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蘇聯為何要對波蘭趕盡殺絕,不發一兵支援華沙起義?

2020-12-18 騰訊網

俄國和波蘭這兩個國家歷史上紛爭不斷,矛盾很深。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蘭的畢蘇斯基政府對外奉行擴張侵略政策,趁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聯國內局勢動蕩之際,與新生的蘇聯展開了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爭奪。

1919夏天,波蘭攻佔了明斯克等地區;第二年又攻克基輔,佔領了烏克蘭大部分土地。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組織反攻,順利解放白俄羅斯,兵鋒直逼華沙城下。畢蘇茨基調集全國兵力,與蘇聯展開了拉鋸戰。

1920年10月,蘇聯和波蘭籤署了停戰協定。蘇聯把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的13.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割給波蘭,換來了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休養生息的機會。但是,蘇聯這只是權宜之計,這份條約也為日後的蘇波問題埋下了伏筆。

卡廷森林慘案

俄波戰爭的失利,不僅挫敗和傷害了俄羅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也使俄羅斯民族的利益蒙受巨大損失。而且,波蘭對戰爭中俘虜的蘇聯戰俘毫無顧民忌的虐待、屠殺,導致蘇聯戰俘大量死亡,也讓蘇聯人對波蘭恨之入骨,兩國的民族仇恨達到了頂點。

波蘭政府的反蘇立場,讓蘇聯堅定地認為波蘭是阻礙蘇聯國家發展、損害蘇聯國家利益的最大敵人,波蘭無時無刻不在處心積慮地肢解和消除蘇聯。這也導致蘇聯國內民族復仇主義情緒得到極大發展,引燃了對波蘭的排外和復仇情緒。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之後,蘇聯也出兵波蘭,並在戰爭中俘獲了大量波蘭戰俘。根據貝利亞的指令,蘇聯組建了八個戰俘營,將戰俘按照出身、職業、社會地位分類關押。史達林指示貝利亞,將這些戰俘中的烏克蘭族、白俄羅斯族波蘭戰俘遣返回家,其他戰俘則被視為反蘇的危險性人物,被集中起來關押。

1940年3月,蘇共中央做出對戰俘營中的波蘭軍官、憲兵、警察、民團分子執行槍決的決議。貝利亞在給史達林的報告中指出:「波蘭戰俘是蘇維埃政權無情的敵人,對蘇聯體制充滿了仇恨,他們都在等待重獲自由,以便有機會積極參與到反對蘇維埃政權的鬥爭中」。所以蘇聯把這些波蘭戰俘看作是威肋蘇維埃政權的最危險敵人。

戰俘營中的波蘭戰俘們,每天都會被挑選出幾百名,運到附近的卡廷森林進行處決。這些被處決的波蘭戰俘中,有波蘭軍官,有波蘭大批知識分子,蘇聯將他們認定為威脅蘇聯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敵人。

扶持波蘭的左翼勢力

雖然蘇聯和波蘭都是納粹的受害者,但蘇聯並不想看到波蘭人獨立。波蘭如果能在戰後建立一個與蘇聯政治屬性和對外傾向一致的國家,才最符合蘇聯的利益。所以,在波蘭被德國攻佔後,蘇聯積極參與波蘭國內鬥爭,扶持波蘭的左翼勢力,用培植傀儡政府的手段打壓波蘭的資產階級流亡政府。

1942年1月,蘇聯扶持波蘭一些左翼人士,成立了波蘭工人黨。波蘭工人黨與蘇聯關係密切,把蘇聯看成是波蘭人民反法西斯戰鬥中最牢靠的夥伴,而對流亡政府則大力詆毀,他們要讓波蘭人相信,工人黨才是波蘭抗擊德國的主要力量。

為了防止工人黨勢力的擴大,蘇聯又扶植了另一個親蘇政的政黨——波蘭愛國者聯盟。1943年6月,波蘭愛國者聯盟在莫斯科舉行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發表的宣言中,將波蘭愛國者聯盟的綱領定為「恢復波蘭的自主和獨立,為建立一個民族制度的自由的波蘭,為加強波蘇人民的友誼而鬥爭」。

波蘭工人黨和愛國者聯盟的成立,意味著蘇聯在波蘭扶植了兩個打壓流亡政府的左翼力量。蘇聯想在波蘭建立能與流亡政府分庭抗禮的親蘇政權,試圖增強蘇聯在波蘭的影響力,為波蘭戰後政權問題奠定基礎。

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蘇聯紅軍勢如破竹,軍事上取得節節勝利,波蘭的親蘇力量也因為蘇聯的勝利贏得了很高的威望,為他們奪取全國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波蘭工人黨在華沙成立了全國人民代表會議,宣稱自己為波蘭人民的唯一合法政權,結束了流亡政府控制波蘭政權的局面。蘇聯隨即承認波蘭工人黨全國人民代表會議為波蘭人民的合法代表。

1944年7月,在波蘭東部即將獲得解放的時候,波蘭工人黨與愛國者聯盟一同成立了波蘭新政府。隨後,蘇聯以商討戰後波蘭政權問題和蘇波關係等問題為由,邀請流亡政府的領袖到華沙會晤。但在會晤中,蘇聯卻秘密逮捕了前來參加會晤的16名流亡政府領導人,並將他們送到莫斯科關押。這些人被蘇聯以「阻礙蘇聯和人類進步的敵人」、「破壞蘇波人民友誼的敵人」等罪名判刑,不少人在監禁期間離奇死去,直到今天波蘭人也不知道他們的死因。

波蘭流亡政府手上,也有一支武裝力量,名叫」國家軍「。這支以原波蘭軍官為核心的抵抗力量,以爭取國家獨立、建立資產階級的波蘭政權為鬥爭目標,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要軍事力量。

1944年紅軍在東線推進波蘭境內後,史達林秘密下達了解除國家軍武裝的命令。紅軍的各級指揮員得到命令,解除」國家軍「的武裝,凡抵抗者格殺勿論。

紅軍進入波蘭中部以後,每佔領一個地區後便強行改編當地的國家軍,對拒絕編入紅軍的國家軍領導人進行逮捕或槍殺,將士兵打散後編入紅軍。史達林還指示對佔領的波蘭東部地區展開「肅反」工作,逮捕了6000多名國家軍部隊成員,這些人大多數都被槍決了。

二戰中,蘇聯積極扶持波蘭傀儡政權,打擊流亡政府組建的國家軍,大批波蘭精英被處決,為蘇聯將戰後的波蘭擴展到自己勢力範圍之內,建立親蘇政權奠定了基礎。

坐觀華沙起義失敗

1944年7月之後,盟國的部隊開始向華沙挺進,波蘭人民認為自己奮起自救的時刻到了。7月31日,華沙人民組成了5萬人的起義隊伍,向華沙的德軍發起進攻,」華沙起義「爆發。起義者鬥志昂揚,他們相信,只要他們堅持三天,華沙附近的紅軍就能來到華沙支援他們。

起義爆發後的第二天,蘇聯便從英國駐莫斯科軍事使團那裡得知了此事。史達林立即會見了波蘭流亡政府總理米科拉伊奇克等人,要求波蘭必須在蘇聯制定的戰後波蘭問題解決方案上簽字,但被米科拉伊奇克拒絕。

蘇聯於是立即調了對德作戰計劃,將主攻方向從華沙轉向巴爾幹,讓華沙的起義者自生自滅。因為波蘭的獨立抵抗力量越被削弱,對蘇聯在戰後掌控波蘭就越有利。蘇聯的態度,讓德軍有了剿滅華沙起義的機會。原本打算撤退的德軍迅速向華沙增援,瘋狂鎮壓起義者。

華沙起義爆發後,英美敦請史達林派兵援助,但史達林予以拒絕。史達林稱華沙起義是一場不負責任的冒險行動,拒絕給華沙起義以任何援助。就連羅斯福和邱吉爾聯名呼籲史達林向波蘭空投物資的要求,也遭到史達林的拒絕。史達林說「起義是冒險行動,不利于波蘭的解放」,華沙起義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走向了失敗,約二十萬華沙軍民被納粹德國屠殺。

史達林希望波蘭的獨立力量在起義中被法西斯徹底摧毀,但這種置華沙人民於不顧,拋棄大國責任的作法,敗壞了同盟國的國際聲譽,也是一種不顧道德原則的行為,影響了波蘭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進程。

史達林在二戰期間對波蘭民族精英階層的清洗,嚴重阻礙了戰後波蘭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恢復和發展,使波蘭民族形成了「恐俄症」,並且直到今天還在影響波俄兩國的關係發展。

相關焦點

  • 佔領波蘭不是蘇聯的戰略嗎?為何華沙起義時不取華沙卻隔岸觀火
    可是,二戰後期,一路勢如破竹的蘇軍到達華沙城外時,華沙城內的波蘭人發動了針對德國人的起義,蘇軍以解放者的姿態接收華沙恰逢其時,卻停止不前了。國際政治都以利益為重,如果這場起義只牽扯到波蘭,德國和蘇聯三方,蘇聯大軍會毫不遲疑的碾壓過去,可是這次起義卻並非只是波、德、蘇三國之間的事。
  • 波蘭的重生,1944年華沙起義,20多萬犧牲,城市變成一片瓦礫
    二戰末期最激烈的戰鬥當屬波蘭起義,這場戰鬥持續63天,波蘭軍民死亡20多萬人,至今波蘭起義還有很多謎題沒有解開,當時起義時候為何蘇聯在城外不支援,在70幾年之後分析了一些公開的波蘭蘇聯德國情報之後,真相越來越清晰起來。
  • 華沙起義失敗,主要原因在于波蘭自己過於冒險,並非蘇聯見死不救
    而在二戰爆發以前,蘇聯多次試圖聯合東歐國家壓制德國的野心,也遭到了波蘭的阻撓。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最終選擇了和德國聯手,在德國發動二戰以後,奪取了波蘭佔據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波蘭滅亡,波蘭政府流亡英國,繼續領導波蘭國內的抵抗組織國內軍展開遊擊戰。
  • 悲壯的波蘭華沙起義,蘇聯軍隊已殺至城下,但是卻選擇見死不救!
    當時的華沙城內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反抗德國納粹黨的統治。蘇聯本來對於此事應該是樂見其成,這時候應該和城內起義軍裡應外合一舉擊敗德軍才是,然而不知道為什麼蘇聯紅軍卻一直選擇袖手旁觀,眼睜睜的看著華沙起義軍被德軍撲滅。
  • 華沙起義,為何波蘭人從一開始就悲劇了?
    華沙起義,是發生在二戰末期,也就是從1944年8月1日開始的,被德軍已經佔領了接近5年之久的波蘭首都華沙的起義。在二戰中算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被佔領大城市的反抗行動,但是卻被德國佔領軍殘酷的鎮壓,起義堅持了2個月零1天,最終導致波蘭方面損失了超過25萬人。二戰以後,英美長期指責是蘇聯方面見死不救。但從實際過程來看,英美基本是在倒打一耙。實際是離間當時作為華約成員的波蘭和蘇聯關係的長期心理戰的一部分。實際上華沙起義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悲劇。首先,發動華沙起義的是長期在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
  • 華沙起義後,蘇聯軍隊為何按兵不動?史達林為何這樣做?
    華沙起義之後蘇聯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很顯然,這個由蘇聯扶持的波蘭政府態度是傾向於蘇聯的。然而,這樣的波蘭政府顯然不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更不符合位於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的利益。從成立的那一刻起,波蘭流亡政府對於蘇聯的態度一直是極為敵視的。俄羅斯與波蘭之間的關係可謂錯綜複雜,而在大多數時間,波蘭一直是被欺負的對象。
  • 被放鴿子的起義,二戰末期的突擊虎和卡爾臼炮把華沙轟成碎片
    華沙起義的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場悲劇  1944年8月,英美聯軍已經在諾曼第登陸,而在東線的德國也一步步潰敗,此時蘇軍距離波蘭首都華沙僅隔著一條河。波蘭流亡政府既不想被德國佔領,也不想被蘇聯解放,看準時機發動起義,計劃堅持幾天德軍就會在蘇聯的進攻下放棄華沙,由此華沙便會被自己人解放。
  • 1944年華沙起義蘇軍隔岸觀火見死不救?蘇聯:不好意思這鍋我不背
    這個見死不救的鍋,蘇聯背了幾十年。今天,咱們就再來扒一扒這個事兒,以及淺析華沙起義失敗的原因。 1.波蘭方面懷有私心 不想被紅色蘇聯染指 波蘭在二戰剛開始時就已經慘遭滅國,但波蘭人一直沒有放棄抵抗。
  • 華沙起義後波蘭起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請站在蘇聯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你就會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要救?  波蘭流亡政府是親英美的  華沙起義的領導者是親英美的波蘭流亡政府,反蘇色彩濃厚,起義是針對德軍,但有強烈的反蘇意圖,起義不是為了幫助蘇軍解放華沙,而恰恰是為了阻止蘇軍解放華沙。
  • 華沙起義的幕後,波蘭有自己的小算盤,而英美也為利益出賣波蘭
    說起1944年8月1日的華沙起義,估計很多人都要感慨波蘭國內軍的不自量力。波蘭國內軍自信滿滿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奪回華沙,然後發兵解放整個波蘭——至少也要口頭宣布解放波蘭。結果波蘭國內軍卻被德軍打了一個暈頭轉向,落得一個滿盤皆輸,成為了世人的笑柄。
  • 為何波蘭政府拒絕紀念華沙光復
    對此俄羅斯政府反應相當激烈,俄方認為波蘭人忘恩負義,無視當年蘇聯為解放波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但是對于波蘭人來說,1月17日並不是華沙被解放的日子,而是華沙被再度奴役的日子。 說實話自從東歐劇變之後俄羅斯和波蘭的關係確實不咋地,就在去年舉行的二戰爆發80周年紀念儀式上,波蘭作為主辦國同樣沒有邀請俄羅斯,惹得雙方大打口水戰。
  • 十部關於1944華沙起義的二戰電影,別告訴我你一部也沒看過
    因此不管是蘇東解體前的波蘭人民共和國,還是如今全面右轉的大波波,都拍攝了不少關於華沙起義的影視作品,筆者今天就來簡單介紹其中的十部,但不包括《鋼琴家》、《動物園長的夫人》這類只有一小部分篇幅涉及華沙起義的影視作品。
  • 參加過華沙起義的波蘭導演耶日·扎茲基
    二戰結束後,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波蘭左翼政權,也學習蘇聯老大哥,將電影工業收歸國有,那些戰前的導演們如果想繼續從事這一行業,就得服從這一新興體制的安排。頗具愛國心的他立刻投筆從戎,在9月的華沙圍城戰中,耶日·扎茲基在華沙城防司令部協助一些拍攝華沙軍民保衛城市的鏡頭。華沙淪陷後,耶日·扎茲基加入了波蘭的抵抗組織——國家軍,代號Pik,負責拍攝抵抗組織的影像,並秘密交給美國陸軍宣傳部在海外播放。在1944年8-11月的華沙起義中,耶日·扎茲基跟隨起義軍戰士拍攝了華沙巷戰的紀錄片,為我們留下一些珍貴的歷史影像。
  • 二戰中的悲情波蘭,與華沙一同陷落
    流亡政府設立了國內代表處(Delegatura),總部設在華沙,這一執行機構成立了自己的協商委員會,吸納了各黨派的代表。國內代表處在政治上領導國家軍,並且控制著波蘭的一切,從地下法庭到飛行大學和地下學校,就和1863年起義中的城市委員會所做的一樣。在6年的時間中,各個層次的教育都在秘密堅持進行。在德國人的鼻子底下,波蘭人製造炸彈、上演戲劇、出版書籍。
  • 爸爸軍團、華沙起義……不出名的二戰老照片看圖說事,歐洲篇之一
    蟄伏的蘇聯反坦克步槍小組正準備擊退德軍對沃羅涅日南郊發動的攻勢。PTRD-41是1941年二戰開始時蘇聯紅軍開始生產和使用的反坦克步槍。作為一支單發武器,它發射14.5×114毫米的子彈。雖然無法穿透德國坦克的正面裝甲,但它可以穿透德國早期型號坦克和裝甲自行火炮的薄弱側面。
  • 紀念華沙起義66周年 波蘭3D電影還原二戰廢墟
    據美國媒體報導,波蘭首都華沙7月28日展映了一部特殊的3D電影,真實地還原了1945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華沙一片廢墟的情景。這部影片名叫《毀滅之城》(City of Ruins),由40名專家耗時2年完成,片長只有5分鐘。
  • 華沙起義後,波蘭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自「史達林格勒戰役」被打敗後,德軍在東線戰場上的形勢便每況愈下,到了1944年時,二戰局勢已完全倒向同盟國這一邊。在蘇軍凌厲的反擊下,德軍被徹底驅逐出蘇聯境內。隨後蘇軍繼續向西推進,德軍雖堅持抵抗,但也無法扭轉頹勢。
  • 華沙起義蘇聯為啥見死不救?原來一開始就註定了是場悲劇
    華沙起義發生時,蘇聯已經是大門口的敵人,但面對這場反對德國法西斯主義的起義,蘇聯沒有給予任何幫助,更多的是眼睜睜地看著起義失敗。從毀滅開始,蘇聯為什麼不利用這個城市的動蕩來徵服華沙?可以說,華沙起義是由親英美的抵抗組織組織的,目的是在蘇聯之前解放華沙並獲得政治利益。波蘭人對蘇聯的仇恨是從他們母親的子宮裡帶出來的,雙方都對對方懷有敵意,波蘭人不想求助於蘇聯。戰後,蘇聯不希望英美控制波蘭,他們永遠不會幫助叛亂分子,這場悲劇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波蘭和蘇聯之間的世仇由來已久,無論如何,沒有人會覺得這很容易。
  • 華沙起義是對是錯?波蘭人是這麼說的
    二戰後期,蘇軍進逼東歐,為了戰後不被蘇聯控制,波蘭地下抵抗軍決定搶在蘇軍前面解放首都,在華沙發動了起義。德軍迅速調兵遣將,兩個月後起義被鎮壓,抵抗軍加上被炮火轟死的平民,總計20多萬人殞命。
  • 二戰波蘭被蘇德瓜分,為什麼沒有其他國家援助?看看波蘭都幹了什麼事
    希特勒的大軍就橫掃波蘭。英法除了抗議之外,根本沒有出動一兵一族。國土面積位居歐洲第四位,擁有百萬大軍的波蘭就像一個氣泡一樣破滅了,沒有任何漣漪。而隨即蘇聯大軍直插波蘭的後背。兩個國家按照以前的約定。把波蘭給瓜分了。 波蘭人在二戰中的遭遇被很多人同情,但知道二戰前波蘭所作所為,突然有種不想同情的感覺。波蘭究竟在二戰前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