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耒陽壇下關於銅鑼的不老傳說

2020-12-12 耒陽生活圈

走近銅鑼匠的故鄉--壇下

壇下老傳說

壇下鄉位於耒陽市北面,鄉鎮中心地帶有一老圩場,名壇下圩,據考,三國時作為劉備入蜀的先鋒張飛曾率部駐鎮於此,從北往南的官馬驛道和從東向西的官道在壇下老圩場交合成一個東西南北的四方通道,再加之壇下鄉毗鄰舂陵江,陸運水運交通均十分發達,物流貿易向廣東、廣西、湖北、江西、四川延伸。由於張飛駐軍工匠將北方冶鍊金屬技術傳入,壇下圩場的銅器交易歷史上曾繁榮數百年,唐宋之時,大富人家使用銅壺、銅鎖、銅盆等銅器成為常態。耒陽縣誌記載,每到壇下圩場趕圩時,銅器交易極盛,人流如織,摩肩接踵,鑼鼓聲振寰宇,不絕於耳,至今留下壇下為銅鑼神的故事傳說。

壇下老匠人

在壇下,制鑼技藝久盛不衰,代代相傳,一代勝似一代,如今,壇下鄉冬元鑼鼓廠有30餘位老匠人,這些技藝熟練的老匠人形成了一個從熔銅、製片到定音完整的技術班子。這些老匠人製作銅鑼,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技藝上,他們都精益求精,絕對不容半點沙子,走近「辦公區」,走近老匠人的身旁,他們的臉上填滿了常年「辦公」留下來的塵跡,這層塵跡是他們獨具匠心的印證,是他們對匠藝始終如一生動的寫照。在他們這些老匠人的記憶裡,不管是青年人,還是年邁的人,只要一談論起銅鑼,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敲鑼出工的集體時代,大發一番感嘆。或褒,或貶,或賞,反正一打開了話匣子,就有講不完的故事。

一個老匠人回憶講:「記得兒時看花鼓戲《打銅鑼》,有個情節銘刻心中,開場詞是"收割季節,穀粒如金,各家各戶,雞鴨小心吶--",告誡社員們看管好自己的家禽。那個年代,生產隊的隊長喊工就少不得銅鑼。每天天還沒亮,隊長就在村子裡一邊使勁地敲打著銅鑼,一邊扯著嗓子把人們從睡夢中叫醒。不少人私下裡詛咒,這該死的銅鑼又在催人們的魂。罵歸罵,工分是不得不去賺的。鑼鼓一響,人們就出工了,村前村後,田埂山坡,到處都是彎腰勞作的身影。那個時候,壇下這片土地上,到處是敲鑼打鼓聲,十分熱鬧,那時候我們這些老匠人們,每每看到熱鬧的鑼鼓聲,心裡便滿是歡喜,因為人們對鑼鼓的重視和需要,我們老匠人的匠藝就顯得更有價值」。

而如今,新一輩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願意接手這門技藝的人甚少,壇下的銅鑼技藝,在一定程度上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

四十年沉澱,只為傳承「民族技藝」

不棄傳統、不失匠藝,執著於銅鑼傳統製作技藝的繼承和弘揚是羅東元最令人感動的人生追求。如果用聲音來表現「匠人精神」,我們聽到的都是鐵錘敲打的聲音。二十歲不到隨父親學習制鑼技藝,如今已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在他的生命裡,對銅鑼的情感,無語言表,他說:「銅鑼是我們祖先的樂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我不能把它丟了」。四十年的堅守,四十年的耕耘,讓他懂得,傳承祖輩留下來的東西,平凡卻很偉大,艱辛卻很幸福。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探索,在父輩的基礎上,他巧用懲錘,剎錘,省錘,輕錘虛實結合,輕重適宜的校音技術,使校出的鑼具有圓、平、正、上勁的特點,經他定音的鑼,發音標準,音質純正,發出的「拱」音如猛虎長嘯,其「水」音似涓涓細流。

當過十幾年的村支書的他,盛情地說道:「當這麼多年支書,我不圖名、不圖利,經營銅鑼廠的收入夠我吃穿,我甚至還把多餘的錢,捐贈出去,為村裡辦好事」。但全村的人知道,在他心裡一直有住著一個願望:希望政府能給壇下銅鑼的傳承發展予以多方面的扶持,讓壇下銅鑼能走向世界,讓這門古老的民族匠藝一代一代永遠延續下去。

相關焦點

  • 壇下銅鑼華夏一絕
    久聞耒陽壇下的銅鑼賣到了十多個省份和香港、臺灣、中南亞等地,那日我們慕名到壇下鄉軟石村冬元銅鑼廠,有幸觀賞了銅鑼的製造過程,銅鑼廠掌門羅冬元精湛的技藝令人折服。銅鑼製作工藝非常複雜,羅師傅一一給我們介紹,還不時演示工藝技巧。第一道工序是配料。這個與抓中藥有點相似。
  • 不老傳說 | 日本聯賽杯,橫濱FC對陣鳥棲砂巖,...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不老傳說 | 日本聯賽杯,橫濱FC對陣鳥棲砂巖,... 不老傳說 | 日本聯賽杯,橫濱FC對陣鳥棲砂巖,... ECHOFOOTBALL 2020-08-05 19:42 不老傳說 | 日本聯賽杯,橫濱FC對陣鳥棲砂巖,三浦知良作為橫濱隊長首發出戰。
  • 《秋田山車神》震撼定檔9.14 重演秋田車神不老傳說
    原標題:《秋田山車神》震撼定檔9.14 重演秋田車神不老傳說 《頭文字D》漫畫剛出版即以二萬多冊的銷量成為香港日本漫畫銷售榜冠軍。2005年,莊文強與《頭文字D》原作者重野秀一合作編劇的真人電影《頭文字D》上映,更是成為一代人的經典。
  • JOJO的奇妙原畫:巡迴展新情報,不老傳說的30周年
    《JOJO的奇妙冒險》由漫畫家荒木飛呂彥於1987年《周刊少年Jump》上開始連載,至今已經有32年,仍在連載中,不老傳說的荒木老賊創作JOJO家的不死傳說,當然小編說的是JOJO家族的傳說,只要JOJO血脈不斷的話,故事自然一代又一代地講述下去,大家不要老是提到那個停止思考的卡茲
  • 欣賞| 秘境銅鑼壩
    傳說滇東北有一風水寶地,上古高人留下謁語:「銅鑼一枝花,九股十八椏。誰人葬得它,必出帝王家。」因此歷代風水大師蜂擁前往銅鑼壩「尋龍點穴」,尋找真龍寶地。清朝中後期有起義軍秘密進入銅鑼壩開設銅廠,私鑄銅幣用於戰爭,留下遺址遺蹟,至此方有更多的人進入銅鑼壩打獵、採藥……
  • 體壇不老傳說:體操媽媽感動世界 納婆徵戰31年
    縱觀世界體壇,「不老傳說」比比皆是,孫繼海只能算其中的「小字輩」了。  一人對抗五代中國乒將  要說體壇的不老傳說,瓦爾德內爾首當其衝,因為他靠一己之力,足足對抗了中國桌球五代選手。自1983年登上國際賽場以來,瓦爾德內爾一直是國際乒壇最活躍的人物,是第一位實現男子單打世界冠軍「大滿貫」的選手。
  • 重慶的春天去哪裡,到鐵山坪「銅鑼朝天」,賞不一樣的峽江風光!
    臨崖觀峽江風光 望山看水記鄉愁鐵山坪,形若崇島,虎視大江,勝似門戶,鎖控急峽,看峽江風光,最佳觀景地正是「鐵山十景」中的銅鑼朝天。銅鑼峽古稱東突峽,自明代曹學佺《蜀中名勝記》始稱銅鑼峽。民間傳說大禹治水,劈開大山疏導江水,山裂開成為峽,臨江懸崖巨石形狀似銅鑼,且峽內江水奔騰,聲似鑼鳴,因此得名銅鑼峽。站在「銅鑼朝天」新建的四座觀景臺放眼望去,銅鑼鼓浪吞雲夢,逝水朝天蕩心胸,忘形寵辱,極目憂樂,幾不知為物為我,今時何時。往聖所云之智水仁山,盡在俯仰流連之間。
  • 中國銅鑼
    契訶夫在信中祝蘇沃林一路順風,順便提了個請求:「歸國時,請在柏林替我買一面中國銅鑼,如果它的價格不超過50馬克」。(1897年5月26日)俄羅斯的讀者讀了這封信,可能會對信中傳達出的這樣的兩個信息感到興趣:一,作家契訶夫也有手頭不寬綽的時候;二,幽默家契訶夫有時也會說些「不雅」的笑話――用「我的財政部長是個陽痿患者「來說明自己的經濟窘迫。
  • 電視劇《老中醫》結局是什麼 泉子和銅鑼最後在一起了嗎
    電視劇《老中醫》正在熱播,該劇由陳寶國、遠徵、許晴等領銜主演,講述的是中醫翁泉海在中央政府發布「中醫廢止案」後帶領同行共同抵抗中醫廢止案的故事,雖然中間遇到過很多麻煩事,但最終都一一化解了。
  • 玩法‖漫遊一天,揭秘「老」閔行的不老傳說
    這條線路帶你  揭秘「老」閔行的不老傳說
  • 銅鑼關,利川第一關,比「美人關」還美!
    請你點擊上面的利川訊添加關注,暢享更多精彩資訊銅鑼關位於利川市謀道鎮銅鑼管理區政府所在地(小地名--
  • 《老中醫》隱藏的感情線,小銅鑼上線,泉子看見她,眼睛裡堆滿笑
    電視劇《老中醫》正在央視一套熱播,該劇由陳寶國、馮遠徵、許晴、陳月末領銜主演,講述中醫翁泉海在中央政府發布「中醫廢止案」後帶領中醫同仁共同抵抗中醫廢止案並保護中醫這一民族瑰寶,卻遇到阻礙,然而步步前行的故事。
  • 江北街鎮「雙曬」 山水入懷 銅鑼望江
    ▲2019年10月11日《江北報》,江北故事薈·郭家沱篇  山水入懷 銅鑼望江  明末清初,當那些被「湖廣填四川」的郭姓人在長江的銅鑼峽口  山水入懷,銅鑼望江。  這裡就是, 郭家沱。  銅鑼峽,是郭家沱的門戶,更是溯江進入重慶城區的水路門戶。兩岸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夾江對峙,戰時素有"東陲屏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據《華陽國志》記載:上古傳說,大禹治水,疏通九河,見一山攔住長江去路,即揮開山斧闢之,山裂處即為銅鑼峽。  此為傳說,而銅鑼峽真正見諸於史冊,則系其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一戰。
  • 銅樂鍛造千錘百鍊敲出銅鑼「好聲音」
    已經58歲的他正坐在火爐旁,認真地敲打著一面即將完成的銅鑼。伴著叮叮噹噹的敲打聲,許國祥向記者講述了他用純手工工藝,讓傳統的民間樂器——銅鑼發出「好聲音」的故事。    「銅鑼,這種看似簡單的打擊樂器,製作起來卻是非常的複雜,千錘百鍛用在它的身上一點不為過。」許國祥介紹說,製造手工銅鑼的工藝流程繁雜,主要包括銅餅鍛造、銅鑼排音、試音和手工拋光。最關鍵的技術是把握「火候」,銅餅燒的溫度高了或太低,都會影響銅鑼的質量。「溫度太高容易碎、溫度太低鑼不響。」而判斷溫度高低是通過觀察銅餅的顏色來實現,主要靠經驗。
  • 散文*神奇的銅鑼
    他卻一邊拭著汗水,忙著篩面,一邊給我講了這麼一個離奇的故事:先前,寺院裡住著幾個道士,他們有一件稀世珍寶——銅鑼。這銅鑼可神奇啦!僧人慾吃什麼飯食,為首的高擎銅鑼,重敲一下,霎時,山珍海味,瓊漿佳饌,無所不有,於是群僧團坐,細品細嚼;欲穿什麼衣服,就輕敲兩下銅鑼,片刻,綾羅綢緞,錦衣繡服,無所不備,於是眾僧盡需,拂袖而衣;欲住什麼房子,則不輕不重敲三下,須臾,宮殿樓閣,亭臺館榭,無所不至,於是諸僧隨欲,幽哉遊哉……從此,我每每想得到這麼一個銅鑼,讓家鄉的父老鄉親也過上仙境般的生活。
  • 【自駕遊天下】追尋冬日腳步一同走進天然氧吧銅鑼壩
    五彩斑斕的紅葉汩汩躍動的山泉靜靜流淌的小溪波平如靜的海子繽紛的落葉在湖光間沉浮美得如此天然秋色銅鑼壩靜悄悄的迎接著冬的光臨她坐落在金沙江畔,距水富縣城70公裡,是保留較完好的亞熱帶長綠闊葉林區,鬱鬱蔥蔥,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變化多姿的四季景觀。
  • 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氣候宜人、奇花異草漫山遍野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雲南省水富市太平鄉境內,園內主要有大峽谷溫泉園等,於1992年5月獲得審批,距水富縣城70公裡。銅鑼壩以其獨特的地形地貌,宜人的氣候和迷人的自然風光被視為一塊風水寶地。平水壩、白寨壩、銅鑼壩、五裡壩等7個小湖區,與清澈見底、平緩幽靜的銅鑼河連成一片,猶似一串翡翠項鍊錯落有致地環繞山間。水沿山轉,山繞水轉,湖光山色,十裡無邊,正所謂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穿過幽幽的竹林便來到了美麗神奇的仙女湖。傳說中,人們時常在水口處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湖中梳妝打扮。清秀的三疊瀑布像一群嘻嘻哈哈的少女,從密林深處奔跑出來,躍入這仙女湖中。
  • 來傳藝 看林烈旗製作銅鑼
    銅鑼大師林烈旗(右)和哥哥林烈鍾,在傳藝中心示範手工銅鑼的製作方法。公斤的超級大銅鑼,在金氏世界紀錄上留名。 林午在30年代成功打造音質長、遠、沉、穩的銅鑼,成為臺灣極少見的手工銅鑼製作者,並獲頒民族藝術薪傳獎。
  • 砸光老本造花山——張順銀和他的銅鑼花谷生態園
    這是清代名人孫宏詠銅鑼峽的詩。 銅鑼峽懸崖峭壁,夾江對峙,是溯江進入重慶主城的水路門戶,戰時素有「東垂屏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於重慶人而言,銅鑼峽既近且遠。
  • 銅鑼關:川鄂邊境古道第一雄關
    從湖北利川謀道向重慶方向走十公裡處,便到了銅鑼關。銅鑼關首先展示給世人的,是那副遠近聞名的民謠:銅鑼對石鼓,銀子五萬五,有人識得破,買下重慶府。這是任何一個銅鑼關人引以為驕傲的地方。    二十多年前,我生命中最寶貴的一段歲月,便是與銅鑼關的山、石、樹、風相與為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