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樂省人民委員會頒布有關保護和弘揚銅鑼文化的決議五年來,全省銅鑼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結果。這有助於逐步恢復社區生活中的銅鑼文化空間。
銅鑼是越南西原地區各族同胞創新、發展和世代相傳的無價財富。西原地區銅鑼文化流傳於昆嵩、嘉萊、得樂、多農和林同五省。越南西原鑼鉦文化空間於2005年11月25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克容崩縣是得樂省保護和弘揚銅鑼文化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縣份。目前,該縣共有500多名藝人會使用銅鑼,傳授銅鑼表演技巧和製作各種民族樂器。共有24支銅鑼表演隊和一家鄉級銅鑼俱樂部有效活動。自2007年以來,克容崩縣接收由得樂省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提供的18套銅鑼,使該縣銅鑼總數達到95套。
五年來,克容崩縣共為各個村莊的青年舉辦12個銅鑼表演培訓班。克容崩縣文化通訊處經常舉辦銅鑼文化節和民族樂器演奏,村莊娛樂和村莊歌舞、恢復各族同胞的傳統祈禱儀式。
克容崩縣文化通訊處處長範停頓說:「目前,克容崩縣共有八個少數民族鄉。我們每年都為村莊青年舉辦銅鑼培訓班。尤其是組織老輩向後代傳授,這有助於良好保護、弘揚和發展地方銅鑼文化。」
得樂省克容能縣也重視保護和弘揚銅鑼文化工作。全縣共有14支銅鑼表演隊,五百多名會敲銅鑼的藝人。該縣的各個村莊還保有158套銅鑼,服務社區各種節日。
克容能縣文化通訊處處長阮文偉說:「目前,克容能縣共舉辦三個銅鑼培訓班,其中包括不會使用銅鑼的25至30歲和30歲以上學員培訓班、15至20歲學員培訓班、小學與初中學生將在學校學習。銅鑼藝人每天晚上課上傳授。結束農活後,學員可在維阿與武安兩村的社區文化館學習銅鑼。」
五年來,得樂省銅鑼文化遺產保護和弘揚工作取得了好效果。全省共有100套銅鑼和各支藝人隊使用的各民族土錦服裝,舉辦了四次銅鑼和民族樂器演奏集訓,為藝人舉辦三次銅鑼高級集訓。
優秀銅鑼藝人武麟認為:「最有效的傳授方式是分組傳授。比如七人一組將學習演奏銅鑼,其他的7名學生訓練成銅鑼隊。與一對一傳授方式相比,分組傳授方式效果更好。」
2016-2020年階段,得樂省共有24名銅鑼藝人因為在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遺產過程中取得優異成績而榮獲國家主席授予的優秀藝人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