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為何放棄武漢、北京,定都南京呢?

2020-12-13 舟子說史

南京就地理位置,並不處於全國的中心,那麼,國民黨為什麼要定都南京呢?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從1927年4月18日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直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二十二年間,國民黨政府曾兩次遷都。國民黨政府兩次遷都屬迫不得已,國民黨還是定都南京時間長。

國民政府為什麼要定都南京呢?主要因為:第一,中國歷史上南京多次建都;第二,南京是孫中山生前廣泛考慮的中華民國首都;其三,蘇、浙、皖的工農運動不像兩湖那樣高漲。第四,國民政府的有效統治範圍和統治基礎主要是江浙地區。

歷史上多次建都南京,是國民黨定都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前,南京歷史上有十次建都,歷一千七百年,十個王朝或政權以其立都的先後為: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孫中山建立的中華民國。

孫中山最屬意的是九省通衢之地武昌(孫大炮理想主義的一個例子),但是開會建國的時候清軍已經打下了漢陽,武漢離北洋軍閥的勢力太靠近了,後面基本被北洋軍閥所掌控,這樣顯然不合適,也就是南京了。接下來,孫中山跟袁世凱達成協議,按慣例,應該是北京。可是孫中山不沒同意建都北京,而要求變成南京。

孫中山非常重視建都問題,他強調:「南京是民國開基,長此建都,好作永久紀念。」孫中山和國民黨元老們主張定都南京,也是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在袁世凱成為總統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孫中山想調虎離山,威逼參議院定了南京,但是袁世凱實力更強,沒有就範。在北洋政府時期(大致到1928年),中華民國的法定首都依然是北京。

國民黨定都南京前,雖然蘇、浙、皖三省的工農群眾運動已蓬勃興起,但其勢力遠不像兩湖地區那樣強大,蔣介石認為,在和中共反目之後,武漢地區的工農運動高漲,當時蘇、浙、皖的工農運動相對薄弱,也是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民政府的有效統治範圍和統治基礎,主要是江浙地區,其他地方主要是各軍閥的地盤,不是國民黨中央的部隊。故而,這個階段的國民政府,只能把首都放在南京。

作為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在隨後胡幾十年的發展中沒有落伍,國民政府把城市的發展的輝煌留給了古都南京,使他再次擁有了一次首都的榮耀!

相關焦點

  • 南京,作為民國首都只有14年,斷斷續續有多少次呢?
    從1912年到1949年的民國38年間,南京作為首都滿打滿算不到14年,為何說到民國首都,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呢?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開創共和。定都南京的臨時政府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當時,南北雙方就已達成默契,只要袁世凱迫使清帝退位,即可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孫中山從就任之後,派員至北京迎袁世凱到南京就任。而袁世凱當然不願意離開北京!2月12日,清帝在袁世凱脅迫下退位。孫中山履行「就職宣言」中承諾,次日就在南京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讓位於袁世凱。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 當年武漢是怎麼當上國民政府首都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武漢從來沒有當過中國的首都,但實際上,1926年12月到1927年8月,武漢是當時國民政府的總部所在地,雖然只有大半年時間。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當年武漢是怎麼當上國民政府首都的。國民黨元老一開始是反對遷都的,但是形勢難擋,最後還是同意了,不過,他們也採取了反制措施,那就是在武漢成立了國民黨臨時聯席會議執行最高權利,推選徐謙為主席,並準備迎接汪精衛為正式武漢國民政府的主席。
  • 我國古代定都北京的政權有哪些?為什麼?
    所以北京進可攻、退可守,是難得的風水寶地,所以歷史上曾經做過多個政權的國都。但是即便如此,由於位置相對靠北與傳統的國都城市長安、洛陽、開封、鄴城、南京等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所以在元朝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定都於此。也正是從元朝開始的元、明、清才開始定都北京,這中間又深層次的原因。
  • 國民政府時期為何要設立12個直轄市
    一、國民政府時期曾有12個直轄市1921年7月北京政府頒布的《市自治制》中曾規定京都市由內務部直接監督。這是提出設置由中央政府直接監督的市的第一個正式法令,但這種市是屬於自治性質的。真正在行政區劃中實行直屬於中央政府的市建制始於1926年。
  • 為何英國願意歸還香港,卻堅決不放棄馬島呢?
    因為他面對的對手不一樣,不放棄馬島,是因為英國不害怕阿根廷,但是對於香港,英國非常忌憚崛起後的中國。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為了紀念海軍司庫福克蘭將軍,將群島稱作福克蘭群島,位於大西洋南部,距離阿根廷510公裡。
  • 民國時期為何選擇南京作為首都
    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1887 年,孫中山就對中國首都的選擇有過縝密的考慮,他曾主張「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漢,四京即西京重慶、東京江寧、南京廣州、北京順天。可見,孫中山關於首都的第一選擇,應是武昌。南京總統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建立一個統一的臨時政府已是迫在眉睫。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前世今生
    但是在這個時期,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發生了多次轉移,每次都是一段活生生的歷史,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講解一下其中的過程。一、廣州國民政府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南方各省逐漸脫離北洋政府。1918年的7月,雲南和兩廣進步人士脫離國會,成立了廣州軍政府,形成與北洋政府的「南北對峙」局勢。1925年孫中山肝炎復發病逝於北京。
  • 明朝建都:朱元璋鍾意開封卻只能選南京,朱棣天子守國門定都北京
    他回到應天后正式宣布,應天稱南京,開封稱北京。在徐達等人攻佔大都後,朱元璋又再次去開封,可見他對開封還是很重視的。但是開封最終卻沒能成為明代的首都,既未進行都城營建,也未建立行宮。原因是朱元璋經過兩次實地考察後,看到那裡「民生凋敝」「水陸轉運艱辛」, 漕運早已不如唐宋時代了,放棄了在那裡建都的念頭。
  • 如果明朝不遷都北京,始終定都南京,是否會撐過崇禎末年?
    從此,直到明朝崇禎帝去世為止,明朝的都城都在北京。從定都的不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父子觀念的差距。2、 遷都北京的無奈雖然明朝遷都北京,但是,在明朝的制度上,南京依舊是明朝的首都,不過,在地位上,這兩個首都之間的差距可極大。
  • 日本佔領武漢為何沒有發生大屠殺?原因可不簡單
    南京失陷之後就有了南京大屠殺,直到現在很多人們看到當時的照片也會感覺到悲從心來,這也能夠想像得出日本做出了什麼樣的惡行。日本佔領武漢為何沒有發生大屠殺?原因可不簡單 當時武漢同樣是國民政府的一個大城市,日本佔領武漢之後為什麼就沒有出現像南京大屠殺那樣的屠殺呢?難道日本人開始信佛了嗎?
  • 安徽滁州為何會有南京太僕寺?據說跟中國古代的這位皇帝有關!
    南京太僕寺的確是在安徽滁州,而且不僅明朝如此,清朝也如此。這是很有意思的事,跟朱元璋朱棣父子倆有關。南京太僕寺為何建到了安徽去?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太僕寺。滁州的太僕寺是朱元璋設立的,大明朝首都在南京,中央機構為何設在了安徽呢?滁州是朱元璋的福地,這裡是他起兵後的第一塊根據地,在這裡他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幫助,不僅站穩了腳跟,還壯大了力量,得以攻取應天府作為明朝首都。
  • 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何最終選擇定都北京?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北京。經過多方考慮,中央政府最終從11個城市中挑選北京作為中國新中國的首都。 首都的艱難抉擇 新中國成立前夕,為了選擇最佳首都,人們相繼提出了北京、哈爾濱、西安、延安、洛陽、開封、成都、重慶、廣州、南京和上海等11個城市的方案。 然而經過激烈的討論與精密的利弊分析之後,人們還是決定將首都定位在北京。北京究竟有著怎樣的優勢?
  • 南京王朝短命真相
    「 如果選擇杭州為都城,是否優於南京呢?南宋王朝維持了151年,似乎證明這一點。NO.163曲墨封/文校/捕風者 畫/一條人文主義狗 圖/地緣谷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在南京建都,因此南京有「十朝都會」之稱。
  • 南京記憶 |《首都計劃》:打造百年前的中國「華盛頓」
    1927年4月18日,歷經血與火後,國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國民政府希望將南京建設成為「全國城市之模範,並足比倫歐美名城」的首善之區。1928年1月發布的《南京特別市政公報》中明確表示:「只有把首都建成中國最好、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中國才能談得上是第一等的國家。」一場規模浩大的首都建設活動勢在必行。
  • 南朝大都定都南京,為何梁元帝卻定都江陵?
    結果呢?侯景在東魏反不了高家的天下,就跑到江東,反了蕭家的天下。侯景之亂,南朝元氣大傷,86歲的蕭衍餓死於臺城。蕭衍死後,侯景立皇太子蕭綱為帝,就是簡文帝。蕭繹則是蕭衍的第七子。對於二哥蕭綱當皇帝,蕭繹滿心不服。蕭綱是傀儡皇帝不假,但卻佔著梁朝正統的位置。蕭繹想要當皇帝,就必須除掉巨賊侯景。好在蕭繹手下有兩個大將:王僧辯、陳霸先。
  • 二戰後國民政府以及後來的新中國,為什麼都沒有立馬收復香港呢?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了,結果大清慘敗,被打開了國門,根據《南京條約》香港島被英國人佔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英籤訂了《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在日本投降後,按說當時中國收回香港是理所當然的,但國民政府卻放棄了。解放戰爭後,新中國建立了。不過新中國也並沒有立即收回香港,這才有了1997年香港回歸。那麼二戰後國民政府以及後來的新中國,為什麼都沒有立馬收復香港呢?日本投降後,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會議精神,盟軍決定中國以及越南分為兩個受降區,北緯16度南由英軍接受日本投降,北緯16度北由中國軍隊負責。
  • 臺教育部門公文稱目前「首都」在南京引爭議
    在此之前,北京、南京兩大城市曾先後作為中華民國首都長達十年以上。綜觀中華民國歷史,大多沒有透過憲法或法律確立首都位置,亦不常於政府文件中載明首都所在之城市,僅國民政府將國都位置寫入訓政時期約法內。行憲後的中華民國政府則無法定首都(制憲期間曾對首都有所討論,但最後並未寫入《中華民國憲法》),故一般所稱的首都均等同於「中央政府所在地」。1925年,國民政府於廣州建立。
  • 新中國選首都時,一共有11個候選城市,但為何最後選擇了北京?
    如今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首都在北京,可實際上在1949年選擇首都時,一共有11個城市作為候選,比如哈爾濱,南京和洛陽等,北京只是其中之一。那麼,為何領導最終會選擇北京呢?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派兵前往東北,企圖佔據這塊寶地。
  • 明成祖朱棣剛死,明仁宗為何就想放棄北京,遷都南京?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做了一件影響明朝國運的大事,他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且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紫禁城。然而,許多人卻並不知道,朱棣死後不久,他的兒子明仁宗就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計劃將都城重新遷回南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漢口南洋大樓)-武漢民國建築
    南洋大樓堅固宏偉,富麗典雅,屋頂有迴廊、涼亭、拱門、鐘樓的造型,富有歐式建築風貌,是武漢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與黃鶴樓、紅樓並稱的三大名樓之一。1988年1月市文物部門在僅300多平方米三樓復原了著名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會場和國民政府部分辦公用房,舉辦武漢國民政府史跡陳列展覽,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