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是指尿液中部分物質在腎臟中形成結石,根據腎結石大小不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有很大差異。其實大部分腎結石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那腎結石的病因有哪些?患者能不能吃豆腐呢。
為什麼會出現腎結石?
1、家族遺傳
腎結石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只要直系親屬中有人患有腎結石,那麼你患上腎結石的風險極高。
2、運動太少
缺乏運動的人,基礎代謝率低,新陳代謝速度緩慢,久而久之體內礦物質可結晶或形成結石。另外,肥胖的人血液中尿酸濃度高,從而引起腎結石。
3、不良的飲食習慣
高鹽分和高糖分飲食會升高血液中糖分和鹽分含量,結晶易被析出。吃太多含草酸食物如土豆、甜菜和菠菜等,攝入太多乳製品、堅果以及口服鈣補充劑等,草酸會和鈣發生化學反應,使得草酸鈣晶體顆粒過量沉澱,從而導致腎結石。
4、喝水太少
喝水太少會使得身體產生尿液過少。沒有足夠尿液衝刷膀胱、腎臟和輸尿管結石顆粒,尤其是高溫環境工作者如廚師或建築工人,患上腎結石的機率很高。
5、患有其他疾病
某些尿路梗阻性疾病如尿道狹窄、良性前列腺增生、多囊腎以及重複性腎輸尿管等易出現腎結石。另外曾經做過消化手術的人,如胃切除術、膽囊切除術和食管-胃吻合術等,會使得體內鈣水和糖吸收異常,容易形成結石。
出現了腎結石,是否可以吃豆腐?
腎臟中之所以會形成結石,是因為尿液中含有的礦物質成分高,尤其是鈣、草酸鈣和嘌呤。大量嘌呤進入體內會升高尿酸,誘發痛風,因此要少吃高嘌呤食物。攝入太多高嘌呤食物也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幹大豆或其他豆類屬於高嘌呤食物,腎結石患者可以適當吃豆腐,因為豆腐經過大量水稀釋後,嘌呤會有所流失,在製作豆腐過程中,草酸量也有所降低。但要控制豆腐量,一次性攝入不能超過300克。
腎結石患者日常怎麼吃?
每天至少保證有2500~3000毫升水攝入,尤其是夏季。一般夜間和清晨是結石成分排洩高峰期,因此要多喝水,能衝刷泌尿系統結石和稀釋尿液,減少腎結石生成。調整好飲食結構,合理搭配穀類、纖維素以及蛋白質攝入。採取低糖分、低鈉和低脂肪飲食結構,能減少鈣鈉及草酸經腎臟排出,防止尿結石復發。患者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藥物來調節血尿酸和尿液酸鹼值,達到利尿和抗菌效果,減少結石生成機率。通過藥物排石或手術取石的患者需定期做隨訪,因為腎結石復發率高且生長速度快,隨訪觀察,能了解腎臟結石生長情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溫馨提示
大部分腎結石和不良的飲食有關,因此要遠離碳酸飲料、甜食蛋糕、醃製小菜以及動物內臟和各種酒精飲料等,不然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加重痛風。
延伸閱讀:
不想被腎結石「纏上」?碰到這3種食物,再愛吃也要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