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1日 波蘭華沙起義

2020-12-19 搜狐網

  1944年8月1日 波蘭華沙起義

  1944年夏秋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同盟國大反攻階段。東線,蘇軍和波蘭人民軍已兵臨華沙城下;西線,盟軍已在諾曼第登陸。7月26日,波蘭在倫敦的流亡政府授權在國內的「國民軍」司令博爾·科莫羅夫斯基將軍發動起義。29日,莫斯科電臺廣播了波蘭工人黨號召華沙人民起義的呼籲。8月1日下午5時統一開始軍事行動,由於組織工作不善,加之起義發動的時間不一,打亂了整個戰略部署的預定計劃,起義軍各點未能打通聯繫,成為各自作戰的「孤軍」。2日,華沙人民加入起義隊伍,形勢很快好轉。到5日,華沙市的8個區中,起義軍攻佔了5個區。此時敵軍陸續從外省調兵增援,並開始向沃拉區和奧霍塔區的起義軍陣地進攻,沃拉區首先告失,後又失去奧霍塔區和吉城。最後的殊死決戰是在城中心區。德軍幾乎集中了駐華沙的全部兵力向城中心區發動進攻。9月10日,在起義軍佔領的陣地大多失守的情況下,蘇軍和波蘭人民軍第一師開始進攻維斯瓦河東岸——布拉格區。14日,攻佔了布拉格區,但波蘭人民軍強渡維斯瓦河沒有成功,蘇軍空投物品支援起義軍也無法扭轉敗局。10月2日,「國家軍」全權代表與德軍司令籤署了投降協定,致使這次歷時63天的起義遭到失敗。

  (人民網資料)

(責任編輯:UN005)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1944年8月1日波蘭華沙起義
    歷史上的今天1944年8月1日波蘭華沙起義 2013-08-16 11:55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不屈之城:1944年波蘭華沙起義
    70年前的8月1日,數十萬波蘭國內軍戰士和平民在中歐名城華沙舉行大起義,與窮兇極惡的納粹軍隊激戰63天,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仍彰顯了「波蘭永不亡」的精神。該行動分三步:首先在靠近蘇聯的東部發動大規模起義;接著在蘇波舊國境線至維斯瓦河之間襲擊德軍;最後在波蘭全境發動起義,趕走德軍。在這個規模宏大的計劃中,收復華沙至關重要。  1944年1月2日,「風暴行動」正式展開。在蘇軍進攻的道路上,波蘭遊擊隊掀起鋪天蓋地的暴動潮,把德軍後方攪得無一處安寧。
  • 二戰1944年8月華沙起義最終演變成一場德軍屠城戰役25萬人喪生
    1944年7月的波蘭華沙城,看似平靜繁榮的外面下,實際上是各種暗流湧動,當時蘇聯的炮擊聲,坦克引擎聲,已經響徹華沙郊外的維斯瓦河東岸,而波蘭華沙起義軍領導人為提前控制華沙城決定在1944年8月1日全面展開軍事行動。
  • 波蘭紀念華沙起義76周年
    8月1日,一名手舉波蘭國旗的兒童在波蘭華沙參加紀念華沙起義76周年活動。當日,人們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活動,紀念華沙起義76周年。1939年9月,德國法西斯軍隊入侵波蘭,華沙在德軍的進攻下陷落。為抗擊侵略,華沙抵抗運動戰士、軍人和居民組成起義軍。1944年8月1日,華沙軍民5萬餘人舉行大規模武裝起義,反抗納粹佔領軍。新華社發(亞普·阿里恩斯攝)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
  • 1944年華沙起義蘇軍隔岸觀火見死不救?蘇聯:不好意思這鍋我不背
    時間到了1944年8月,德軍節節敗退。蘇軍和英美盟軍東西對進,西線盟軍在朝法國腹地推進,東線蘇軍也已經打到了華沙城外的維斯瓦河岸邊。 所有人都以為德軍快完蛋了,流亡的波蘭統治者也這麼認為。
  • 紀念華沙起義66周年 波蘭3D電影還原二戰廢墟
    據美國媒體報導,波蘭首都華沙7月28日展映了一部特殊的3D電影,真實地還原了1945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華沙一片廢墟的情景。這部影片名叫《毀滅之城》(City of Ruins),由40名專家耗時2年完成,片長只有5分鐘。
  • 佔領波蘭不是蘇聯的戰略嗎?為何華沙起義時不取華沙卻隔岸觀火
    實際上,自1939年9月波蘭在蘇德雙方打擊下敗亡後,波蘭抵抗運動就形成了,這支抵抗運動在德國人眼皮底下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一支名為「國家軍」的武裝力量,到1944年,這支波蘭國家軍達到了四十萬人,其中,在華沙的國家軍有約五萬餘人。通過自行自造,黑市購買,接受盟軍空投以及獲得原來波蘭軍隊的物資等方式,國家軍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 參加過華沙起義的波蘭導演耶日·扎茲基
    耶日·扎茲基, 1911年1月11日出生于波蘭城市羅茲(當時屬沙俄),在華沙大學研習過藝術史,也在華沙音樂學院學習過小提琴演奏,不過最終還是發現自己最喜歡電影導演,因此最後又轉去華沙戲劇學院學習,並直到1938年才畢業。
  • 華沙起義失敗,主要原因在于波蘭自己過於冒險,並非蘇聯見死不救
    1944年8月1日,波蘭地下抵抗組織在華沙發動起義。不過這場起義在經過63天的戰鬥以後,最終以失敗告終。波蘭地下抵抗組織損失慘重,有1.8萬抵抗組織士兵和25萬平民死亡,華沙也幾乎被夷為平地。波蘭和西方國家經常把華沙起義失敗歸咎於蘇軍見死不救。
  • 波蘭的重生,1944年華沙起義,20多萬犧牲,城市變成一片瓦礫
    二戰末期最激烈的戰鬥當屬波蘭起義,這場戰鬥持續63天,波蘭軍民死亡20多萬人,至今波蘭起義還有很多謎題沒有解開,當時起義時候為何蘇聯在城外不支援,在70幾年之後分析了一些公開的波蘭蘇聯德國情報之後,真相越來越清晰起來。
  • 華沙起義的失敗 是否因為蘇軍見死不救
    1944年10月2日,華沙起義結束,華沙全毀,超過250,000名平民死亡。華沙起義在1944年8月1日開始,是蘇聯盧布林–布列斯特攻勢中全國性的計劃暴風雪行動的一部分。波蘭家鄉軍的這次起義被安排在與蘇聯紅軍配合到達華沙的東部郊區和迫使德軍撤離。然而,蘇聯卻突然停止了行動,使得德軍重振旗鼓,剿滅波蘭在華沙的抵抗軍。50,000波蘭家鄉軍採用了遊擊戰對抗25,000德軍,整個起義持續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蘭軍隊方才向德軍投降。
  • 華沙起義博物館:用日曆記錄苦難
    在波蘭的華沙起義博物館,《環球時報》記者收集了63張特別的日曆,它們記錄的是波蘭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段———1944年8月1日,5萬名波蘭抵抗軍在數十萬華沙市民的支持下,發起了對納粹德國佔領者的起義。起義堅持了63天最終失敗。波蘭是第一個被納粹德國攻陷的國家,而在這裡爆發的抗爭則是二戰史上歐洲最富標誌性的一次抵抗。有人說,來華沙,如果不到起義博物館,你就無法完成與波蘭人的心靈對話。
  • 波蘭華沙起義:約5萬波蘭抵抗軍展開自由之戰(圖)
    70年前的8月1日,數十萬波蘭國內軍戰士和平民在中歐名城華沙舉行大起義,與窮兇極惡的納粹軍隊激戰63天,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仍彰顯了「波蘭永不亡」的精神。該行動分三步:首先在靠近蘇聯的東部發動大規模起義;接著在蘇波舊國境線至維斯瓦河之間襲擊德軍;最後在波蘭全境發動起義,趕走德軍。在這個規模宏大的計劃中,收復華沙至關重要。  1944年1月2日,「風暴行動」正式展開。在蘇軍進攻的道路上,波蘭遊擊隊掀起鋪天蓋地的暴動潮,把德軍後方攪得無一處安寧。
  • 拆遷辦的大錘,二戰華沙起義期間的德國巨炮
    圖為1944年華沙起義前在波蘭集結的三輛長身管卡爾。包括試驗車在內卡爾一共生產了7輛,分別為1號亞當、2號夏娃、3號奧丁、4號索爾、5號洛基、6號提爾和7號測試車,卡爾全重124噸配備一門8.45倍徑的600毫米火炮,最大射程6.6千米,1942年為增加射程,研發了一款名為041設備的540毫米新炮管,射程達到了10千米,1944年1號車亞當、4號車索爾和5號車洛基換裝了新炮。
  • 華沙起義的幕後,波蘭有自己的小算盤,而英美也為利益出賣波蘭
    說起1944年8月1日的華沙起義,估計很多人都要感慨波蘭國內軍的不自量力。波蘭國內軍自信滿滿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奪回華沙,然後發兵解放整個波蘭——至少也要口頭宣布解放波蘭。結果波蘭國內軍卻被德軍打了一個暈頭轉向,落得一個滿盤皆輸,成為了世人的笑柄。
  • 華沙起義後波蘭起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波蘭流亡政府是親英美的  華沙起義的領導者是親英美的波蘭流亡政府,反蘇色彩濃厚,起義是針對德軍,但有強烈的反蘇意圖,起義不是為了幫助蘇軍解放華沙,而恰恰是為了阻止蘇軍解放華沙。真正應該被萬世唾棄的是起義的領導集團,是他們錯判戰場形勢,讓民族仇恨左右,被權力誘惑發動了這場其實沒有必要的起義。結果是在起義的63天中有一萬八千起義軍戰死,25萬平民死亡,起義軍投降後,暴怒的希特勒下令徹底摧毀了華沙這座世界歷史名城。
  • 1944年7月底,蘇德圍繞華沙的爭奪戰打響了,史達林卻另有打算
    1944年7月底的時候德軍在華沙城外的防禦態勢是相當被動的,莫斯科注意到這一點,於是7月28日指令明確提及了華沙:「不遲於8月8日佔領普拉加」,也就是說,羅科索夫斯基要在8月初就奪取位於維斯瓦河東岸、與華沙舊城區隔河相望的華沙新區。那麼在那之後呢?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華沙起義
    擊潰了白俄羅斯的蘇聯紅軍抵達維斯瓦河左岸,華沙就在眼前。1944年8月1日,華沙市民發動起義,參加人數達37600人,幾乎全部來自波蘭國家軍。德國的鎮壓異常殘酷。黨衛軍、在押罪犯、親德的卡明斯基旅在5天內射殺了40000名波蘭人。盟軍飛機試圖空投救援物資,但最終由蘇聯在9月1日開始向華沙空投物資。
  • 華沙起義,為何波蘭人從一開始就悲劇了?
    華沙起義,是發生在二戰末期,也就是從1944年8月1日開始的,被德軍已經佔領了接近5年之久的波蘭首都華沙的起義。在二戰中算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被佔領大城市的反抗行動,但是卻被德國佔領軍殘酷的鎮壓,起義堅持了2個月零1天,最終導致波蘭方面損失了超過25萬人。二戰以後,英美長期指責是蘇聯方面見死不救。但從實際過程來看,英美基本是在倒打一耙。實際是離間當時作為華約成員的波蘭和蘇聯關係的長期心理戰的一部分。實際上華沙起義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悲劇。首先,發動華沙起義的是長期在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
  • 1944年盟軍即將全面勝利時,史達林是如何利用德軍打擊波蘭的?
    這就是一直被反覆解釋的「華沙起義」,這場起義爆發於1944年的8月1日,而蘇軍先頭部隊在這一年的7月29日就已經抵達維斯瓦河東岸地區了,按理說是可以快速消滅河東岸的軸心國軍隊,支援華沙城內反抗的波蘭國家軍(也被稱為家鄉軍、國內軍),就算像蘇聯自己說的那樣,蘇軍損失慘重急需要時間補充消耗,無力快速消滅華沙周邊的德軍,派出飛機空投裝備給城內的國內軍總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