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鳳臺縣茨淮新河八一林牧場四分場場長劉坤,1995年應徵入伍。服役期間,他光榮入黨,多次榮獲「優秀士兵」稱號。2000年從部隊退役後,他與17名戰友一起,發揚南泥灣精神,墾荒造林,發展種養業,使荒灘變成綠洲,打造了安徽省第一個萬畝生態園————鳳臺縣八一林牧場生態園。
2000年8月,從部隊退役的劉坤到鳳臺縣水利局報到,和其他17名退伍軍人一起,到鳳臺縣茨淮新河八一林牧場工作,任務是在茨淮大堤上墾荒植樹,以遏制茨淮新河水土流失。
為趕在霜凍前翻好地,劉坤與戰友們日夜奮戰,利用借來的4臺拖拉機和農具,在3個月內把近萬畝荒灘全部翻犁一遍。手凍腫了,臉凍皴了,沒有一人打退堂鼓。為趕在植樹節前夕挖出40多萬個樹穴,劉坤和戰友們一天要幹上12個小時,餓了吃涼飯,渴了喝涼水,手腳磨起血泡也咬牙堅持,按時節種下了9580畝速生楊樹、300畝果樹和500畝牧草。
2002年夏天,鳳臺縣6個月降雨量只有21毫米,茨淮新河自挖掘以來首次乾涸。劉坤和戰友們起早貪黑地澆灌保苗。河底乾涸了,就在河床上打深井提水;身上被曬脫了皮,抹上一把泥巴防曬。奮戰一個多月,保住了70%的樹苗。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遭遇特大洪水,茨淮新河水位高達24.5米。劉坤發動群眾連續工作三天三夜,搬運土石近萬方,築起一道道環堤壩的子堤,擋住了洪水侵襲,護住了果樹和林木。
這些年,劉坤和戰友們探索出以林養牧、以牧養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創業新路。他們與安徽農業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大力推廣複式種植、立體養殖技術。他們引進了幾十個國外的優質水果品種,建起了9個養殖中心,把鳳臺縣八一林牧場打造成了以用材林為主、經果林為輔,種養結合,農林牧副綜合發展的立體化、複合型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區和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範園區,擁有固定資產上億元,先後被授予「省級農業高新科技示範園區」、「省級園林式單位」、「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稱號。
為了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自2005年以來,他們先後免費舉辦農民科技培訓班32期,培訓農民1120人。他們主動與群眾結對子,通過和村民合作造林等形式,帶領群眾生產致富。劉坤還創辦了肉鴿養殖場,年創效益20多萬元,帶動周邊鄉鎮600多戶農民走上養鴿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