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國內的職場,尤其是網際網路吧,35歲以上的老員工,慢慢都會消失。任何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打眼看去,除了幾位領導或許年齡大點,其他都是年輕的面孔。再掃一眼各大招聘網站,大部分公司也直接把應聘者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那麼,問題就來了,35歲以上的人,都去哪了?
在網際網路職場論壇,一位職場人發帖吐槽到。組裡一個38歲的老大哥產出不差,突然被二星激活。昨晚走之前請大家吃飯,突然就激動地跟我們這些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說不要幸災樂禍,你們也會老的。聽完他的話,很理解他的心情,但我們誰會幸災樂禍呢,都知道自己是飼養場裡等著出欄的牲畜罷了。我已經準備趁著三十歲之前跑了,入了這個行就要有這樣的覺悟。
這樣的吐槽也是瞬間引起了網友的共鳴,老規矩,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
有網友就吐槽到:
激活,優化,活水,輸出社會……網際網路公司真的是噁心,各個都是造詞磚家。網際網路行業才真真切切體現了張愛玲的那句話:出名要趁早。只要你出名了,會忽悠會,甭管會不會技術都能吃香的喝辣的,要是出不了名,那就等著過35被裁吧。
也有網友抱怨:
裁撤大齡員工是因為行業不需要技術沉澱,沒有沉澱所以不需要工匠精神!一遇到國外卡脖子就說人家是流氓,但我們有沒有去反思自己浮躁呢?以前在深圳工作就見過了,老員工被排擠,新員工也無奈,只能假裝不知道,過了三十五就被裁員,還被美名其曰減少小白兔。
也有網友認為:
這兩年多奮鬥賺錢,到時候被辭退就當退休了,注意不要生娃。原來一直以為技術類型的崗位都是越老越吃香,發現到了網際網路這個行業居然把資深閱歷妖魔化了,這個現象很奇怪…不過你也不用同情老大哥,除非是死空或者完全沒有財商,深圳至少2套房在手了。降低生活標準在深圳也能過了,退到2線也是美滋滋。
也有網友表示:
深有感觸,上個月招聘高開,簡歷很多都是30+的大哥投過來的。hr推送過來簡歷的時候,也是一驚,接著感覺陣陣發涼。幾乎都是離職超過一兩個月以上還沒有找到新工作的,他們這個年紀應該都已經結婚了吧,被離職這段時間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肯定有一些年輕同事覺得這種老白兔活該的,我才26就能感覺到屋裡21、2的年輕人有些就有這種傲氣。而且從你表述看來,我覺得這個38歲的同事更加是吃飯時略帶無奈、玩笑又想給這些年輕人一點真實印象。
看了網友這麼多爭論,筆者最後也補充幾句。
工作,對於我們每一個職場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剛畢業的應屆生,35歲中年人,50歲左右的老年人,因為它不僅是我們生活的主要來源,也是我們價值感形成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如今的職場,30-35歲可能是職場人最焦慮的年齡段。為何?這個年齡段如果失業,還要出去找工作,那基本就意味著落魄,折騰。這個年齡就像一道藩籬,將35歲以上的中年人隔絕在外。筆者也可以確定的告訴你,職場「35歲現象」真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期。
不說企鵝,國內多數企業都不會公開招聘35歲以上的。即使像華為、阿里、騰訊這類的一線企業,35以上的員工也不會續籤合同的。再加上國內大多數的工作根本毫無技術可言,十年經驗又如何?幾個月就可以被取代。老油條、工資高、不皮實,背後的生活擔子太重,影響工作狀態。你怎麼跟跟那些初入社會,很容易就被企業洗腦的職場新人拼呢?拼加班?拼熬夜?你是老闆你會怎麼選擇?等你到了35歲或者更早一些時候,你就會發現了,真的沒法再打工了,就算你還想打工也沒人要了,因為國內的職場已經變味到只剩壓榨跟貪便宜了。
最後,筆者在這建議各位一定要清醒。年輕的時候,或許失業不是什麼,工作還是可以隨便換的,但是到了中年,你要出現失業,那就比較難面對了,比如生活壓力、孩子教育、再比如面子等等。當然,人到中年,路也有千萬條,也不必灰心。雖然精力,工作能力或許不如年輕人那麼強。但這個年齡段的人,誰還去靠能力和技術吃飯了,這個階段拼的就是人脈與人品,擴展其他能力去了。所以,在還沒有失業之前,多為自己的中年做一些準備,各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