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易雲音樂預告將於8月30日正式上線首檔非遺音樂紀錄微綜藝《不曾遺忘的符號》,通過「非遺曲藝+經典金曲」的破壁結合,推動非遺文化走進大眾視野,突破傳統圈層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實現「出圈」。
網易雲音樂邀請GAI周延、痛仰樂隊、馬伯騫、Tizzy T等知名音樂人,與非遺戲曲劇種傳承人盛小雲、惠敏莉、曾小敏、周雪峰、劉煜等一起合作碰撞。6組音樂人有一半都是90後,能帶動年輕群體更多看到、記住、傳播非遺文化。
首期節目中,在古樸典雅的蘇州園林,當《滄海一聲笑》豪邁激昂的詞曲經過GAI周延的演繹漸入高潮,90後崑曲演員劉煜輕搖慢展摺扇,唱起細膩抒情的《牡丹亭》選段:「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兩種截然不同的曲風在同一個演出場景交織,通過精妙的編排,呈現出渾然一體的視聽體驗。這種傳統與潮流的「對對碰」,在每隔兩周播出的6期節目中都會發生。
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既要通過數位音樂平臺「帶流量」,更要在節目形式上實現顛覆性創新。
網易雲音樂在節目製作伊始就牢牢抓住非遺文化傳承的核心痛點,最缺的不是知名度,而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化手段。並基於此,在節目嘉賓、內容、成果等方面大膽創新。
音樂作品跨界化。一邊是崑曲、蘇州評彈、秦腔、粵劇、京劇、黃梅戲,另一邊是嘻哈、搖滾、饒舌、流行等潮流曲風,融合演繹的新模式,為非遺文化打開了連接當下生活的更多接口。
內容編排多元化。不止於合唱,也聚焦於學。每期節目中,音樂人都會親自登門,向盛小雲、惠敏莉、曾小敏、周雪峰等非遺曲藝名家大師請教,了解、學習並普及非遺歷史和底蘊。
通過上述創新,網易雲音樂致力於發揮平臺社區氛圍濃厚、年輕用戶眾多的優勢,將非遺曲藝打造成新潮流「爆款」,讓非遺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價值,觸動更多人參與保護和傳承。
在網易雲音樂最受年輕人喜歡的音樂分眾類型中,國風排在前五位。網易雲音樂推出諸多自製國風歌曲,如《山居秋暝》《吹夢到西洲》等將古詩詞與電音、流行結合全新演繹的新國風歌曲,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越來越多的年輕音樂人,也正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先行者。網易音樂人葛東琪的《囍》出現在《這!就是街舞3》中,更是讓「嗩吶」登上熱搜;黃詩扶、妖揚演唱的《吹夢到西洲》,在網易雲音樂播放量超過3.3億次,樂評數超過6萬條,成為2020年火遍全網的第一首「出圈」古風單曲。
據了解,《不曾遺忘的符號》由網易雲音樂與新華社·聲在中國聯合出品,北京市委網信辦、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州市委宣傳部、西安市委宣傳部、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安徽演藝集團等單位提供支持。
[ 責編:楊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