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的重生,1944年華沙起義,20多萬犧牲,城市變成一片瓦礫

2020-12-19 明希觀軍影

二戰末期最激烈的戰鬥當屬波蘭起義,這場戰鬥持續63天,波蘭軍民死亡20多萬人,至今波蘭起義還有很多謎題沒有解開,當時起義時候為何蘇聯在城外不支援,在70幾年之後分析了一些公開的波蘭蘇聯德國情報之後,真相越來越清晰起來。

當時華沙起義組織是波蘭的「救國軍」,這是一個撤退到歐洲的波蘭流亡組織的軍事武裝,波蘭早前和蘇聯關係很緊張,其中波蘭一個情報解密後,當時在起義的時候,流亡政府擔心波蘭被蘇聯吞併並且控制,為防止蘇聯染指。

當時的流亡政府搶先一步回到了華沙,否則另一個蘇聯扶持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就會回到華沙,這一個親蘇的政權為了和流亡政府爭奪政權,一直有衝突,但是因為歷史原因,波蘭人不希望選擇一個親蘇政權。

當時蘇軍已經逼近波蘭維斯瓦河,德軍此時潰散,之後華沙已經被蘇軍包圍,當時的流亡政府非常緊張,其領導人向倫敦請求支援,如果救國軍沒有行動,華沙就會被蘇軍徹底拿下,為了儘快取勝救國軍立即發動了華沙起義。

當時救國軍指揮部制定起義計劃,集中兵力首先攻擊華沙的政府大樓,並且要求在蘇軍進入華沙之前就必須拿下,而且宣布流亡政府恢復行政權力。

尷尬的是雖然有了口頭支持,但是被給予厚望的倫敦方面,只有飛機象徵性的飛過華沙,而並沒有兵力支援,也沒有保障華沙避免德國轟炸。

起義發生之後,德國派出警備部隊和黨衛軍進入華沙,但在華沙軍民的守衛下,德軍死傷慘重。

當時德軍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對波蘭平民卻大肆屠殺,許多婦女和兒童都被送進集中營和監獄。

當時華沙城裡混戰一片,德軍利用武器優勢,在裝甲車坦克支援下,搬回一些優勢。

德軍當時一份情報說:「起義部隊情緒很差,因為缺乏補給指揮也差,這些人沒有當過兵,戰鬥經驗豐富的很難找到」

同時城內的起義軍,其實也有內部矛盾,因為此時蘇聯扶持的民族解放委員會也進入,雙方互相恐嚇,這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非常糟糕。

當時各國報紙報導是,經過多個星期戰鬥,城市幾乎全部被毀,這場起義中,20多萬華沙平民死亡,其中1萬多是起義軍。

對於這次起義,經常和華沙猶太人起義混淆,但是這兩次起義並沒有關係,華沙猶太人起義在1943年,猶太人寧願死在華沙,也不願去集中營,但是他們沒有能力抵抗納粹。

相關焦點

  • 不屈之城:1944年波蘭華沙起義
    政治要求華沙舉事  1939年10月,納粹德國完全佔領波蘭後,發起旨在粉碎波蘭民族精英,徹底奴役該國人民的行動,代號為「塔能博格」的蓋世太保別動隊到處搜殺波蘭精英人士,同時將波蘭最精華的波莫瑞、西裡西亞等地直接劃入德國版圖,剩下的部分則變成「波蘭被佔領區總督管轄區」,實施殘酷的軍管統治。
  • 1944年8月1日 波蘭華沙起義
    1944年8月1日 波蘭華沙起義  1944年夏秋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同盟國大反攻階段。東線,蘇軍和波蘭人民軍已兵臨華沙城下;西線,盟軍已在諾曼第登陸。7月26日,波蘭在倫敦的流亡政府授權在國內的「國民軍」司令博爾·科莫羅夫斯基將軍發動起義。29日,莫斯科電臺廣播了波蘭工人黨號召華沙人民起義的呼籲。8月1日下午5時統一開始軍事行動,由於組織工作不善,加之起義發動的時間不一,打亂了整個戰略部署的預定計劃,起義軍各點未能打通聯繫,成為各自作戰的「孤軍」。2日,華沙人民加入起義隊伍,形勢很快好轉。到5日,華沙市的8個區中,起義軍攻佔了5個區。
  • 二戰1944年8月華沙起義最終演變成一場德軍屠城戰役25萬人喪生
    1944年7月的波蘭華沙城,看似平靜繁榮的外面下,實際上是各種暗流湧動,當時蘇聯的炮擊聲,坦克引擎聲,已經響徹華沙郊外的維斯瓦河東岸,而波蘭華沙起義軍領導人為提前控制華沙城決定在1944年8月1日全面展開軍事行動。
  • 華沙起義75周年 | 華沙這些景點背後悲壯的歷史你都知道嗎?
    每年8月1日,在波蘭的各個地區都會舉行華沙起義的紀念活動,市民們紛紛自發前往烈士犧牲紀念地敬獻花圈、花束,並點燃蠟燭,緬懷在1944年華沙起義中為波蘭獨立與自由捐軀的同胞。而在首都華沙還有較為獨特的紀念方式,以銘記起義當時的「W時刻」,即起義爆發的時刻——17:00。
  • 歷史上的今天1944年8月1日波蘭華沙起義
    歷史上的今天1944年8月1日波蘭華沙起義 2013-08-16 11:55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紀念華沙起義66周年 波蘭3D電影還原二戰廢墟
    據美國媒體報導,波蘭首都華沙7月28日展映了一部特殊的3D電影,真實地還原了1945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華沙一片廢墟的情景。這部影片名叫《毀滅之城》(City of Ruins),由40名專家耗時2年完成,片長只有5分鐘。
  • 波蘭華沙起義:約5萬波蘭抵抗軍展開自由之戰(圖)
    ■ 1944年9月,波蘭起義者在華沙的沃拉區堅持抵抗納粹德軍的進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波蘭作為完整的交戰國只存在了兩周,就淪為納粹德國閃電戰的犧牲品。  政治要求華沙舉事  1939年10月,納粹德國完全佔領波蘭後,發起旨在粉碎波蘭民族精英,徹底奴役該國人民的行動,代號為「塔能博格」的蓋世太保別動隊到處搜殺波蘭精英人士,同時將波蘭最精華的波莫瑞、西裡西亞等地直接劃入德國版圖,剩下的部分則變成「波蘭被佔領區總督管轄區」,實施殘酷的軍管統治。
  • 1944年華沙起義蘇軍隔岸觀火見死不救?蘇聯:不好意思這鍋我不背
    時間到了1944年8月,德軍節節敗退。蘇軍和英美盟軍東西對進,西線盟軍在朝法國腹地推進,東線蘇軍也已經打到了華沙城外的維斯瓦河岸邊。 所有人都以為德軍快完蛋了,流亡的波蘭統治者也這麼認為。
  • 華沙起義後波蘭起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波蘭流亡政府是親英美的  華沙起義的領導者是親英美的波蘭流亡政府,反蘇色彩濃厚,起義是針對德軍,但有強烈的反蘇意圖,起義不是為了幫助蘇軍解放華沙,而恰恰是為了阻止蘇軍解放華沙。真要這樣蘇聯付出巨大犧牲攻下波蘭,就變成了為別人做嫁衣。
  • 佔領波蘭不是蘇聯的戰略嗎?為何華沙起義時不取華沙卻隔岸觀火
    實際上,自1939年9月波蘭在蘇德雙方打擊下敗亡後,波蘭抵抗運動就形成了,這支抵抗運動在德國人眼皮底下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一支名為「國家軍」的武裝力量,到1944年,這支波蘭國家軍達到了四十萬人,其中,在華沙的國家軍有約五萬餘人。通過自行自造,黑市購買,接受盟軍空投以及獲得原來波蘭軍隊的物資等方式,國家軍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 波蘭紀念華沙起義76周年
    8月1日,一名手舉波蘭國旗的兒童在波蘭華沙參加紀念華沙起義76周年活動。當日,人們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活動,紀念華沙起義76周年。1939年9月,德國法西斯軍隊入侵波蘭,華沙在德軍的進攻下陷落。為抗擊侵略,華沙抵抗運動戰士、軍人和居民組成起義軍。1944年8月1日,華沙軍民5萬餘人舉行大規模武裝起義,反抗納粹佔領軍。新華社發(亞普·阿里恩斯攝)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
  • 探訪華沙起義博物館 觸摸城市不屈的靈魂
    原標題:探訪華沙起義博物館 觸摸城市不屈的靈魂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韓新忠):華沙是一座有靈魂的城市。有人說與其他城市不同,僅僅在美麗的老城駐足,或者是在優雅的蕭邦公園漫步是無法觸及這座城市的靈魂的。華沙的精神隱藏在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的、為國捐軀者的紀念碑後面,華沙的精神存在於紀念那些英雄們的博物館當中。
  • 參加過華沙起義的波蘭導演耶日·扎茲基
    耶日·扎茲基, 1911年1月11日出生于波蘭城市羅茲(當時屬沙俄),在華沙大學研習過藝術史,也在華沙音樂學院學習過小提琴演奏,不過最終還是發現自己最喜歡電影導演,因此最後又轉去華沙戲劇學院學習,並直到1938年才畢業。
  • 世界城市志;波蘭第一大城市華沙
    華沙,波蘭共和國首都,波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位於維斯瓦兩岸、波蘭中部,都會區人口278萬,城市面積512平方公裡。(華沙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歐盟第九大首都城市;現代化大都市,擁有歐洲少數城市由摩天大樓構成的城市天際線。)
  • 二戰5萬抵抗軍華沙起義與德軍激戰63天
    政治要求華沙舉事1939年10月,納粹德國完全佔領波蘭後,發起旨在粉碎波蘭民族精英,徹底奴役該國人民的行動,代號為「塔能博格」的蓋世太保別動隊到處搜殺波蘭精英人士,同時將波蘭最精華的波莫瑞、西裡西亞等地直接劃入德國版圖,剩下的部分則變成「波蘭被佔領區總督管轄區」,實施殘酷的軍管統治。
  • 拆遷辦的大錘,二戰華沙起義期間的德國巨炮
    著名的卡爾重型自行臼炮是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於1935年研發的一款武器,原本計劃用於攻擊法國馬奇諾防線,但當第一輛卡爾服役時法國已經投降,於是它就參與了巴巴羅薩行動,首次參戰是蘇聯布列斯特要塞,後來還參與對塞瓦斯託波爾的進攻,到1942年初一共服役了六輛,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44年才又在波蘭華沙大顯身手
  • 德波匈斯奧捷6國遊記(四)波蘭華沙老城、華沙起義紀念碑
    過去夾在俄羅斯與普魯士之間,之後夾在蘇聯與德國之間,幾度被瓜分,曾經在世界地圖上消失123年。而華沙這個城市則可以說是「浴火重生」。自古以來,華沙處於中歐諸國貿易的通商要道。17世紀初,波蘭國王澤格蒙德三世將都城,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從那以後,華沙逐漸發展起來,建起了大量宏偉的宮殿和教堂,以及城堡和箭樓。
  • 探訪華沙起義博物館(組圖)
    原標題:探訪華沙起義博物館(組圖) 博物館內大廳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韓新忠):華沙起義博物館位於華沙市中心的沃拉區。2004年,在華沙起義60周年紀念日之際,為了紀念所有華沙起義的參加者,華沙起義博物館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   從2004年開放至今年,有近500萬人參觀了這座博物館,並從中了解1944年爆發的華沙起義。博物館的館址原本是一座老式的發電廠,在博物館當中展示了起義軍戰士們用過的武器、被納粹德軍摧毀的城市圖片、起義軍戰士和平民們曾經生活過的下水道複製品等等。
  • 二戰中1944年華沙起義,銘記苦難,願世界和平
    波蘭華沙在二戰當中被納粹德國侵佔了5年之久,蘇軍進攻前夕,一場起義正在醞釀之中。青年史蒂芬的父親是一名軍人,為了保衛家園而犧牲,和母親弟弟一起生活。史蒂芬偷偷加入波蘭陸軍,母親極度不支持,不希望兒子像他父親一樣死去。
  • 華沙起義失敗,主要原因在于波蘭自己過於冒險,並非蘇聯見死不救
    1944年8月1日,波蘭地下抵抗組織在華沙發動起義。不過這場起義在經過63天的戰鬥以後,最終以失敗告終。波蘭地下抵抗組織損失慘重,有1.8萬抵抗組織士兵和25萬平民死亡,華沙也幾乎被夷為平地。波蘭和西方國家經常把華沙起義失敗歸咎於蘇軍見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