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問:現在的香港,如果沒有了陳奕迅和茶餐廳,還有什麼可以吸引我們?特別是在今年陳奕迅取消了25場香港演唱會後,在內地遍地開花的香港茶餐廳,還有吸引我們的理由麼?
說起那些跟風的內地港式茶餐廳,小約忍不住就想起那些開在異國的入鄉隨俗的中餐廳,往往只得其形,卻失了精髓。同樣的,跟風的茶餐廳老闆們,或許覺得有奶茶、有中西合璧的餐點就是所謂的「港式茶餐廳」了。事實上舒國治曾說過:「殊不知這茶餐廳是一專門格式的吃店,且它是獨獨絕絕創自香港此處。」
可以說,茶餐廳是香港獨特地理位置、獨特歷史時期和獨特文化的產物,其獨特之處就在於多元化、快節奏和親和力。
茶餐廳源起的歷史時期決定了它的多元化。那是香港被英國人佔據的時期,東西方文化在香港產生了獨特的融合。因此,在茶餐廳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中西融貫的特點。
例如奶茶,它源於17世紀的香港,經由荷蘭傳入英國,經過百年的演化後又重回香港。只是,英式奶茶進入香港後,又經過了香港人的改造,才活躍於各大茶餐廳,成為了主打飲品。
而餐廳中的餐飲,我們除了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的煲仔飯、河粉、海鮮粥等食物,也可以看到諸如通心粉、焗飯、土司、火腿等西式餐飲。
一家茶餐廳中,往往有數十種餐飲可供人選擇,而這其中的多元化在滿足工薪階層需求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以香港知名專欄作者馬家輝的話說就是:這是種「混血,雜種,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把世界宇宙包羅在碗筷刀叉之間,是具體而微的全球化象徵。」
除了多元化,快節奏也是香港生活的一大特色,而這種特色也具體而微地體現在那遍布市井的茶餐廳中。
茶餐廳的快,體現在點餐、用餐、結帳的各個環節中,甚至餐品的名稱,也因為節奏快而有了自己的風格。
在茶餐廳,沒有服務生會耐心地呆在你的身邊,等你一番糾結之後點選餐品,為你細心寫下需求。因為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快,用餐時間短而集中,午餐時間的茶餐廳是相當擁擠的。於是,客人往往發揚自助精神,自行寫下想要的餐點再交給服務生。
為節約時間,茶餐廳中的餐品也多以簡稱書寫,比如加冰塊的檸檬紅茶就被稱為「凍檸茶」,而被稱為茶餐廳特色的所謂「蛋治」就是雞蛋三明治。這番操作,香港人還不滿足,甚至還發明了暗語來替代菜名,例如皮蛋瘦肉粥被稱作「下火」,菠蘿油則變成「羅友」。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節約時間,適應快節奏的生活。
如果時間不緊迫,茶餐廳還相當富有人情味。當你擺弄著手機,對著餐廳中的美食擺弄角度,想要尋找個角度拍照時,或許就會收穫到來自店長的關心,告訴你趁熱吃口感會更好;或者會有店員告訴你哪個角度拍效果最好。若是你最愛的甜品售罄,也不必糾結,或許還能得到一份老闆親手製作的免費甜品呢。甚至作為常客的你,即便自帶食材上門,老闆也會就著你的口味為你做上一份可心的菜。
繁忙時,效率至上;閒暇時,人情味打頭,再加上那中西合璧的餐飲甜品,這才是正宗的香港茶餐廳。
如此一番了解後,如果沒有陳奕迅的演唱會,你還願意到香港體驗一番原汁原味的香港特色茶餐廳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