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前日(3月5日)一篇題為《大爺因愛吃豆腐體內取出420顆結石》的文章廣為流傳,文章中說浙江橫店一位姓何的男子因常年愛吃豆腐又不喜喝水,左腎裡取出420顆結石,新聞還配上了讓人毛骨悚然的結石圖片。不過經騰訊較真(微信號:Fact_Check)查證發現,這篇是舊聞翻新,《錢江晚報》早在2015年6月4日就有相關報導,而且翻新的這篇文章圖片也配錯了。而吃豆腐到底會不會導致腎結石,且聽食品安全專家雲無心的解答。
流傳報導是舊聞翻新,所配圖片是假的
先把結論說出來,免得有朋友沒有耐心看到最後:
不論誰,以前有沒有過腎結石,都可以吃豆腐,豆腐不會讓人有腎結石,不僅如此,豆腐還能避免腎結石的發生。
為啥呢?為了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我們從腎結石說起。
是什麼導致了腎結石?
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太高,超過了「飽和濃度」,於是在腎臟裡結晶沉積出來,成為固體顆粒。有時候,這些顆粒也會移動到輸尿管。
有的結石顆粒只有沙粒大小,有些則可能大到幾釐米。較小的腎結石顆粒經常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但如果大到幾毫米,就可能會堵住輸尿管,導致尿液受阻,從而引起腰痛。
有多種礦物質能引起結石,最常見的是草酸鈣,約有 80% 的結石是由它導致的。此外,還有一部分腎結石是由磷酸鈣、尿酸鹽或者磷酸銨鎂引起的。
豆腐中有哪些物質可能跟結石有關?
在大豆中,與結石有關的物質主要有三種:嘌呤、鈣和草酸。大豆經過不同的加工,其中與結石有關的成分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嘌呤
嘌呤在人體內會轉化成尿酸,過多的嘌呤可能會對尿酸鹽結石有一定影響。
幹大豆中有比較多的嘌呤,不過經過浸泡,很多嘌呤被除去了。而豆漿和豆腐中都含有大量的水,會大大稀釋嘌呤的濃度。也就是說,做成一杯豆漿或者一塊豆腐,所需要的大豆並不多,其中所含的嘌呤也就有限。
因此,豆腐和豆漿,並非高嘌呤食品。
鈣
與大家認識不同的是,鈣攝入量不足反倒會增加結石風險。所以,即使是對結石風險較高的人群,依然需要攝入適當的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富含鈣的食物有助於降低結石風險,而鈣片則不具有同樣效應,反而可能增加結石風險。這可能是食物中的鈣能結合食物中的草酸,從而避免了草酸被吸收;而鈣片使得身體短時間大量攝入鈣,可能會增加尿中的鈣,從而成為結石的原料。
草酸
草酸是導致腎結石最常見、最主要的原因。
它進入尿液之後,與其中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草酸鈣溶解度很低,所以容易析出成為結石。
在討論豆製品與結石的關係時,關鍵就是草酸的含量。
豆腐中有多少草酸?
不同的豆製品中草酸的含量相差巨大。其中豆腐一般草酸含量很低。
2005 年,《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上發表過一篇論文,測定了 30 種豆製品中的草酸含量。在所檢測的 19 個品牌的豆腐中,18 個的草酸含量在 0.10 毫克/克以下,屬於低草酸食品。只有一個品牌的草酸含量達到了 0.13 毫克/克。
豆腐中的草酸含量低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浸泡大豆的過程中一部分草酸溶解到水中被洗去了;
大豆在浸泡的過程中嘌呤和草酸都被除去了
二是所檢測的豆腐都是石膏或者滷水豆腐,凝結之後會擠壓或者自然放置去掉一部分水,而一部分草酸會隨著這些水被去掉。至於內酯豆腐的草酸含量,因為沒有數據,也就不好比較。不過從製作過程來看,內酯豆腐幾乎會保留豆漿中所有的水,所以草酸含量可能會比滷水豆腐和石膏豆腐高一些。
何老伯為什麼得了結石
不管怎麼說,何老伯得了嚴重的腎結石,是一個不幸的事實。但這不意味著他自己和醫生把得結石的原因歸咎於豆腐就是正確的。
結石的形成是遺傳因素和飲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一部分人,先天就比別人更容易得結石。雖然鈣鹽結晶是結石形成的直接原因,但這不意味著富含鈣的豆腐就是罪魁禍首。成年人的鈣「推薦攝入量」是1000毫克,而「安全上限」是2500毫克。也就是說,每天攝入的鈣少於1000毫克是不足,超過2500毫克才是「過量」,在二者之間是「合適」。根據豆腐的製作工藝,每100克豆腐的含鈣量一般在一百多毫克。也就是說,哪怕是每天是三四斤豆腐,攝入的鈣也不見得能到「過多」的地步。而且,這個「過多」也並不是按照「導致結石」來確定的,所以即便超過了這個量,會增加其他的風險,但也不是導致結石。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食物中的鈣不僅不增加結石風險,反而有保護作用;只有通過鈣補充劑色攝入的鈣,才會增加結石的風險。
鈣是陽離子,形成鈣鹽結晶,陰離子更加重要。不清楚何老伯的結石是草酸鈣、磷酸鈣還是尿酸鈣,不過導致三者的飲食因素中都不包括富含鈣的食物,而是草酸、嘌呤、磷酸以及鹽、糖、動物蛋白等或許何老伯自己不會意識到的因素。
當然,不管哪種原因,喝水少都是得結石主要因素之一。
總結:結石風險高的人,也可吃豆腐
簡而言之,豆製品對結石的影響主要是其中的草酸,而豆腐(尤其是滷水豆腐和石膏豆腐)中的草酸含量很低,從豆腐進一步加工而來的食品(比如豆腐乾)草酸含量也不會高,所以結石病人也是可以吃的。
另外,這些「建議」與「警惕」是針對結石病人或者結石的高風險人群說的。對於健康人,身體對於草酸等成分有更強的處理能力,就更沒有必要擔心吃豆腐或者豆製品引發結石了。
結石病人需要注意的飲食技巧:
1. 多喝水。
美國的建議是每天 12 杯(一杯是 240 毫升)以上。因為喝水多,尿液就多,就會稀釋其中的草酸鈣等礦物質,避免它們結晶析出。
2. 少吃動物蛋白。
動物蛋白攝入過多,會增加尿中的鈣,從而增加草酸鈣、磷酸鈣的形成。
3. 少吃鹽。
鹽也會增加尿中的鈣含量。
4. 少吃富含草酸的食品,比如菠菜、花生、巧克力、蘆筍等。
其實,多數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草酸。但這些食物往往也是營養豐富的食品,所以過於強調限制這些食品也不恰當。
草酸要形成結石,需要到達尿液,在那裡與鈣結合。如果把富含草酸的食物與富含鈣的食物一起烹飪一起吃,那麼它們可能在腸胃之中就結合了,難以被吸收,也就不會進入尿液成為結石。從這個角度說,傳說中的「菠菜豆腐同吃」,不僅不會導致結石,反而有助於避免結石。
特別提醒一句,如果是結石風險較高的朋友,雖然可以放心吃豆腐,但其他簡單加工的豆製品,比如豆粉、豆醬等,草酸含量可能較高,就要警惕了。
作者:雲無心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醫生(ID: DingXiangYiSheng),轉載或合作請聯繫 doctor@dxy.com
http://lib.dr.iastate.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 = 1072&context = fshn_ag_pubs
https://www.kidney.org/atoz/content/diet
http://www.health.harvard.edu/diseases-and-conditions/how-to-prevent-kidney-stones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kidney-stones/basics/prevention/con-2002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