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你還年輕,不要隨便喪

2020-12-12 精讀君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中流行起了「小確喪」。

感覺身體被掏空;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努力未必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很輕鬆;又一天過去了。今天過得怎麼樣,夢想是不是更遠了......

類似的「喪」成了一股風氣,迅速蔓延。

葛優癱、馬男波傑克、悲傷蛙Pepe、長腿的閒魚等「喪」文化的代表,受到熱捧。

在年輕人群體裡,好像你不喪一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喪」,突然間成了大多數年輕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但年紀輕輕就整日「生無可戀」,何嘗不是對生活的一種逃避。

你還年輕,真的不要隨便「喪」。

這世上,誰沒有喪的時候呢?

日復一日讓人疲憊的工作,繁重的生活壓力,偶爾冒出放棄的念頭......

但「喪」完一陣兒,生活還是要繼續啊。

慶幸的是,《衝破消極的自我》告訴我們,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並堅持做,「喪」是可以被打敗的。

1拒絕拖延

阿文做了大半年的實驗,終於拿到數據,導師要求他一個月內把文章寫出來。

結果阿文想著反正還有一個月時間,做實驗太辛苦,應該犒勞一下自己,就果斷來了個短期旅行。

旅行回來,阿文開始寫文章,結果坐在桌前卻抵擋不住手機的誘惑。

一整天下來,學習的時間,還不如刷朋友圈、逛淘寶的時間長,寫文章的事一拖再拖。

一段日子後,老師又給他安排了其它任務。

當難題都堆積在一起時,阿文望著桌上的一堆資料,整個人都不在狀態。

看著其他早已完成論文的同學,羨慕不已。而自己明明手頭有漂亮的數據,卻因為拖延,最終只能敷衍了事。

阿文無數次捫心自問,「為什麼自己會把生活過得如此狼狽不堪?」

整個人都變得很喪。

當我們遇到一件難辦、或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成效的事,我們總會下意識地選擇逃避,畢竟舒適圈總是讓人沉迷。

而拖延,又會讓人變得焦慮自責,導致效率低下,又進一步造成拖延,最終變成惡性循環。

所以,很多人的「喪」,都與自己的習慣性拖延有關。

面對拖延、繼續拖延,這種無力感,日積月累,最後會把人壓垮。

在解決拖延症的千千萬萬方法中,最有效的只有一件,那就是立即去做

2拒絕半途而廢

大學同學小昕,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作家。

還記得大學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在宿舍狂敲鍵盤的樣子。

人都說,擁有夢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讓人羨慕的。

那時的她,真的自帶一種神秘的光芒。

耗時近一個學期,她創作了一部小說,然後精挑細選了幾家出版社,把小說寄送了過去。

苦等一個月,沒收到任何回復,小昕開始把小說放到網上。

可當她持續上傳一個月,閱讀量卻還停留在2位數的時候,她放棄了。

她把小說放進了回收站,再也不願提筆。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這麼做:只嘗試一次,行不通就永遠放棄。

但實際上,半途而廢與原地踏步無異。半途放棄,對自己更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它會讓你陷入懷疑自己、失落、迷茫等等負面情緒之中。

我親眼看到放棄小說夢的小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情緒低迷、渾渾噩噩。

生活中有很多容易半途而廢的事情,比如閱讀、健身、學英語....

不能速成,必須長期投入時間精力,是這些事的共同特點。但循環往復的半途而廢,只會不斷摧毀你的信心,讓你一次比一次「喪」。

這種時刻,關鍵是要學會關注長期目標,並用階段性目標來激勵自己。

當人有一個清晰而光明的長期目標,會變得非常興奮。

但前路漫漫,若如實說明長期目標只有25%的成功率,必然會有不少人放棄奮鬥。

所以,我們要學會給自己設定一個階段性目標。

當小目標實現了,它帶來的成就感對你來說就是一種激勵,讓你更努力地朝著終極目標奔去。

3拒絕「死宅」

哈佛大學曾經開展了一項長達75年的研究:究竟是什麼能讓人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這項研究是關於「幸福」這一議題的跨時最長的研究。

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人更加快樂和健康。

無獨有偶,在地中海有一座名叫Sardinia的島。

島上的居民男女壽命相當,且百歲高齡的人口數量是義大利本土的6倍,更是整個北美地區的十倍。

研究發現,那裡人均壽命長的原因只有25%跟基因有關,75%源於他們的生活習慣。

而這個生活習慣的就是,他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獨居生活

每個人的周圍都圍繞著許多親人、朋友、社區中共同生活的人。

相信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習慣性「喪」的年輕人,都脫離不了「宅」。

「宅在家裡,一個月沒約人吃飯」「一到周末啥都不想幹,就只想宅在家裡不出門。」「朋友叫出去玩,興趣缺缺,慢慢沒人叫,感覺自己沒朋友了」......

越來越多的人不願去社交,迴避關係。其中很多人是因為感覺經營人際關係困難,就慢慢放棄了。

殊不知自我封閉,也會讓人陷入消極狀態,然後越「宅」越「喪」。

如果這是你的生活常態,不妨學會走出去,主動社交。

畢竟,長達75年的研究告訴我們:日子過得最好的,都是有著良好人際關係的人。

試試多與人進行實際接觸,人際的新鮮感往往會激發新的活力。

當然,這些社交應該是面對面的社交,而不是通過微信、電話、視頻等的社交。

因為只有面對面的交流,人的大腦才會產生更多的多巴胺,減輕你的壓力。

要想擺脫「喪」,要學會每周儘量安排一次社交活動。

很多時候,「喪」都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

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可能會出現突然情緒低落的時刻。

出現這種情況,或許最好的辦法是「喪」幾天。但是,「喪」不應該成為你生活的常態。

你可以「喪」一陣子,但不能因此渾渾噩噩過一輩子。

如芥川龍之介所說:不要忘記人生是要戰鬥到死

參考書籍: 凱倫·伯格《衝破消極的自我》

相關焦點

  • 告訴你一個冷知識,日本成功人士喜歡收養二三十歲的年輕男性
    但和中國人有很大不同的是:中國人喜歡收養還不懂事的小孩子,甚至在收養的過程中不告知孩子是收養的,視同己出,培養感情。日本人則傾向於收養二三十歲的年輕男性,據統計日本有有90%以上的被收養者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男性。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的很多成功人士、成功企業家都面臨一個令人頭疼的古老問題。那就是自己的兒子不爭氣,是個敗家子,不適合接自己的班。
  • 寫給過了三十歲的你:越混越差,本應是件很難的事兒
    而假若你只有三十餘歲 乃至二十幾歲,那就更不用擔心。今天這個世界,只要把幾條最精簡 且最有效的人生認知給吃透,正如題目所說 要越混越差,真的是件很難得事兒。上次我在知識星球還跟兄弟姐妹們分享:質地優良 大有天資的年輕人,不是年紀輕輕就主意大的不得了 隨後自以為自己正確,那是標準的傻叉年輕壯勞力,等著被消費的貨。最有前途的那種,是進了新環境 面對新事物,能夠沉下氣 耐心學習觀察吃透的那種,能夠先事實而後自我的那種。
  • 三十歲的倪妮寫給自己:從今天起,你要……
    倪妮也明白這非一日之功,索性也就敞開心扉,在昨晚的「丁乃竺的會客廳」裡,對著幾百位觀眾說,「承受不了那些至暗,你也就享受不到高光!」艱難而孤獨的深夜,她總會在日記本裡寫下,「倪妮,從今天起你要……」那天下午,在掌聲中大幕拉起,倪妮回到化妝間,看到了從南京趕來的19位親人。 倪妮的父親就站在一邊,女兒的成長不易,他紅著眼睛,推說是空調吹的。
  • 二十歲到三十歲應該考慮清楚的事情,三十多歲還迷茫就真的晚了!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會聽到大家在喊「迷茫」,其中不乏一些三十多歲的人依舊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二十幾歲的年紀迷茫還很正常,三十多歲依舊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那你就該反思自己的人生進程了!有人說二十多歲是最好的年紀,這時候有能力自己賺錢,也有自由的人生,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選擇!
  • 年輕人的世界我們不懂,「喪」為什麼那麼火?
    與此同時一杯「喪茶」開始走紅微博,想在「喜茶」對面開一家「喪茶」,菜單如下:一事無成奶綠、碌碌無為紅茶、依舊單身綠茶、想死沒勇氣瑪奇朵、沒錢整容奶昔、瘦不下去果茶、前男友越活越好奶茶……總有一款適合你!今天你小確「喪」了嗎?
  • 新年不要喪,紅色數碼送好運
    「喪」文化的流行,掩蓋了年輕人本該有的生活態度,畏縮、膽怯這樣的詞竟然會與九零後有關,實在讓人不可思議。今天,在新年到來之際,摒棄本不屬於我們的「喪」,與紅色數碼一起,開啟全新的篇章。還沒有從17的故事中走出來,18年的新篇已經開始了,轉瞬即逝的光陰,讓人頗具感慨。回首2017,突然想起一個很流行的關鍵詞: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滿含「喪文化」的名言竟這樣火了起來。雖然「喪」如潮水,將你我包圍,但我們的骨子裡依然有一股絕地反擊的勇敢,面對即將到來的18年,我們不要「喪」,要徹底的爆發自己的潛能。
  • 你三十歲了還一事無成?不要著急!
    笑過之後,我問小白,你焦灼什麼?小白沉默了片刻,張口說道,「我三十歲了!一事無成!」我沒有想到,小白苦惱的是這個。我沉思了一下,拍了拍小白的肩膀,三十歲,你真的一事無成嗎?你說說看。如果你真的有能力,有野心,那麼,換一個環境,也許會更好。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只能說明,限制你的不是三十歲,而是……你自己。
  • 騰訊員工吐槽:同事38歲二星激活,不要幸災樂禍,你們也會老得!
    那麼,問題就來了,35歲以上的人,都去哪了?在網際網路職場論壇,一位職場人發帖吐槽到。組裡一個38歲的老大哥產出不差,突然被二星激活。昨晚走之前請大家吃飯,突然就激動地跟我們這些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說不要幸災樂禍,你們也會老的。聽完他的話,很理解他的心情,但我們誰會幸災樂禍呢,都知道自己是飼養場裡等著出欄的牲畜罷了。
  • 外媒稱二三十歲中國年輕人成韓國免稅店主要顧客
    韓媒稱,韓國業內高管17日說,二三十歲的中國遊客成為韓國免稅店的重要顧客,因為韓國的通俗文化和購物體驗對這個群體有很強的吸引力。  據韓聯社10月17日報導,韓國免稅店以往的收入主要來自購買外國皮包和手錶奢侈品的中國中年遊客,但現在這些免稅店正張開雙臂擁抱更喜歡韓國化妝品和時尚品牌的中國年輕人。  新羅酒店說,今年前9個月在該酒店首爾的免稅店內,20歲和30歲這個群體佔中國遊客人數的76.5%,超過40歲和50歲的群體,後者佔21.7%。
  • 你不要喪,這是你人生中最好的時光
    我有健康的體魄、年輕的面容。我有試錯的機會,就算一條路走不通我還可以去闖另外一條。我不必悲天憫人,因為永遠有未知的驚喜等在前方。我想愛,立刻就可以去愛;我想吃,立刻就可以去吃。這個「我」,可以指我,也可以指屏幕另一頭正在看這篇推送的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在其中的人恰恰很難明白這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喪,覺得生活有太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我們愛度量和比較,卻看不到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 「喪營銷」與「喪文化」:營銷的進階是幫助用戶表達
    這揭示了營銷升級的一個方向:營銷不是隨便YY,甚至不是打賣點抓需求,而是要走心。「喪」營銷又火了。喪文化的興起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喪」?我們不如從韓國的年輕一代中尋找答案,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學生對畢業後生活漸漸感到前路茫茫,Daumsoft表示,網絡上使用有關畢業的形容詞也有所改變。「煩惱」、「壓力」、「擔憂」 等負面詞彙的比例從2013年的22%增加至28%。
  • 53歲的劉葉琳,卻擁有二三十歲的氣質,她是怎麼做到的?
    劉葉琳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是因為一篇「50歲身材完爆18歲少女」的熱帖,繼而迅速火遍了全網。現在她53歲了,她的名氣實至名歸,因為不論什麼人看到了她的照片,都會疑問一句:這真的是一個已經53歲的女人?美女常見,53歲卻仍然能擁有二三十歲的美麗,就不得不讓人驚嘆了。
  • 三十歲,人生才剛剛開始
    如歌詞所唱:「從一哭就有人哄,變成再苦也忍著笑,喝吐了自己擦,就算肩上扛著山,也要裝得很瀟灑,這就是我們,過了三十歲的男人」。三十而立,意味著你必須扛起生活的重擔、家庭的責任、工作的壓力。不知道年輕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三十歲。我想過,而且無數次地想過,甚至在(企鵝)盛行的年代寫過一篇信《給未來的自己》,在那之後我給了自己八年的時間折騰,決心在三十歲的時候讓自己安定下來,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業,與心愛的人買菜做飯享受一蔬一飯裡的煙火氣。
  • 不要做一個又宅又喪的95後 打起精神讓人生嗨起來-洗樂貓
    據說如今很多的95後年輕人,正處在一個曖昧不明的人生階段:邊拼命賺錢,邊窮得要死;邊哀嘆找不到對象,邊又覺得還是手機比較好玩,還自己給自己安上了這樣的標籤:「肥宅、禿頭、社畜、沒性生活…」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很多年輕人的世界變得越來越蒼白。
  • 三十歲了,我啥也不會,沒有本事
    都說男人三十而立,人到了30歲前後,都會迷茫和焦慮。30歲之前,雖然不成功,但好在年輕,但是30歲之後,真的不能說自己還年輕了。因為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有句老話,十年前,別人根據你父母的收入對待你;十年後,別人根據你的收入對待你的父母,三十歲就意味著你真的不再是一個孩子了,心智成熟了,體會到了社會上方方面面的壓力,家庭、工作、社交。你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不用再依靠父母了。
  • 《東京白日夢女》:三十歲還做夢的老女孩們,怎麼樣了?
    每個人都應該做過白日夢,可是如果到了三十歲,還做著不切實際的白日夢,會怎樣呢?《東京白日夢女》這部日劇改編自東村明子的同名漫畫,漫畫生動刻畫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喜歡看都市戀愛系的日劇,喜歡現實又不殘酷的愛情片,不妨去看看這部劇。
  • 我還年輕我還年輕原唱是誰 我還年輕我還年輕歌詞什麼意思
    我還年輕我還年輕原唱是誰據悉,歌曲《我還年輕我還年輕》的原唱是老王樂隊,綜藝節目《明日之子》中尹清和邱虹凱演唱的版本也很火的。我還年輕我還年輕歌詞什麼意思這首歌曲的歌詞描繪出來當下大部分年輕人的心路歷程,一人在外打拼的孤獨,對生活的掙扎,以及對未來的迷茫。人生總有那麼幾個迷茫期,二十出頭的我們可能正經歷著這第一個時期吧!
  • 三十歲不想進工廠上班,也沒有別的出路怎麼辦?
    個人觀點,或許有個人情感和夾雜個人情緒,能否或者會不會打擊到你,反正見不到你,隨便你的情緒如何吧,哈哈!不想上班就不上班唄,不是有礦就是有爹!要麼有個能幹的老婆。不過如果自己在家裡,讓老婆外出打工,反正在很多地方是不符合人文情懷的。
  • 最近火了一種「喪」的壁紙,偶爾喪一喪就好了 可不要喪一輩子
    現在網絡發達,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都需要好看的壁紙美圖來裝飾,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趕緊來領取屬於你的私人壁紙吧!最近火了一種「喪」的壁紙,偶爾喪一喪就好了 可不要喪一輩子
  • 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是什麼意思?
    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則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它源自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二十幾歲的姑娘出嫁時的裝扮,而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的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