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東亞文化圈的韓國,為什麼大多數國民都信仰基督教?

2021-01-09 地史館

基督教自其被羅馬帝國接納之後,其就一直以著一種極其恐怖的速度不斷徵服人類的精神世界,到了18世紀後期時,無論是人煙罕至的非洲大草原、還是閉關鎖國的清朝、日本,幾乎可以不帶猶豫的說,只要是有人聚居的地方就一定有基督教傳播的痕跡。

韓國神父就職儀式

至現在,哪怕是對宗教存在最抗拒的中國,基督教教堂也都修滿了大街小巷、村落小鎮。據2014年的社會統計調查,全球總人口72億746萬,而廣義的基督徒就達到了驚人的23億7561.9萬,約佔據世界總人口的三成。而韓國則早在上世紀由一個儒釋道國家被完全改宗成了個基督教國家。

基督教進入朝鮮半島

在二戰期間,作為傳統儒釋道國家的韓國主要是以儒教和佛教為主,而二戰結束至今的不足百年時間裡,基督教就幾乎主導了多數韓國人的精神世界。

在2008年,支持信仰自由的韓國就曾針對對公民信仰問題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在韓國的5000萬公民中,約有50.7%的宗教信徒,而其中基督教新教教徒高達876萬人,佔信教人口的38.7%。

二戰前夕,本完全支配韓國精神世界的儒釋道三教,如今只佔信教人口的0.9%,還有小部分信仰一些披著基督教外衣的邪教,而從這方面來講,完全可以視韓國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從地理格局來看,韓國處在東亞偏北,北邊是同宗的朝鮮和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西邊是對其有長遠影響力的華夏文明,而東邊是信奉神道教和佛教的日本,怎麼看,韓國也不應該是一個基督新教教徒比例高的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

日本推動朝鮮的西化進程

1873年前後,朝鮮半島上在針對是守舊還是革新一事上發生了一場席捲全國的政變。霎時間,朝鮮從文官系統乃至軍隊幾乎癱瘓,所有人都在為自己儘可能的爭權奪利,遇事之後的執行效率不言而喻的低下。屋漏偏逢連夜雨,而就在這時,隔海相望的日本抓住機會發動了突襲。

1875年,兩艘英國製造的日本戰艦以演練為由闖入朝鮮境內,兵鋒直指朝鮮首都漢城的門戶「江華島」,朝方在感覺到被侵犯後鳴炮驅逐,但日本人卻以此為藉口,稱朝方先開的炮,隨即發動「反擊戰」。「雲揚」號、「第二丁卯」和「春日丸」號三艘戰船迅速破壞朝鮮半島的海岸線部署,不日便對江華島發動登陸戰。

當時的朝鮮官方忙著內鬥,對日本的小規模襲擊也就沒有放在心上,再次憑韓國那種落後日本幾百年的軍工水平,若不進入全國備戰狀態還真不一定等攔截的了日軍的突襲。

在當時日本炮艦的射程是朝鮮沿岸炮臺的兩倍以上,日本隔岸開火,朝方卻無可奈何,只能看著自己的炮臺、碉堡被炸的粉碎。再次,朝鮮軍艦準確的說應該是船,多以木質為主,而日本的三艘戰艦則是實打實的鐵甲艦,日軍甚至不需要開炮,單靠對撞就能輕鬆解決朝鮮艦隊。

等日軍上了岸朝鮮那些良莠不齊的兵又是被日軍碾壓,就這樣,日本零戰損破開朝鮮的國門,將整個江華島洗劫一空。

而正就是在這次事件之後,朝鮮當局見識到了西方文化的強大,本在朝堂中佔據主流位置的守舊派也漸漸失了聲。一直沿襲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也就在此時戛然而止,朝鮮也開始主動的引進西方文化與科技,基督教也就是在這時進入到了朝鮮人的世界裡。

開闢實學,救亡使存

起初,朝鮮人只是希望可以引進西方技術以及理科知識,因為西方思想會動搖官僚制的根基,所以朝鮮當局對西方的思想是完全不感冒。在朝鮮官方的支持下,朝鮮士大夫們結合西方理科知識開創了所謂「實學」,並在朝鮮境內廣為推廣。

但朝鮮掌局者依舊是學儒家思想的那批人,在掌權者的眼裡所謂的實學只不過是用來對抗日本的工具,因此並沒給予實學學者多少尊嚴與權力。這也讓實學學者一直心生不滿。

而在1878年時,在朝鮮實學學者的要求下,西方列強以軍事實力為基礎讓天主教成功入主朝鮮半島。

進入朝鮮後,在實學學者的催促下,天主教大力推廣教育,推廣簡單易學的諺文(類似於拼音文字。在此之前正式的文字是漢字,百姓學習難度很大);推廣社會平等和婦女解放(宣傳皇帝也是人、強調人有私人財產權、允許婦女自由改嫁、反對一夫多妻、不準虐待遺棄妻子、宣傳孩子是上天的恩賜、不準包辦童婚、不準重男輕女等)。

不過上述的這些並非是基督教在朝鮮成為主流的原因,而真正使基督教成為主流的則還要在此歸功於日本人。

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視死如歸的東學黨死士在軍事素質上完全碾壓同時期的朝鮮軍隊,危難之際,朝鮮國王向宗主國清政府發出了求救信,並由此引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甲午戰敗後,做了中國上千年小弟的朝鮮,被納入到日本的勢力範圍。到1910年,朝鮮「自願」併入日本,正式淪為日本殖民地。

在日據朝鮮時期,日本在朝鮮半島上瘋狂掠奪資源,以日語取代朝鮮語實行奴性教育,但受限於西方列強,日本並沒有對西方傳教士和基督教造成一絲的侵害。正因如此,愈來愈多的朝鮮民眾開始放棄信仰佛教和本土宗教,開始信仰基督教。

從被日本侵佔後,朝鮮的基督教信徒就開始以著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可能日本入侵的前一年大街小巷裡都是念「阿彌陀佛」的,一年後,甚至說一些為求保命的和尚也開始念起了阿門。

一方面,加入基督教可以一定程度上免受日本殖民的迫害,另一方面,較獨立的基督教可以避開日本的限制自行開展朝鮮語教育,培養和保護了朝鮮民族主義的發展,以至於後來反殖民統治的朝鮮民族主義者幾乎都來自基督教會。

韓國民主化進程中的基督教

之後到了1945年,日本撤出朝鮮,而朝鮮半島則由蘇聯和美國分而治之,南朝鮮也就是今天韓國的那一部分被美國割據。雖說美國一直強調自己是個政教分離的信仰自由國家,但實質上美國就是個基督國家,因此基督教在美國控制下的韓國徹底紮下根來,而朝鮮的基督教則被社會主義思想取代。

但在二戰剛結束的時候,韓國依然是一個保留著儒家傳統的佛教國家,信仰基督教的韓國人仍是少數,之所以後來能成為韓國「國教」,要感謝一個人,樸正熙。

樸正熙與樸槿惠

1961年,樸正熙發動軍事政變,韓國進入軍政府獨裁時期。為了維持自己的獨裁統治,樸正熙大肆迫害反對黨和民主人士,而受美軍保護的基督教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為反對政治壓迫提供了可靠的信念和制度基礎,被譽為「亞洲曼德拉」的韓國民主鬥士金大中,就是基督教徒,在樸正熙時代多次組織教徒舉行抗議活動。

1980年,金大中等人領導的光州反政府遊

樸正熙遇刺身亡後,韓國進入動蕩的80年代,對於將來要走什麼樣的道路,韓國基督教堅定地站在了民主化這一邊,為民主活動提供了庇護,為分享反對意見和信念提供了公共空間,極大地推動了韓國的民主化進程,成為韓國政壇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而在這一過程中,基督教也成為了韓國最大的宗教。

相關焦點

  • 韓國青年:韓國不是一個亞洲國家,韓國屬於「基督教文化圈」
    代價之一,是南部和北部的分裂,直到今天,都沒能完成統一。代價之二,則是大韓民族傳統文化的「迷失」。在韓國,至少三分之一的韓國人已經皈依了基督教,韓國基督教徒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佛教徒,韓國成為了東亞地區第一個基督教國家。韓國人本就是一個很「瘋狂」的民族,表現在宗教上,就是一種宗教「狂熱」。對於傳教事業,韓國人有一種特殊的激情。韓國人在海外的傳教士數量,是2萬多人,僅次於美國。
  • 為什麼作為經典儒教國家的韓國,到現代卻突然成一個基督教國家?
    說起韓國文化,一般都認為是中華文化的縮小版——畢竟朝鮮半島受華夏文明輻射幾千年,影響極為深遠。但實際上,這些都已經是老黃曆了。如今的韓國,當紅的主流顯性文化並不是來自中國的孔孟之道,而是源自西方的基督教!據2005年之普查,韓國基督教徒已佔國民總數的30%以上。
  • 為什麼東亞儒家文化圈內卷如此嚴重?
    大家都懂的。我看遍了全球數據,只有東亞儒家文化圈這樣,其他文化圈也有一兩個愛補習的,但是基本都是孤例。全世界所有愛補習的地區前幾名突出來顯示,就等於這個圖——中華文化圈範圍圖,完全重疊。全球發達國家有:五眼聯盟國家、日韓、歐盟。
  • 韓國深受中華文明影響,怎麼現在變成了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國家?
    中華文明薰陶下的韓國,為何會信基督教?位於中國的東部這樣的地理位置,日本,朝鮮,韓國等國家都深受中國文明的影響。舊時的韓國,曾對中國儒家文化有過一段學習之路,為何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像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把基督教奉為國教的國家呢?這樣的情況確實在東方是少見的。從地理位置來看,韓國周圍的中國,日本,朝鮮都不是信仰及基督教的國家,就連橫跨大陸東西兩方的俄羅斯信奉的也是東正教,與韓國眾多新教和天主教徒並不相同。
  • 王爺信仰與"東亞文化之都"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城市風貌、人文遺產等都充分體現了東亞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2013年8月26日,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終審工作會議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泉州以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等,打動了評審專家,從10個初審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唯一入選城市,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
  • 從龍舟看東亞文化圈
    中華文化得到世界的肯定與讚許當然會讓我們倍感欣慰,但實際上我們並未親身經歷的是,身為東方文明的翹楚,華夏文明從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倍受各國的青睞。正是在古老的華夏文明的影響下,才有了如今的東亞文化圈。那麼,東亞文化圈是如何形成的呢?東亞文化圈的四大要素在世界各地,文化一般都是由語言、體制、宗教、價值觀等方面體現出來的。
  • 寮國為什麼不屬於漢字文化圈?雲南人說,隔著十萬大山呢
    我們大多數人對這個東南亞鄰國一無所知。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國家,比如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都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被稱為「東亞文化圈」或者叫「漢字文化圈」,但寮國卻不屬於「漢字文化圈」,這是為何呢?02寮國的文化特色世界劃分為五大文化圈:東亞文化圈(漢字文化圈)、西方基督教文化圈(歐美)、東正教文化圈(東歐、俄羅斯)、伊斯蘭文化圈、印度文化圈
  • 普陀淨土:東亞觀音信仰的起源
    王魯湘:今天我們這個自由論壇的背景大家可以看得出來,是一幅普陀山的山水畫,如果看得更仔細一點,我們普陀山上的過去的各種各樣的寺院,庵堂,在上頭都有標記,那麼普陀山雄立於東海萬頃波濤之中,按照佛選名山的說法,是觀音菩薩自己選的這個地方做了自己的道場,那麼我想請蔣先生,蔣先生是我們普陀山的山主,他在普陀山工作多年,對普陀山的一草一木都非常地熟悉,對普陀山的各種典故也都非常熟悉。
  • 老外:越南屬於東亞文化圈嗎?越南網友:看情況定
    東亞文化圈是指在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影響、過去或者現在使用的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文化而在外國論壇上,一位外國網友問: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越南不屬於東亞文化圈。一般來說,韓國、日本、越南這三個國家都是屬於東亞文化圈的,這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體現出來。
  • 世界四大文化圈是怎麼分布的?儒家文化特性是什麼?發揮什麼作用
    基督教雖然發源於中東的巴勒斯坦,但後來由於強大的羅馬帝國開始皈依基督教,那時的羅馬帝國幾乎統治了歐洲,所以首先帶動歐洲人信仰了基督教, 大約500年前,在大西洋邊上的歐洲伊比利半島兩個小國家懷著對財富的嚮往,開始開啟了偉大的大航海時代,首先發現了美洲,整個美洲後來都被歐洲人殖民,所以,也幾乎都是基督文化的天下;非洲的南非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其他區域,也是被歐洲殖民的地方,現在也大多是深受基督文化影響的區域
  • 文化隨筆|漢字文化圈的興衰
    在過去的幾千年間,東亞的日韓再加上朝鮮和越南都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影響與薰陶,基本上就是唯中國馬首是瞻,尤其是文字,去過日本和韓國旅遊的國人都可以從導遊的講解和視覺的捕捉中,印證中國的漢字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是東亞文字的發源地,中國的文化也幾乎是亞洲的中心。
  • 邪教徒傳播肺炎,為什麼韓國宗教勢力這麼強?
    作者:李建秋由於疫情問題,首爾市長樸元淳已經召開緊急發布會,宣布為防止新冠病毒疫情擴散,要求臨時全面禁止在光化門廣場舉行集會,這本來也是為了整個韓國著想。結果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牧師全光勳率領的韓國泛國民鬥爭本部在周日強行在首爾光化門廣場舉行了集會。
  • 基督教世界的三次大擴張
    如以東亞 中 國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從北非、西亞、中亞聯結印度 西北和中 國西 北、包含東南亞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圈;以及龐大的基 督教文化圈。其中,中 國儒家學說體系常被西方稱為儒教信仰,儒 釋道合流後,可置換概念的中華文化圈一度龐大到囊括東北亞、中亞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但這個三者中最古老的文化圈卻被後來者「削肢斷臂」——伊斯蘭教文化圈之後奪取了中亞、東南亞、中 國 新 疆甚至中 國內 地部分地區;基督教文化屬性的現代化強國又控制了朝 鮮半島、日 本甚至東南亞等地。
  • 除西方外,為什麼只有東亞才有發達國家?
    除此之外,也就只有東亞有發達國家(或地區)了,主要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近代文明在歐洲產生,歐洲具有先發優勢,北美、大洋洲都是歐洲移民建立的國家,它們成為發達國家很容易理解。那麼,東亞又憑什麼有這麼多的發達國家(或地區)呢?
  • 東亞人為什麼活得這麼累?日本,韓國,以及我國都是的!
    其實就是東方信仰下的人觀的問題,人到底是什麼,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彼此對待,以及人應該看世界,人的最高原則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東方文化的職場與西方還是有一些差異的,而東方信仰本身是一個沒有答案的信仰,它一直沒法排除矛盾點,而這個矛盾點借著具體的問題會與人在各個層面相遇,求解不得的人自然會覺得鬱悶,進而就會覺得累。漢和韓蒙大邦國想想都可怕,白人會儘量破壞的。
  • 【學者觀點】東亞宗教復興中的競爭、合作與專業化
    在兩天的討論會上,會議就包括臺灣、韓國、日本、香港以及中國內地的教會聯合促進東亞的復興等話題進行了討論。第二個會議是第九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8月22-26日在臺灣新店行道會美河堂舉行揭幕儀式,來自世界26個國家、1500名教牧同工和弟兄姐妹參加。會議研討了臺灣以及東南亞的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發展情況。這兩場會議雖然議題差異較大,但都關注了東亞地區的宗教復興以及面對這一新形勢的宣教方式。
  • 韓國「去漢化」,首都都改了名字,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是中文名?
    愛情就像一次寂寞旅行,孤獨地尋找自己的身影,千山和萬水,只是沿途風景,擦肩而過繁華已散盡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97字,閱讀約2分鐘漢字文化圈是世界五大文化圈之一在古代,因為中國非常強大,中國周邊的很多國家,比如然而,隨著近代西方的崛起,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中國近代史也是一個非常黑暗的時期。於是,中國周邊國家紛紛開始西化,希望擺脫中國的影響。各國都開展了廢除漢字的活動。
  • 韓國怎麼就成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在東亞各國基督教發展史上,韓國的成功沒有出其右者,但這成功並非偶然,而與朝鮮半島之前的內外形勢密切相關。01 本國宗教危機基督教在韓國崛起之前,韓國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巫教和儒教。巫教也稱薩滿教,是韓國的本土宗教,通過巫師的狂舞和唱歌(就是我們所說的跳大神)來為人們祈福、擺脫厄運。
  • 韓國「新天地教會」:披著基督教外衣的膜拜團體,曾引爆韓國疫情
    前天早上,收到了相關指示,說接上級通知,緊急排查師生有無被韓國「新天地教會」滲透情況。按流程,我直接把信息轉到了部門工作群。沒成想,剛轉群裡沒多久,兩個領導前後腳地給我打電話,說經過互相結合,他們認為還是私下裡「排查」為好,怕是被指責幹涉「宗教信仰自由」。
  • 韓國文化中飽含中國文化的身影,如今竟發展成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我們都知道韓國的文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即使歷經了歷史的變遷,現如今依然能在韓國的衣食住行中找尋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曾經韓國人非常推崇儒家思想,但不知從何時起這一思想被基督教的思想頂替了。它被中國、日本、朝鮮緊緊包圍,根本不可能在地緣上接觸到基督教知識。最有可能影響到韓國人思想的國家便是美國,因為這些年韓國與美國一直是親密的盟友關係。韓國一直將美國視為楷模與榜樣,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軍事都在朝著美國的方向發展。再加上全球化進程的影響,韓國人與美國的接觸更為頻繁與密切,基督教在韓國得到大力推崇也就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