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衛軍
要說國慶假期最大的感受,是對自我的認識。人生就像一條航行在河上的船,不進則退,這個體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明顯。所以人生就是一場與烈性的鬥爭,你能戰勝它,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那你就是成功者,否則將淪為平庸者。
人和人並不是學歷、出生家庭、身處的環境上的差距,而是你能不能自律。這就像一支部隊,你的裝備很先進,士兵的素養很好,但如果指揮系統失靈,政令不通,下達的命令不能執行各自為政,這樣的隊伍將戰無不敗。
自律難嗎?聽起來也不難,無非是一些很不起眼的要求和約束,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按時鍛鍊、按時做最熱衷的事情。可偏偏就有人做不到,應該睡覺的時候,玩遊戲、刷朋友圈、追劇、打牌、喝酒。該起床吃飯上班的時候,卻因為熬夜,蒙著被子呼呼大睡。
所以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家庭,不規律的生活,影響的不僅是自己,還破壞了別人規律的生活,小而言之家庭和單位混亂不堪,大而言之整個社會處於無序的狀態。隨波逐流是一種病毒,它不僅會傳染,還會降低效率,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進程。
當然任何事情的都不是絕對的,在緊張之餘適當的放鬆,常常會提高工作效率,激發更大的創造激情。但這樣的放鬆或者說自由,也一定是建立在自律的前提下。絕對不是為所欲為、肆無忌憚、隨波逐流。
國慶放假8天,應該算最長的一個假期。之前就計劃好,這幾天一定要停下手頭上的事情,過一個悠閒舒心的假期。陪陪父母說說話,吃吃飯,帶家人一起出去轉轉、好好欣賞一下大好河山,也讓自己有一個思考回血的過程。我一直覺得人就像機器,需要定期檢修、充電、加油。
計劃跟不上變化,由於天氣影響,很多事情被擱置。也因為放假的緣故,作息開始變得不規律,無論是休息、吃飯、睡覺,就像電影裡演的,睡覺睡到自然醒,餓了才吃飯,然後靠在沙發上,一部接一部的刷劇。短短幾天,體重增加了好幾斤;由於長期仰臥沙發,整個身體變得僵滯不堪。
人適應享樂的能力是驚人的,一切都變得無序起來。明明不下雨了,也懶得起床鍛鍊;明明睜開眼睛,賴在床上就是不想起來;明明想著看書,卻不知不覺拿起遙控器;明明該睡的時候,卻依然在玩手機。這是另外一種忙,比上班還忙,卻明顯感覺活得愈來愈沒有質量。
忙碌分為兩種:一種是收穫式的忙、忙工作、忙家務、忙學習,忙成長,屬於主動式的忙。晚上躺在床上,回顧一天的忙,你是富足的,是充實的、是變化的,這種「忙」往往自我感覺很有質量。而另外一種忙是被動的,完全是一種支出式的忙,甚至是一種透支式的忙,透支身體、透支時間、透支精神,在這種情境下,人處於虛空的狀態。
我突然理解:「自律是為了更自由」這句話真正的意義。一個人幸福感,不是一種享受,不是一種毫無節制的自由,或者物質的獲取,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一種戰勝劣性時的快感,一種來源於身體自我掌控的強大力量。自律其實就是自由本身。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山,向上的路越走越難,卻也越走越寬、也越走越充實;而向下的路越走越容易、卻越走越窄,越走越空虛。自律就是戰勝自我,選擇向上的路,就是自個找難受,自個找不舒服,自個找罪受。
昨天,看《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裡邊有一段曾國藩寫下的日記,日記很簡單:某年某月某日,夜與某人談。次日,某人回江西。
某年某月某日,寫信與某人,夜與某人談。
某年某月某日,飯後見一客,與某人久談。
…… ……
曾國藩的很多日記都是寥寥數語,他不全是要記下事實,而是把寫日記作為一種習慣,時時提醒,時時告誡自己,不忘自我反思。
自律究竟有多重要?我想首先它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是一種責任,一種規矩,一種循序漸進做事的方式,亦是一種掌控自我的途徑,是一種在無序自然和世界中為自己錨定一個前進的方向。決定風箏高度的一定不是風,而是始終牽著它的那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