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化中飽含中國文化的身影,如今竟發展成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2020-12-13 利刃號

我們都知道韓國的文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即使歷經了歷史的變遷,現如今依然能在韓國的衣食住行中找尋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曾經韓國人非常推崇儒家思想,但不知從何時起這一思想被基督教的思想頂替了。

因為疫情的發展,韓國的情況愈發糟糕,這才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一個問題。據統計在韓國總人口中基督教徒所佔的比例可達到三分之一,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的加重。過往歷史上韓國與基督教的關聯並不密切,為何如今快成為一個純粹的基督教國家了。

從歷史位置來看,韓國並沒有因為地理關係而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響。它被中國、日本、朝鮮緊緊包圍,根本不可能在地緣上接觸到基督教知識。最有可能影響到韓國人思想的國家便是美國,因為這些年韓國與美國一直是親密的盟友關係。

韓國一直將美國視為楷模與榜樣,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軍事都在朝著美國的方向發展。再加上全球化進程的影響,韓國人與美國的接觸更為頻繁與密切,基督教在韓國得到大力推崇也就見怪不怪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會抱有疑問,畢竟與美國密切接觸,視美國為親友的國家不在少數,為什麼只有韓國的變化這樣明顯?其實這要從韓國的格局改變說起。多年來韓國一直在與實力不低的中日俄美周旋較量,想要穩固自己的位置就必須得有一個能夠迅速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想要做到堅不可摧,就必從國人的精神層面下手。一直以來韓國被人視作是東亞大陸的附庸產品,是中國剝離出去的一個分支,政治地位的獨立性不強。那麼既要與華夏文明區分開,又要快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信仰就顯得極為重要。

基督教在全球文明體系中具有主流的地位,若是韓國人能夠推崇這一文明體系,既可以實現團結一心的願望,又能夠向美國展示願意與之為伍的心情。與美國交好,討美國歡心,在政治與經濟上便可以有更多的依賴。

雖然韓國有很多人都信奉基督教,但韓國政府也堅決不會允許自己的國人被他國同化。韓國與美國雖然來往密切,但美國遠在太平洋彼岸。想要同化韓國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不如只將韓國作為戰略中的一枚棋子。韓國也不必過於憂心要承擔被美國徹底打壓的風險。

相關焦點

  • 韓國怎麼就成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在儒教統治的時期,朝鮮的政治家們對巫教展開行動,將巫師降為賤民,禁止他們進入都城,不過巫教在百姓中一直相當流行,有個啥事人們還是願意去求助巫師。漸漸地隨著時間推移,巫教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存在,宗教色彩已經不明顯,並且在韓國步入近代化後更是有很多人認為巫教是落後的迷信,甚至是發展的阻力,於是巫教生存空間大減,只能在韓國文化邊緣尋找自己的位置。
  • 為什麼作為經典儒教國家的韓國,到現代卻突然成一個基督教國家?
    說起韓國文化,一般都認為是中華文化的縮小版——畢竟朝鮮半島受華夏文明輻射幾千年,影響極為深遠。但實際上,這些都已經是老黃曆了。如今的韓國,當紅的主流顯性文化並不是來自中國的孔孟之道,而是源自西方的基督教!據2005年之普查,韓國基督教徒已佔國民總數的30%以上。
  • 韓國青年:韓國不是一個亞洲國家,韓國屬於「基督教文化圈」
    韓國青年:韓國不是一個亞洲國家,韓國屬於「基督教文化圈」!韓國位於亞洲的東北部,朝鮮半島的南端,是一個人口只有5000萬的小國,也是一個新興的「發達國家」。到2018年,韓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3.2萬美元左右,超過了義大利。
  • 韓國深受中華文明影響,怎麼現在變成了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國家?
    中華文明薰陶下的韓國,為何會信基督教?位於中國的東部這樣的地理位置,日本,朝鮮,韓國等國家都深受中國文明的影響。舊時的韓國,曾對中國儒家文化有過一段學習之路,為何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像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把基督教奉為國教的國家呢?這樣的情況確實在東方是少見的。從地理位置來看,韓國周圍的中國,日本,朝鮮都不是信仰及基督教的國家,就連橫跨大陸東西兩方的俄羅斯信奉的也是東正教,與韓國眾多新教和天主教徒並不相同。
  • 基督教的「博愛」和中國的「仁愛」文化:哪一種文化更有力量?
    尤其是對於社會的特殊人群,像孤兒寡婦,基督教特別強調關愛和照顧他們。如《舊約.路得記》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婆婆帶著兒媳返回猶大,由於家中沒有男丁,婆婆年紀已老,只依靠兒媳路得撿拾麥穗為生。根據猶太人習俗,鄰裡應該同情和幫助孤兒寡婦,猶太人波阿斯伸出了援手。
  • 壓迫轉為扶持讓基督教文化及建築全力發展
    對被迫害的基督教而言,這種迫害不僅沒有讓其煙消雲散,反而刺激了人民更加信仰基督教,在公元四世紀基督教已經從平民和奴隸階級轉變成了社會各階級,即便是在軍隊當中依然有許多人信仰基督教,就連君士坦丁的母親也在信仰基督教,可見基督教對整個羅馬的影響力。
  • 基督教為何會「攻佔」韓國
    韓國文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韓流文化」。當然,這屬於不入流的低端流行文化,也一直被人詬病。在宗教方面,韓國可以說是一直受到外來宗教的影響。如今,除了佛教、儒教等東方教派之外,基督教也對韓國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許多韓星也都信基督教。
  • 無錫教會的基督教文化建設:打造基督教文化展覽館
    主要介紹了基督教四次傳入中國的歷史,展示了基督教自盛唐傳入以來1300多年與中國文化相互碰撞與融合的歷史與意義。據無錫市基督教堂微信公眾號消息,該展覽館以唐元景教與明清天主教入華、基督教新教入華、以及基督新教進入無錫的發展歷程為三大篇章,在建設上,該館將江南特色景觀與無錫著名景點清明橋微縮複製在展館中,讓人們在中國文化中領略基督教文化。
  • 王元化與基督教文化
    王元化先生一生坎坷,他早年參加革命運動,既是一個學者,也曾是一個領導幹部。然而由於歷史和家庭環境的緣故,王元化的生活和思想與基督教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宗教文化在元化先生那裡,又往往呈現為一種富有積極意義的啟示性因素。1920年11月30日(農曆庚申年十月二十日),王元化出生於湖北武昌(祖籍湖北江陵)一個信仰基督教的、早期接觸西方文化的新式家庭。
  • 首個定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周邊強敵環伺,如今發展得怎麼樣了
    當然,他們也有過強大的時刻,公元前95年,提格蘭二世國王登基,在他的帶領下,亞美尼亞人建立起了一個橫跨黑海和地中海,包括如今的敘利亞和土耳其東部的強國,儘管這只是曇花一現。,這讓亞美尼亞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定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
  • 韓國發展歷史,假期和文化復興,真有一套
    20世紀80年代中期,韓國與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一起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實現了經濟騰飛,被視為新崛起的現代化工業強國。但是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向西方學習的國家導向,產業化所導致的標準化,也使韓國傳統文化受到排擠和打壓,一些傳統文化面臨著衰敗和消亡的危機。
  • 【基督教文化之旅系列】—— 香港、澳門基督教文化之旅
    基督教文化之旅系列 ———— 《香港、澳門基督教文化之旅》 陳偉 牧師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和華、耶穌和天國為其核心的一種宗教,自中東地區的亞伯拉罕諸教分支而成,與伊斯蘭教、佛教並列為當今世界三大宗教。
  • 中國文化在半島:「被韓國化」?
    (CFP/圖)利用中國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必然發生的一些形式上的變化和自己民族對它的改良,把起源於中國的文化說成是自己民族的創造,是一些韓國人將中國文化韓國化最主要的手段和形式。今年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的韓國把「暖炕」(中國稱火炕)向聯合國申請為自己的文化遺產,目前已經進入實質性準備階段了。
  • 身處東亞文化圈的韓國,為什麼大多數國民都信仰基督教?
    據2014年的社會統計調查,全球總人口72億746萬,而廣義的基督徒就達到了驚人的23億7561.9萬,約佔據世界總人口的三成。而韓國則早在上世紀由一個儒釋道國家被完全改宗成了個基督教國家。基督教進入朝鮮半島在二戰期間,作為傳統儒釋道國家的韓國主要是以儒教和佛教為主,而二戰結束至今的不足百年時間裡,基督教就幾乎主導了多數韓國人的精神世界。
  • 世界九大第一代文明,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
    古埃及的文化現已後繼無人,美洲的奧爾梅克、瑪雅、查文沒有能經受住歐洲殖民主義浪潮的衝擊,已經瀕於滅絕。兩河流域、愛琴一米諾斯、印度文明經過多次的民族入侵,深深疊壓在後起文明世代的底層,基本上成了考古學研究的對象。唯有中國文明得到了最為連貫的繼承和發展。這方面最雄辯的證據是文字。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
  • 韓國政客屢屢自殺背後究竟是什麼——韓國文化的「恨」與「罰」
    要了解「恨文化」首先要明白「恥感文化」與「罪感文化」,東方儒家文明是「恥感文化」即強調的是榮辱;而西方基督教文明則是「罪感文化」強調的則是救贖。基督教或許你聽說國韓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在韓國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徒與新教教徒)的比列甚至超過40%,基督教當然是韓國的第一大教,但這只是明面上的。
  • 李永求談韓國文化旅遊的品牌化發展戰略
    在1月4日舉辦的2020第十七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上,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德溪學術財團理事長李永求以「韓國文化旅遊的品牌化戰略」為題闡述了近年來韓國旅遊的發展經驗,圍繞節慶旅遊帶來的日常生活、區域特色、國際傳播和跨界產業等方面問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 《當代中國文化闡釋》: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內在機理
    以「文」「化」人,用積澱的人類文明成果來教化和凝聚人心,讓不同的個體融入一個文化共同體之中,這種文化之力最終構成一個民族發展的內生力量。該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研究」的最終成果,全書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形成和發展歷史、文化發展道路的基本內容、文化發展的基本理念、文化發展的具體領域、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等方面展開論述,既有富有洞見的理論概括,又有深入細緻的經驗分析,是系統研究當代中國文化的一部力作。該書深刻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實踐經驗。
  • 收藏殿堂 | 遠古文明中基督教文化元素之謎
    在遠古文明造形藝術品中出現的各種看似與早期中華文明風馬牛不相及的異文化元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中,就有鮮明的基督教文化元素。我們知道,基督教發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社會,並繼承了希伯來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可是據說《舊約聖經》的成書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440到公元前400年之間,相當於中國的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到約公元前1046年)那個時代。
  • 韓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
    [摘要]在對文化遺產的發現和申報過程中,都有民俗學者活躍的身影,而在每年的傳統活動中,民俗學者也會積極介入。一個民俗如果失去了民眾的自主參與,失去了精神和信仰的傳承,必然會走向衰亡。作為「西方發達」國家之一,西方文明的影響無處不在。但是韓國人並沒有放棄傳統,傳統文化在韓國民眾中「活」了下來,與西方文明並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