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後:新公布的戰時檔案揭穿了二戰解放華沙的四個「神話」

2020-12-11 騰訊網

作者:王德華

75年前的1月17日,華沙被蘇聯軍隊解放了。從那以後,波蘭官員就一直在神話中掩蓋這一關鍵事件。然而,新公布的歷史文件有助於揭示真相。

華沙官方沒有慶祝這個日子的計劃,但這並不是波蘭第一次忽視其首都的解放。自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以來,東歐各國的政治家們一直在宣揚這樣一種觀點:蘇聯和納粹德國對煽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負有同樣的責任,而蘇聯紅軍士兵領導了一場野蠻的佔領,而不是解放波蘭,這種觀點已在波蘭的歷史書中牢牢地佔據了一席之地。

這種觀點也在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盛行——但俄羅斯國防部最近公布的一組解密的戰時文件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神話一:「只有家鄉軍才是真正的英雄」

隨著波蘭被納粹佔領,支持該國倫敦流亡政府的「家鄉軍」成為佔主導地位的抵抗運動。幾十年過去了, 「家鄉軍」被現代波蘭的許多人奉為歷史上真正的英雄和愛國者,而幫助蘇聯軍隊的波蘭人則常常被妖魔化為叛徒。

「家鄉軍」每年都會在華沙圍舉行紀念活動。2019年,波蘭總統杜達將「家鄉軍」 倖存的成員視為楷模和「寶貴的歷史財富」。

然而,被揭露的紅軍文件顯示,「家鄉軍」的形象是被粉飾過的。解密的報告顯示,事實上,在戰爭結束後的許多情況下, 「家鄉軍」並沒有表現出令人欽佩的行為。他們作為武裝犯罪團夥四處遊蕩,綁架和殺害波蘭警察,「恐嚇」那些敢於幫助蘇聯的普通人。

1945年11月, 「家鄉軍」襲擊了Kepno鎮的一個警察局,殺死了裡面的所有人——包括一名警官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同月,他們在親蘇聯的波蘭工人黨的一名成員的公寓裡當著他妻子的面殺害了他,並打傷了他的孩子。 「家鄉軍」叛亂分子還開始了一場恐嚇波蘭人與蘇聯軍隊合作的運動。一條警告寫道:「帶著你的孩子,準備去死。」

神話二:「紅軍粉碎了1944年起義」

為了拋棄對蘇聯解放華沙的積極記憶,波蘭今天選擇了關注1944年秋天發生在城市街道上的一場英勇但失敗的叛亂。杜達去年指責蘇聯紅軍在起義期間採取了「被動」姿態,據說是為了讓納粹消滅可能隨後起來反抗蘇聯的波蘭人。

這種觀點在波蘭媒體中很常見。去年,波蘭主要報紙《波蘭報》 發表的一篇文章稱,蘇聯之所以拒絕幫助叛軍,是因為它認為這場叛亂是「一個用德國人的手,摧毀波蘭民族中具有獨立思想的精英的獨特機會」。

實際上,當波蘭對納粹的反抗正處於高潮時,紅軍解放了維斯瓦河左岸的華沙普拉加區——但據解密文件稱,紅軍缺乏足夠的手段進一步進攻華沙。紅軍的無線電通訊記錄顯示,儘管航空燃料嚴重短缺,蘇聯仍設法向波蘭叛軍提供食物、武器和彈藥。在叛軍的要求下,紅軍還炮轟了該市的某些地區。

文件指出,相比之下,美國和英國進行的空投是「無效的」。盟軍一度派出80架飛機執行空中支援任務,但95%的空投落在了德國控制的地區。

蘇聯的檔案還指出,起義本身從一開始就考慮不周。報導稱,只配備了手槍和手榴彈的反政府武裝未能佔領重要的戰略哨所,也未能摧毀德軍用來運送部隊的鐵路。最終,反對派的臨時街壘無法與坦克和大炮相匹敵。

神話三:「所有波蘭人都認為紅軍是邪惡的佔領者」

波蘭國家紀念研究所和外交部稱紅軍士兵不是納粹主義的解放者,而僅僅是「極權主義佔領者」,他們與希特勒的軍隊沒有什麼不同。

據內部報導,紅軍承認在一些地區,波蘭人確實更同情「家鄉軍」。然而,在華沙,絕大多數當地人對紅軍是「友好和歡迎的」,他們感謝紅軍士兵將納粹趕出了這個國家。

「德國人想殺了我們,但蘇聯人救了我們,現在我們又回到了家,」一名當地男子在蘇聯軍隊在熱紹市附近救出50名波蘭人後說。

神話四:「戰後蘇聯洗劫波蘭」

根據國際網際網路的說法,蘇聯軍隊帶來的只有毀滅,因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波蘭社會在蘇聯和莫斯科共產主義政權的統治下仍然處於奴役狀態。」

波蘭在納粹佔領後一片廢墟,所以蘇聯軍隊的主要目標是分發食物和結束飢餓。蘇聯軍事當局的一份報告提到,1944年至1945年期間,軍隊向當地人提供了31.6萬噸土豆和新鮮蔬菜,以及13.8萬噸糧食。人們還收到了幾十種不同的工具和物品,從牲畜、犁、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到床墊和縫紉機。

更重要的是,白俄羅斯前線的野戰醫療隊在軍隊醫院治療了成千上萬的當地人,而鐵路部隊重建了許多在戰爭中被摧毀的鐵路、公路和橋梁。

如何看這件事?

華沙起義進行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剝奪蘇聯人解放這座城市的特權。傲慢的波蘭人想要自己做這件事,然後就可以發號施令了。但是當事情變糟的時候,他們要求蘇聯的幫助,然後把他們的失敗也歸咎於蘇聯。

在一些人眼中,歷史就是任人打份的小姑娘。在國內如此,在國外同樣如此。人們會挑選不同的歷史事實來滿足他們的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以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事件。但有些人永遠不會看到真相,如果它違背了他們的國家認同。

波蘭人視蘇聯為佔領者,也許他們不是,但現代波蘭選擇邀請新的佔領者到他們的國家。從華沙歷屆美國總統的雕像上可以看出,波蘭是山姆大叔的崇拜者,己跪倒在華盛頓的大腿下。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越俎代庖: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波蘭:不是解放,是奴役
    二戰是誰發起的?是德國,還是德國前蘇聯聯手發動?俄羅斯人在二戰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是救世主解放者?還是侵略者?對於二戰,最近東歐各國正在興起一股反思潮,在這股反思潮中,重新定義了二戰,重新定義了前蘇聯在二戰中的地位和角色。在這個背景之下,波蘭即將迎來華沙解放75周年。
  • 你的解放不是我的解放!俄軍欲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卻遭波蘭拒絕
    1月17日是華沙解放75年周年紀念日。75年前,蘇聯陸軍元帥朱可夫率第一方面軍發起華沙-波茲南戰役,經過20天苦戰,以傷亡近9萬人的代價,擊潰了德軍第9集團軍主力,會同波軍第一集團軍解放了華沙。此戰成為蘇聯衛國戰爭中最大的方面軍戰役之一,許多兵團和部隊在戰役中立功,被授予勳章和榮譽稱號,也成為蘇聯和波蘭並肩作戰的經典戰例。
  • 俄羅斯稱,將代替波蘭人,慶祝華沙解放75周年
    2020年1月13日,俄羅斯西部軍區新聞局發布消息稱,1月17日,俄軍方將在莫斯科俯首山舉行大型煙花表演,紀念華沙解放75周年。在1945年1月14日開始的華沙—波茲南戰役中,朱可夫元帥統領的蘇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擊潰德意志國防軍,成功於1月17日解放華沙。俄西部軍區稱,以炮兵元帥米哈爾金命名的獨立近衛禮炮營將承擔煙花的施放工作。軍方準備了超過50種不同類別的煙花,17日晚,這場旨在向解放華沙致敬的大規模煙花秀,將覆蓋俯首山夜空。
  • 立陶宛聲援波蘭:俄羅斯慶祝解放華沙,東歐慶祝佔領莫斯科
    75周年紀念日,在75年前的這一天,前蘇聯傳奇名將朱可夫率領蘇聯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打敗德國國防軍,解放了華沙。因為75年之前,波蘭人由被德國奴役,變成了被前蘇聯奴役。 前蘇聯不是解放者也不是救世主,而是奴役者。對於這種說辭,俄羅斯軍方很氣憤,作為回擊,決定在1月17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俯首山舉辦大型煙花晚會,慶祝解放華沙75周年,告慰亡靈,祭奠前蘇聯的英勇士兵。波蘭不慶祝,俄羅斯卻慶祝。俄羅斯和波蘭的這波口水戰,引發了東歐各國的不滿。
  • 奧斯維辛解放75年後,俄羅斯波蘭世仇仍難解
    特約作者 | 錢伯彥 今年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相關國家相繼舉辦了相關紀念活動。俄羅斯和波蘭這對老冤家也爭端再起。 這也是以色列近70年建國史上規模最龐大的外交活動之一。此次論壇之所以能引起如此重視,一方面因為其恰好與1月27日的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納粹集中營75周年紀念日在日期上幾乎重疊;另一方面,在世界激進思想、民族主義思潮高漲的當下,該論壇也是世界主要政要向公眾表明對反猶太主義、反伊斯蘭主義說不的最佳舞臺。
  • 到底是解放還是奴役?為何波蘭政府拒絕紀念華沙光復
    2020年1月17日是蘇軍擊敗德軍,重新佔領華沙75周年的紀念日。對於這個日子,俄羅斯認為是華沙光復之日,因此稱之為「華沙解放紀念日」。 今年是蘇軍解放華沙75周年的,按理說波蘭政府要逢五大慶才是,然而就在今年年初波蘭政府突然宣布不會在這一天舉行任何紀念活動。
  • 波蘭拒絕慶祝華沙解放紀念日,俄羅斯則表示自己會掏錢慶祝!
    2020年1月17日是蘇軍擊敗德軍,重新佔領華沙75周年的紀念日。對於這個日子,俄羅斯認為是華沙光復之日,因此稱之為「華沙解放紀念日」。今年是蘇軍解放華沙75周年的,按理說波蘭政府要逢五大慶才是,然而就在今年年初波蘭政府突然宣布不會在這一天舉行任何紀念活動。
  • 看圖旅行-波蘭首都華沙
    1599年7月24日,齊格蒙特三世的瑞典王位被廢黜。1596年,他把波蘭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1632年4月19日在華沙皇室城堡中逝世。老城集市廣場。二戰後華沙只剩下一片廢墟,戰後根據繪畫作品及記憶重建,建築仍具有久遠古代的風格,值得仔細欣賞。老城包含眾多景點,如美人魚雕像、王宮、老城廣場、居裡夫人博物館等。美人魚塑像。
  • 華沙起義75周年 | 華沙這些景點背後悲壯的歷史你都知道嗎?
    1944年二戰進入大反攻階段,盟軍在諾曼第登陸,蘇軍兵臨華沙城外的維斯瓦河畔,於是華沙抵抗運動戰士和市民組成起義軍,試圖將華沙從納粹為期5年的佔領中解放出來。1944年8月1日,華沙軍民5萬餘人舉行大規模武裝起義,起義者奮戰了63天,最終因力量懸殊而遭鎮壓。約有1.8萬名起義者犧牲,20萬華沙市民死亡,另有大批華沙市民被投進集中營。
  • 那些經歷過二戰的世界文化遺產
    東方IC  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今年新當選的世界文化遺產;8月,日本戰敗投降70周年;9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洲戰場勝利70周年。  依靠回憶重建的華沙古城  顏色豔麗的老房子,色彩明快的教堂,再加上馬蹄踩在石子路上敲出的清脆聲,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華沙古城瀰漫著一股濃鬱的中世紀氣息。然而誰又能想到,這座古城其實很「新」,它被二戰炮火徹底摧毀後,又經歷了「重生」。
  • 華沙拒絕慶祝解放日,俄怒斥:數典忘祖,向法西斯侵略者屈膝
    1945年1月14日,二戰著名的華沙波茲南戰役打響。蘇聯紅軍在波蘭軍隊的配合下,於當月17號就解放了華沙。這一天也被認為是華沙的解放日。 今年是波蘭首都華沙從法西斯手中獲得解放整75周年。按照常理,逢五應該大慶一番。但是,華沙市政府近日發布消息稱,今年1月17日,官方將不舉辦任何慶祝解放的活動。 此言一出,蘇聯的繼承國俄羅斯出離憤怒了。
  • 拆遷辦的大錘,二戰華沙起義期間的德國巨炮
    著名的卡爾重型自行臼炮是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於1935年研發的一款武器,原本計劃用於攻擊法國馬奇諾防線,但當第一輛卡爾服役時法國已經投降,於是它就參與了巴巴羅薩行動,首次參戰是蘇聯布列斯特要塞,後來還參與對塞瓦斯託波爾的進攻,到1942年初一共服役了六輛,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44年才又在波蘭華沙大顯身手
  • 二戰珍貴彩照,華沙起義遭到德軍殘酷鎮壓,平民流離失所!
    回顧歷史,守望未來,繼續為大家帶來【有觀點大歷史】精心整理考據的二戰珍貴彩照,為你講述影像背後的故事。這是一張拍攝於1944年9月9日的照片,華沙居民們正在逃離這座城市,8月1日,5萬波蘭地下軍發動了旨在解放華沙的戰役,但遭到了殘酷的鎮壓。
  • 盟軍作壁上觀,背後還被捅刀:二戰初期華沙戰役裡的波蘭有多慘?
    ,提起它在二戰中的經歷時,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二戰後期波蘭人民在華沙掀起的反抗納粹的起義。而1939年的華沙戰役卻鮮有人提及。作為戰爭中第一個倒在納粹德國鐵蹄下的首都,華沙戰役本身也值得人們的銘記。  起初的華沙駐軍僅僅只有四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隨著華沙的市民被組織起來擔任消防員和警察,以及第40步兵團的加入,蔓延在城內的恐懼似乎已經消失了,市民們開始在城市周邊修建工事和反坦克障礙。
  • 波蘭新電影之一,精彩的二戰大片《浴血華沙》
    《浴血華沙》藍光版長度是124'46",剛好符合好電影很多是超過2個小時的老K定律!資料來自豆瓣2014年的波蘭電影《浴血華沙》之口碑比較出乎老K的意料,沒想到如此打動我的一部精彩二戰電影,竟然會有截然不同的、兩極分化明顯的評價,肯定的自不必說,點黑的則多半集中在影片出現的超現實場景和慢鏡上。
  • 爸爸軍團、華沙起義……不出名的二戰老照片看圖說事,歐洲篇之一
    本文為二戰老照片看圖說話的系列之一:「歐洲戰場第一集」。盟軍自法國諾曼第登陸成功後,荷蘭皇家摩託化步兵旅迅速向內陸挺進。這支部隊後來也被稱作艾琳公主旅,它是由大約1500名軍人組成的荷蘭軍隊。隨著1940年荷蘭陷落這些軍人逃亡到英國,整編後加入了霸王行動。他們也是以後「荷蘭軍團」的核心力量。
  • 十部關於1944華沙起義的二戰電影,別告訴我你一部也沒看過
    1944年華沙起義,是波蘭獨立史上的又一悲壯一幕,4.9萬名波蘭國家軍戰士,僅憑簡陋的輕武器和擁有飛機大炮的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血戰三個月。最後雖然因為彈盡糧絕而被迫投降,但也使德國人付出了2.6萬人的傷亡代價,還迫使德國人給予國家軍戰俘以交戰國戰俘待遇。
  • 俄解密二戰柏林戰役檔案文件
    披露攻克柏林細節俄羅斯公布了其收藏的部分詳細記述1945年佔領柏林情況的歷史檔案,以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周年。據俄羅斯國防部說,俄羅斯將本著保護歷史真實性的目的定期公布其部分檔案。蘇聯戰勝納粹德國紀念日是俄羅斯的一個重要節日。原定在5月9日舉行的盛大慶祝活動由於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實施的限制措施而受阻。歐洲勝利日的慶祝活動——以紀念同盟國正式接受納粹德國的無條件投降——則早一天在歐洲舉行。
  • 揭秘| 惡魔霍斯 二戰後被絞死於奧斯維辛集中營
    1940年春,霍斯前往波蘭西南部,成為新集中營奧斯維辛的指揮官。 1942年,他在距離主營地2公裡的一片沼澤地,德國人稱為比克瑙的地方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建,建立了2、3、4、5號兩兩對稱的毒氣室、焚屍爐,這四間毒氣室曾創造過每天毒死6000人的紀錄。
  • 參加過華沙起義的波蘭導演耶日·扎茲基
    二戰結束後,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波蘭左翼政權,也學習蘇聯老大哥,將電影工業收歸國有,那些戰前的導演們如果想繼續從事這一行業,就得服從這一新興體制的安排。頗具愛國心的他立刻投筆從戎,在9月的華沙圍城戰中,耶日·扎茲基在華沙城防司令部協助一些拍攝華沙軍民保衛城市的鏡頭。華沙淪陷後,耶日·扎茲基加入了波蘭的抵抗組織——國家軍,代號Pik,負責拍攝抵抗組織的影像,並秘密交給美國陸軍宣傳部在海外播放。在1944年8-11月的華沙起義中,耶日·扎茲基跟隨起義軍戰士拍攝了華沙巷戰的紀錄片,為我們留下一些珍貴的歷史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