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傳藝 看林烈旗製作銅鑼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銅鑼大師林烈旗(右)和哥哥林烈鍾,在傳藝中心示範手工銅鑼的製作方法。

記者王燕華/攝影

 

宜蘭人林午的銅鑼聞名全臺,他兒子林烈旗繼承父業,也因打得一手好銅鑼,獲得薪傳獎,更製作400公斤的超級大銅鑼,在金氏世界紀錄上留名。林烈旗應傳統藝術中心邀請,即日起駐園製作25音階銅鑼組,現場示範這項傳統技藝。

 

林午在30年代成功打造音質長、遠、沉、穩的銅鑼,成為臺灣極少見的手工銅鑼製作者,並獲頒民族藝術薪傳獎。當前全臺有超過85%的銅鑼,都出自「林午鐵工廠」。

 

林午的幾個兒子都隨著父親製作銅鑼,尤其是排行老六的林烈旗,既有濃厚的興趣,更有過人天分,1995年也獲得薪傳獎,父子兩代同獲肯定,傳為佳話。

 

傳藝中心今年第一季辦大型「臺灣金工大展」,邀請林烈旗為駐園創作者,在傳習所創作「25音階銅鑼組」。

 

林烈旗昨天示範製作銅鑼的技巧,從選材、敲鑼臍、錘鑼面、製作鑼邊,調校音準,一錘一錘,敲出完美的銅鑼。他說,父親常常對他們兄弟說:「製作一面鑼,就像做人一般,從根本開始的每一個步驟,都不能馬虎。」

 

對傳統藝術的執著,讓林烈旗成為臺灣製作銅鑼的第一把交椅,他曾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作13個音階的銅鑼組後,再進一步製作26音階的鑼組,兩年前,他為音樂家馬修連恩的現場表演,擔任敲鑼樂手。

 

林烈旗也是金氏紀錄保持人。林家兄弟曾在民國81年合力完成直徑230公分,重達400公斤的大銅鑼,成為全球第一。

 

林烈旗將從即日起至3月底,在傳習所創作「25音銅鑼組」,現場示範純手工的銅鑼製作,並有錘制小銅鑼的DIY體驗。

 

2007/01/10 聯合報

相關焦點

  • 劉洋調研壇下鄉銅鑼傳統製作技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訊(文夕)7月22日下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洋到壇下鄉調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壇下鄉銅鑼傳統製作技藝。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廣體局、壇下鄉等相關人員參加調研。劉洋一行認真聽取了省級傳承人羅冬元關於壇下鄉銅鑼傳統製作技藝發展歷史、技藝特點、傳承保護措施、國家級項目申報準備等相關介紹,並就銅鑼傳統製作技藝今後的傳承發展進行了探討交流,提出了富有指導性、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隨後,劉洋一行還現場參觀了壇下銅鑼製作鍛打、淬火、冷作、拋光、定音等生產工序,並與生產工人進行了溝通和交流。
  • 洛江「十音銅鑼」製作後繼乏人 亟待傳承
    十音銅鑼,一種南音演奏的器樂,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歷史後,如今卻後繼乏人,陷入亟待搶救的境地。十音銅鑼是由10個酷似帽型的銅鑼組成的器樂,是明朝時期洛江羅溪人黃瑞臺研究發明的,據說當時在全國可稱得上是絕無僅有。
  • 泉州洛江:「十音銅鑼」製作技藝傳承400多年
    □本報記者 戴涵琦/圖 黃楓/文「千錘打銅鑼,一錘定音。」說起銅鑼,相信大家都會想起在戲臺上的銅鑼音,但說起它是如何製作的,估計很少人清楚。在洛江區羅溪鎮八峰工業區,有一家「泉州銅鑼廠」,該廠專門製造銅鑼。
  • 福建泉州「十音銅鑼」製作技藝傳承人堅守四百年傳統手藝
    【解說】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有一家「泉州雙溪銅鑼廠」,一直以來堅守著傳統工藝,為泉州的戲曲藝術發展默默貢獻力量。10月28日,記者驅車前往洛江區羅溪鎮八峰工業區,探訪這一「泉州老字號」。  【解說】在銅鑼廠的廠房內記者看到,幾位工人師傅頂著高溫操作空氣錘,對燒得通紅的銅片進行鍛打。
  • 臺灣「弄虎師」唯一傳承團體來閩傳藝
    他告訴記者,「偶然從漳州一位認識20年的鄭氏宗親那裡,了解到當地『弄虎』技藝經久失傳,便計劃了這次傳藝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鄭慶章承擔了此次交流傳藝的所有費用。  臺灣義虎團團長伍炳崑告訴記者,「弄虎」技藝在臺灣傳承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目前只有義虎團還在傳承,但成員大多數是老年人,缺少年輕力量。「此次來閩傳藝,我們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傳承隊伍中來,把這項技藝發揚光大。」
  • 千棰打鑼一棰定音的技藝,是長子縣西南呈銅鑼製作的一項非遺傳承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西南呈的銅鑼遠近聞名。至今已經擁有1000多年的歷史。經過世代相傳,它已經走出長治,走出山西,走向世界。銅鑼是一種屬於金屬類的打擊樂器,廣泛的應用於戲曲音樂、舞蹈音樂和傳統的吹打樂中。
  • 黃陂六指銅鑼的非遺傳承,製作過程中最少要錘打上萬次?
    銅鑼,作為民間廣為流行的打擊樂器,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源於西漢,廣泛流傳於民間和戲曲舞臺上,是進入西洋管弦樂隊的第一件中國樂器。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道有著悠久的制鑼歷史,製作工藝精湛,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講述耒陽壇下關於銅鑼的不老傳說
    這些老匠人製作銅鑼,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技藝上,他們都精益求精,絕對不容半點沙子,走近「辦公區」,走近老匠人的身旁,他們的臉上填滿了常年「辦公」留下來的塵跡,這層塵跡是他們獨具匠心的印證,是他們對匠藝始終如一生動的寫照。在他們這些老匠人的記憶裡,不管是青年人,還是年邁的人,只要一談論起銅鑼,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敲鑼出工的集體時代,大發一番感嘆。
  • 萬傳藝的「環衛情緣」
    華龍網5月24日12時50分訊 「寧願一人髒,換來萬家淨」,讚美和弘揚的是全國勞動模範時傳祥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萬傳藝不畏辛勞,在繁重的一線工作壓力下,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帶頭學習,在公共區管理部黨組織的關心與幫助下,積極發揮骨幹帶頭作用,迅速從一名環衛工人成長為環衛隊帶頭人。由於工作認真出色,2011年,萬傳藝被上級組織任命為環衛隊隊長,這讓他幹得更認真了。
  • 壇下銅鑼華夏一絕
    久聞耒陽壇下的銅鑼賣到了十多個省份和香港、臺灣、中南亞等地,那日我們慕名到壇下鄉軟石村冬元銅鑼廠,有幸觀賞了銅鑼的製造過程,銅鑼廠掌門羅冬元精湛的技藝令人折服。銅鑼製作工藝非常複雜,羅師傅一一給我們介紹,還不時演示工藝技巧。第一道工序是配料。這個與抓中藥有點相似。
  • 銅樂鍛造千錘百鍊敲出銅鑼「好聲音」
    小時候,因為生活條件艱苦,很小的時候就給父親打幫手,16歲便跟隨父親和哥哥一起學習祖傳技藝,或許是在火塘邊和敲打聲中長大的原因,他對樂器製作的方法、要領等方面都有著特殊的感覺,加上他勤奮好學,經過三年多的歷練,他從父親那裡學得了一手好功夫,成為家中子承父業的鍛造師傅。    「銅鑼,這種看似簡單的打擊樂器,製作起來卻是非常的複雜,千錘百鍛用在它的身上一點不為過。」
  • 最古老的法器,最療愈的聲音|銅鑼
    銅鑼聲音低沉、洪亮,餘音悠長持久。輕錘空靈、綿長,重擊響亮、震撼,穿透力強,感染力足。既可演奏悲涼悽楚,又可重現緊張壓抑,還可療愈身心靈。鑼是古代濮人和駱越人最早使用的樂器之一,發源地在廣西、雲南、四川一帶。秦漢南擴後,銅鑼開始向內地流傳,公元前6世紀前方至中原。
  • 中國銅鑼
    契訶夫在信中祝蘇沃林一路順風,順便提了個請求:「歸國時,請在柏林替我買一面中國銅鑼,如果它的價格不超過50馬克」。(1897年5月26日)俄羅斯的讀者讀了這封信,可能會對信中傳達出的這樣的兩個信息感到興趣:一,作家契訶夫也有手頭不寬綽的時候;二,幽默家契訶夫有時也會說些「不雅」的笑話――用「我的財政部長是個陽痿患者「來說明自己的經濟窘迫。
  • 臺灣「銅鑼達人」吳宗霖 用藝術感受到銅鑼靈魂
    中新社臺北10月16日電 題: 臺灣「銅鑼達人」吳宗霖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在臺灣烏來深山之間,住著一位「銅鑼達人」吳宗霖。記者慕名前去採訪,拾階而上,但見長長的水泥欄杆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銅鑼。在院子裡、涼亭裡和屋子裡,全是銅鑼。最大銅鑼為167公分,最小的如拳頭那麼大,製作的銅鑼數量已超過6000多面。
  • 銅鑼菊花季,花海控必須來的地方!黃白相間的夢幻菊花田在盛開
    又到了十一月份~又是苗慄的杭菊花開的季節,前幾年,因為氣候的原因,一直有聽到杭菊花況不如以往,我也好幾年沒去拜訪這美麗的花海,今年,趁著剛好北上的路途中,安排了杭菊的小旅行,成了旅程中的亮點,今年銅鑼的杭菊開的很漂亮,團團錦簇,美不勝收旅人們~準備來旅行吧!苗慄銅鑼鄉的杭菊花海,最新花況,送上囉!
  • 傳藝科技(002866.SZ):擬註銷子公司合肥傳藝
    傳藝科技(002866.SZ):擬註銷子公司合肥傳藝
  • 越南得樂省保護和弘揚銅鑼文化
    15:21:38 來源: 越南語學習平臺 舉報   得樂省人民委員會頒布有關保護和弘揚銅鑼文化的決議五年來
  • 千錘百鍊銅鑼「匠心」 重慶梁平銅樂鍛造技藝非遺傳承人許國祥
    2010年,常年制鑼的哥哥因病去世,許多手工銅鑼的民間藝人、樂隊沒了購買渠道,便想法設法找到了許國祥。許國祥將製作完成的銅鑼掛牆上。通訊員張常偉攝「跑運輸的確比鍛造銅鑼掙錢快得多。」匠心:千錘百鍊鍛造最好的銅鑼許國祥的銅樂鍛造坊,是一個約30平方米的小作坊。由於常年燒煤,牆壁被燻得很黑。小作坊裡的製作工具都很古樸,全是祖輩傳下來的火爐、火鉗、金櫈、車床、模具等。
  • 泉州傳統民間技藝——十音銅鑼鍛制技藝
    泉州洛江區羅溪的十音銅鑼鍛制技藝,在全國可稱得上是絕無僅有,是一種歷史悠久,並且限於家族內部傳承的特種技藝,同時也是一種依附於民間音樂的發展而存在的特色技藝。  所謂十音銅鑼分別由10個內徑8公分、外徑11公分、厚度約1毫米的帽型銅鑼組成,按一定的要求排列,用琵琶線穿掛在一個特製的有十個空格的木架子上。
  • 來宜蘭傳藝燈籠節「聽講古」
    宜蘭傳統文化園區1/21(六)推出「燈籠節」重新開園,誠品書店將以【傳藝慢閃店】進駐,推出大手小手點燈籠、猜燈謎、擲寶趣等多項傳統活動,如「匠師繪本書」活動中聽大人講古,還有建築黃聲遠,將現身傳藝慢閃店與讀者分享在宜蘭建築經驗,邀民享受濃濃的懷舊風味    厝邊頭尾入來坐 揪夥懷舊古早日常    農曆年節假期,跟著誠品來一場走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