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建起「火車站」——新南村的脫貧新鮮事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鄭州7月23日電 題:大山裡建起「火車站」——新南村的脫貧新鮮事

  新華社記者劉高陽

  「站臺」上鐵路交通信號燈閃爍,不時有遊人駐足拍照,伏牛山餘脈深山中的伊河支流邊,一輛內燃機車頭掛著兩節綠皮車廂停靠在村頭。

  「早就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在這裡拍照打卡,今天就帶孩子來看看。」來自洛陽的遊客謝冰說,「山裡空氣真是好。」

  隨著脫貧攻堅的步伐,沒通過火車的河南省欒川縣新南村在幾年間建起了供遊客遊玩的「火車站」,建好了農家賓館和餐廳,成了遠近聞名的「鐵路小鎮」。從大山裡搬下來的村民們不僅實現了脫貧,更有了穩定的收入,在綠水青山間捧起了鄉村旅遊「金飯碗」。

  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村民們眼中的一片亂石灘。新南村所在的欒川縣物產豐富、風景秀麗,森林覆蓋率達到82.4%,一些村民卻守著自己的幾畝地,不願下山。

  這一切隨著「鐵路」「火車」和扶貧幹部的到來發生了巨變。

  王延輝是國鐵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洛陽機務段整備車間副主任,作為扶貧幹部,一來到新南村,有過扶貧經驗的他就相中了這裡的綠水青山。「新南村山深地薄,搞種植,搞養殖都難有規模效應,但這裡有山有水,植被茂盛,空氣清新,發展鄉村旅遊再合適不過。」王延輝說。

  「一溝一產業、一域一特色」,在溝谷交錯的豫西山區,以鄉村旅遊為代表的溝域經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下定了決心,王延輝就開始動員村民建農家賓館。儘管有補貼和貸款,但一開始,村民們怕賠錢、怕背債、怕沒有遊客來,都不想建。

  王延輝深知村民們的心態,他一邊走景區、看規劃、搞設計,試圖用鐵路元素為這個村子帶來旅遊特色,一邊和自己所在的國鐵鄭州局集團對接,先把同事們的周末休閒遊拉到新南村。

  在王延輝的協調下,一車車旅遊大巴不斷來到新南村,遊客們呼吸新鮮空氣,品嘗農家美食。國鐵鄭州局集團公司隨後也為新南村村頭鋪上了舊鋼軌,拉來了報廢的火車頭和車廂,建好了「站臺」,鋪上了柏油路……沉寂的大山開始「活」了起來。

  看到鄉村旅遊希望的村民們行動起來,20戶聯排的農家賓館很快完成了裝修。「過窮日子過怕了,現在自己當老闆,哪怕再累,也想幹好。」49歲的村民喬玲在村裡第一個開起農家賓館、農家餐館和副食店,2019年的最後幾個月,她只靠一個人張羅忙活、招待客人,收入就有近5萬元。

  「今年哪怕受到疫情影響,從五月份到現在,我也有一萬多元的收入了。」60歲的村民張留軍邊修整村頭的鵝卵石裝飾牆邊告訴記者,「從去年到現在的收入看,我很有信心。」

  如今的新南村正在為鄉村旅遊打更結實的「地基」。新成立的新南水岸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將村民們開設的農家賓館歸口管理,統一經營、統一定價、統一培訓。新南村還整合開發了水上樂園遊艇、火車咖啡廳、新南餐廳等集體產業項目,延長遊客遊覽時間,經營合力正在形成。

  「我希望『鐵路小鎮』能夠持續發展下去,成為鄉村旅遊的精品、標杆。」王延輝說。

相關焦點

  • 虎跳峽大山深處脫貧路上的足音
    虎跳峽大山深處脫貧路上的足音 2020-12-21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走出大山,是一代又一代山裡人的夢想。山與海的距離有多遠?而今,走進金寨縣燕子河鎮龍馬村採訪,記者聽到最多的回答是:「『海』,就在山邊!」「村民們所說的『海』,就是海軍士官學校援建的這所海娃希望小學。」站在學校寬闊的操場上,金寨縣希望公益服務中心秘書長周玉梅動情地講述起海軍官兵的扶貧故事。
  • 甘肅環縣貧困村民「新盼頭」:長慶油田幫扶產業脫貧
    中新網蘭州5月24日電 (艾慶龍 劉萬春)烈日下,喬建洲在自家田地裡為枸杞邊剪枝邊說,「到6月中旬,枸杞樹進入結果期。」種植了兩年多枸杞讓他覺得有了「新盼頭」。  「大山深處,溝壑縱橫」是喬建洲所在甘肅慶陽市環縣車道鄉王西掌村的真實寫照。
  • 大山裡的「時光機」
    大山裡的「時光機」 雲南文山「高家展室」折射山鄉巨變得益於脫貧攻堅政策,老屋基村有了歷史上第一條水泥路,很多村民陸續住進了政府修建的安居房。這些變化都定格在高曉發的鏡頭裡。「安路燈、改造自來水管我都沒有錯過,想著能用照片來見證!」他說。  在高家小院裡,這類記載家鄉巨變的展品比比皆是,很多來不及整理、衝洗的照片存放在老高的電腦裡。沒能上學是老高心中永遠的痛,他牢牢記著一個特殊的日子:1986年7月1日起,全國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 BIM系統、高精準操作:大山裡建起了世界跨度最大的「彩虹橋」!
    不過,從2014年起,鄒國忠有了盼頭,就在他家門前的兩座山頭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每天路過,鄒國忠都要停下腳步拍幾張照片。原來,鄒國忠門前被怒江峽谷隔開的山頭上,架起了一座宛如彩虹般的鐵路拱橋,將來大瑞鐵路將通過這座橋延伸向中國的邊境城市瑞麗。
  • 【脫貧攻堅看山西】走出大山 呂梁山護工的脫貧之路
    呂梁市委副書記、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組組長 張廣勇:農民群眾的收入長期低位徘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現象比較突出。沒有可靠的就業和收入保證,脫貧攻堅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015年,呂梁市開始嘗試探索通過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實現精準脫貧。即通過對貧困群眾進行家政、養老、母嬰護理等技能免費培訓,讓大伙兒掌握一技之長,並幫助其走出大山、實現穩定就業,從而帶動全家脫貧。
  • 大山裡的希望
    早上七點,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員小趙和陪同的馬山縣幹部一同驅車前往裡當鄉,計劃對那裡的一戶離群索居的貧困戶進行脫貧普查。山裡雲霧繚繞,蛇形的公路盤旋在高聳石山上,公路一邊緊靠著山體,另一邊則是深不見底的懸崖。車子行到半路,突然停了下來,司機轉過身對他們說「這兩天陰雨天,前面的路太窄太陡又太滑了,車輪容易打滑,我就送你們到這裡吧。」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秦巴大山裡的工行扶貧人
    在秦巴大山深處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提起縣委副書記婁可偉,當地老鄉們會豎起大拇指。2016年4月來到南江縣參加脫貧攻堅戰的婁可偉,是中國工商銀行自1995年以來派到縣裡的第28位扶貧幹部。4年多來,他按照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安排,認真實施定點扶貧項目,矢志創新,不遺餘力推進革命老區南江縣貧困人口脫貧奔康,獲得了當地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認可。先後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全國鄉村扶貧扶持典型人物等榮譽。
  • 她見證新南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新場鎮新南村黨總支書記盛麗萍笑著說。近日,深耕新南村發展30多年的盛麗萍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令她欣喜的是,在各級政府的持續關注與扶持下,新南村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南村曾經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村裡沒有集體資產,幹什麼都要『打白條』,工資都是到年底才能領。」目睹早年鄉村困境的盛麗萍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落後的面貌,「為村裡人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 當「古鎮桃源」遇見「鄉創新南」,浦東新場鎮新南村獲評第三批上海...
    近日,上海市農委公布了本市列入第三批上海市鄉村示範村建設計劃的33個村名單,浦東新場鎮新南村正式入圍。圖說:新南村一景。新場鎮新南村供圖古鎮與鄉村相遇新場鎮是一座有著1300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小鎮。
  • 大山深處新氣象——隴南市宕昌縣山背村羅灣村脫貧攻堅見聞
    權新學剛一說完,他的表哥權巧學也打開了話匣子,給在座的人講起了農村的苦和城裡的好。「鎮上不僅給村民在縣城裡分配了樓房,而且還在村頭空地上建起了生產周轉房,添置了家具,供那些回村辦事和沒有能力搬下山的人住。」山背村駐村第一書記何旭指著不遠處的一排排新房說。(二)如今,山背、羅灣兩村的群眾早已挪出了「窮窩」,過上了「城裡人」的日子。
  • 新場鎮新南村舉辦產業發展暨「鄉創新南」品牌推介會
    這次籤約的幾家鄉創、文創等領域的領頭羊企業將為新南村帶來什麼?圖說:上海新場鄉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打造「上海鄉創第一村」新南村早就通過鄉創實踐鄉村振興。2019年,新南村獲得上海市人社局頒發的上海市首個「鄉村創客中心」稱號。今年,新南村被列入2020年度上海市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計劃。
  • 東海縣洪莊鎮車站村裡的「新鮮事」
    這裡不僅有著過去曾經輝煌的歷史記憶,更有著現代車站人追求時代風尚、引領時代潮流的諸多「新鮮事」。「新鮮事」之一:「好人村」裡流行起「新風尚」車站村是洪莊鎮的「好人村」,這裡每年都有新的好人湧現。村支書吳紹江說:「從2014年起,車站村年年要評選出一批好人,不僅好上『好人榜』宣揚,還要給予一定的榮譽獎勵。這個風氣一支延續下來,今後還要推行下去。」
  • 藏在濟南大山裡的德國造百年老火車站
    張夏火車站,地處京滬線中段K518+200M處,是濟南鐵路局濟南車務段管轄的一個四等中間站。車站始建於1911年,站舍風格是典型的德國哥德式建築特色,到目前為止已有百年歷史。大眾網記者 王長坤 攝    大眾網濟南8月6日訊 在許多濟南人的心中,被拆掉的老火車站是一個「永遠的痛」。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世界上唯一的哥德式建築群落,被評為遠東第一站。1992年,這座聞名世界的老火車站卻被無情的拆除了。不過,在濟南長清的山中,還藏著一個德國造的百年老站——張夏站火車站。
  • 脫貧路上最美笑臉⑤丨石門李群芳:山臻出大山 百姓幸福來
    2020年,李群芳被評為常德市百位「自立自強示範戶」之一,她的脫貧事跡在常德市廣泛傳頌。她立足鄉土資源,堅持走「農戶+種植(加工)+網際網路電商」的模式,為大山裡的農民實現農產品銷售打通「最後一公裡」,為幫助實現當地貧困農戶脫貧增收逐步探索出了農村電商扶貧新路子。
  • 開州:大山深藏古茶樹 產業脫貧新希望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1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向章)重慶開州和謙鎮金山村被茂林環繞,藏在大山之中,給人一種隔絕於世之感。筆者一行驅車前往該村,蜿蜒的山路、一眼望不到頭的青蔥植被和潺潺的溪流,更讓人覺得這是一片世外桃源。或許正是這樣的環境,孕育了一大片古茶樹,而不被外人所知。
  • 泰建集團:架起脫貧「天路」 懸崖村寨夢想起飛
    泰建集團:架起脫貧「天路」 懸崖村寨夢想起飛 2020-08-05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聞調查丨走出大山 呂梁山護工的脫貧之路
    在之後的5年時間裡,她完成了從普通保姆、月嫂到家政公司老闆的數次蛻變。 呂梁市委副書記、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組組長 張廣勇: 農民群眾的收入長期低位徘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現象比較突出。沒有可靠的就業和收入保證,脫貧攻堅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2015年,呂梁市開始嘗試探索通過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實現精準脫貧。即通過對貧困群眾進行家政、養老、母嬰護理等技能免費培訓,讓大伙兒掌握一技之長,並幫助其走出大山、實現穩定就業,從而帶動全家脫貧。
  • 松贊酒店創始人白瑪多吉:把酒店建到藏地大山的每條皺褶裡
    松贊精品山居系列酒店創始人、松贊度假酒店集團董事長白瑪多吉:「把酒店建到藏地大山的每條皺褶裡」。 | 全文約3711字,細讀大約需要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