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周末·博物志|玉汝於成——潘玉良眼中的女性、故鄉與世界

2020-12-15 川觀新聞SCOL

1924年潘玉良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註冊證的照片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走進墨綠色調的展廳,在長廊盡頭的玻璃門上,懸掛著潘玉良著名的《自畫像》。一張頗長的面頰,略顯鬆弛的皮膚,畫中的潘玉良目光斜視,滿臉不屑,姿態高傲。

12月11日,「玉汝於成——潘玉良藝術人生」展覽(以下簡稱「玉汝於成」展覽)在成都博物館(以下簡稱成博)開展。「玉汝於成」出自《詩經·大雅·民勞》,意指苦難和挫折會鍛鍊你,直至使你成功。策展人肖飛舸說,所有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逆境能使一個人獲得真正的成功,「這是潘玉良一生的寫照。」#SplitPageHere#

出走的娜拉:20世紀初的「她力量」

「她是真正意義上中國第一批自我覺醒的女性。」肖飛舸告訴記者。

《白牡丹》

作為中國西洋畫第一流女畫家,全國曾數次舉辦過潘玉良主題的繪畫展覽。肖飛舸說,這次陳展打破從藝術史內部分析藝術的策展思路,以「女性的自我實現」作為展覽切入點,展示以潘玉良為典型代表的中國新女性,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社會與文化變革中的覺醒。

20世紀初的中國,在新舊交替和中西碰撞之中,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女性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出走的娜拉」們在各個領域發聲,在當時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

隨著世界美術思潮在中國傳播,梁啓超、蔡元培、劉海粟開始倡導以「美育」提高國民素質。在藝術領域,出現潘玉良、方君璧、關紫蘭、蔡威廉、孫多慈等「新女性藝術家」。

1920年,中國第一所現代美術專科學院——上海美專破天荒地招收第一批女學生,潘玉良成為首批十二名女學生中的一員。

當時,能夠進學校讀書、學習藝術的女性,多來自書香門第或富裕家庭,出身寒微的潘玉良得此機會,格外地勤奮努力。

上海美專以開明著稱,曾因使用人體模特引起巨大風波,校長劉海粟帶領師生頂住巨大的社會壓力,依然堅持這樣的藝術實踐。即使辦學環境如此開放,也因好事者翻出潘玉良的出身將她勸退。她只得考取法國裡昂中法大學,在毫無語言準備的情況下奔赴法國。

到達法國後,潘玉良幾度轉學,從裡昂大學藝術科到巴黎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再到義大利皇家美術學院,只為「平面立體兼攻,繪畫雕塑並舉」。外語功底不佳的女留學生,能做出如此地大膽舉動,體現了她性格裡的「蠻性」,那種必要掌握自己命運的毅力和決心。

由於成績優異,她獲得義大利教育部獎勵的津貼,作品參加義大利國家展覽會,成為第一個獲此榮譽的中國女畫家。

學成歸國後,她被上海美專、中央大學聘為教授,成為中國第一位高等美術院校的西畫系女性領導,並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這也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女性油畫家的個展。同盟會的四位元老蔡元培、張繼、易培基、柏文蔚等聯名發表啟事,向世人推薦潘玉良。1937年,潘玉良在南京舉辦畫展,陳獨秀更送來題詞高度讚揚她的「新白描」。#SplitPageHere#

《戴花執扇女》

自我表達:繪畫中的女性主義

美術評論家賈方舟曾評價,潘玉良是中國女性藝術家中最早將視角轉向自身,最早關注到女人的生存狀態的藝術家。

潘玉良一生都在探索她作為女性的社會身份,女性主題繪畫也因此成為她最典型的藝術符號。其中,女性肖像畫和人體畫是潘玉良最重要的藝術主題。

《自畫像》

1920年代,潘玉良開始給自己畫像。潘玉良並非學院派出身,沒有文人畫的美學特質,作品往往呈現出質樸的生命力。越到後期,這種自我的風格愈發明顯。這次展覽中也展出數幅她極具代表性的自畫像。

著名歌唱家周小燕是潘玉良的友人,據周小燕回憶,潘玉良走在街上是有回頭率的,但並非因為她美,而是因為獅子鼻、厚嘴唇,相貌可以說有些「醜」。而且,潘玉良出身貧寒,目不識丁,聲音粗魯,愛喝酒划拳。1955年,她的丈夫潘贊化在寫給她的信中說道:「你一生不解(講)究裝飾,更有男性作風。少年騎馬射箭,都是好手。」

她在自畫像中所呈現的自己,也全無傳統女性畫像中的白皙皮膚和纖細身材,更沒有傳遞出任何端莊優雅的賢淑氣質。相反,她用粗獷的線條和大膽的用色,將自己刻畫得粗獷與不羈。在這樣的「醜態」下,她目光堅毅、強勢,甚至帶著一絲冷峻,將自己從男性審美中解放出來,向女性的主體意識靠攏。

如果說自畫像是在找尋自我,那女性肖像畫則延伸了她對女性藝術的理解。她筆下的女性,同樣跳脫了傳統審美中纖細嬌美的形象,往往髖部寬,大腿粗,體型壯實,造型誇張,是充滿力量、富有生命力的女性形象。而且,這些人物不論何種身份、年齡、種族,大多呈現出堅毅、真誠神情,看上去自信、堅定而沉靜。

創作於1944年《窗前女郎》,和她許多別的女性肖像畫一樣,善於以面部特徵表現內心。畫中的女子姿態輕鬆自然,眼神清澈友善,豐富而和諧的色調,讓整個畫面洋溢著生命的活力。

女性人體也是潘玉良重要的作品主題。1952年的《攏發女人體》,潘玉良用西方繪畫對人體的表現技法,結合中國書法的線條勾勒人體輪廓。以人體結構為基礎,卻不追求結構的絕對精準,而是以誇張的臀部、結實的大腿、扭曲的肢體強化人體的健美感和力量感,呈現出壯實且富有生命力的女性。

這些作品既是潘玉良理想化的自我期許,也是她不斷喚醒女性主體意識的方式。女性作為一種藝術符號,不再是男權社會主導下的觀察對象,而是她們進行自我表達的載體。#SplitPageHere#

潘玉良工作照

藝術實踐:「合中西於一冶」

潘玉良曾淪落社會底層,過往經歷如影隨形地壓迫著她。儘管藝術水平有目共睹,也受到眾多名流大家的推崇,但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仍有許多對她作品以外的惡意中傷。

潘玉良入學登記照

世俗的壓力如跗骨之蛆,唯有藝術是她尋找身份認同和確立自我尊嚴的途徑。1937年,潘玉良再次出走海外。

次年,潘玉良定居巴黎蒙帕納斯。從1910年至二戰,畢卡索、馬蒂斯、夏加、莫迪裡阿尼、米羅、布朗庫西等現代藝術家都曾匯聚於此。從立體主義、抽象派到超現實主義,各種新理念和新流派在這裡層出不窮,帶給潘玉良無限的創作靈感。

旅居海外四十年,嶄新的環境和氛圍,影響了她的繪畫風格,拓寬了她藝術實踐的主題,也同時帶來她作為女性在社會和生活中更多的可能。

通過「她眼中的世界」,展覽展出潘玉良一系列寫生作品。在法國四處遊歷,她不常關心巴黎的宏偉建築,喜歡畫巴黎街頭的浪漫約會,樹蔭下的姐妹聚會,海邊的野餐和日光浴,這些畫色彩飽滿,構圖和諧,作品的基調皆簡潔而明快。

花卉也是潘玉良重要的繪畫主題,在花卉作品中她展現了作為女性細膩溫柔的一面。《白牡丹》是其中很受歡迎的一幅作品。潘玉良涉獵多種藝術形式,也創作過水彩畫,這幅畫呈現了水彩畫般的通透輕盈,光線照耀下白牡丹的柔美而嬌豔。

潘玉良的藝術實踐廣泛,並不拘泥於某種流派或風格,涉及油畫、彩墨、白描、素描、雕塑、版畫等多種形式。劉海粟曾在她回國時指出,她的作品有過於自然主義的傾向。這使得潘玉良開始學習中國繪畫,並逐漸將國畫傳統的線描融入到優化創作中,並最終提出「合中西於一冶,必及由古人中求我,非一從古人而忘我」的藝術主張。

潘玉良將中國畫的線描方法與西方繪畫的造型方法相結合,恰好符合陳獨秀所提倡的「以寫實主義入中國畫」的觀點,被他贊為「新白描」。這種線描帶有中國書法的韻味,通過筆致的輕重緩急,表現人體結構,因其剛勁有力,對畫面構成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故得名「玉良鐵線」。肖飛舸說,這次展覽特意以一個獨立單元展現她的多元藝術探索,其中一些作品是在國內首次展出。

旅居法國的四十年裡,潘玉良多次舉辦展覽,收穫無數榮譽,多件作品被巴黎現代美術館、塞努西博物館等機構收藏。然而,回不去的故鄉一直是她心中的隱痛,也成為她最重要的創作靈感和驅動力。到了後期,或許是對故土眷戀所激發的民族審美意識,愈發強化了她「合中西於一冶」的藝術風格。

她開始嘗試彩墨畫,試圖將學院派寫實精神運用在以線造型的中國水墨畫之中,走出一條中西融合之路。1961年的《梳妝女》,是潘玉良彩墨畫的成熟之作。畫面描繪一位女孩正慢慢進行梳妝,呈現出類似於浮世繪平面化、裝飾化的特徵,而「梳妝」的主題也是中國文化中女性獨有的情思的映照。

1942年的《野菊花與線裝書》裡,畫面主體是瓶中白菊,右側放著中式線裝書和菸斗。早年寓居上海時,潘玉良和丈夫潘贊化愛種白菊花,畫中的菸斗或許也寄予她對丈夫的思念。潘玉良常以故鄉的風物為創作對象,這幅畫一直被看做是她對親人和故鄉生活的懷念。

旅法期間,潘玉良始終堅持不結婚、不改國籍、不與畫廊籤訂協議的「三不原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黎淪陷後,中國也面臨戰爭危機,潘玉良義賣畫作,捐款救國;創作《屠殺》等作品揭露法西斯罪行;並通過公開演講等實際行動為國家民族奔走吶喊。

晚年的潘玉良愈發渴望回國,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寫下詩句「何時飛故裡,不做寄籬人」。1977年,82歲的潘玉良病逝於巴黎,身著中國旗袍被安葬於蒙帕納斯墓地。視藝術為生命的她,託友人將自己4000餘件作品運回國內捐贈給博物館。潘玉良一生囿於身份,尋找自我,在故鄉與異鄉輾轉,終於通過藝術葉落歸根。

相關焦點

  • 傳奇女畫家、「中國印象派第一人」潘玉良展覽成都博物館開幕
    2020年12月11日下午,在成都博物館三層臨展廳,「玉汝於成——潘玉良的藝術人生」展覽的策展人通過直播方式為觀眾們做了一場生動的線上講解。本次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3月,面向觀眾免費開放。在極具藝術感的展廳中,近百幅被潘玉良苦心留存、輾轉運送回國的珍貴畫作驚豔亮相,其中包括油畫、彩墨、白描、素描等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不少為潘玉良的代表作,更有部分作品是首次向公眾展出。
  • 成博潘玉良畫展開幕 拼盡一切做自己身體的主人
    本次展覽三位女性策展人,紅衣為肖飛舸 12月11日,在一個陰鬱的冬日下午,成博「玉汝於成——潘玉良的藝術人生而展覽名出自北宋大儒張載的《西銘》: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 「意思就是說艱難困苦能夠打磨一個人,讓人獲得成功」,本次展覽策展人肖飛舸表示,「這句話特別適合用來形容潘玉良的一生。」 略帶不屑、有點憤怒、非常堅毅 畫展入口,擺放著潘玉良著名的《臨窗自畫像》。
  • 「傳奇」女畫家潘玉良畫展12月登陸成博
    玉汝於成 潘玉良的藝術人生 12月11日,「玉汝於成——潘玉良的藝術人生」展覽將在三層臨展廳免費面向公眾開放。
  • 「逆襲女王」潘玉良個人畫展將在成都博物館舉辦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2月11日,「玉汝於成——潘玉良的藝術人生」展覽將在成都博物館免費面向公眾開放。本次展覽將展出近百幅被潘玉良苦心留存、輾轉運送回國的珍貴畫作。這些畫作鍾包含了油畫、彩墨、白描、素等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其中不少為其代表作,更有一部分作品是首次向公眾展出。
  • 「中國印象派第一人」潘玉良藝術展亮相成博
    12月11日,「玉汝於成——潘玉良的藝術人生」展於成都博物館三層臨展廳免費向公眾開放。近百幅被潘玉良苦心留存、輾轉運送回國的珍貴畫作與觀眾見面,其中包括油畫、彩墨、白描、素描等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不少為其代表作,更有一部分作品是首次向公眾展出。這些畫作,不僅體現了上個世紀初以來,中西藝術碰撞融合的高峰,也展現了一個女人用頑強不息的奮鬥,尋找尊嚴與價值的歷程。
  • 潘玉良:從雛妓到畫家,這個不漂亮的女人用畫筆徵服了羅浮宮
    然而,這個名叫潘玉良的女子,從雛妓到小妾,再從小妾到國際知名畫家,簡直是一部獨立女性的傳奇人生。著名畫家徐悲鴻曾說:「中國不過三個畫家,其中一個便是潘玉良。」有著畫魂之稱的潘玉良,被認為是「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之一。
  • 我的起源博物志位置在哪?博物志調查物收集攻略[視頻][多圖]
    我的起源博物志調查物一般在什麼地方收集?調查物的類型有非常多,今天我們主要來講解博物志的收集技巧,玩家們對博物志的位置不是特別的了解,小編今天就來分享博物志調查物的位置以及收集的方法,下方已經準備好具體的攻略。
  • 博物志 | 拉什莫爾山雕像 之二
    △ 電影《火星人玩轉地球》劇照電影《美國之隊:世界警察(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中,拉什莫爾山就被美國之隊闢為他們的基地。不過,最後它卻被麥可·摩爾的自殺炸彈炸毀了。△ 電影《美國之隊:世界警察》劇照在《星際旅行V:終極先鋒(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ntier)》加長版電影中,在2280年代拉什莫爾山上新增了第五位虛構的非裔女性總統的雕像
  • 民國才女潘玉良從小妾到風塵女子,再到名畫家的華麗轉身
    潘玉良·自畫像潘玉良本姓陳,名秀清,1895年夏天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貧苦家庭。童年時期的她,命運相當悽慘。潘贊化鼓勵潘玉良重新規劃自己人生,建議她學習必要的文化知識。潘玉良求之不得,纏著潘贊化做了自己的啟蒙老師。偶然間,潘贊化發現潘玉良具有繪畫天賦,自己又沒有能力教授她這些知識,就鼓勵潘玉良報考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 青羊博物志
    如果你到成都旅遊自然少不了到天府廣場打卡這裡不僅是成都市中心的心臟地帶>「倥傯的鄉愁——張大千」「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文明的迴響——來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寶」「靈蛇傳奇」藝術展、「映世菩提特展」…… ……一件件來自世界各國的精美藏品
  • 討論女性藝術家時,我們究竟在談什麼?
    近幾日,接連看了不少女性藝術家的展覽,也聆聽了多場關於女性藝術的研討會,筆者發現,在這些以男性評論家、藝術家為主導的討論中,女性藝術家本身關於創作的話語卻十分醒目地缺席了。「行為藝術之母」阿布拉莫維奇與伴侶烏雷為例,兩人的分分合合令人唏噓,他們的許多作品都是共同創作,探討兩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和彼此之間的關係,甚至最後的分手儀式也是兩人各自從長城兩端相向而行的一場行為,但阿布拉莫維奇在藝術史中的地位並不由烏雷決定,甚至烏雷的名聲遠遠不及阿布,阿布拉莫維奇離開烏雷後嘗試將行為藝術與其他藝術媒介更廣泛地融合,話題也延伸到了故鄉、戰爭這樣深入的探討
  • 《天府周末》年度人文榜來了|2020,他們讓當代文壇精彩不斷
    2020《天府周末》年度致敬作家頒給百歲作家馬識途。 2020《天府周末》年度作家:阿來(肖雨揚攝)2020《天府周末》年度作家:阿來2020《天府周末同時,2020也是阿來的近作《雲中記》橫掃各大文學獎的一年,阿來以創造性的文學手法,對汶川大地震進行書寫,在世界文學史上,比較好地處理了人類與自然災害之間關係問題。「雲中記,三個字,很美很空靈,我喜歡這樣的美感,世界上有很多令人傷心的事情,我們需要美好的念想。我願意寫出生命所經歷的磨難、罪過、悲苦,但我更願意寫出經歷過這一切後的人性的溫暖和閃光。」
  • 天府之肺,熊貓故鄉,在雅安感受文化與自然之美
    是那首紅極一時的民謠《 成都 》,還是時尚與潮人聚集的太古裡街頭,亦或是「天府之國」的美譽頓時浮現腦海。而今天,我將帶你去看到的並不是 成都 這所城市,而是距離 成都120公裡外的「天府之肺」—— 雅安 。此次,我們跟隨新浪 雅安 一起,而我們也在這次為期兩天的行程中,深深被 的文化底蘊所感染。
  • 新加坡張荔英回顧展:與潘玉良齊名的她,是張靜江的女兒
    新加坡張荔英回顧展:與潘玉良齊名的她,是張靜江的女兒 何華 2020-12-03 08:46 來源:澎湃新聞
  • 博物志 | 拉什莫爾山雕像 之一
    二分之一 未完待續相關閱讀博物志 | 嘆息橋博物志 | 帕特農神廟 之一博物志 | 帕特農神廟 之二博物志 | 亞歷山大燈塔博物志 | 雷峰塔 之一博物志 | 雷峰塔 之二
  • 「遊客眼中的正定」《河北一古剎深處竟藏著魯迅眼中的「美神」》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正定「遊客眼中的正定」專欄,帶您了解「他們」眼中不一樣的正定。上個周末這座位於河北省城石家莊以北15公裡的古城,不僅是趙子龍的故鄉,還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山國的國都,在歷史上曾與保定、北京並稱為「北方三雄鎮」。
  • 「天府之肺 熊貓故鄉」雅安 亮相2020年成都平原經濟區春晚!
    (廣 告) 「同飲一江水,共敘天府情。鼠歲爆竹喧,幸福小康年。」成都平原經濟區「1+7」八座城市,一起過年了。 圖:雅安藏茶文創掛飾 在晚會現場,雅女陳瑩向大家誠意推介「天府之肺 熊貓故鄉」的城市發展、生態環境和地域風情
  • 外地人眼中的成都 VS 成都人眼中的成都
    在慕名而來的外地人的眼中,成都年輕充滿活力,生活無比愜意休閒,到處充滿機遇與挑戰。成都是外地人眼中的詩和遠方,而在老成都人眼中....那可能就是米和糠.....03春熙路外地人:成都最繁華的商業圈,購物的天堂,匯聚了全成都的美食和美女,簡直就是成都對於世界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