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亞歷山大大帝真的是因為走錯路,才錯失徵服中國的機會嗎?

2020-12-13 方圓文史

說起「亞歷山大大帝」,想必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他是馬其頓的國王。而馬其頓作為古希臘的一個城邦小國,在亞歷山大繼位以後,橫掃了半個世界。雖然在他去世之後,帝國就解體了,但是卻因為他的徵伐,衍生出來一堆的希臘化的國家。也就是說,亞歷山大所徵服的地方,基本上都變成了希臘,當然了,我們還可以將其理解成:當年巔峰時期的馬其頓帝國,實際上就是一個放大版的希臘而已。

總而言之,當年的亞歷山大大帝可以說是具才華、顏值等為一身的偉大徵服者,現在關於他的書籍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當然,有很多故事都是杜撰的!但不論是杜撰還是事實,亞歷山大大帝始終都是一個開掛一般的存在!

亞歷山大大帝

作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只用了十三年的時間,便統一了希臘全境,橫掃中東地區,甚至是後來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埃及全境,蕩平了波斯帝國。最後,亞歷山大大帝的大軍甚至是開到了印度河流域,此時除了古代中國以外,其餘三大文明古國已被亞歷山大收入囊中!據統計,當時亞歷山大所徵服的地域面積,大致有500多萬平方公裡之多!

但可惜天妒英才,公元前323年6月初,還不3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便在巴比倫病逝。關於亞歷山大的突然死亡,千百年來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死於瘧疾,也有人說他是被他的妻子羅克珊娜毒死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這位偉大的君王就這樣英年早逝了!

於是這個時候,便有人猜測了,如果亞歷山大沒有去世的話,那麼他會不會率領他的馬其頓大軍進入當時的中國呢?還有,它能夠複製先前在西方所取得成就來將這個東方大國徹底徵服嗎?

亞歷山大大帝東路線圖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不可能!因為長時間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亞歷山大的大軍之所以會在印度河流域止步不前,除了亞歷山大的突然離世之外,還與因長期戰爭導致將領產生的逆反心理有關。當然,主要原因還是亞歷山大的大軍「走錯了路」,導致他們最終沒有進入中國,所以就失去了和這個東方大國較量的機會!

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這種說法只不過是在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之後才出現的。但如果熟悉亞歷山大大帝的徵服路線的話,你就會發現,其實根本沒有什麼走錯路這一說。

亞歷山大大帝——劇照

當時亞歷山大大帝之所以去了印度河流域而不是去中國,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去往中國的路不通。我們知道,在亞歷山大徵服波斯之後,他並沒有選擇撤退,而是繼續前往徵服印度。

當時印度的國王波拉斯率軍抵抗,在海達斯佩斯河開啟了一場大的戰役,最後以亞歷山大獲勝,波拉斯投降告終。隨後,印度便被亞歷山大徹底徵服了,不過此時在亞歷山大軍中,已經出現了很強的厭戰情緒,致使亞歷山大不得不停止遠徵,開始西歸。

按理來說,亞歷山大在徵服完波斯帝國之後,完全可以東進,進入到古代中國地區,但因為青藏高原的緣故,完全堵死了亞歷山大的東徵之路。就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亞歷山大大帝時期對應古代中國正是戰國時期的秦國,此時的中國疆域主要還局限在蒙古高原以南、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以及橫斷山脈以東地區。所以如果亞歷山大想要進入中原地區,那麼就必須要穿越南亞次大陸並翻越橫斷山脈。

當然了,亞歷山大還可以從阿拉山口或者是阿爾泰山穿越沙漠或者是草原進入中原地區。

亞歷山大大帝——劇照

但對於亞歷山大來說,這些路線如果不是迫於無奈的話,是根本不會選擇的。首先來說,兩地氣候不一樣會引起軍中疾病的滋生,其次就是翻越兩地的話,危險係數非常之高,戰爭成本也會隨之增加。所以這對於亞歷山大來說,是斷斷不可取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真的進入了當時的古中國,能實現徹底徵服嗎?

馬其頓方陣

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雖然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大軍很強,但是其進入到中原地區的話,未必就能施展得開。要知道,馬其頓大軍當時所依靠的就是那所謂的「馬其頓方陣」,但這只能在平地上交戰,並且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形式的方陣雖然具備很強的防禦性能,能夠在面對敵軍衝鋒的時候,給予最大的殺傷。但是機動能力卻非常的差,無法靈活地展開。

但是在當時的秦國,戰爭頻繁,軍事思想也突飛猛進,從原來傳統的戰車衝鋒演變到後來的騎兵、弓弩和一些更加靈活且攻擊力更強的武器戰法。所以,如果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碰上秦國時期的靈活戰法的話,那結果可想而知。再者來說,亞歷山大大帝的戰線拉這麼長,後勤補給本身就是個大問題。

亞歷山大大帝——劇照

所以在筆者看來,如果亞歷山大真的進入了當時的中國,也不能夠完成徹底的徵服!當然,這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不能代表全部。寥寥數筆,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亞歷山大大帝》、《評亞歷山大帝國在歷史上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當年攻打中國,結局將會怎樣?網友的回答亮了!
    在徹底消滅波斯帝國之後,亞歷山大大帝決定遠徵東方,當時西方人對東方有著一種非常強烈的神秘感,當然亞歷山大大帝也不例外,當年他的老師亞里斯多德曾經給了亞歷山大一幅東方世界的地圖,亞歷山大後來就憑著這幅地圖想要攻佔東方,當時我國正處於戰國時期,諸侯國爭霸之戰還在火熱進行,誰也沒有想到危險正在漸漸逼近,史書上記載亞歷山大大帝後來又遠徵印度,進軍到印度河以東的海達斯佩斯河
  • 蘇祿蘇丹國願意成為中國的疆土,卻被皇帝拒絕,錯失機會
    歷史的天空:蘇祿蘇丹國願意成為中國的疆土,卻被皇帝拒絕,錯失機會皇帝是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和領導者,皇帝的任何一個決定,小則影響到黎民百姓的生活幸福,大則影響到國家的走向和發展。所以,自古以來,皇帝在做決定這件事情上,必須要有充分的評估能力與判斷能力。
  • 錯失三大逆襲機會
    雅虎是世界上第一個門戶網站,馬雲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用的就是「雅虎」,也因為雅虎,馬雲才創建了中國黃頁,有了阿里的雛形。二、十年間雅虎錯失三次翻身機會其實,從還在蓬勃發展階段的1998年開始,雅虎就開始錯過一些機會。1998年時,雅虎錯過了低價收購谷歌雛形;2006年又因臨時降低收購價格錯失了收購Facebook的機會;2008年,微軟本有計劃收購雅虎,但雅虎卻選擇了拒絕。
  •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的繼業者之爭
    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大帝本打算徵服更廣大的疆域。然而,天不假年,這位歷史上罕見的戰爭奇才在33歲便撒手人寰。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之後,他留下的最重要遺產——橫跨亞非歐的龐大的馬其頓帝國的繼承者人選問題引發了手握兵權的部將們的爭執。
  • 當年日本哪來的勇氣侵略中國?看看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一目了然
    清末時期,中國因為長期的閉關鎖國錯失了工業革命的機會,當帝國主義列強完成了國家工業化之後,在國力上超過了滿清政府,於是在擴張野心的驅使下,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展開了侵略行動。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之中,日本是唯一一個亞洲國家,當時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抓住了工業革命的機會,最終通過甲午戰爭獲得了中國大量賠款,用賠款完成了國家工業化。
  • 古埃及最後一個朝代,國祚275年,開國法老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心腹
    公元前4000多年,即距今6000多年,埃及境內誕生了君主制國家,由於民族、文化等跟現代埃及完全不同,所以後世稱之為「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首,另外三個文明古國是古伊拉克、古印度、中國,由於只有中國歷史的民族、文化等沒有斷層,所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沒有帶「古」字,另外三個文明古國已經完全滅亡。
  • 埃及亞歷山大港的海底探索: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可能被發現
    4世紀和8世紀的幾次大地震,對這座城市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亞歷山大大帝的住所無一倖免,包括港口在內,以及那些布滿廟宇和軍事哨所的島嶼都相繼沉沒於海底。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猜測: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也應該沉沒在了這片水域之中,只是一直沒有發現。
  • 如果亞歷山大沒有走錯路,直接步入中國境內,秦軍是他的對手嗎?
    不少人都在猜測:如果亞歷山大的遠徵軍沒有走錯路,直接步入中國境內,那秦軍是不是他的對手,能否抵擋得住?戰國中期的強盛亞歷山大首先要通過毒霧毒蟲繁多的印度叢林無人區,接下來在穿越寒冷的喜馬拉雅山脈,然後在穿過炎熱沙漠無人區就能見到北狼匈奴,就算他能勝利吧,接下來將面對兵強馬壯、武器精良的戰國七雄了。
  • 你知道差點打到中國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故事嗎?讓這部電影告訴你!
    相較於很多普通人一生的碌碌無為,33歲便英年早逝的亞歷山大卻因為其波瀾壯闊的徵服而留名青史。這些英雄傳奇一向是文藝作品孜孜不倦所傳頌的對象,而古往今來在有關亞歷山大故事的作品中堪稱經典的,古有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徵記》,今有奧利佛斯通執導的《亞歷山大大帝》。本片是一部傳記片,對於亞歷山大大帝的描述都是基於史實的。
  • 揭密 亞歷山大大帝東徵為何沒打下中國?
    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曾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軍事天才,他僅用了13年時間,就橫掃歐亞,進軍非洲,開創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
  • 霍雨浩因為唐三錯失神王之位?唐三:情緒之神才是最被低估的神祇
    或許有些人會感到奇怪,霍雨浩怎麼會因為唐三錯失神王之位呢?原著中好像並沒有這個劇情吧?就算真的要說因為誰錯失神王之位,那也應該是因為唐舞桐吧?唐三:好好繼承你的情緒之神就對了,這可是最被低估了的神祇。霍雨浩曾經錯過的神王之位很多人在看鬥羅大陸系列時覺得,霍雨浩的在神界時錯過了 一步登天的機會。那時候的因為唐舞桐的原因,所以沒有辦法的繼承神王的位置。
  • 踏出家門,就別怕走錯路
    不論我多麼謹慎細緻,也免不了偶爾丟東西,忘東西,走錯路,錯過車。出例差次數多了,也就習慣了。細細一想,這些年落在旅途上的東西也有不少了。我們往往會放大某個時刻的痛苦。因為錯過一個車次,我們可能會懊悔好幾天。仔細想想,這又好像沒啥值得說道的。因為我們注意力的差異,容易不斷放大某種現象,形成偏見。
  • 亞歷山大大帝的制度是獨特的,客觀上促進了文化交流
    亞歷山大大帝是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的馬其頓國王。在他統治期間,馬其頓王國也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的徵服使帝國空前擴張,亞歷山大帝國成為歷史上繼波斯帝國之後的第二個帝國,其疆域橫跨亞洲、歐洲和非洲。亞歷山大大帝在位13年,在這段時間裡他不僅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而且繼承和創新了許多制度,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亞歷山大馬其頓帝國的歷史呢?
  • 亞歷山大大帝和秦惠文王是同一人?都生於公元前356年,名叫駰
    從西土打到東土印度、吐蕃和中國中原地區的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徵的往返途中建立了諸多城市,在人類建築史上留下了重要遺蹟。 亞歷山大大帝究竟是誰?為何亞歷山大大帝曾經打到中國,徵服諸多王國,而學術界在中國歷史文獻中卻沒有發現有關記載? 秦人從西土出現。自從秦惠文王稱王后只用大約100年的時間便橫掃東西方諸王,統一中國。
  • 女人想被你「拿下」,會這樣暗示你,別錯失機會
    可人的感情很長,就如同奔流不息的河水,不知道何處才是盡頭。我們每個人,都困在感情的霧障裡,只有在得到一份最真的愛之後,才能徹底走出迷霧,看到希望。等愛的過程太漫長,當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很多人等著等著,就錯過了通向幸福的路口。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沒有英年早逝,繼續東徵到中國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大帝是古馬其頓王國的國王,他是歐洲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亞歷山大大帝師從於古希臘的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憑藉自身的雄才大略,先統一希臘,然後橫掃中東,又不費吹灰之力徵服了埃及,掃蕩波斯帝國,大軍一路東徵到印度河流域。
  • 宋朝錯失四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
    其實宋朝有四次絕佳的機會收復燕雲十六州,但都一一錯過,沒錯就是錯過了。而且當時兵強馬壯,順勢收復燕雲十六州可以說只是時間問題,可是出於政治考慮,趙匡胤先是杯酒釋兵權,後又莫名死了,錯失了絕佳的機會。關鍵耶律休哥趁夜突襲時,趙光義一下子就慌了陣腳,在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居然逃跑,徒然害死宋軍成就耶律休哥,這一仗才讓戰略形勢易位!三、聯金伐遼時期在與遼、金三足鼎立多年後,宋金締結了海上之盟,合力滅亡了遼國,此時宋朝有絕對的理由要會燕雲十六州,但是礙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又一次錯失了機會。
  • 亞歷山大大帝的頭髮是什麼顏色?
    亞歷山大大帝的頭髮顏色阿利安是公元二至三世紀的羅馬修辭教師,他寫了希臘文。「因為他有一隻獅子的頭髮,一隻眼睛是藍色的,右邊是有蓋黑色的,左邊是藍色的,牙齒尖尖如牙齒,他看起來像一個防禦性攻擊一樣獅子會。「亞歷山大大帝的外貌上的普魯塔克在普魯塔克亞歷山大的生平(第4節)中,他寫道,亞歷山大是公平的「過度赤裸」,但沒有具體說他有紅頭髮。
  • 這個王朝因一個統帥的指揮失誤,錯失了滅掉西夏的機會
    那麼,難道沒有辦法扭轉這種局面嗎?其實也未必,在眾多敵手中,西夏相對較弱,而且,只要拿下了河西走廊,就擁有了大片廣袤的土地,軍事實力必將大增。因此,宋神宗趙頊在繼位時,就把滅西夏列入了自己的日程當中。決心依然下了,接下來就是行動的時刻了。宋神宗經過多年的打磨,訓練出一支精銳部隊。而此時的西夏也正值多事之秋,內亂頻發。宋神宗見機會來了,就兵分幾路,進軍西夏。
  • 心思縝密,步步為營的星座,不錯失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
    是那些時時刻刻把自己的本事掛在嘴上人嗎?顯而易見,這樣的人中,強者佔少數。而真正有事那人大多數比較低調,講究的是步步為營。心思很縝密,也有一顆強心臟。經得起大風大浪,也懂得把握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樣的星座是哪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