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聲援波蘭:俄羅斯慶祝解放華沙,東歐慶祝佔領莫斯科

2020-12-11 騰訊網

東歐諸國和俄羅斯又一波輿論戰開始了,前情介紹:1月17日,是華沙解放75周年紀念日,在75年前的這一天,前蘇聯傳奇名將朱可夫率領蘇聯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打敗德國國防軍,解放了華沙。不過對於這個重要節日,波蘭方面表示,不會舉辦任何慶祝活動。因為75年之前,波蘭人由被德國奴役,變成了被前蘇聯奴役。

前蘇聯不是解放者也不是救世主,而是奴役者。對於這種說辭,俄羅斯軍方很氣憤,作為回擊,決定在1月17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俯首山舉辦大型煙花晚會,慶祝解放華沙75周年,告慰亡靈,祭奠前蘇聯的英勇士兵。波蘭不慶祝,俄羅斯卻慶祝。俄羅斯和波蘭的這波口水戰,引發了東歐各國的不滿。

立陶宛議會議員知名學者阿奴沙烏斯卡斯發表言論,認為是不是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是波蘭人自己的事,俄羅斯軍方慶祝是越俎代庖,俄羅斯要求波蘭人慶祝,是強人所難。這位學者還提醒俄羅斯人換位思考,並威脅俄羅斯,如果俄羅斯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東歐可以聯合起來,慶祝莫斯科被佔領410周年。

背景介紹,在1610年10月1日,立陶宛和波蘭兩國大軍聯手,遠徵俄羅斯,佔領莫斯科。當時立陶宛和波蘭大軍不但佔領了莫斯科,而且進入了克裡姆林宮,佔領了莫斯科所有武器庫。這位學者倡議:如果俄羅斯人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立陶宛和波蘭也可以慶祝莫斯科佔領日,將每一年的10月1日設為紀念日,每一年都要搞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

本號張文平侃軍事分析,東歐諸國和俄羅斯在歷史上你來我往,戰爭不休,在17世紀初,俄羅斯戰局動蕩,1610年波蘭和立陶宛大軍確實佔據了莫斯科,而且佔領了兩年多。這段歷史是俄羅斯人心中的痛。立陶宛議員翻出這段歷史,也是別有居心。對於二戰,東歐和俄羅斯有著嚴重分歧,俄羅斯認為,俄羅斯人是二戰的解放者和救世主,如果不是俄羅斯戰士浴血奮戰,就不會有東歐諸國的解放。

而現在東歐各個國家,都在忘記歷史,出於政治考量,都在歪曲和抹黑歷史。而波蘭則認為,蘇聯和德國一樣,是二戰的發起者,只不過德國遭到了歷史清算,而蘇聯則沒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德國和蘇聯的軍事盟約,正是由於這個條約,德國和蘇聯聯合起來瓜分了波蘭和東歐。

之前,這僅僅是民間論調,但是在1月中旬,波蘭議會通過決議,把蘇聯和納粹德國一起認定為二戰發起國,而且蘇聯和德國承擔的責任都是一樣的。對於此,俄羅斯很憤怒,也很受傷。正是介於這一點,俄羅斯人才要自己搞慶典,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如此一來,東歐人就更加不滿了,以至於立陶宛議員把17世紀的陳年舊事也翻出來了。有意思的是,俄羅斯軍方已經確認了,就是在1月17日晚上,舉辦大型煙花晚會,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木已成舟,東歐人真敢慶祝莫斯科佔領日嗎?關注本號,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越俎代庖: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波蘭:不是解放,是奴役
    俄羅斯人在二戰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是救世主解放者?還是侵略者?對於二戰,最近東歐各國正在興起一股反思潮,在這股反思潮中,重新定義了二戰,重新定義了前蘇聯在二戰中的地位和角色。在這個背景之下,波蘭即將迎來華沙解放75周年。前段時間,波蘭官方已經明確,不會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不會舉辦大型慶祝活動。
  • 波蘭拒絕慶祝華沙解放紀念日,俄羅斯則表示自己會掏錢慶祝!
    2020年1月17日是蘇軍擊敗德軍,重新佔領華沙75周年的紀念日。對於這個日子,俄羅斯認為是華沙光復之日,因此稱之為「華沙解放紀念日」。今年是蘇軍解放華沙75周年的,按理說波蘭政府要逢五大慶才是,然而就在今年年初波蘭政府突然宣布不會在這一天舉行任何紀念活動。
  • 你的解放不是我的解放!俄軍欲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卻遭波蘭拒絕
    1月17日是華沙解放75年周年紀念日。75年前,蘇聯陸軍元帥朱可夫率第一方面軍發起華沙-波茲南戰役,經過20天苦戰,以傷亡近9萬人的代價,擊潰了德軍第9集團軍主力,會同波軍第一集團軍解放了華沙。此戰成為蘇聯衛國戰爭中最大的方面軍戰役之一,許多兵團和部隊在戰役中立功,被授予勳章和榮譽稱號,也成為蘇聯和波蘭並肩作戰的經典戰例。
  • 俄羅斯稱,將代替波蘭人,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
    2020年1月13日,俄羅斯西部軍區新聞局發布消息稱,1月17日,俄軍方將在莫斯科俯首山舉行大型煙花表演,紀念華沙解放75周年。在1945年1月14日開始的華沙—波茲南戰役中,朱可夫元帥統領的蘇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擊潰德意志國防軍,成功於1月17日解放華沙。俄西部軍區稱,以炮兵元帥米哈爾金命名的獨立近衛禮炮營將承擔煙花的施放工作。軍方準備了超過50種不同類別的煙花,17日晚,這場旨在向解放華沙致敬的大規模煙花秀,將覆蓋俯首山夜空。
  • 到底是解放還是奴役?為何波蘭政府拒絕紀念華沙光復
    2020年1月17日是蘇軍擊敗德軍,重新佔領華沙75周年的紀念日。對於這個日子,俄羅斯認為是華沙光復之日,因此稱之為「華沙解放紀念日」。 今年是蘇軍解放華沙75周年的,按理說波蘭政府要逢五大慶才是,然而就在今年年初波蘭政府突然宣布不會在這一天舉行任何紀念活動。
  • 俄羅斯與波蘭之間有著怎樣的恩仇史?
    文/王凱迪俄羅斯與波蘭,這兩個歐洲國家在近年來上演了多次劍拔弩張的「政治互懟運動」,波蘭人說當年解放波蘭沒俄羅斯人什麼事,俄羅斯就準備斷波蘭的天然氣。美國大兵入住波蘭外加布置飛彈,俄羅斯人馬上搬出「白楊」與之抗衡。
  • 為「收拾」俄羅斯而生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浴火重生,仍是蘇聯噩夢
    應該說,是波蘭人的「戰略東移」首先開啟了東歐長達數百年的恩怨糾紛。也就在這一時期,波蘭遠離中歐成為東歐國家,而此時俄羅斯的雛形還沒形成。東歐平原上羅斯諸國林立,維京人後裔創建的基輔羅斯公國一家獨大。13世紀末期,由弗拉基米爾大公國分封而成的莫斯科公國建立,正式開啟了俄羅斯歷史篇章。
  • 佔領波蘭不是蘇聯的戰略嗎?為何華沙起義時不取華沙卻隔岸觀火
    前言:波蘭和俄羅斯的歷史積怨波蘭屬於典型的歐洲強國,歷史曾強大過一陣,17世紀以前,基本把東邊俄羅斯人的祖先蹂躪得很沒脾氣,一度還佔領了莫斯科。現在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族,本就是一個民族,由于波蘭的佔領和統治,使得白俄羅斯、烏克蘭與俄羅斯民族分裂。
  • 華沙拒絕慶祝解放日,俄怒斥:數典忘祖,向法西斯侵略者屈膝
    蘇聯紅軍在波蘭軍隊的配合下,於當月17號就解放了華沙。這一天也被認為是華沙的解放日。 今年是波蘭首都華沙從法西斯手中獲得解放整75周年。按照常理,逢五應該大慶一番。但是,華沙市政府近日發布消息稱,今年1月17日,官方將不舉辦任何慶祝解放的活動。 此言一出,蘇聯的繼承國俄羅斯出離憤怒了。
  • 波蘭,僅次於俄羅斯的東歐第二大經濟體
    東歐國家,俄羅斯是第一大國,那第二大國呢?事實上,我們常常聽到的烏克蘭、羅馬尼亞在經濟總量上要小得多,烏克蘭人口僅次於俄羅斯,但經濟總量僅僅相當於鄰國波蘭的1/5,排第三的羅馬尼亞,GDP也不足波蘭的一半。在歐洲東部地區,波蘭無疑是第二大國。
  • 俄羅斯和波蘭為何總是對抗?原來歷史上兩家就是世仇
    16世紀時,波蘭和立陶宛合併,這個被稱為波蘭第1共和國的東歐國家,一躍成為歐洲強國之一,當時,波蘭的領土在歐洲排名第三,囊括了如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大片土地。甚至於,在波蘭最強盛時,如今的俄羅斯也是波蘭欺凌和侵略的對象,波蘭軍隊曾佔領俄國首都莫斯科。大面積俄國領土被波蘭佔據,波俄的戰爭也持續了數年之久。
  • 說說東歐第一次北方戰爭,毀掉波蘭—立陶宛聯邦國運的「大洪水」
    ▲電影《洪流》劇照1655年7月,就在俄羅斯人與哥薩克人在波蘭—立陶宛聯邦大肆攻掠時,瑞典人如同疾風驟雨般突然從北方對波蘭進行了入侵。由於此時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烏克蘭和立陶宛,分別應對赫梅利尼茨基的哥薩克與莫斯科國的攻擊,因此對於瑞典的出其不意一擊顯得手足無措。在許多立陶宛的新教貴族支持下,瑞典人迅速佔領了波蘭大半的土地包括華沙在內大片領土。瑞典人的攻勢,使得不僅大量的立陶宛人倒戈,就連許多波蘭貴族也望風而降。
  • 奧斯維辛解放75年後,俄羅斯波蘭世仇仍難解
    特約作者 | 錢伯彥 今年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相關國家相繼舉辦了相關紀念活動。俄羅斯和波蘭這對老冤家也爭端再起。 不過,莫斯科方面對此顯然有著不同角度的詮釋。 俄羅斯駐歐盟大使切佐夫(Wladimir Tschitschow)強調,是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並付出了60萬士兵的代價。 具體到瓜分波蘭問題上,莫斯科指責波蘭在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時同樣參與了瓜分,並無資格指責俄羅斯。
  • 75年後:新公布的戰時檔案揭穿了二戰解放華沙的四個「神話」
    從那以後,波蘭官員就一直在神話中掩蓋這一關鍵事件。然而,新公布的歷史文件有助於揭示真相。 華沙官方沒有慶祝這個日子的計劃,但這並不是波蘭第一次忽視其首都的解放。自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以來,東歐各國的政治家們一直在宣揚這樣一種觀點:蘇聯和納粹德國對煽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負有同樣的責任,而蘇聯紅軍士兵領導了一場野蠻的佔領,而不是解放波蘭,這種觀點已在波蘭的歷史書中牢牢地佔據了一席之地。 這種觀點也在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盛行——但俄羅斯國防部最近公布的一組解密的戰時文件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 同是斯拉夫人,波蘭與俄羅斯為何矛盾這麼大?
    很久以前,斯拉夫人並沒有什麼波蘭和俄羅斯之分,大家共同生活在東歐這片土地上,直到中亞遊牧民族於公元4世紀大舉入侵,斯拉夫人才被迫向三個不同方向遷移。 圖-波蘭華沙 俄羅斯的北面是冰雪覆蓋的北冰洋,東面是人跡罕至的凍土地,南面是勢頭正盛的奧斯曼土耳其,唯有向西;而波蘭北面是波羅的海,南面是奧斯曼帝國
  • 華沙起義,為何波蘭人從一開始就悲劇了?
    華沙起義,是發生在二戰末期,也就是從1944年8月1日開始的,被德軍已經佔領了接近5年之久的波蘭首都華沙的起義。在二戰中算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被佔領大城市的反抗行動,但是卻被德國佔領軍殘酷的鎮壓,起義堅持了2個月零1天,最終導致波蘭方面損失了超過25萬人。二戰以後,英美長期指責是蘇聯方面見死不救。但從實際過程來看,英美基本是在倒打一耙。實際是離間當時作為華約成員的波蘭和蘇聯關係的長期心理戰的一部分。實際上華沙起義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悲劇。首先,發動華沙起義的是長期在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
  • 再次佔領莫斯科:波蘭人幻想擁有核武器,正在醞釀與俄羅斯的戰爭
    薩科維奇認為,「斯拉夫兄弟」軍演的內容可沒有表面上所看到的那麼簡單,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是以演習為掩護,核彈頭已經瞄準了波蘭的城市,他們將佔領這些城市,消滅波蘭軍隊並且將對平民採取一些慘無人道的行動。俄羅斯未來的版圖——只剩下莫斯科周邊的幾個省。」——一位網名叫BOLSZEWIKAGO的波蘭用戶留言。「訓練和武裝每一個波蘭公民是保護自己的唯一方法。一旦他們入侵我們,他們將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他們將害怕進入我們的房子,將無法安然入睡,他們將會草木皆兵。」——某個OMB寫道。
  • 古波蘭:立陶宛君合國,建立
    克拉科夫、波茲南、弗羅茨拉夫、盧布林、塔爾諾夫和華沙等城,都先後變為自治城市。波蘭立陶宛君合國的建立涅曼河流域的立陶宛人,原屬波羅底人的一支。十三世紀形成國家,第一任大公為明多夫格(1230-1264年)。十四世紀中葉,立陶宛成為東歐強國。
  • 波蘭:二戰歷史應重寫,德國也是受害者,俄羅斯名利雙收穫利最大
    波蘭滅亡是德國在西線閃擊,蘇聯在東線進攻,在東西夾擊下,波蘭亡國,德國和蘇聯瓜分了波蘭。因此,蘇聯不是縱容了納粹德國,而是和德國一樣,是二戰發起國。並不能因為蘇聯後來成為了反法西斯同盟核心力量,而忽略這一點。是蘇聯和德國一起發動了二戰,瓜分了波蘭。而在二戰結束之後,納粹德國被歷史清算,而蘇聯則成為了救世主和解放者,一直到今天,俄羅斯還在要求東歐國家感謝他。
  • 波蘭立陶宛稱遭俄羅斯「網絡離間」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外媒稱,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政府稱,它們是一起網絡攻擊的目標,這起網絡攻擊的目的似乎是破壞這兩個北約盟友的關係。據美聯社華沙12月15日報導,波蘭安全部門負責人的發言人斯坦尼斯瓦夫·扎倫說,俄羅斯似乎是罪魁禍首。他說,這起網絡攻擊的類型屬於最近俄羅斯針對北約東部成員國的信息戰模式。扎倫說,這起網絡攻擊涉及上周發布的一篇假新聞稿,該新聞稿聲稱是立陶宛邊防軍發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