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救國: 二戰蘇軍最大的叛將 曾幫蔣介石訓練國軍

2020-12-12 一笑走天下

根據俄羅斯公布的數字,蘇聯紅軍在二戰中被俘570多萬人。這570多萬人,戰爭結束之後回到蘇聯的是190萬,剩下的人,大部分當然是死在戰俘營裡了,也有很多人就在歐洲待下來了,不願意回蘇聯了。

有一個笑話,在史達林時代,一個蘇聯人移民美國,進海關的時候,被查出行李中帶著一張非常大的史達林畫像。美國海關官員就很奇怪,就問這個人,你帶這玩意兒幹嗎使啊?那蘇聯人說,這治我的思鄉病,我只要把這畫像掏出來一看就不想回蘇聯了。

很多蘇軍戰俘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就待在歐洲了。最令人驚訝的不是蘇聯軍隊被俘人數之多,最令人驚訝的是什麼呢?這570多萬被俘蘇軍當中,有100萬人居然叛變了,向自己的祖國開槍。

這些叛徒當中,最有名的就是前突擊第二集團軍司令紅軍中將弗拉索夫。他是二戰當中蘇軍中最大的叛徒,最有名的叛將。

這樣一個蘇聯將軍為什麼會叛國投敵呢?這個過程一言難盡。弗拉索夫18歲就參加了紅軍,在國內戰爭期間跟所謂的「白軍」作戰的時候非常英勇,內戰一結束就在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深造,跟著名的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是同學。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是蘇聯高級軍官的搖籃,因為那時候坦克不是主戰兵種,騎兵才是陸軍之王。

20世紀30年代,弗拉索夫作為軍事顧問被派往中國,曾經幫助蔣介石訓練軍隊。回國之後,弗拉索夫擔任師長。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在1941年7月,弗拉索夫出任新組建的第三十七集團軍司令,在基輔參加防禦作戰。結果基輔會戰打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的防禦徹底崩潰。弗拉索夫僥倖脫出,徒步返回了己方陣地。在基輔會戰中,能活著回來就是本事。

於是,史達林下令用飛機把弗拉索夫接到莫斯科,授予他列寧勳章和紅旗勳章。可見弗拉索夫在史達林心目中是個人物,史達林還任命他為防守莫斯科的第二十集團軍司令。

俘虜的待遇不一樣

1941年11月,德軍從背後突破了蘇軍防線,莫斯科岌岌可危。

當時弗拉索夫奉命親率第七、第八步兵師,強行軍及時趕到堵住突破口,為保衛莫斯科立下了大功。接著在友軍部隊的配合下,弗拉索夫率部發動反攻,把德國人擋在莫斯科運河一線。莫斯科大反攻當中,弗拉索夫又擔任先鋒,率第二十集團軍一馬當先。可以說,在莫斯科保衛戰當中,弗拉索夫是一員梟將。等到戰役一結束,史達林任命弗拉索夫為沃爾霍夫方面軍副司令、突擊第二集團軍司令。

弗拉索夫升職之後,立刻以前所未有的幹勁兒投入工作,千方百計組織反攻,並且率部深入敵後,嚴重威脅德國第十八集團軍側翼。可惜出頭的椽子先爛,這哥們兒進展太迅速了,而其他的蘇軍部隊進展遲緩,沒能突破德軍的防線。這樣一來,德國北方集團軍群調整部署,調來大批增援部隊,把弗拉索夫的突擊第二集團軍給合圍了。在合圍圈內的蘇軍部隊達到了13萬人,弗拉索夫拼命突圍,擔任前衛的步兵師打開了一條通道,但是德軍最終還是封住了突破口。

1942年6月25日,弗拉索夫命令突擊第二集團軍以小隊形式分散突圍。實際上就是宣布整個集團軍解體,大家個顧個吧。集團軍領導分成了3個小組,由總部衝鋒鎗連做掩護,準備退到仍然堅持戰鬥的第四十六步兵師陣地,但是很快就被德軍的火力打散了。

弗拉索夫逃到了一個小村子,正在思考下一步怎麼走的時候,德國第三十八步兵軍的士兵衝進來了,用衝鋒鎗對準了弗拉索夫。弗拉索夫只好緩緩地舉起了雙手,低沉地跟德國兵講,不要開槍,我是突擊第二集團軍司令弗拉索夫中將,帶我去見你們的最高長官。

這樣,弗拉索夫中將成為了蘇德戰爭初期300萬蘇軍戰俘中的一員,政治身份一下子從天堂到了地獄,在納粹的戰俘營裡面,他看到了近乎天文數字的蘇軍在這裡遭到了非人的待遇。老實講,德國軍隊對英美戰俘還是待遇不錯的,因為雙方都是日內瓦公約籤訂國,但蘇聯不是,這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德國人覺得英美人士跟自己一樣是高貴民族,甚至說英國人是「榮譽日爾曼人」,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就應該被消滅。因此,在被德意軍隊俘虜的27萬英美盟軍士兵當中,最後死掉的只有不到9000人,而被日軍俘虜的9萬多盟軍士兵死了3萬多。但是,蘇聯軍隊就沒有這樣的好待遇了,被俘的蘇軍士兵除了少部分逃脫,大部分因為饑寒交迫而死亡。

這一切使貴為中將的弗拉索夫分外膽寒。千古艱難惟一死,人落到這個地步,很難做到不懼生死。如果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一下子被子彈打死了,這很光榮,是為國捐軀的英雄。但在集中營裡,堂堂的將軍被人吆五喝六,最後被虐待而死,這會讓人很絕望。

這個時候很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弗拉索夫沒有堅持下來。但是真正促使他迅速變節的,是一份來自祖國的可悲命令。

向祖國開戰

1941年8月16日,史達林籤署了那份著名而又殘暴的270號命令。

命令說:「指揮員和政工人員在戰鬥中如果隱瞞自己的身份,開小差或者向敵人投降,將被視為蓄意叛逃人員。其家庭成員將被視為背叛祖國的逃兵家屬而實施逮捕……責成每一位軍人,如果所在部隊被包圍,務必盡一切可能戰鬥到最後一刻,突出重圍。如果指揮員或者政委不積極組織擊退敵人,而是選擇向敵人投降,可以用一切辦法消滅他們……」

這個命令後來發展到,所有投敵者的家人將被處決,即使是從戰俘營逃脫的俘虜,也將全部被槍決。

在蘇聯統帥眼裡,沒有什麼戰俘,只有變節者。他們認為只要軍人被俘,就是變節的人。這一點跟日本和中國等東方國家的認識一致,你沒死就是變節了。原本蘇聯在對外擴張過程中,造成的民族矛盾就很尖銳,烏克蘭人、哥薩克人、波羅的海沿岸三國人、車臣人、卡爾梅克人等,平日受盡欺壓,加入蘇軍後,作戰本來就不積極,甚至把德軍當作解放者。因此,這份命令一出,更使軍心渙散,並把他們推向敵人的懷抱。這些人會想,你們當頭兒的太殘忍了!反正橫豎都是死,還要連累家人,不如投降了吧,還能有口飯吃。

270號命令並未對減少蘇軍戰俘數量產生任何積極的影響,在命令發出後的2個月,蘇軍戰俘又增加了130萬!整個蘇德戰爭中,蘇軍被俘人數達到570萬,其中叛變的超過100萬,他們組成俄羅斯解放軍或類似志願軍,調轉槍口,向祖國開戰。

有道是:「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蘇軍士兵的反叛,跟蘇聯軍官們絕不以身作則,反而集體腐敗也息息相關。一份對蘇聯第五十九集團軍的揭發材料最能說明問題:

該部隊的領導和政委貪戀女色,酗酒成風,在戰鬥過程中不是幹好本職工作,而是在前線胡作非為。比如,集團軍工程部副部長、「蘇聯英雄」科羅溫,他在酗酒後就曾帶人闖入部隊食堂,拔出手槍,向廚師索要香腸、果醬和麵包,拿到之後,還把果醬瓶子砸到地上,並命令副官在食堂安放地雷。此人還公開與司令部女打字員同居,一起去澡堂洗澡,成為下屬的「榜樣」。

再有,該集團軍炮兵參謀長薩莫伊洛夫在給打字員圖加裡諾娃的情書中寫道:「親愛的,如果你不想破壞我們的友誼,就請你收回今天說過的再不和我一起吃飯的話。這使我非常傷心,你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我為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好意。我喜歡你,或者說,我已經習慣了和你在一起。」這封情書的作者,也成了炮兵部隊的「榜樣」。

服務於該集團軍的女飛行員、打字員、通信員、醫護員無不受到上級騷擾,有個叫烏蘭諾娃的衛生員把企圖動手動腳的衛生部長官推開,結果那名長官惱羞成怒,拔出手槍對地面連開數槍,活該他倒黴,反彈的子彈擊中了他的腿部。  如果軍官們只是做點兒這類的事,那還只是影響士兵的心態。該部隊獨立話務連的軍委會成員阿夫圖霍夫與連助理女軍醫同居,因此,不讓她到連裡為受傷的戰士醫治,引起了全體人員的憤恨。

第五十九集團軍就是活脫兒的「酒色」集團軍。第三七八步兵師師長多羅費耶夫總結的最妙,有一次,他在跟一群女醫師鬼混了兩天兩夜之後對部下說:「這兒的婦女就是妓女,就得用她們,你們這些指揮員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弗拉索夫的曲線救國

蘇軍士兵在這樣的環境中,肯定會對自己的信仰產生懷疑,這樣的軍隊能贏嗎?軍官們沉溺於酒色,卻讓當兵的流血犧牲,這樣的軍官,士兵犯得著為他們賣命嗎?

因此,蘇軍士兵變節投敵的很多。在戰俘營裡,弗拉索夫也喪失了信心,認為蘇聯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唯一應該做的就是跟德國人合作,建立一個對德國屈膝的傀儡政權。弗拉索夫認為這樣可以使俄國少流一些血。

只有跟德國「合作」,才能讓蘇聯人少流血。這個念頭在弗拉索夫的思想中,越來越堅定。他跟自己的部下講:「難道流更多的血不是犯罪嗎?難道俄羅斯民族的主要敵人不是布爾什維主義和史達林嗎?難道奮起反對史達林及其同夥不是每個俄羅斯人首要的神聖義務嗎?……我終於得出了結論:我的義務是動員俄羅斯民族投入反對布爾什維克政權和建設新俄國的鬥爭中。」

弗拉索夫的這些話雖然是為自己的背叛找藉口,並且試圖拉別人下水,但是他的行為具有代表性,表現出當時的蘇聯人對史達林專制主義並不認同。這種思想把弗拉索夫綁到了法西斯的戰車上,擔任了親德的俄羅斯解放軍的首領。

弗拉索夫想站在德國人一邊,但是一開始德國人並不領情,因為不信任他,並不願意用他。據說,當時德國將軍向希特勒匯報的時候,跟希特勒說了這樣一句話:「弗拉索夫有一個想法……」希特勒立刻打斷這位將軍的話,說弗拉索夫不配有想法,誰批准他們穿德國軍裝?我們沒有那麼多德國軍裝給他們穿。

直到二戰 後期,也就是戰爭對德軍十分不利的時候,德軍才啟用弗拉索夫。1944年下半年弗拉索夫終於獲準成立了俄羅斯解放軍,包括陸空兩軍,人數有5萬。士兵和指揮官都來自戰俘和歐洲的俄國僑民。建軍後原有的反共白軍都來投奔,人數達到近10萬。

1945年2月9日俄羅斯解放軍第一次參與對蘇實戰。但不久第一師師長謝爾蓋·布尼亞琴科便意識到局勢不可逆轉,不願再為德國效力,從奧得河前線撤下轉往捷克與主力會合。德軍指揮官費迪南德·舍納爾甚至親自前往挽留,但在一番舌戰之後他意識到無法留住俄羅斯解放軍,悻悻而歸。

弗拉索夫和下屬在意識到蘇軍已勢如破竹之後,為求戰爭結束後自保,與中立國瑞典和瑞士曾有接觸,但沒有成果。

布拉格之戰

正當弗拉索夫和俄羅斯解放軍一籌莫展之時,布拉格爆發反對德軍的起義。起義者力量不足,而此時無論盟軍還是蘇軍距離布拉格都相差甚遠。於是起義者派代表向在捷克境內的俄羅斯解放軍求援。弗拉索夫和謝爾蓋·布尼亞琴科等認為如果幫助起義者,在將來可以獲得政治避難權並獲盟國的同情;同時鑑於同為斯拉夫人,於是決定幫助起義。

5月5日俄羅斯解放軍正式出兵,很快便基本控制布拉格全城。但史達林獲悉後立即派莫洛託夫向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首腦貝奈斯施加壓力以迫使其放棄與俄羅斯解放軍合作;同時科涅夫受令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加速前進。艾森豪受到蘇聯的壓力,也命令即將進入布拉格市區的巴頓放棄布拉格。5月8日弗拉索夫等被迫撤出布拉格。

末日

不久弗拉索夫及其部下在東西夾擊下被俘。但究竟是哪一方俘獲他們(或受降)卻仍有爭議。不過他終究落回到曾經的「自己人」手裡。1946年8月1日,他們被蘇聯判處絞刑。據稱弗拉索夫是被最殘忍的手段折磨至死的:蘇聯甚至向全體人民詳細描述了他死去的過程及他臨死前掙扎了多長時間。他部隊裡的軍官和士兵也都被用同樣的方法處死。

蘇聯解體後原俄羅斯解放軍官兵其名譽陸續恢復,但一直未涉及到弗拉索夫。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松山會戰,國軍激戰炸平山頂,蔣介石為何卻仍心懷不滿?
    抗日戰爭時期松山會戰時歷次大戰中最為激烈的一戰,負責進攻的國軍第八軍為了儘快攻破日軍陣地,甚至不惜動用數噸TNT高爆炸藥直接將山頂炸平。松山位於雲南邊境地區,是滇西日軍最為重視的防禦據點,日軍指揮官曾叫囂國軍如果想要攻佔松山至少需要付出十萬人的傷亡。
  • 二戰時日軍喪失了和蘇軍拼刺刀的機會
    日軍展開的白刃戰,在日俄戰爭中,取得了較好的戰績;由於日軍身材矮小,非常重視拼刺訓練,故身高馬大的沙俄士兵,大都拼不過日軍,因此,日軍視白刃戰為關鍵時刻壓到對手的制勝法寶。二戰時期,半自動步槍、衝鋒鎗、卡賓槍等自動槍械,被大量運用於戰場,面對新型步兵槍械的不斷湧現,日本軍部仍然死板地堅持百發一中的衝鋒鎗,不如彈無虛發步槍的態度。
  • 抗日戰爭龍陵戰役,前線國軍大獲全勝,蔣介石為何卻怒斥為恥辱?
    1944年6月,宋希濂奉命率領國軍第十一集團軍主力部隊繞過日軍松山陣地,對龍陵地區發起突襲,而龍陵戰役也是國軍反攻滇西的三大戰場之一。在反攻滇西之戰中,龍陵戰役可謂重中之重,其餘的兩大戰場實際上都是為龍陵戰場所服務,只要能夠攻佔龍陵那麼日軍在滇西將再無立足之地。
  • 抗日戰爭血戰騰衝,前線國軍精疲力盡,蔣介石為何卻嚴令進攻?
    於是第五十四軍被留在印度,而闕漢騫的軍指揮部卻被原封不動地送回國內,蔣介石雖心中憤恨卻無可奈何,只得下令讓闕漢塞重組第五十四軍。就在闕漢騫等人心生退意之時,蔣介石卻親自致電騰衝前線,要求前線國軍在九月十八日國恥日之前務必收復騰衝。
  • 抗美援朝期間,蘇軍提供裝備都是二戰舊貨
    由於抗美援朝戰爭正在緊張進行,已經無法按部就班地進行訓練學習,為此,中蘇雙方決定,採取「師傅帶徒弟」式的一幫一培訓方式,進行突擊訓練,以便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蘇軍提供的輕武器並不難學習操作,因為其並沒有慷慨大方到將現役裝備即1947年投產的AK-47全自動步槍提供給志願軍,而是提供了二戰時期廣泛使用的波波沙-41型衝鋒鎗和沙俄時代就開始沿用的莫辛-納甘步槍,對於久經沙場的志願軍官兵而言,這兩款武器的操作並不陌生,使用起來也非常順手。
  • 國軍上將海軍司令桂永清,曾判處死刑蔣介石刀下留人,字寫得可以
    國軍上將桂永清,江西貴溪鷹潭樓底桂人,他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被蔣介石視為嫡系中的嫡系,所以,他寫過一首吹捧老蔣的《領袖歌》歌詞:大哉中華,代出賢能!歷經變亂,均能復興!蔣公中正,今日救星;我們跟他前進,前進!復興,復興!
  • 國軍20億重金打造炮兵團,蔣介石向白崇禧炫耀,在抗戰中戰績如何
    抗戰中,蔣介石政府耗資2000萬銀元打造的最強炮兵團,戰績如何現代火炮被稱為「戰爭之神」,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據統計,整個二戰中各國士兵的傷亡約有70%-80%都是各類火炮造成的。二戰時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當初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時候,中國只有四五百門火炮,相當一部分還是北洋時期遺留的各色舶來品,老舊不堪。
  • 二戰中蘇軍不敢和日軍拼刺刀?蘇軍:不是不敢,是因為沒必要
    其實在日俄戰爭中,日軍與俄軍就已經在刺刀上較量過了,日軍當時對刺刀訓練極為重視,加之戰術合適,兩三個矮小的日本士兵靠在一起,就能對付一個班的俄軍,給了俄軍深刻印象。
  • 二戰末期蘇軍已經拿下千島群島,蘇聯為什麼不一鼓作氣佔領日本?
    很多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在二戰中所有的對日宣言都是中美英聯合發表的,蘇聯即便是參與其中,但是也絕不在文件上署名,這其中原因是由於當時的蘇聯並沒有對日本宣戰。雖然美蘇同處於反法西斯同盟,但是蘇聯在二戰的絕大部分時間內都與日本保持了和平。在佔領中國東北後,日本曾一度想要北上進攻蘇聯拿下西伯利亞。
  • 扎波羅熱之戰:二戰蘇軍規模最大的夜間進攻戰役!
    第聶伯河戰役並非一次戰役,而是由梅利託波爾戰役、扎波羅熱戰役、頓巴斯戰役、茲納緬卡攻勢等多個戰役組成,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扎波羅熱戰役,這是蘇軍在二戰期間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夜間進攻戰役。德軍在防線外圍構築了一條深3.5米、寬6米的反坦克壕,並且在壕中灌注了近1米深的水,在蘇軍可能主攻的方向上,德軍還埋設了大量反坦克地雷,以阻擋蘇軍裝甲部隊。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
  • 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上)
    1.抗日戰神---薛嶽,1896-1998,廣東,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時曾任國民黨五、六屆中央監察委員,湖南省主席,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金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薛嶽公認為抗日戰爭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指揮其部先後殲敵十四萬。
  • 二戰時期各國軍事實力排名,日軍第二,排第一的是哪個國家?
    今天小編就結合二戰各國軍隊的表現,分析一下哪個國家的軍隊能排第一。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不太好,不能否認他們沒有戰鬥力,主要是戰鬥意識差。只要他們認為自己完成不了任務,就會選擇投降,或者一般情況下,在戰場上遇到人數比自己多的時候也會選擇投降。而在戰場上,義大利軍隊就像旅行,身上帶著麵包和紅酒。所以義大利軍隊是二戰時期戰鬥力最差的。
  • 抗日戰爭黃河決堤真相,蔣介石急令撤退,前線國軍為何大惑不解?
    然而僅僅數日之後,商丘便在日軍主力部隊的進攻下宣告淪陷,國軍守將黃杰以通訊中斷為由率部撤離商丘,日軍前鋒直接出現在了薛嶽兵團的側後方。其實對此情況,蔣介石早有預料,曾下令程潛和薛嶽抽調部隊組織預備隊以備不時之需,然而蔣介石的命令卻沒有得到程潛等人的認同,並未完全執行。
  • 解放時期,有軍事才能,卻得不到蔣介石重用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解放戰爭時期,有軍事才能,這得不到蔣介石重用的國軍將領們。 儘管,白崇禧一直屬於是國軍中的高級將領,但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很微妙,而老蔣也從未真正相信過白崇禧。 在三大戰役結束後,白崇禧與第四野戰軍在兩湖之地展開了衡寶之戰,結果失敗了,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太大的作為。假如蔣介石很器重白崇禧的話,把東北交給白崇禧,肯定會是另一番景象。
  • 老照片:穿草鞋的蔣介石,參拜靖國神社的溥儀,沒步槍高的日軍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穿草鞋的蔣介石,參拜靖國神社的溥儀,沒步槍高的日軍【二戰時,美國沙灘上無憂無慮的百姓】1943年,汪精衛偽政府對英美宣戰,中國大地上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抗日戰爭,蘇聯人在列寧格勒發動反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是最激烈得時候。
  • 中原大戰隴海之爭,國軍德械師首戰失利,蔣介石為何卻奠定勝局?
    國軍戰前收繳物資閻錫山和馮玉祥對於自身的劣勢也是心知肚明,因此決定採取「先計敗、後計勝」的策略,以萬選才、孫殿英等雜牌部隊為前鋒向徐州摸索前進。前線國軍部隊在中原大戰爆發前夕,馮玉祥麾下心腹謀士張鍅因為不同意貿然起兵反蔣而被問罪,張鍅逃離西北軍之後接受了蔣介石的邀請並透露了部分西北軍的部署。
  • 二戰老照片:蘇軍狙擊手被俘虜,圖4的德國士兵真心帥氣!
    在東線戰役展開後,蘇軍一名狙擊手被俘虜,旁邊的德軍士兵笑得極其燦爛,在德國對蘇聯入侵的前期,德軍俘虜了超過300萬蘇軍士兵。 1943年駐守在比利時貝弗洛訓練營的黨衛軍第12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師)第25裝甲擲彈兵團軍官,圖中的德國士兵真心帥氣,穿上軍裝實在是太帥氣了!
  • 哈士奇扛炸藥包專炸自己人,二戰時蘇軍的反坦克犬到底有多大威力
    他們從軍犬學校調來4個連,500多條受過「專門」訓練的軍犬。士兵們將炸藥包捆綁在他們身上,背上還插著一個槓桿。只要它們能鑽到坦克下面,槓桿就會因碰撞而扳動引信。這看似簡單,但訓練起來特別難。蘇軍採用了「條件反射原理」,先餓他們幾天,然後再讓它們在啟動的坦克下進食。理論上來說,軍犬看見坦克就會條件發射式地認為用餐時間到了,然後自動地鑽入坦克底下。事實也如蘇聯人所料的一樣,但結果卻讓人悔恨不已。戰場上的槍林彈雨是訓練場所無法比擬的,許多新兵第一次上戰場都很緊張,但哈士奇卻沒有慫。
  • 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的裝甲為何沒有作為主攻?沼澤太多
    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蘇德戰爭中蘇軍最大的一次戰略大反攻,在代號為「巴格拉季昂行動」中展開。另一方面,由於戰場沼澤的影響,限制了裝甲坦克的打擊作用,因此,蘇軍不僅在戰前進行了坦克過沼澤的訓練,也砍伐了大量樹木在沼澤上鋪出了若干道路,坦克出其不意出現在了德軍後方。總結:白俄羅斯戰役,蘇軍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加快進攻速度,向心突擊也好,炮兵彈幕進攻也好,最終的目的都是合圍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