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葉縣任店鎮月莊村村外韭菜田裡,村民正在鋤草。該村依託落戶在該鎮的從事韭菜育種的久星科技公司,自前年開始發展種植韭菜1000多畝,每畝收益8000元以上。
今年,韭菜種植已經擴展到任店鎮28個村,目前各村村集體仍在流轉土地秋收後再擴大種植,到今年年底種植面積隨之擴大到1萬畝,實現全鎮所有村全覆蓋,還輻射到鹽都、九龍、田莊等多個鄉(鎮、街道)。
「一鄉一業最先在任店鎮形成,這也是葉縣農業產業走向集群的縮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縣縣委書記古松說。
助農扶貧,農業產業「百花齊放」
7月10日上午,廉村鎮沙王店村外的朝天椒正在開花。該村自前年開始,由種植小麥玉米調整為小麥辣椒,從當初的十幾畝擴大到了十幾畝擴大到60多畝。
葉縣屬農業大縣,省級貧困縣。在助推脫貧攻堅過程中,該縣結合實際,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效高質農作物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首選。在黨員幹部的示範帶動下,該縣鼓勵各地調整種植結構。自2017年開始,財政每年還拿出3000萬元進行補貼,對貧困戶給予關照力度更大。
2018年,廉村鎮就在沙渡口村設立育苗基地,統一免費供應椒苗,當年改種辣椒上千畝。
土地裡石頭比土還多的常村鎮,結合當地有收購艾草的傳統推廣種植艾草,縣財政給予每畝700元的補助。2019年,該鎮艾草面積就超過2萬畝,畝收益從原來的500元提到了2000多元。
2017年,仙臺鎮政府請來花生種植大戶,在正收穫的花生地舉辦現場會。鄧李鄉一農民也舉辦了民間的花生推廣種植現場會。至今,鄧李鄉的花生面積已經佔到全鄉土地面積的67%,畝產超過3000元,是玉米的兩倍以上。
辛店鎮山區村劉文祥早在2015年就將油桃黑李引種了進來,畝收入最高超過1萬元。
2018年,駐常村鎮金溝村第一書記賈澤()試種吊棚黑木耳成功後,黑木耳也已經成為該村一項主業。
當天,田莊鄉千兵營村脫貧戶武雙喜在精心照料一隻待產的羊。在扶貧小額貸款支持下,身體殘疾的他3年前養羊,去年最多的時候達到近200頭,今年,他準備再貸款改圈擴大養殖,要把年收入提高到10萬元。
葉縣又是養殖大縣,該縣在實施小額貸款等政策幫扶的同時,還派科技特派員下鄉搞培訓等,帶動養殖業發展。在養兔、養驢、養雞戶逐年增多的同時,還出現了養豆蟲、龍蝦等特色養殖業。
當天,夏李鄉嶽莊村村民李建黨在為飼養的豬購置飼料。兩年多前,他緊緊抓住政府扶持政策,一口氣建了5條千頭線,這兩年豬肉行情高掙了個盆滿缽滿。
葉縣又是畜牧大縣,生豬調出大縣。該縣也積極出臺進行扶扶養。2018年就發展養豬業千頭線上百條,每條千頭線補助20萬元。
葉縣的農業產業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喜人局面,有力助推了增收。該縣的脫貧總結中這麼寫道。
梳理引導產業走向集聚
7月10日,葉邑鎮杜莊村村外,大片的花生正在開花,還有一片板慄南瓜園。原來,這塊地上種植的是蘆筍,不到一年就沒了蹤影。
該村既屬貧困村又屬移民村,為促進增收,移民部門在前年為該村免費提供蘆筍。「管理跟不上,蘆筍成活率低。」該鎮鎮長任丙奇說。
產業結構調整的道路也並非平坦如垠,同樣的作物管理跟不上技術缺乏或者形成不規模,也會形成不同的效果。去年冬,常村鎮大毛莊村種植的艾草苗,就是從附近某村棄種後刨回來的。任店鎮幾何級擴大韭菜面積的時候,辛店鎮的韭菜也被花椒替代……
面對「百花齊放」的特色種植業出現的起起落落,為鞏固脫貧成果,該縣綜合調研分析,本著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原則,自去年宣布脫貧摘帽後,調整激勵政策,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抓手進行梳理歸整。「到了攥起拳頭打品牌的時候了。」葉縣縣長徐延傑說。
去年,在優化辣椒品種的同時,廉村鎮黨委書記帶頭入股助,全鎮的辣椒麵積擴大到5000畝。「面積達到規模才能享受補貼,更能享受到政府給予的收益險和收成險補貼。」該鎮黨委書記李記剛說。去年,全鎮椒農畝收益從前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了4000多元。
原來,該縣為引導形成主導產業,種植面積提高門檻,補貼標準提高,還贈送保險,扶持的項目也放到了主導產業上,今年,把財政補貼資金就全部放到了集體經營的產業上。
任店鎮推廣主導產業韭菜,今年就申請到了300多萬元扶持資金。龍泉鄉強力助推主導產業迷迭香,種植面積100多畝提高到了3000多畝,也爭取到了一筆可觀的項目資金。常村鎮月臺村村集體流轉2000多畝土地種植艾草,經營出現困難時,還獲得了政府給予的100多萬元的周轉金。
養殖業投入大,葉縣更是推出了力度更大的金融幫扶等政策。任店鎮高營村貸款500多萬元,政府又給予項目扶持100多萬元,又幫助招引龍頭企業,使該村萬頭豬生產線去年落戶。當年,該村村集體就獲得120多萬元的收益。
5大首席服務官讓產業加速走向集聚
7月8日,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兼食用菌產業的首席服務官
龔憲君在龍泉鄉召開食用菌產業座談會,就《葉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
前不久,葉縣理出了更為清晰的發展方向,按照一鄉一業的發展思路,制定出了韭菜、食用菌、中草藥等5大主導產業,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外,還為每個產業設立了首席服務官,分別由一名縣委常委兼任,要求詳細制定分管主導產業發展規劃。每月,縣委常委會就要聽取一次首席服務官的專題匯報。「就是要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的速度。」古松說。
產業集聚,有助於主導產業更加茁壯成長。
龍泉鄉引進的綠築和鑫瑞隆兩家龍頭食用菌公司,帶動40多家村集體入股,還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種植,使得村民畝收入均達到6000元以上,不但輻射到辛店、田莊等鄉鎮,先富起來的草廠街村打破行政區域限制,與辛店鎮崗底村聯手發展。
產業集聚,更使得主導產業實現升級。
當天,辛店鎮南王莊村養豬綜合體建設已近尾聲,本月就能投放豬崽,該項目是千頭線的升級版。非洲豬瘟疫情的肆虐,使養豬業風險陡增。該縣採取政府 企業 集體 個人 金融 保險 擔保的形式發展養豬綜合體,讓風險攤薄保障環環相扣,加之龍頭企業的技術管理,該縣養豬業快速復甦。
7月8日,水寨鄉關廟溝村萬頭養豬項目開工。早在1個月前,常村鎮6個養豬項目同時開工;今年春節後,常村西劉莊養豬綜合體已經啟動,每年村集體穩定收入百萬餘元……近期,辛店、夏李等地的養豬項目也在加緊建設,養豬業正在快速集群,該縣也獲得了700多萬元的生豬調出大縣的獎勵。
產業集聚,更有助於延長產業鏈從而提高競爭力。
廉村鎮沙渡口村,一座辣椒深加工項目即將建成;投資700多萬元的迷迭香深加工項目在龍泉鄉即將開工;常村鎮艾草深加工項目已經落戶不下3家……
當天,久星科技公司負責人馬金海正在向葉縣相關部門遞交發展綠色韭菜的可研性報告。「就是讓綠色韭菜成為葉縣品牌。」他說。(葉縣宣傳部 楊沛潔 範長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