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起義蘇聯為啥見死不救?原來一開始就註定了是場悲劇

2020-12-25 塗鴉娛樂社

華沙起義發生時,蘇聯已經是大門口的敵人,但面對這場反對德國法西斯主義的起義,蘇聯沒有給予任何幫助,更多的是眼睜睜地看著起義失敗。從毀滅開始,蘇聯為什麼不利用這個城市的動蕩來徵服華沙?

可以說,華沙起義是由親英美的抵抗組織組織的,目的是在蘇聯之前解放華沙並獲得政治利益。波蘭人對蘇聯的仇恨是從他們母親的子宮裡帶出來的,雙方都對對方懷有敵意,波蘭人不想求助於蘇聯。戰後,蘇聯不希望英美控制波蘭,他們永遠不會幫助叛亂分子,這場悲劇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波蘭和蘇聯之間的世仇由來已久,無論如何,沒有人會覺得這很容易。波蘭人利用歐洲列強在俄羅斯十月革命中的武裝幹涉,剝光了自己的衣服,從蘇聯撕了一塊肉。後來,蘇聯和德國瓜分了波蘭,兩國之間的不和無法解決,更不用說互相幫助了。此外,這是英國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流亡政府的冒險行為。最初,蘇聯軍隊立即到達,沒有必要起義,反納粹蘇聯軍隊一起到達德國還不算太晚。但是流亡政府抓住了這個機會,失敗了,他們在英國是安全的,其他人是炮灰。他們成功地建立了反蘇政權,自然,蘇聯不可能被出售和償還,他們可以從毀滅蘇聯的打擊。

如果蘇聯軍隊冒著犧牲和費用的風險援助叛亂分子,他們能得到什麼?波蘭希望蘇聯從他們的火中取慄,他們能給蘇聯帶來什麼好處?蘇聯沒有把機場借給盟軍,包括沒有為起義部隊開放通道。坦率地說,這更多的是一個政治因素。當時德國的失敗是註定的,包括勝利後勢力範圍的劃分,只有波蘭叛軍犧牲了。如果波蘭人只是想擺脫納粹德國,他們只能等待。冒著暴亂死亡的風險的根本目的是防止蘇聯插手此事。蘇聯並不愚蠢。當然,他們應該看著德國軍隊鎮壓華沙起義,在某種程度上,德國軍隊確實為蘇聯軍隊清除了「叛亂分子」。

此外,德國軍隊在華沙仍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德國軍隊已經將骷髏海盜戈林的第4和第19裝甲師集中在第一線,蘇聯軍隊不能立即進攻這座城市,波蘭人認為德國軍隊太弱了。當時,波蘭起義組織也過於樂觀,美國和英國能夠放下武器,但他們無法有效地相互聯繫。此外,城市戰爭並非如此,中國人只有包圍農村的城市才能生存。起初他們武器裝備很差,但他們仍然想攻擊大城市,有可能成功嗎?此外,波蘭叛軍在早期拒絕蘇聯的幫助,只有在後期無法抵抗時才開始尋求幫助。

蘇聯為保衛納粹犧牲了很多,它在東部戰線與大多數主要的德國軍隊作戰,而美國和英國軍隊避免在西部戰線做出重大犧牲。然而,與大約40%德國軍隊的戰鬥進展緩慢。如果他們全力以赴,奮力戰鬥,戰爭可能會在1944年結束。因此,蘇聯對蘇聯過於苛刻是不合理的。如果蘇聯要營救100公裡外的華沙,它將不得不拼命撕開與德國軍隊的缺口。從戰略上來說,美國和英國都希望納粹和蘇聯會互相殘殺,所以他們沒有利用巴頓的猛攻,而是盡力保持實力,慢慢玩。

直到1945年柏林戰役,當納粹筋疲力盡時,美國和英國仍然讓蘇聯單方面徵服柏林以避免他們自己的消費。法國更加獨特,在後期,它根本不想在西部戰線上做出巨大的努力。相反,它正忙於收復它的殖民地。外國軍團是南線的先鋒,犧牲了數萬人。法國本土軍隊緊隨其後,以避免重大犧牲。在整個歐洲解放期間,很難找到法國軍隊。看到戰爭的結束,蘇聯人沒有愚蠢到在華沙與德國人作戰。

因此,與其說蘇聯免於毀滅,不如說是叛亂分子擔心蘇聯的救援剝奪了華沙的解放,威脅到戰後流亡政府在波蘭的地位。他們故意選擇了蘇聯軍隊巴格拉季昂戰役中打完仗發動起義的精疲力竭的時間點。

事實上,他們擔心蘇聯會先來奪取它。

相關焦點

  • 華沙起義,為何波蘭人從一開始就悲劇了?
    華沙起義,是發生在二戰末期,也就是從1944年8月1日開始的,被德軍已經佔領了接近5年之久的波蘭首都華沙的起義。在二戰中算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被佔領大城市的反抗行動,但是卻被德國佔領軍殘酷的鎮壓,起義堅持了2個月零1天,最終導致波蘭方面損失了超過25萬人。二戰以後,英美長期指責是蘇聯方面見死不救。但從實際過程來看,英美基本是在倒打一耙。實際是離間當時作為華約成員的波蘭和蘇聯關係的長期心理戰的一部分。實際上華沙起義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悲劇。首先,發動華沙起義的是長期在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
  • 華沙起義失敗,主要原因在于波蘭自己過於冒險,並非蘇聯見死不救
    1944年8月1日,波蘭地下抵抗組織在華沙發動起義。不過這場起義在經過63天的戰鬥以後,最終以失敗告終。波蘭地下抵抗組織損失慘重,有1.8萬抵抗組織士兵和25萬平民死亡,華沙也幾乎被夷為平地。波蘭和西方國家經常把華沙起義失敗歸咎於蘇軍見死不救。
  • 1944年華沙起義蘇軍隔岸觀火見死不救?蘇聯:不好意思這鍋我不背
    華沙起義的失敗非常慘烈,人員犧牲無數,整個古城被夷為平地。事後,英美各國紛紛譴責已兵臨城下的蘇聯人坐視華沙起義失敗,見死不救。 這個見死不救的鍋,蘇聯背了幾十年。今天,咱們就再來扒一扒這個事兒,以及淺析華沙起義失敗的原因。 1.波蘭方面懷有私心 不想被紅色蘇聯染指 波蘭在二戰剛開始時就已經慘遭滅國,但波蘭人一直沒有放棄抵抗。
  • 華沙起義後波蘭起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波蘭流亡政府是親英美的  華沙起義的領導者是親英美的波蘭流亡政府,反蘇色彩濃厚,起義是針對德軍,但有強烈的反蘇意圖,起義不是為了幫助蘇軍解放華沙,而恰恰是為了阻止蘇軍解放華沙。想搶先一步控制首都,成立親西方政權,英美一承認就是既成事實合法政府,蘇聯再憤怒,總不至於滅掉反法西斯同盟國吧!真要這樣蘇聯付出巨大犧牲攻下波蘭,就變成了為別人做嫁衣。
  • 華沙起義後,波蘭義軍遭德軍鎮壓,蘇軍一河之隔為什麼見死不救?
    眼看反德形勢空前大好,一直潛伏在華沙城內的波蘭家鄉軍於8月1日發動了「華沙起義」,打算趁勢將德軍驅逐出去。 當時波蘭家鄉軍有5萬人,而駐守華沙的德軍只有2.5萬人,再加上蘇軍大部隊已近在咫尺,因此波蘭人對這次起義行動抱著非常樂觀的態度。華沙起義於8月1日下午發動,到入夜時,華沙城大部分區域已控制在波蘭家鄉軍手中了。
  • 悲壯的波蘭華沙起義,蘇聯軍隊已殺至城下,但是卻選擇見死不救!
    當時的華沙城內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反抗德國納粹黨的統治。蘇聯本來對於此事應該是樂見其成,這時候應該和城內起義軍裡應外合一舉擊敗德軍才是,然而不知道為什麼蘇聯紅軍卻一直選擇袖手旁觀,眼睜睜的看著華沙起義軍被德軍撲滅。
  • 華沙起義的失敗,是否與蘇聯有關,他們是見死不救嗎?
    因為他們認為前蘇聯過來是要搶奪這些資本主義勢力政府在波蘭的利益,因為前蘇聯是社會主義勢力,而波蘭政府很明顯是資本主義勢力,二者在意識形態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蘇聯為了方便接下來蘇聯紅軍接管波蘭,特地還組建了一個新政府,與流亡政府相互對抗,這一來二去。流亡政府肯定是不希望前蘇聯紅軍比他們先一步到達華沙城。因此,在前蘇聯紅軍快要抵達華沙城的時候,不顧當時手底下軍隊比較薄弱這一個命題,命令。
  • 華沙起義的失敗 是否因為蘇軍見死不救
    1944年10月2日,華沙起義結束,華沙全毀,超過250,000名平民死亡。華沙起義在1944年8月1日開始,是蘇聯盧布林–布列斯特攻勢中全國性的計劃暴風雪行動的一部分。波蘭家鄉軍的這次起義被安排在與蘇聯紅軍配合到達華沙的東部郊區和迫使德軍撤離。然而,蘇聯卻突然停止了行動,使得德軍重振旗鼓,剿滅波蘭在華沙的抵抗軍。50,000波蘭家鄉軍採用了遊擊戰對抗25,000德軍,整個起義持續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蘭軍隊方才向德軍投降。
  • 佔領波蘭不是蘇聯的戰略嗎?為何華沙起義時不取華沙卻隔岸觀火
    剛復國的波蘭實力不可小覷,利用戰爭又從剛建國的蘇聯手裡獲得了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土地,可是沒有笑多久,災難又來了。二戰開始,德國和蘇聯相繼開進波蘭,蘇聯重新奪回了被波蘭佔領的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德國則乾脆佔領了華沙,波蘭又亡國了。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華沙起義
    擊潰了白俄羅斯的蘇聯紅軍抵達維斯瓦河左岸,華沙就在眼前。1944年8月1日,華沙市民發動起義,參加人數達37600人,幾乎全部來自波蘭國家軍。德國的鎮壓異常殘酷。黨衛軍、在押罪犯、親德的卡明斯基旅在5天內射殺了40000名波蘭人。盟軍飛機試圖空投救援物資,但最終由蘇聯在9月1日開始向華沙空投物資。
  • 華沙起義後,蘇聯軍隊為何按兵不動?史達林為何這樣做?
    華沙起義之後蘇聯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況。1944年,在將大部淪陷的國土收復,並大舉反攻、將戰線推進到波蘭境內之後,越打越強的蘇聯,取得最終對德戰爭的勝利,已經只是時間問題。1944年1月2日,蘇聯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開進波蘭,並開始迅速攻佔大面積被德國佔據的波蘭領土。
  • 被放鴿子的起義,二戰末期的突擊虎和卡爾臼炮把華沙轟成碎片
    華沙起義的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場悲劇  1944年8月,英美聯軍已經在諾曼第登陸,而在東線的德國也一步步潰敗,此時蘇軍距離波蘭首都華沙僅隔著一條河。波蘭流亡政府既不想被德國佔領,也不想被蘇聯解放,看準時機發動起義,計劃堅持幾天德軍就會在蘇聯的進攻下放棄華沙,由此華沙便會被自己人解放。
  • 二戰中,蘇聯為何要對波蘭趕盡殺絕,不發一兵支援華沙起義?
    二戰中,蘇聯積極扶持波蘭傀儡政權,打擊流亡政府組建的國家軍,大批波蘭精英被處決,為蘇聯將戰後的波蘭擴展到自己勢力範圍之內,建立親蘇政權奠定了基礎。 坐觀華沙起義失敗 1944年7月之後,盟國的部隊開始向華沙挺進,波蘭人民認為自己奮起自救的時刻到了。
  • 華沙起義是對是錯?波蘭人是這麼說的
    二戰後期,蘇軍進逼東歐,為了戰後不被蘇聯控制,波蘭地下抵抗軍決定搶在蘇軍前面解放首都,在華沙發動了起義。德軍迅速調兵遣將,兩個月後起義被鎮壓,抵抗軍加上被炮火轟死的平民,總計20多萬人殞命。
  • 二戰1944年8月華沙起義最終演變成一場德軍屠城戰役25萬人喪生
    1944年7月的波蘭華沙城,看似平靜繁榮的外面下,實際上是各種暗流湧動,當時蘇聯的炮擊聲,坦克引擎聲,已經響徹華沙郊外的維斯瓦河東岸,而波蘭華沙起義軍領導人為提前控制華沙城決定在1944年8月1日全面展開軍事行動。
  • 波蘭的重生,1944年華沙起義,20多萬犧牲,城市變成一片瓦礫
    二戰末期最激烈的戰鬥當屬波蘭起義,這場戰鬥持續63天,波蘭軍民死亡20多萬人,至今波蘭起義還有很多謎題沒有解開,當時起義時候為何蘇聯在城外不支援,在70幾年之後分析了一些公開的波蘭蘇聯德國情報之後,真相越來越清晰起來。
  • 不屈之城:1944年波蘭華沙起義
    1943年初,德軍在東線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慘敗給蘇聯紅軍,之後蘇軍逐步向西反攻,德軍被迫向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方向投入大量兵力,對波蘭的控制變得鬆懈起來,國內軍決定趁勢發起「風暴行動」,痛擊德軍。該行動分三步:首先在靠近蘇聯的東部發動大規模起義;接著在蘇波舊國境線至維斯瓦河之間襲擊德軍;最後在波蘭全境發動起義,趕走德軍。在這個規模宏大的計劃中,收復華沙至關重要。
  • 蘇聯軍隊,波蘭華沙起義後,不動兵看著起義失敗
    同年,在蘇聯紅軍佔領的東南城鎮盧布林由人民黨、民主黨、社會黨、波蘭共產黨等政黨所組成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成立並發表聲明。其實,俄羅斯和波蘭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複雜的,波蘭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被欺負的。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波蘭就沒了。除了閃電戰的德國、蘇聯聯合出兵對波蘭進行分割,這也正是波蘭迅速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二戰5萬抵抗軍華沙起義與德軍激戰63天
    1943年初,德軍在東線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慘敗給蘇聯紅軍,之後蘇軍逐步向西反攻,德軍被迫向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方向投入大量兵力,對波蘭的控制變得鬆懈起來,國內軍決定趁勢發起「風暴行動」,痛擊德軍。該行動分三步:首先在靠近蘇聯的東部發動大規模起義;接著在蘇波舊國境線至維斯瓦河之間襲擊德軍;最後在波蘭全境發動起義,趕走德軍。在這個規模宏大的計劃中,收復華沙至關重要。
  • 參加過華沙起義的波蘭導演耶日·扎茲基
    二戰結束後,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波蘭左翼政權,也學習蘇聯老大哥,將電影工業收歸國有,那些戰前的導演們如果想繼續從事這一行業,就得服從這一新興體制的安排。頗具愛國心的他立刻投筆從戎,在9月的華沙圍城戰中,耶日·扎茲基在華沙城防司令部協助一些拍攝華沙軍民保衛城市的鏡頭。華沙淪陷後,耶日·扎茲基加入了波蘭的抵抗組織——國家軍,代號Pik,負責拍攝抵抗組織的影像,並秘密交給美國陸軍宣傳部在海外播放。在1944年8-11月的華沙起義中,耶日·扎茲基跟隨起義軍戰士拍攝了華沙巷戰的紀錄片,為我們留下一些珍貴的歷史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