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卡爾重型自行臼炮是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於1935年研發的一款武器,原本計劃用於攻擊法國馬奇諾防線,但當第一輛卡爾服役時法國已經投降,於是它就參與了巴巴羅薩行動,首次參戰是蘇聯布列斯特要塞,後來還參與對塞瓦斯託波爾的進攻,到1942年初一共服役了六輛,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44年才又在波蘭華沙大顯身手,因為華沙爆發了起義。圖為1944年華沙起義前在波蘭集結的三輛長身管卡爾。
包括試驗車在內卡爾一共生產了7輛,分別為1號亞當、2號夏娃、3號奧丁、4號索爾、5號洛基、6號提爾和7號測試車,卡爾全重124噸配備一門8.45倍徑的600毫米火炮,最大射程6.6千米,1942年為增加射程,研發了一款名為041設備的540毫米新炮管,射程達到了10千米,1944年1號車亞當、4號車索爾和5號車洛基換裝了新炮。
1944年參與鎮壓華沙起義的6號車提爾正在吊裝一枚600毫米炮彈。
1944年參與鎮壓華沙起義的6號車提爾正在吊裝一枚600毫米炮彈。
1944年參與鎮壓華沙起義的6號車提爾上德軍士兵正在檢查即將入膛的炮彈,上面還有6號車的標記。
裝填完畢的6號車提爾,注意上面刷的名字是Ziu,Ziu是北歐神話中戰神提爾的古德語名稱。
裝填完畢的6號車提爾。
在對華沙舊城做攻擊準備的6號車提爾,6號車因需要維修於9月22日撤離華沙,1945年德國戰敗後,2號車、5號車和7號車被美軍繳獲,4號車和6號車被蘇軍繳獲,1號車和3號車下落不明,很可能也是被蘇軍繳獲,現存俄羅斯庫賓卡的卡爾重型自行臼炮為6號車提爾,不過上面的塗裝卻是1號車亞當「Adam"。
1944年8月28日,華沙保誠大廈遭到卡爾重型自行臼炮的一次炮擊,一共有四輛卡爾重型自行臼炮被用來鎮壓華沙起義,其中還有第一次實戰的540毫米長身管型卡爾重型自行臼炮。在巨炮的打擊下,華沙變成一片廢墟。
1944年8月28日,華沙保誠大廈遭到卡爾重型自行臼炮的一次炮擊。
1944年8月28日,華沙保誠大廈遭到卡爾重型自行臼炮的一次炮擊。
1944年8月30日,一名士兵在測量保誠大廈內的一枚卡爾重型自行臼炮的啞彈,起義期間曾有起義軍士兵使用啞彈內的炸藥製造手榴彈。
兩名波蘭工兵正在嘗試拆除一枚卡爾重型自行臼炮的啞彈,這枚啞彈砸穿了數層樓。二戰後波蘭曾多次在華沙發現卡爾重型自行臼炮的啞彈,最近一次是2012年8月28日在華沙地鐵二號線建設過程中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