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農業產業加速走向集群發展

2020-12-07 金臺資訊

7月10日,葉縣任店鎮月莊村村外韭菜田裡,村民正在鋤草。該村依託落戶在該鎮的從事韭菜育種的久星科技公司,自前年開始發展種植韭菜1000多畝,每畝收益8000元以上。

今年,韭菜種植已經擴展到任店鎮28個村,目前各村村集體仍在流轉土地秋收後再擴大種植,到今年年底種植面積隨之擴大到1萬畝,實現全鎮所有村全覆蓋,還輻射到鹽都、九龍、田莊等多個鄉(鎮、街道)。

「一鄉一業最先在任店鎮形成,這也是葉縣農業產業走向集群的縮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縣縣委書記古松說。

助農扶貧,農業產業「百花齊放」

7月10日上午,廉村鎮沙王店村外的朝天椒正在開花。該村自前年開始,由種植小麥玉米調整為小麥辣椒,從當初的十幾畝擴大到了十幾畝擴大到60多畝。

葉縣屬農業大縣,省級貧困縣。在助推脫貧攻堅過程中,該縣結合實際,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效高質農作物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首選。在黨員幹部的示範帶動下,該縣鼓勵各地調整種植結構。自2017年開始,財政每年還拿出3000萬元進行補貼,對貧困戶給予關照力度更大。

2018年,廉村鎮就在沙渡口村設立育苗基地,統一免費供應椒苗,當年改種辣椒上千畝。

土地裡石頭比土還多的常村鎮,結合當地有收購艾草的傳統推廣種植艾草,縣財政給予每畝700元的補助。2019年,該鎮艾草面積就超過2萬畝,畝收益從原來的500元提到了2000多元。

2017年,仙臺鎮政府請來花生種植大戶,在正收穫的花生地舉辦現場會。鄧李鄉一農民也舉辦了民間的花生推廣種植現場會。至今,鄧李鄉的花生面積已經佔到全鄉土地面積的67%,畝產超過3000元,是玉米的兩倍以上。

辛店鎮山區村劉文祥早在2015年就將油桃黑李引種了進來,畝收入最高超過1萬元。

2018年,駐常村鎮金溝村第一書記賈澤()試種吊棚黑木耳成功後,黑木耳也已經成為該村一項主業。

當天,田莊鄉千兵營村脫貧戶武雙喜在精心照料一隻待產的羊。在扶貧小額貸款支持下,身體殘疾的他3年前養羊,去年最多的時候達到近200頭,今年,他準備再貸款改圈擴大養殖,要把年收入提高到10萬元。

葉縣又是養殖大縣,該縣在實施小額貸款等政策幫扶的同時,還派科技特派員下鄉搞培訓等,帶動養殖業發展。在養兔、養驢、養雞戶逐年增多的同時,還出現了養豆蟲、龍蝦等特色養殖業。

當天,夏李鄉嶽莊村村民李建黨在為飼養的豬購置飼料。兩年多前,他緊緊抓住政府扶持政策,一口氣建了5條千頭線,這兩年豬肉行情高掙了個盆滿缽滿。

葉縣又是畜牧大縣,生豬調出大縣。該縣也積極出臺進行扶扶養。2018年就發展養豬業千頭線上百條,每條千頭線補助20萬元。

葉縣的農業產業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喜人局面,有力助推了增收。該縣的脫貧總結中這麼寫道。

梳理引導產業走向集聚

7月10日,葉邑鎮杜莊村村外,大片的花生正在開花,還有一片板慄南瓜園。原來,這塊地上種植的是蘆筍,不到一年就沒了蹤影。

該村既屬貧困村又屬移民村,為促進增收,移民部門在前年為該村免費提供蘆筍。「管理跟不上,蘆筍成活率低。」該鎮鎮長任丙奇說。

產業結構調整的道路也並非平坦如垠,同樣的作物管理跟不上技術缺乏或者形成不規模,也會形成不同的效果。去年冬,常村鎮大毛莊村種植的艾草苗,就是從附近某村棄種後刨回來的。任店鎮幾何級擴大韭菜面積的時候,辛店鎮的韭菜也被花椒替代……

面對「百花齊放」的特色種植業出現的起起落落,為鞏固脫貧成果,該縣綜合調研分析,本著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原則,自去年宣布脫貧摘帽後,調整激勵政策,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抓手進行梳理歸整。「到了攥起拳頭打品牌的時候了。」葉縣縣長徐延傑說。

去年,在優化辣椒品種的同時,廉村鎮黨委書記帶頭入股助,全鎮的辣椒麵積擴大到5000畝。「面積達到規模才能享受補貼,更能享受到政府給予的收益險和收成險補貼。」該鎮黨委書記李記剛說。去年,全鎮椒農畝收益從前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了4000多元。

原來,該縣為引導形成主導產業,種植面積提高門檻,補貼標準提高,還贈送保險,扶持的項目也放到了主導產業上,今年,把財政補貼資金就全部放到了集體經營的產業上。

任店鎮推廣主導產業韭菜,今年就申請到了300多萬元扶持資金。龍泉鄉強力助推主導產業迷迭香,種植面積100多畝提高到了3000多畝,也爭取到了一筆可觀的項目資金。常村鎮月臺村村集體流轉2000多畝土地種植艾草,經營出現困難時,還獲得了政府給予的100多萬元的周轉金。

養殖業投入大,葉縣更是推出了力度更大的金融幫扶等政策。任店鎮高營村貸款500多萬元,政府又給予項目扶持100多萬元,又幫助招引龍頭企業,使該村萬頭豬生產線去年落戶。當年,該村村集體就獲得120多萬元的收益。

5大首席服務官讓產業加速走向集聚

7月8日,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兼食用菌產業的首席服務官

龔憲君在龍泉鄉召開食用菌產業座談會,就《葉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

前不久,葉縣理出了更為清晰的發展方向,按照一鄉一業的發展思路,制定出了韭菜、食用菌、中草藥等5大主導產業,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外,還為每個產業設立了首席服務官,分別由一名縣委常委兼任,要求詳細制定分管主導產業發展規劃。每月,縣委常委會就要聽取一次首席服務官的專題匯報。「就是要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的速度。」古松說。

產業集聚,有助於主導產業更加茁壯成長。

龍泉鄉引進的綠築和鑫瑞隆兩家龍頭食用菌公司,帶動40多家村集體入股,還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種植,使得村民畝收入均達到6000元以上,不但輻射到辛店、田莊等鄉鎮,先富起來的草廠街村打破行政區域限制,與辛店鎮崗底村聯手發展。

產業集聚,更使得主導產業實現升級。

當天,辛店鎮南王莊村養豬綜合體建設已近尾聲,本月就能投放豬崽,該項目是千頭線的升級版。非洲豬瘟疫情的肆虐,使養豬業風險陡增。該縣採取政府 企業 集體 個人 金融 保險 擔保的形式發展養豬綜合體,讓風險攤薄保障環環相扣,加之龍頭企業的技術管理,該縣養豬業快速復甦。

7月8日,水寨鄉關廟溝村萬頭養豬項目開工。早在1個月前,常村鎮6個養豬項目同時開工;今年春節後,常村西劉莊養豬綜合體已經啟動,每年村集體穩定收入百萬餘元……近期,辛店、夏李等地的養豬項目也在加緊建設,養豬業正在快速集群,該縣也獲得了700多萬元的生豬調出大縣的獎勵。

產業集聚,更有助於延長產業鏈從而提高競爭力。

廉村鎮沙渡口村,一座辣椒深加工項目即將建成;投資700多萬元的迷迭香深加工項目在龍泉鄉即將開工;常村鎮艾草深加工項目已經落戶不下3家……

當天,久星科技公司負責人馬金海正在向葉縣相關部門遞交發展綠色韭菜的可研性報告。「就是讓綠色韭菜成為葉縣品牌。」他說。(葉縣宣傳部 楊沛潔 範長坡供稿)

相關焦點

  • 葉縣特色產業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本報訊(記者丁需學通訊員範長坡焦萌)5月14日,在位於葉縣的平煤神馬集團尼龍科技有限公司內,己二酸、己內醯胺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其中己內醯胺填補了省內行業空白。    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一期已經投產,二期項目預計7月份試車。
  • 產業集聚引領葉縣發展駛入快車道(組圖)
    不僅如此,葉縣還是全國重要的三輪車製造基地,該縣製造的三輪車已經走出國門遠銷非洲。通過產業集聚,葉縣的精製鹽及鹽化工和機械製造兩大主導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葉縣經濟也駛入了發展快車道。  鹽田裡「長」出企業巨頭  2011年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後,國內不少地方都發生了哄搶食鹽的事情,但葉縣人民卻很淡定,因為葉縣產的食鹽足夠9000多萬河南人吃。
  • 葉縣:產業集聚帶動經濟快速發展
    由此形成的精製鹽及鹽化工和機械製造兩大主導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葉縣經濟也駛入了發展快車道。12月8日,筆者來到葉縣產業集聚區辦公樓,集聚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指著不遠處清晰可見的一座座生產企業說,我們將利用資源優勢,努力把葉縣建設成為全省知名的品牌產業集聚區。
  • 陽宗海:打造「紅色黨建+綠色農業產業集群」
    2020年以來,陽宗海緊緊依託梁王山現代綠色農業產業及相關產業,積極打造「紅色黨建+綠色農業產業集群」,以黨建促鄉村振興,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探索出一條具有陽宗海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 李勝敏主持召開農業嘉年華產業集群發展分析會
    (記者:齊春佳 梁朋濤)6月16日,縣委書記李勝敏主持召開農業嘉年華、產業集群發展分析會。樊振宇、關朝平、郭軍平等縣領導出席會議。李勝敏指出要科學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充分發揮土地資源配置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撬動作用,引導企業加快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要進一步激活閒置土地資源,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制度約束,採取有效措施盤活土地,提升土地利用的質量和效益,倒逼落後產能退出、產業轉型升級、企業提質增效,助推經濟高質量趕超發展。
  • 東營依靠高質量項目帶動,加速壯大優勢產業集群
    原標題:東營依靠高質量項目帶動,加速壯大優勢產業集群「頭雁」振翅「雁陣」高飛記者今天探訪位於東營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威飛海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年產300套海洋水下生產系統項目機加工設備車間內東營市優勢產業集群和領軍型企業培育行動,讓威飛迎來轉機。2018年以來,東營引導和支持企業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化應用、智能化改造、延伸鏈條、終端產品等方面實施技術改造,推動重點企業實施系統集成和產業耦合,全力建設世界級石油技術服務與裝備產業集群。張泉峰說,「家裡」的支持讓企業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堅定了信心。
  • 山東: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葉縣:產業扶貧「拔窮根」
    一直以來,葉縣把產業扶貧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印發《葉縣產業扶貧實施方案》,結合各鄉鎮貧困村的實際和優勢,按照「縣有支柱產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項目」的發展思路,重點實施確定光伏發電、特色種植、畜牧養殖、加工業、電商流通和鄉村旅遊六大支柱產業,統籌謀劃、扶持引導、組織實施、強力推進,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
  • 北大荒集團瞄準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產業集群農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5月下旬,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通知,公布關於2020年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名單,北大荒集團申報的北大荒蔬菜產業集群項目名列其中。計劃到2022年,蔬菜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實現產業融合水平、物質裝備水平、科技支撐水平、綠色發展水平、生產經營水平的顯著提升,形成以品質化、生態化、科技化、產業化、品牌化為特色的蔬菜產業發展北大荒模式;產業集群總產值達到115億元,比2019年增加50億元;產業集群範圍內蔬菜種植基地面積達到3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基地面積達到8萬畝。
  • 葉縣:用鹽「鏈」起大產業
    葉縣縣委書記閆廷瑞為此感到興奮,因為這個項目非常符合縣裡發展鹽化工產業的方向。在他們看來,葉縣的產業集聚要突出資源優勢和已有的產業優勢,實現產業關聯發展、空間集中發展、資源集約發展、要素集合發展,打造葉縣獨特的比較優勢。  具體說來,就是將圍繞「鹽」字實現鏈式發展,沿食用鹽、鹽化工和鹽文化旅遊三條線路,做大做深做精鹽產業,最終實現葉縣的跨越式發展。
  • 延安市傳統優勢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十三五」發展規劃
    啟動建設的74個農業示範園區中已建成30個,這為帶動與促進我市傳統優勢產業及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二)存在問題1.以安塞縣小雜糧生產核心區為依託,加快布局發展以小雜糧加工為核心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產業集群;以甘泉縣蔬菜生產核心區為依託,加快布局發展以蔬菜、豆製品為基礎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以洛川縣蘋果生產核心區為依託,加快布局發展以蘋果、紅棗等為基礎原料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以吳起縣羊肉生產核心區為依託,加快布局發展以肉製品生產加工為重點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 探訪昌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種業集群發展
    一粒種子的歡歌——探訪昌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種業集群發展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劉茜、通訊員 馬月、成石麟)規劃面積15.3萬畝包括11個村及中亞物流港,6萬畝玉米制種,3家國家級種子選育、繁殖、推廣一體化企業,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
  • 首屆全國功能農業發展大會在寧開幕 多地攜手打造功能農業產業集群
    2020年12月18日,首屆全國功能農業發展大會在江蘇南京召開,大會由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和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管理辦公室舉辦,以「將硒資源變硒產業 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為主題,圍繞功能農業學科建設、硒資源變硒產業、面向「十四五」發展及功能農業推進「鄉村振興」、「質量興農」和「健康中國」戰略的系列話題
  •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山東加力產業轉型,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山東已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圖為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點和發展方向,堅持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雙輪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初步建立以「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 高質量發展繪出葉縣新藍圖
    「十三五」期間,葉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盯「四大戰略重點」(產業集聚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特色商業區、昆北新城),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瞄準高質量發展目標,全力打好「四張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 農業大縣的「織都夢」——臨猗縣發展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速寫
    臨猗是農業大縣,但工業發展成績也令人振奮。在園區化發展集群化招商中,全縣列入「5+15」園區就有兩個,一個是臨猗縣工業園區,確定的主攻產業是精細化工和紡織服裝;一個是楚侯工業園區,確定的主攻產業是運輸裝備製造和精細化工。作為縣委書記,趙惠民包聯了「一園一群」,「一園」就是臨猗縣工業園區,「一群」就是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 粵港澳大灣區(郴州)農業產業集群項目正式籤約
    粵港澳大灣區(郴州)農業產業集群項目總投資59億元,分三期建設,將建設農產品集散中心、多樣化倉儲及多層物流配送區等,市領導闞保勇、陳榮偉參加活動。紅網時刻12月5日訊(記者 龍芳華)12月5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郴州)農業產業集群項目正式籤約。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志仁,澳門君天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僑商會常務副會長、湖南省僑聯副主席葉驚濤見證籤約並講話。
  • 【「十三五」山東蝶變】 加速邁向現代農業強省
    (資料圖) 陳鵬 攝  適度規模、綠色生產,農業走向現代化  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十三五」期間,山東省加快農業建設步伐,在資源整合、生態發展兩方面「大展拳腳」,解決了農業生產效率低、浪費嚴重等難題。
  • 重慶梁平:做足綠色食品大文章 推動綠色食品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重慶市梁平區依託在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上的優勢,大力培育壯大綠色食品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產業集約集聚,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梁平區已基本形成稻子、柚子、鴨子、豆子、筍子「五子」資源加工集群,擁有張鴨子、奇爽食品、上口佳、瑞豐米業等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31家,區級龍頭企業163家,產品包括休閒食品、豆筋、滷製品、調味品、飼料等近百個品種,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重慶市名牌產品9個。
  • 全國首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名單公示!武夷巖茶產業集群上榜
    21日,記者從南平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近日組織完成了2020年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評審工作,並公示2020年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名單,福建武夷巖茶產業集群位列其中。 這是我國首次啟動相關建設,全國共有50個產業集群列入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