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中國的版圖?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2020-12-10 斟北鬥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中國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從皇太極建立開始,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共五代皇帝,東到朝鮮,西到巴爾喀什湖、北到外興安嶺,南到南海,為中國打下了1300萬平方公裡的江山。環視整個亞歐大陸,俄羅斯興起於北方,英國和法國殖民於印度、西班牙、荷蘭爭奪於東南亞,中國的國際環境可謂危咦。當時明朝僅擁有不到400萬平方公裡的漢地,風雨飄搖。如果沒有清朝如旋風興起,中國很可能便淪為第二個印度或者土耳其了。

一,從統一女真到雄踞關外

1616年,努爾哈赤再次統一了女真族,重建金國,史稱「後金」。1618年,努爾哈赤宣布討伐明朝,次年雙方主力決戰於薩爾滸,最終努爾哈赤全勝。薩爾滸之戰後,後金消滅了葉赫部,佔領了遼東地區,基本統一了東北地區。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1625年又遷都瀋陽。

明朝後期地圖

後金的強大讓明朝開始感到了危機。為了在東北尋求夥伴對付後金,明朝皇帝籠絡漠南蒙古以對付後金,雙方爭奪的焦點轉移到了漠南地區。當時漠南蒙古的林丹汗崛起,他試圖統一蒙古各部,但後金興起讓他力不從心,於是林丹也決定和明朝聯合。1619年,漠南蒙古正式與明朝結盟,隨後林丹開始了後金的挑戰。林丹汗以「四十萬蒙古國之主」自居,蔑稱努爾哈赤為「水濱三萬女真之主」,警告努爾哈赤不得進犯廣寧。1622年,廣寧之戰爆發,努爾哈赤擊敗了廣寧巡撫是王化貞,明朝勢力基本退出了山海關外。

廣寧之戰後,後金已經完全佔據了東北,暫時停止了對明朝的進攻。為了解決後顧之憂,努爾哈赤開始集中力量對付蒙古。廣寧之戰後,蒙古內部的矛盾也激化了。察哈爾部、科爾沁部等紛紛投入了後金的旗下,而內喀爾喀五部也在後金的三次徵伐下土崩瓦解。

1626年,皇太極繼位。後金的強大迫使林丹汗西遷。但是皇太極並不打算放過林丹,1632年,皇太極正式西徵,漠南蒙古各部均派軍參加,總兵力達10萬。此次西徵,林丹汗遠遁青海。1634年,林丹汗去世。1635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等遠徵第三次遠徵察哈爾,漠南蒙古全部歸服了後金。

皇太極

1636年,漠南蒙古16部奉皇太極為「博克達徹辰汗」,漠南蒙古正式納入了後金版圖。同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定族名為滿洲。這標誌著清朝正式建立了。皇太極的野心遠遠超過了努爾哈赤,他不滿足於作一個地區的小國王,而是要當整個中國的皇帝,於是他的目標便是入主中原。

皇太極時期的清朝

為了徹底消除後方威脅,皇太極決定徵服朝鮮。1636年12月,清朝軍隊正式出發,到第二年正月,朝鮮便陷落。朝鮮國王被迫向清朝稱臣納貢,朝鮮成為了清朝的附庸。不久清朝又攻陷了皮島,徹底解除了清朝攻向關內的後顧之憂。隨後皇太極多次發動了入口之戰,試圖打通進入山海關的通道。在1639年時,清軍一度攻陷了濟南府。但是皇太極總體戰略依然是穩紮穩打,拒絕軍事冒險。皇太極一世,清朝軍隊都沒有通過山海關,但是已經為長驅直入做好了準備。在這時期,清朝的領土面積已經有了270萬平方公裡。

二,徵服漢地十八省

1644年,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崇禎皇帝在景山自殺殉國,宣告了明朝的滅亡。之後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吳三桂便和多爾袞聯手入關擊敗李自成,清軍佔據北京。同年,順治遷都北京,宣稱自己是全中國的皇帝,要統一中國。就在當年,清軍攻陷潼關,李自成的農民軍被消滅。

1644年的局勢

清軍入關後,明朝殘餘勢力退守南方,在南方建立了一些列政權,史稱「南明」。然而這些政權並沒有對清朝的入關產生多大的抵抗作用,因為南明的內部十分腐朽,將領和大臣之間你爭我鬥,甚至暗中通清。1652年,清軍攻破長江防線,佔領南京,弘光南明政權滅亡。此後多爾袞在江南地區實行大規模的屠殺,史稱「嘉定三屠」。最終清朝派遣洪承疇經略江南,以漢治漢,才安定了江南的局勢。1646年,清軍已經入川消滅了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張獻忠的部將轉入雲貴和永曆南明政權合作。1647年,清軍攻入福建,鄭芝龍投降,隆武南明政權滅亡。1653年,魯王政權滅亡。1661年,吳三桂消滅了永曆南明政權,這標誌著清朝最終統一了漢地十八省大陸地區。

然而清朝對漢地的漢地的統治還不是十分鞏固。清朝採取了「以漢治漢」的政策,分封吳三桂為平西王,掌管西南三省地區;尚可喜為平南王,掌管廣東省;耿精忠為靖南王,掌管福建省。1673年三大諸侯聯合造反,史稱「三藩之亂」。這場叛亂直到1681年才被康熙帝平定。從此有組織的反清復明勢力已經不存在,清朝在漢地地區的統治已經穩定了下來。

為了徹底消除反清勢力,1683年康熙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臺,在澎湖水戰中擊敗臺灣軍隊,鄭氏政權投降。此後康熙在臺灣設立臺灣府。這種中國的中央王朝首次將臺灣本島納入統治範圍並首次設立管轄機構,從此臺灣成為了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清朝之前,大陸的中央王朝最多能夠管轄到澎湖列島一帶,清朝是一次大的突破。臺灣統一後,漢地地區已經全部統一,清朝的面積已經到達了670萬平方公裡左右。

福建省

三,擴展外圍空間

康熙帝最終統一了漢地以後,邊疆問題又嚴重了起來。俄羅斯的殖民勢力已經到達黑龍江流域,而準格爾汗國也崛起於西北,並試圖控制喀爾喀蒙古。更糟糕的是俄羅斯還和準格爾汗國聯合了起來。為了收復被俄羅斯佔領的黑龍江流域,康熙於1685年和1688年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擊敗了俄羅斯的殖民勢力。1689年,中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中規定中俄以外興安嶺為界。該條約的籤訂有利於康熙騰出手來專門對付準格爾。

1688年,準格爾大汗噶爾丹向漠北喀爾喀蒙古進攻,其兵鋒直達烏蘭布通。喀爾喀蒙古向清朝求救,於是康熙決定親徵葛爾丹,先後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大破準噶爾。1698年,康熙再次親徵葛爾丹,葛爾丹眾叛親離而去世,整個喀爾喀蒙古(外蒙古)納入了清朝的統治範圍。

康熙

葛爾丹去世後,其繼位的策妄阿拉布坦繼續對抗清朝。1717年,準格爾汗國攻滅青藏高原高原的和碩特汗國。1720年,康熙派遣軍隊進入青藏高原,趕走了準格爾軍隊,並設置噶倫數人集體負責西藏地方的政務,在青海、西藏建立了實質上的統治。此時,算上新控制的西藏、青海和外蒙古,清朝的疆域已經突破了1000萬平方公裡。

康熙時期的清朝版圖

1722年,康熙帝去世,這位久經沙場,近乎完美的皇帝沒能再活500年,不能中國的疆域面積難以想像。新繼位的雍正主要在於鞏固康熙打下的江山。1723 年,清朝平定了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叛亂,在青海設置西寧辦事大臣。1727年雍正派遣駐藏大臣進入西藏,並在西藏駐紮了2000軍隊。又和俄羅斯籤訂了《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劃定了中俄兩國中段的邊界線。在西南他推行「改土歸流」,實行了進一步的直接控制。不過他和準格爾的戰爭卻遭到失敗,最終兩國於1735年劃定邊界。

雍正

乾隆皇帝繼位後,準格爾汗國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1739年,準格爾和清朝以阿爾泰山為界。1755年,乾隆命令清軍5萬人分西北兩路向伊犁進軍,開始了消滅準格爾汗國的進程。到1757年,準格爾汗國基本瓦解。1759年,清軍又鎮壓了大小和卓的叛亂。這標誌著分裂出土1000多年的西域地區重新被中央王朝控制,乾隆以「故土新歸」之意定名為「新疆」。1762年,清朝在西域設置了伊犁將軍府。

清朝全盛版圖

到此時,清朝的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1300萬平方公裡,這個數據一直維持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時間長達100年。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能夠對青藏高原、西域、蒙古高原、東北地區同時實行控制的朝代。長期的控制使得中國對上述地區的主權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認可。德國繪製的清朝版圖將這些地區甚至朝鮮都劃入了清朝版圖,足夠能見其影響力。清朝五代皇帝的開疆擴土為中國的疆域奠定了基礎,使得中國至今依然是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德國18世紀畫的清朝版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中國的版圖?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中國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從皇太極建立開始,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共五代皇帝,東到朝鮮,西到巴爾喀什湖、北到外興安嶺,南到南海,為中國打下了1300萬平方公裡的江山。環視整個亞歐大陸,俄羅斯興起於北方,英國和法國殖民於印度、西班牙、荷蘭爭奪於東南亞,中國的國際環境可謂危咦。當時明朝僅擁有不到400萬平方公裡的漢地,風雨飄搖。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疆域的基礎?
    在這個時代,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忙於殖民擴張,劃分海上勢力範圍;而俄羅斯、美國也在20世紀之前基本完成了疆域擴張,奠定了世界疆域大國的地位。反觀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卻在西方全面擴張的背景下抓住了東方國家最後一次大規模擴張的機會,終於在18世紀打下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世界大國競爭的時代,一旦錯過,便陷入深淵,還好中國抓住了機會。
  • 清朝296年疆域變化地圖:完整展示清朝是如何奠定現代中國版圖的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建立後,不斷南徵北戰,統一東亞大陸各大勢力,最終疆域面積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到了清朝晚期,由於政治腐敗、西方入侵,領土面積減少了150多萬平方公裡,許多地區成為了帝國主義的租界、勢力範圍,但是清朝還是將1100多萬平方公裡的主權交給了民國,最終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的基礎。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疆域的基礎?清朝的歷史功績不可
    在這個時代,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忙於殖民擴張,劃分海上勢力範圍;而俄羅斯、美國也在20世紀之前基本完成了疆域擴張,奠定了世界疆域大國的地位。反觀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卻在西方全面擴張的背景下抓住了東方國家最後一次大規模擴張的機會,終於在18世紀打下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世界大國競爭的時代,一旦錯過,便陷入深淵,還好中國抓住了機會。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的版圖?看最新高中歷史書是如何說的
    對於清朝奠定中國疆域的說法,目前已經是學術界的共識,也被絕大部分中國人認可。雖然清朝在後期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前期的功績不可以忘記。說得難聽點,清朝失去的外西北、外東北150萬平方公裡土地,也是清朝自己打下來的。如果沒有清朝,整個新疆、蒙古就基本被俄羅斯兼併了,談何「自古以來」。
  • 清朝296年疆域變化地圖:完整展示清朝是如何奠定現代中國版圖的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建立後,不斷南徵北戰,統一東亞大陸各大勢力,最終疆域面積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到了清朝晚期,由於政治腐敗、西方入侵,領土面積減少了150多萬平方公裡,許多地區成為了帝國主義的租界、勢力範圍,但是清朝還是將1100多萬平方公裡的主權交給了民國,最終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的基礎。
  • 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的版圖?看最新高中歷史書是如何說的
    對於清朝奠定中國疆域的說法,目前已經是學術界的共識,也被絕大部分中國人認可。雖然清朝在後期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前期的功績不可以忘記。說得難聽點,清朝失去的外西北、外東北150萬平方公裡土地,也是清朝自己打下來的。如果沒有清朝,整個新疆、蒙古就基本被俄羅斯兼併了,談何「自古以來」。
  • 外國畫的明朝和清朝版圖對比:清朝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
    明清時期,是中國爭議比較大的兩個朝代。總體來說,明清時期是中國走向衰落的時期,也是農耕文明走向封閉的時代。在政治上,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整個社會處於一種高壓狀態;經濟上,重農抑商全面推行,海禁、閉關鎖國將使得中國走向封閉,而小農經濟卻達到了高峰。
  • 外國畫的明朝和清朝版圖對比:清朝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
    明朝在巔峰時期的版圖,也就東到朝鮮,西到吐蕃(吐蕃宣慰司,位於甘肅寧夏),北到奴兒幹,南到交趾,大約700萬平方公裡,這個數據僅僅維持了20年。其面積大約為400萬平方公裡。明朝和周邊的女真族、蒙古族等長期戰爭。譚其驤在「地圖開疆」思想的指導下,將明朝的版圖最大化,將西藏、青海、東北都畫到了明朝版圖,已經是相當的給面子了。
  • 從西藏和清朝的關係看「清朝奠定中國版圖」這一觀點之荒謬
    「清朝奠定中國版圖」這一觀點,我相信點進來的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從我自身的所見所聞來看,這一觀點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滿清所謂的「疆土貢獻」在我們今天一些人的心中可謂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很多網友都在有意或無意地把這一觀點甚至是清朝本身政治化。這個觀點為什麼會深入人心?
  • 中國近代版圖到底是清朝奠定的還是明朝奠定的?
    中國歷史上爭論的地方很多,除了元、清兩朝算不算是中國的王朝之外,最大的爭議估計也就是中國現在的版圖到底是哪個朝代奠定的,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思路,同樣是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 清朝:中國版圖之所以這麼大,你們得感謝我,大清並不是一無是處
    清朝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由於晚清的時候閉關鎖國,導致華夏淪為半殖民地,各國列強紛紛前來分一杯羹,清朝滅亡後,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如果此時清朝會說話的話,它一定會說:中國版圖之所以這麼大,你們得感謝我,大清並不是一無是處,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請看下邊的分析。
  • 清朝的版圖特殊在哪裡?為什麼清朝的地圖是最特殊的?
    對清朝版圖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豪哥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起古代王朝的地圖,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會有印象的。我們學習開始的時候總喜歡看這些王朝的地圖,同時也會做一下比較。會看一下哪個王朝的統治面積大,哪個小。一般看到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這些王朝會比較喜歡,因為面積大。
  • 清朝面積1316萬平方公裡,若不向沙俄割地,硬扛下去會怎樣?
    清朝疆域遼闊——僅次於元朝疆域無論晚清政府多麼腐敗無能,但是不能忽視清朝初期這些帝王們的能力,可以說清朝是我們國家歷史上僅次於元朝疆域最大的政權,而且也是在清朝時期我們才有了完整的領土疆域意識。那麼清朝的疆域面積有多大呢?
  • 明末有350萬的版圖,清末1100萬,清朝對我國版圖的貢獻有多大?
    但是誰又能想到,清朝覆滅之際,我國的國土面積竟還有1100萬平方公裡。難道清朝前期真的對我國版圖做出了突出貢獻嗎?據估計與清臨近的明朝末年國土面積僅有350萬平方公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且看下文分析。明朝時期國土版圖中國古代歷史的進程就是一個王朝的覆滅,接著一個王朝的建立,所以每個王朝的國土面積都會有些不一樣,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下一代王朝必然會繼承上一代王朝的國土面積,比如明朝。中國歷史上元朝鼎盛時期的國土面積可謂之最。
  •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為什麼清朝版圖最優越?它的優勢在哪?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中國開始出現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雖然每一個朝代後都會出現分裂的狀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分裂之後依舊會中再次統一,讓中華文明繼續延續下去。但是我們再看中華五千年歷史歷代版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朝代疆土大小是不同的,所代表的文明程度也是不同的,對歷史所作出的貢獻也是不同的。但是在歷史版圖當中,很多人也是疑問,為什麼清朝版圖最為優越?
  • 清朝的疆域版圖是歷代中最完美的,它是譚其驤版圖中國論的基礎
    譚其驤等現代歷史地理學家提出的「版圖中國論」一直是當代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譚其驤說:「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
  • 清朝的疆域版圖是歷代中最完美的,它是譚其驤版圖中國論的基礎
    譚其驤等現代歷史地理學家提出的「版圖中國論」一直是當代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譚其驤說:「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
  • 為何說清朝對我國現在的版圖貢獻很大?如果沒有清朝會如何?
    早在北宋時期,遼國向宋朝索要周世宗柴榮攻佔的燕雲十六州中的兩個州,宋朝說這兩個州已經是前朝的事情,如果說歷史,整個燕雲十六州以前都不屬於遼,應當歸屬大宋,前代的事是說不清的,後來遼國不再索要後周時期的土地。
  • 日語版的清朝擴張版圖:你能看出日本人的別有用心嗎?
    中國現代的版圖奠定於清朝。不過,由於一般過去所學的中學歷史課本很少講到清朝前期的開疆拓土,使得許多人對這一段歷史的了解是很少的。不過最新的教材已經明確講到了清朝前期的歷史貢獻,這一點是很大的進步。在網絡上,也有許多暫時清朝擴展的地圖,但是大多數製作不太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