊可直接演奏。
目前,全世界所有交響樂團中使用的鑼幾乎都是產自中國,其中,最有名的製作商有:廣州潮汕的方潮盛銅鑼、湖北武漢的高洪太銅鑼。
製作銅鑼工序複雜,且非常講究。掌爐、熔銅、配料、鑄模、定形、敲打、定音、校音等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準。
銅鑼聲音縹緲、治癒,能如流水般淌入人的心靈。仔細聆聽,仿佛是來自生命或宇宙的聲音。因此,銅鑼常被用於瑜伽、聲音療愈等,比如,現在流行的「銅鑼浴」。
所謂「銅鑼浴」,就是利用銅鑼聲音的振動,來衝擊身體穴位,釋放緊張焦慮,改善睡眠,同時,還可以刺激身體的各種腺體和各種神經系統。
此外,銅鑼還有禪定效果。能讓人在瞬間恢復平靜,進入一種靜止的狀態。這對失眠者、焦慮壓力者、抑鬱驚恐者等人群都有一定的療愈效果。
銅鑼不僅是我國民族文化孕育出的藝術成果,更代表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質。
其質樸方圓的型態,擊打時鏗鏘震撼的振動感,都使人過眼不忘,充耳常鳴。
即便遠涉重洋,漫跡環宇,它都是召喚赤子之心的嫋嫋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