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作為生產力重要因素的人,自身也獲得很大解放,人們生產和生活方面的自由度也明顯增大了。在這種新情況下,一些人逐漸放鬆或解除了自我約束,只講自由,不講自律,甚至隨心所欲,恣意妄為。這種把自由與自律完全對立起來的做法,顯然是錯誤和有害的。
什麼叫自由?恩格斯曾在哲學意義上,為人們從自然界中獲得的自由下了定義,明確指出:「自由是在於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同理,人們從社會中獲得的自由,也無非是根據對人類社會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自己和現實社會。人們按照被認識了的客觀規律,自覺能動地支配自然和社會,同時也能動地支配自己的行為,這就叫做自由。所以說,自由非但不排斥符合客觀規律的種種自律,反而是以後者為其內在要求和先決條件的。從歷史的大視角來看,人們越想獲得更多的自由,就越是要自覺按照客觀規律從嚴自律;而人們自律的程度越高,獲得的自由也就越多。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那種離開自律的所謂絕對「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人類社會中,人們為獲得自由而實行的自律,通常是以一定歷史階段上或多或少反映社會客觀規律的各種法律和紀律為其準則的。人們要充分有效地享有教育、勞動的自由,就必須自覺依照有關教育、勞動的具體法規從嚴自律,等等。在現實社會中,如果人們拋開法律和紀律,只講自由,不講自律,一切由著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那麼,整個社會只能陷入極度的混亂。而在這種混亂無序的社會裡,人們連生存的權利都沒有保障,哪裡還有什麼自由可言呢?
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樣,自由也是不斷演進著的。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自由的演進往往總要伴隨著自律的演進。一般地說,自由達到什麼程度,自律也必須相應地達到什麼程度。毫無疑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當代中國的發展,已給人民帶來了日益增多的自由。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市場經濟是一種融自主性和法制性於一體的經濟形態,它為人們不斷拓展著自由的新境界,又給人們不斷地提出自律的新課題。人們只有堅持自由與自律的高度統一,才能確保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而也才能有效地獲得愈來愈多的自由。
相反,如果人們把自由與自律割裂開來,甚至完全對立起來,只願意從發展市場經濟中獲得更多的自由權利,不願意承擔更多的自律義務,那麼,市場經濟就會變成無政府主義的混亂經濟,而直接的惡果之一,是使人們既有的各種自由在歷史倒退中日趨喪失。類似的教訓,在一些地方並不罕見,應當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