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最早來源於歐洲中世紀,豬肉及羊肉是平民百姓得食用肉,牛肉則是王公貴族們得高級肉品,尊貴的牛肉被他們搭配上了當時也是享有尊貴身份的胡椒及香辛料一起烹調,並在特殊場合中供應,以彰顯主人的尊貴身份。到了18世紀,英國已經成了著名的牛肉食用大國。它是把牛排用加梨汁的肉佐料調味後﹐放在炭火上烤的韓國傳統菜。代梨汁可以放猴桃汁。
牛肉中富含豐富蛋白質,胺基酸組成比豬肉更能貼近人體的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吃西餐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也是約會的必選之地,如此一來,西餐廳就難免人滿為患,想像的浪漫和驚喜被等待取而代之。小編支一招,讓你瞬間化身為暖男:自己親手煎牛排,配上紅酒,為她準備一份帶著溫暖和愛意的燭光晚餐~
西冷牛排的做法:NewYorkStrip,紐約客,又稱為Sirloin,西冷牛排(或叫沙朗),可算是牛排中的經典,由於是牛外脊,在肉的外沿帶一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切肉時連筋帶肉一起切,不能煎得過熟,適合年輕人。首先,將牛排切成1cm左右厚度的片,我一共切了4片,大約500g。用刀背反覆拍打,要是有松肉錘就好了。
其次,用鹽、小蘇打、蒜粉等醃一下松好的牛排(一般醃2-3小時最佳,鹽只要放一點點,因為醃的時間長,否則會很鹹的哦!)然後,平底鍋放一點點油,燒熱後放入牛排,兩面分別大火煎2分鐘。(一定要大火,這樣可以把肉汁收在裡面)再次,煎好的牛排包入錫紙中,放入預熱好的烤箱裡220度烤2分鐘,差不多7成熟左右,喜歡5-6成的,烤一分鐘即可。最後就是上面的汁了,我喜歡自己做的黑椒汁,既簡單又美味!
材料有:黑胡椒粉(顆粒更好),砂糖,雞精,鹽,生粉,肉汁(煎牛排剩下的即可)。混合黑胡椒、砂糖、雞精、鹽,生粉,加入適量的水調勻,倒入剛才煎牛排的鍋中,中小火熬至需要的濃度,澆在牛排上即可!帶著原始肉香在口中散溢。
部位解剖:西冷(Sir loin)即下腰肉,也被稱為紐約客,因牛下腰部運動量較菲力沙朗多,故此部位肉質較粗一點。口感特點:肉細多汁,口感鮮嫩。煎制牛排也有很多講究,既要能夠將牛肉表面迅速加熱,產生大量的香料分子,又不能使它們的細胞壁破裂,這樣,更多的香氣就會在客人口中爆裂。這就需要廚師的經驗和手藝。
一塊煎好的西冷牛排會散發出絲絲淺淺的香氣,醋酸汁澆在牛排四周一圈,牛排呈現一種非常獨特的暗金色,用餐刀切開牛排,裡面的牛肉卻是漂亮的粉紅色,汁水很多。拎起一小塊牛排丟到嘴裡,能清楚感受到汁水隨著牙齒的咀嚼而散溢開來,烤肉的香味很好地傳遞到舒展口腔的每一個味蕾,在其中盤旋遊走,把牛肉那種原始的口味發揮得淋漓盡致。
特配佐酒:適宜佐以梅洛、加本力葡萄酒,法國的聖埃斯特菲紅葡萄酒,剛烈的口味最能襯託出牛排的細膩口感。1.切成1cm左右的厚度2.用刀背反覆拍松後,醃製2-3小時3.兩面分別用大火煎2分鐘4.全部煎好5.包在錫紙裡面,進烤箱,2分鐘。
選購竅門:編輯選部位。初來乍到者可能不知道怎麼選擇部位,當然不是越貴的就一定越適合你。牛肉切割圖是非常專業的對牛身上每一個部位都詳細描述和區分。作為吃牛肉的人,不需要全部弄明白,只需要了解自己偏好的口感,掌握幾個典型的名詞就可以從容地挑選了。
比如菲力是從臀肉和腰肌肉取下的一塊牛裡脊,牛身上最柔軟的部位,最適合煎或炭烤。T骨在去骨和切去菲力之後便是紐約客肉質非常柔軟。而肋眼切成1.5釐米厚 煎烤最適合。並不一定最貴的部位就最適合你選什麼樣的部位還要取決於烹調方法,比如牛嫩肩肉,肉質結實而富有彈性,厚薄口感都很好,除了做牛排,還可以做火鍋片,或者燒肉、炒肉,特別是中端以後部分油花最多,若處理得好,口感甚至不會輸給肋眼。
牛排一定要吃嫩的。一塊牛肉用煎烤的方式烹調成外熟內生來食用,可以嘗到有別於其他肉類烹調的原汁原味,這就是說的牛排。這種最簡單的做法,可以凸顯牛肉最高的營養價值。牛肉被分成三六九等,按慣例牛越小,牛肉的等級越高,切成的牛排就越受歡迎。不同部位的牛肉有不同的名稱,比如最受 歡迎的菲力最為柔軟,口感知名細膩。其實,影響牛排口感老與嫩的原因還有很多,除了牛的年紀,還有油花的分布、飼養方式、牛的種類、烹飪技術、切割逆紋、 去筋或斷筋等因素。很多國內的西餐廳,甚至使用嫩粉或蘇打等特殊加工手法炮製牛排,對牛排的口感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牛排幾分熟:一分熟牛排(rare):牛排內部為血紅色且內部各處保持一定溫度(高於very rare steak)三分熟牛排(medium rare):內部為桃紅且帶有相當熱度五分熟牛排(medium):牛排內部為粉紅且夾雜著淺灰和綜褐色,整個牛排都很燙七分熟牛排(medium well):牛排內部主要為淺灰綜褐色,夾雜著粉紅色全熟牛排(well done):牛排內部為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