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綜述論文

2020-12-24 未來網高校

未來網高校頻道1月6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解晶晶)近日,武漢理工大學傅正義教授團隊撰寫的「Bioprocess-inspired fabrication of materials with new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綜述文章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2019, 105, 100571)上發表,這是傅正義教授團隊提出「材料的過程仿生製備技術(Bioprocess-inspired fabrication)」的研究方向以後,首次對該方向的內涵、研究思路和國內外的研究進展進行評述和展望。

自然物質往往具有奇特和優異的性能。向自然學習,近二十年來形成了一個前沿和熱點研究方向「仿生材料(Bio-inspired materials)」。「仿生材料」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是:觀察和發現自然物質奇特和優異的功能特性,分析帶來這些功能特性的獨特微觀結構,然後採用各種製備手段獲得類似的微觀結構,從而得到與自然物質類似的功能性能。

更進一步考慮,自然物質的結構形成過程也是數十億年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通常,自然物質可以在室溫下完成結構形成過程,生長出精妙的微結構,得到獨特的功能。傅正義團隊認為自然物質精妙的結構形成過程值得學習,以發展材料的製備新技術。為此,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Bioprocess-inspired fabrication」(生物過程啟示的製備技術,也稱為材料的過程仿生製備技術)。其主要思想和方法是「從自然物質的結構形成過程中得到啟示、找到靈感,發展材料的合成與製備新技術」。

製備加工(processing)、結構(structure)、性能(property)和服役性能(performance)稱之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四個基本要素。實際上,自然界生物物質世界具有類似的四要素。「仿生材料」是學習自然生物結構、或者生物結構-性能的關係。「材料的過程仿生製備技術」與「仿生材料」不同,它主要是學習自然製造過程、或者自然製造過程-生物結構的關係,從而發展和創新材料合成與製備技術。

傳統陶瓷的燒結製備往往需要高溫才能實現,而自然物質在室溫下即完成結構形成,得到精妙的微結構和優異的力學性能。「材料的過程仿生製備技術」給予我們兩個美妙的預期,一是學習生物製造過程,發展全新的室溫、或者低溫材料合成與加工技術;二是由生物結構形成過程得到啟迪,創新和發展已有的材料製備技術。

據了解,傅正義教授團隊在前期研究中,認為值得學習的典型自然製造方法包括:生物礦化過程、光合過程和其它生物過程。前期探索研究工作在材料和化學頂級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首次利用天然生物活體貝殼作為合成平臺,室溫下製備出具有等級孔結構和優異光催化性能的氮摻雜銳鈦礦納米晶粒。與傳統理論認為的細胞外蛋白指導礦化不同,他們發現和證實了新的礦化機制,即細胞內蛋白指導了銳鈦礦的室溫晶化(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3031)。基於礦化機制發展了新的製備方法,利用細胞展示技術將nR5蛋白片段在大腸桿菌表面展示,並以此表面作為限域空間,指導了納米顆粒組裝的杆狀銳鈦礦的合成,其作為鋰電池材料具有優異的性能(Chem. Sci., 2016, 7, 6330)。在光合作用啟示的合成方面,通過學習光合作用的關鍵過程,光碟機動下製備出具有核殼結構的Au@PtAum及尺寸可控的MoS2納米顆粒,分別具有優異的電催化和光催化性能(J. Mater. Chem. A, 2016, 4,18983; Nanoscale, 2019, 11,11451)。在生物過程啟示的微增材製造方面,通過學習牙釉顯微結構的自然微增材製造過,製備出了與天然牙釉力學性能相當的多層有機-無機複合材料(Adv. Funct. Mater. 2019, 1904880)。

本文對傅正義團隊和國際上其它研究組近期在本領域的研究工作進行了評述和展望。過程仿生製備技術的跨學科性、前沿性和新穎性,將對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化學及其它相關學科帶來有益的影響。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是材料科學領域最具權威的綜述期刊,刊載材料科學當前最重要的研究進展和評論,其5年平均影響因子為33.018。本文的發表,顯示出過程仿生製備技術的重要性和發展潛力,也是國際權威期刊對這一新研究方向的肯定。

相關焦點

  •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綜述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1月6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解晶晶)近日,武漢理工大學傅正義教授團隊撰寫的「Bioprocess-inspired fabrication of materials with new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綜述文章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rogress
  • 河南科技學院教師在國際學術期刊《Food& Function》上發表論文
    近日,著名國際學術期刊Food& Function(1區TOP期刊,IF4.171)在線發表了河南科技學院魏小兵老師和夏小靜老師的綜述論文《Towardimproved human health: efficacy of dietary selenium on immunity at the cellularlevel》(https:/
  •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許多頂尖的學術期刊,你可以從中找到當前科學前沿,你可以追尋知識,你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現在,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期刊吧!《自然》世界最悠久的、最知名的科學雜誌《自然》與當今大多數科學雜誌專一於特殊的領域不同,《自然》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雜誌。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結果都是以短訊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綜合性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是由美國麻州醫學協會所出版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
  • 廣東醫科大學劉建強教授團隊又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相關成果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區,IF=10.652)。  劉建強教授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設計和構建多模式和多模態新型藥物載體的研究工作,該研究工作可為多種藥物協同治療、實時可視化和葉酸靶向的診療一體化載體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為製備新型金屬-有機骨架藥物載體以及臨床前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驗基礎。近年來,該課題組在該領域上取得了相關研究進展,發表了系列研究論文和取得科研課題。  劉建強教授是廣東醫自己培養的優秀青年科研骨幹。
  • 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熊盛武 袁景凌)近日,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袁曉輝教授團隊與廣州大學孔凡江教授、劉寶輝教授團隊,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田誌喜研究員團隊及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James Weller教授團隊協作,以該校為通訊單位在國際遺傳學頂級期刊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外國語學院蔣躍教授團隊在科研成果國際...
    在過去一年裡,蔣躍教授團隊發表高級別學術論文13篇,(其中SSCI論文5篇,SCI論文1篇,CSSCI論文6篇),在科研成果國際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近一年,團隊有2篇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Lingua上。其中,「Effect of Dependency Distance of Source Text on Disfluencies in Interpreting」論文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國際口譯研究權威學者Daniel Gile的關注。
  • 井大一學子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本科生馬玉榮槓槓的!
    中國吉安網訊(胡正佩、記者任洪廣)在很多人印象中,大學本科生更注重課堂學習和校外實踐,搞研究、發表論文都是碩士生、博士生的事。昨日,記者從井岡山大學獲悉,該校一名大學本科生前段時間在國際知名的生物科學SCI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重要學術成果,在井大校園內引起了不少震動。據了解,這名本科生名叫馬玉榮,是井岡山大學2015級生物科學專業一名大學生,同時也是該校「斑馬魚工程實驗室」成員。
  • 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張美雲教授團隊、王傳義教授團隊分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和重金屬離子吸附分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一起看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01 張美雲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陝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美雲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題為「Fabrication,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 我校顏雲輝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入選國際知名期刊的Popular Articles
    近日,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顏雲輝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An End-to-end Steel Surface Defect Detection Approach via Fusing Multiple Hierarchical Features」入選國際儀器儀表類知名期刊《
  • 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篇
    原標題: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篇本報訊(記者王震 通訊員鄒星)記者昨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材料學院2012級材料物理專業本科生熊方宇,近日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 齊魯理工學院教師張德亮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近期,齊魯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師張德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Small》上發表題為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Derived Photo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and Nitrogen
  • 臺灣大學研究團隊"盜圖"違反學術倫理 被撤下國際知名期刊
    臺大曾在校訊上刊出研究團隊榮登國際期刊的新聞(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10日報導,臺灣大學官網日前在「臺大校訊」以頭版頭條盛讚校內生化所教授郭明良的癌症研究新發現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生物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結果被發現內容違反研究倫理而撤稿,臺大校方證實,郭明良研究團隊已主動撤稿,後續將由校方的學術委員會審理。
  • 那些年,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各國政要
    在阿旺眼中,國家政要恨不能一天有48小時、恨不能用於孫悟空72變,分身72人工作,以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國家繁榮、提升國際影響力。但是,有那麼幾位國家領導人,還在讓阿旺膜拜但不可求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讓我等芸芸眾生何以堪。
  • 趙俊峰教授在國際心理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學術...
    近日,教育科學學院趙俊峰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主流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第27卷第9期上發表了學術論文「Childhood Adversity, Self-Esteem, and Diurnal Cortisol Profiles Across the Life Span」。
  • 2018全國人文社科學者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數量排行榜發布!
    排在榜單第二位的是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領域的程平,2018全年發表論文37篇,僅比第一名少一篇。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排名第三的首都師範大學的趙丕傑教授,今年已經是87歲高齡。如此高齡還在堅持寫作,值得敬佩!
  • 「最快」大學教授,4個月發表20篇SCI學術論文,包含12篇一區文章
    高校承擔著國家培養人才的重任,是學術和科研的重要「陣地」。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高校也湧現出了許多具有重大研究成果的科學家。在西安理工大學就有一位教授,他發表SCI學術論文的速度不僅快,而且還極具價值性。
  • 皮膚科SCI論文都發表在這些期刊
    這篇推文,我們主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排列了皮膚科最新1萬篇論文的發表期刊;同時,解析出研究熱點、最活躍的研究者,以及最有影響力論文。最活躍的學者很多同仁在找研究生導師、或者找訪問學者導師,學術上活躍的學者總是最優先的選擇。
  • 2018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中國高校在國際權威期刊論文發表...
    經濟學研究評價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期刊學術論文發表、課題、學術書籍出版、政策報告等。但論文發表數量,特別是在公認的經濟學國際頂尖和一流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是評定一個學科最基礎、最關鍵的量化指標,它代表了一個大學、學科的知識貢獻水平,是國際學術共同體的重要評議依據,也是具有高引用率和擁有明星級教授的前提條件。當前全球經濟學研究機構排名均是基於論文發表篇數。
  • 深圳大學副校長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影響因子40+!
    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教授團隊以Bioinspired superwettable micropatterns for biosensing為題在化學類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文章,總結了近年來基於仿生超浸潤性微圖案化平臺在生物傳感方向的應用。
  • 江蘇大學崔海英教授課題組在食品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近日,食品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11.077)在線刊發了崔海英教授課題組的論文「Advances in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antibacterial strategies 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