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起義發生時,蘇聯已經是大門口的敵人,但面對這場反對德國法西斯主義的起義,蘇聯沒有給予任何幫助,更多的是眼睜睜地看著起義失敗。從毀滅開始,蘇聯為什麼不利用這個城市的動蕩來徵服華沙?
可以說,華沙起義是由親英美的抵抗組織組織的,目的是在蘇聯之前解放華沙並獲得政治利益。波蘭人對蘇聯的仇恨是從他們母親的子宮裡帶出來的,雙方都對對方懷有敵意,波蘭人不想求助於蘇聯。戰後,蘇聯不希望英美控制波蘭,他們永遠不會幫助叛亂分子,這場悲劇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波蘭和蘇聯之間的世仇由來已久,無論如何,沒有人會覺得這很容易。波蘭人利用歐洲列強在俄羅斯十月革命中的武裝幹涉,剝光了自己的衣服,從蘇聯撕了一塊肉。後來,蘇聯和德國瓜分了波蘭,兩國之間的不和無法解決,更不用說互相幫助了。此外,這是英國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流亡政府的冒險行為。最初,蘇聯軍隊立即到達,沒有必要起義,反納粹蘇聯軍隊一起到達德國還不算太晚。但是流亡政府抓住了這個機會,失敗了,他們在英國是安全的,其他人是炮灰。他們成功地建立了反蘇政權,自然,蘇聯不可能被出售和償還,他們可以從毀滅蘇聯的打擊。
如果蘇聯軍隊冒著犧牲和費用的風險援助叛亂分子,他們能得到什麼?波蘭希望蘇聯從他們的火中取慄,他們能給蘇聯帶來什麼好處?蘇聯沒有把機場借給盟軍,包括沒有為起義部隊開放通道。坦率地說,這更多的是一個政治因素。當時德國的失敗是註定的,包括勝利後勢力範圍的劃分,只有波蘭叛軍犧牲了。如果波蘭人只是想擺脫納粹德國,他們只能等待。冒著暴亂死亡的風險的根本目的是防止蘇聯插手此事。蘇聯並不愚蠢。當然,他們應該看著德國軍隊鎮壓華沙起義,在某種程度上,德國軍隊確實為蘇聯軍隊清除了「叛亂分子」。
此外,德國軍隊在華沙仍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德國軍隊已經將骷髏海盜戈林的第4和第19裝甲師集中在第一線,蘇聯軍隊不能立即進攻這座城市,波蘭人認為德國軍隊太弱了。當時,波蘭起義組織也過於樂觀,美國和英國能夠放下武器,但他們無法有效地相互聯繫。此外,城市戰爭並非如此,中國人只有包圍農村的城市才能生存。起初他們武器裝備很差,但他們仍然想攻擊大城市,有可能成功嗎?此外,波蘭叛軍在早期拒絕蘇聯的幫助,只有在後期無法抵抗時才開始尋求幫助。
蘇聯為保衛納粹犧牲了很多,它在東部戰線與大多數主要的德國軍隊作戰,而美國和英國軍隊避免在西部戰線做出重大犧牲。然而,與大約40%德國軍隊的戰鬥進展緩慢。如果他們全力以赴,奮力戰鬥,戰爭可能會在1944年結束。因此,蘇聯對蘇聯過於苛刻是不合理的。如果蘇聯要營救100公裡外的華沙,它將不得不拼命撕開與德國軍隊的缺口。從戰略上來說,美國和英國都希望納粹和蘇聯會互相殘殺,所以他們沒有利用巴頓的猛攻,而是盡力保持實力,慢慢玩。
直到1945年柏林戰役,當納粹筋疲力盡時,美國和英國仍然讓蘇聯單方面徵服柏林以避免他們自己的消費。法國更加獨特,在後期,它根本不想在西部戰線上做出巨大的努力。相反,它正忙於收復它的殖民地。外國軍團是南線的先鋒,犧牲了數萬人。法國本土軍隊緊隨其後,以避免重大犧牲。在整個歐洲解放期間,很難找到法國軍隊。看到戰爭的結束,蘇聯人沒有愚蠢到在華沙與德國人作戰。
因此,與其說蘇聯免於毀滅,不如說是叛亂分子擔心蘇聯的救援剝奪了華沙的解放,威脅到戰後流亡政府在波蘭的地位。他們故意選擇了蘇聯軍隊巴格拉季昂戰役中打完仗發動起義的精疲力竭的時間點。
事實上,他們擔心蘇聯會先來奪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