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講座:浙江鳥類辨識——浙江的鶯(柳鶯、鶲鶯)

2020-12-21 溫州新聞網

  春季遷徙季,又到鶲鶯過境季,這兩天鳥友們遇見了這些柳鶯。

  華南冠紋柳鶯 蔣金福

  冕柳鶯 蔣金福

  極北柳鶯 蔣金福

  看看這些柳鶯的顏色、看看它們的體型、看看它們的大小,是不是要崩潰……

  傻傻分不清!

  怎麼辦?

  本周六4月21日晚上,您有一個好機會迅速提升柳鶯辨識能力,並可攜帶家中各種讓人頭疼的柳鶯片子帶到講座現場請教七星劍老師啦。

  偷懶,以下搬了浙江野鳥會的小七介紹,感謝浙江野鳥會撰文

  觀鳥界有一句話「唯大鷹與小鶯難辨也」,其中的「小鶯」說的正是雀形目的鶯科(柳鶯科、樹鶯科、葦鶯科、短翅鶯科)小鳥。

  黃眉柳鶯-錢斌攝

  黃腰柳鶯-童雪峰攝

  華南冠紋柳鶯-朱英攝

  黑眉柳鶯-吳志華攝

  極北柳鶯-錢斌攝

鶯科小鳥往往體型較小、行為活躍、不同物種間的區別又十分細微,因此辨識難度較大,給觀鳥初學者們帶來不小的挑戰,對著柳鶯辨識圖也常常是一頭霧水……

  圖片翻拍自冠羽、麥茬的《兩岸三地50種柳鶯類辨識》

  既然如此,咱們就請觀鳥達人給大家詳細分析辨識點。鶯科小鳥多,辨識難度大,先來第一講——浙江鳥類辨識系列之浙江的柳鶯和鶲鶯。主講人將系統、詳細地講解浙江有分布的鶯類36種,並逐一介紹其分布情況、辨識特徵,以及如何高效地在野外進行辨識。滿滿的乾貨,絕對是鳥人的一大福利!

  主講人

  錢程,網名七星劍

  曾經的浙江自然博物館小小講解員,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觀鳥的鳥霸,觀鳥至今十餘年,絕對的資深鳥人,野外鳥種目擊記錄逾八百種,尤其喜歡各種鶯類!

  目前是浙江野鳥會理事,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志願者。曾參與多個鳥類調查監測及觀鳥推廣項目,多次帶隊開展遠途觀鳥活動。參與編寫《中國鳥類圖鑑》、《紹興野鳥圖鑑》等書籍。

  活動時間與地點

  4月21日(周六)19:30地點待定(屆時將進行視頻直播)

  報名方式

  掃碼入群報名

  活動主辦單位

  溫州野鳥會&溫州網

  溫州野鳥會

  溫州野鳥會(WZBC)是一家致力於在溫州推廣鳥類知識,關注野生鳥類生態的非營利社團。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活動| 講座:浙江鳥類辨識——浙江的鶯(柳鶯、鶲鶯)
    春季遷徙季,又到鶲鶯過境季,這兩天鳥友們遇見了這些柳鶯。  華南冠紋柳鶯 蔣金福  冕柳鶯 蔣金福  極北柳鶯 蔣金福  看看這些柳鶯的顏色、看看它們的體型、看看它們的大小,是不是要崩潰……  傻傻分不清!
  • 活動 講座:浙江鳥類辨識——浙江的鶯(樹鶯、葦鶯和短翅鶯)
    看看上一期柳鶯講座的人氣,小板凳都用上了,過道都是人!
  • 近期南匯東灘連續發現白眶鶲鶯等罕見鳥類新品種
    東方網4月18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近期適逢鳥類遷徙高峰,大量候鳥在上海過境,不少觀鳥愛好者在南匯東灘連續觀測到了白眶鶲鶯、克氏冠紋柳鶯和棕臉鶲鶯等較為罕見的鳥類,刷新了上海鳥類品種新紀錄。  4月11日,觀鳥愛好者楊志棟在南匯東灘發現一隻白眶鶲鶯,僅過了兩天,又有鳥友在相同的地方再次觀測到白眶鶲鶯。
  • 灰冠鶲鶯現身武漢 鳥類分布名錄又添新成員
    武漢市解放公園內的灰冠鶲鶯(王雪峰 攝)人民網武漢4月20日電 近期正值候鳥遷徙季節,大量候鳥在武漢過境。4月19日,有市民在武漢解放公園內發現一隻灰冠鶲鶯,刷新了武漢市鳥類品種新紀錄,至此武漢市鳥類分布記錄達到409種。
  • 棕臉鶲鶯,體型略小,色彩亮麗而有特色的鶯
    棕臉鶲鶯,為鶲科鶲鶯屬的鳥類。屬於體長10釐米、色彩亮麗而有特色的鶯。棕臉鶲鶯,頭慄色,具黑色側冠紋。上體綠,腰黃色。下體白,頦及喉雜黑色點斑,上胸沾黃。棕臉鶲鶯,虹膜褐色;上嘴色暗,下嘴色淺;腳粉褐。
  • 四川短翅鶯列入中國鳥類名錄(組圖)
    它的鳴聲被收集起來,它的基因序列被反覆分析,終於,它收穫了自己的名字:四川短翅鶯。這是2008年發現弄崗穗鶥和華西柳鶯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鳥類新物種。為了紀念中國現代鳥類學奠基者之一的鄭作新院士(Cheng Tso- hsin),四川短翅鶯的種加詞(物種名第二部分)被指定為chengi,這也使它成為了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來命名的鳥類。
  • 巨嘴柳鶯,是鶯科柳鶯屬的鳥類,俗名大眉草串兒
    巨嘴柳鶯,是鶯科柳鶯屬的鳥類,俗名大眉草串兒,健嘴叢樹鶯。巨嘴柳鶯,是中等體型(12.5釐米)的橄欖褐色而無斑紋的柳鶯,嘴形厚而似山雀。巨嘴柳鶯,常隱匿並取食於地面,看似笨拙沉重。尾及兩翼常神經質地抽動。
  • 抬頭可見「鷹擊長空」 「新揚州鳥」棕臉鶲鶯現身捺山
    另外,鳥友們在捺山還有了新發現——棕臉鶲鶯,一種比麻雀還小但色彩豔麗的鳥兒。  燕隼等多種猛禽現身  據鳥友顧磊、小朱等人觀察,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有不少猛禽先後現身揚州,它們分別是日本松雀鷹、阿穆爾隼、燕隼、鳳頭蜂鷹等。  根據記錄,猛禽遷徙季,揚州可見的猛禽有10多種。昨日,小朱等鳥友前往儀徵捺山,在這裡記錄到了燕隼和鳳頭蜂鷹。
  • 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鳥類 四川短翅鶯列入名錄
    它的鳴聲被收集起來,它的基因序列被反覆分析,終於,它收穫了自己的名字:四川短翅鶯。這是2008年發現弄崗穗鶥和華西柳鶯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鳥類新物種。為了紀念中國現代鳥類學奠基者之一的鄭作新院士(Cheng Tso- hsin),四川短翅鶯的種加詞(物種名第二部分)被指定為chengi,這也使它成為了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來命名的鳥類。
  • 江西九連山保護區首次發現白眶鶲鶯 快來看看它長啥樣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記者從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近日保護區科技人員在進行鳥類調查觀測時,在保護區發現兩隻上體綠色、下體黃色的鳥類,經研究,確定此物種為白眶鶲鶯,在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首次發現。
  • 巨嘴柳鶯,是鶯科柳鶯屬的鳥類,俗名大眉草串兒
    巨嘴柳鶯,是鶯科柳鶯屬的鳥類,俗名大眉草串兒,健嘴叢樹鶯。巨嘴柳鶯,是中等體型(12.5釐米)的橄欖褐色而無斑紋的柳鶯,嘴形厚而似山雀。巨嘴柳鶯,常隱匿並取食於地面,看似笨拙沉重。尾及兩翼常神經質地抽動。
  • 府山上的「鈴音使者」——棕臉鶲鶯
    一種「鈴......鈴......鈴......」的清脆尖銳的聲音在樹叢間迴蕩,這種聲音非常有特色,如同手機的鈴音一樣,穿透力強且專屬於一種非常漂亮和小巧的鳥類:棕臉鶲鶯。一些鳥類圖鑑上是這樣描述這種耐看的小型林鳥的:體長10釐米,羽毛色彩亮麗而有特色;頭帶慄色,臉棕黃色,具黑色側冠紋;上體綠,腰黃色;下體白,頦及喉雜黑色點斑,上胸沾黃;上嘴色暗,下嘴色淺;腳粉褐色;是常見的留鳥。我感覺除了描述的羽色略有差別外,大致的描述還是對的上號,「棕臉」兩字符合臉部特徵,「鶲鶯」是由於它屬於鶲鶯屬。
  • 四川發現鳥類新種「短翅鶯」 新鳥種以中國人命名
    在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老君山山腰上,一陣蟲鳴般的叫聲打破了平靜,在一處低矮的灌木叢枝頭,一隻淺褐色的四川短翅鶯正在吟唱,而它也是幾天前才「收穫」了這個新名字。  5月1日,中國生物類英文期刊《鳥類研究》(Avian Research)發表論文稱,在我國中部發現了一種新的鳥類—四川短翅鶯(Locustella chengi)。
  • 麗水舉辦首屆鳥類觀察邀請賽 24小時「找」到133種鳥
    在歐美國家,觀鳥賽是非常熱門的活動,但在浙江和國內其它地方還是不多見,麗水更是第一次。  麗水,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的重要萌發地和先行實踐地,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以及久久為功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自然生態資源日益充沛豐盈。特別是此次觀鳥賽舉辦地百山祖國家公園,更是生態環境優良、物種豐富多樣。
  • 【泰山鳥類科普105】短翅樹鶯
    形態特徵 較大的鶯類,體長14~18釐米。整體似遠東樹鶯而稍短。上體橄欖褐色,下體近白色,兩脅和尾下覆羽皮黃色,具皮黃白色眉紋和近黑色過眼紋。與遠東樹鶯的區別在於其整體較少紅棕色,與強腳樹鶯的區別在於其體大且鳴聲明顯不同。生活習性 棲息於山區和山下的灌草叢、矮樹叢中。習性似遠東樹鶯,一般單獨或成對活動,性隱蔽,多在灌叢和地面覓食昆蟲。鳴聲為拖長的低顫音,後接一串3~4音節的圓潤多變叫聲,與遠東樹鶯有區別。旅鳥。見於泰山山區。
  • 愛鳥周30日啟動 成都植物園今年已記錄71種鳥類
    原標題:愛鳥周30日啟動 成都植物園今年已記錄71種鳥類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李慶)四川省第33屆「愛鳥周」將於本周日(30日)啟動,成都市植物園屆時將舉辦以「觀鳥愛鳥護鳥,共享自然之美」為主題的愛鳥活動。成都市植物園27日稱,植物園是名符其實的鳥類天堂,自2014年以來志願者在成都植物園已發現並記錄了71種鳥類。
  • 它叫棕臉鶲鶯,武漢很常見
    5月4日,多名專家觀看照片後指出,李維斌所拍的鳥是「棕臉鶲鶯」,是一種在武漢地區很常見的鳥。  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指出,李維斌拍攝的鳥叫「棕臉鶲鶯」,是一種生活在尼泊爾、東南亞北部、中國南方的常見鳥類。在武漢,這種鳥的數量很多。武漢市民稍加留意,就能在市內的龜山、珞珈山、九峰山等地見到這種鳥。
  • 【論文故事】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的鳥類新種:四川短翅鶯
    2015年5月1日,中國生物類英文期刊《鳥類研究》(Avian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一篇新的論文,報導了在我國中部地區發現的一個鳥類新種——四川短翅鶯(Locustella chengi)。這是繼2008年發表的弄崗穗鶥(Stachyris nonggangensis)和華西柳鶯(Phylloscopus occisinensis)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鳥類新物種,而且目前掌握的證據表明它應當是個中國特有種。
  • 萊州驚現金眶鶲鶯 專家稱填補山東鳥種空白(圖)
    日前,煙臺萊州觀鳥協會鳥類愛好者在萊州市城港路街道一片沿海防護林裡,拍攝到一隻金眶鶲鶯正在小憩。  金眶鶲鶯鳥又叫大吉黃、灰頂鶲鶯,體型僅有13釐米左右,體色偏黃,具寬闊的綠灰色頂紋和黑色眉紋,眼圈呈黃色。據萊州市觀鳥協會專家介紹,金眶鶲鶯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的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省區。  據萊州市觀鳥協會專家介紹,萊州是重要的候鳥遷徙途徑地,每年4-6月期間,大批候鳥來到這景觀優美、生態環保的魅力城市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