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攀登「兩座山」

2020-12-14 騰訊網

· 如果喜歡本文,記得點在看 ·

「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還未如願見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丟。」

《山丘》是著名音樂人李宗盛2013年發表的歌曲,也是第25屆流行音樂「最佳年度歌曲」和「最佳作詞」的獲獎作品,這首歌的旋律與歌詞令許多人產生共鳴,感慨落淚。我們常常會感嘆人生時光飛逝,糾結於如何才能更有意義地度過一生,在《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戴維·布魯克斯看來,越過山丘之後,無奈、落淚為時尚早,更重要的是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

01

的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走出校園,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建立身份,離開父母,組建家庭,努力在世界上留下印記,就是我們人生的目標,這也是我們要攀登的第一座山。

攀登第一座山的人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聲譽管理。他們總是在打分:我怎樣才能達到標準呢?我的排名是第幾位?正如心理學家詹姆斯·霍利斯所言,在這一階段,我們傾向於這樣的觀點:世界說我是什麼,我就是什麼。

有些人登上了第一座山的頂峰,嘗到了成功的滋味,發現這並不令人滿意。「就只是這些嗎?」他們滿腹狐疑。他們覺得,前方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有些人,則因為某些失敗而從山上摔了下來。他們的事業、家庭,或者聲譽發生了變化。突然之間,生活看起來並不像是在成功之山上穩步攀登。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種人,這個世界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好的消費者,但他們卻投身於道德事業。這個世界希望我們攀登階梯,追求成功,但他們卻為別人而活。他們已經瞥見了比個人幸福更大的福祉,決意為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而奮鬥。

02

如果說第一座山是關於構建自我和定義自我的,那麼第二座山則是關於擺脫自我和捨棄自我的。如果說第一座山是關於獲取的,那麼第二座山則是關於奉獻的。如果第一座山是精英式的——獨自攀登,那第二座山則是平等主義的——置身於有需要的人之間,並與他們手攜手同行。

在第一座山上,你往往雄心勃勃,高瞻遠矚,鶴立雞群。到第二座山上時,你已傾向於互助、親密和無私。

第一座山上的人通常是開朗、有趣的,並對這個世界保持興趣。他們通常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職位,可以帶你去各種各樣令人驚嘆的豪華餐廳。第二座山上的人並不反感世俗之樂,但他們在追求道德快樂的過程中已經超越了這些快樂,他們的生活已向某種終極之善靠攏。

他們的生活常常令人精疲力竭,因為他們把自身奉獻給了人們,他們的日常充斥著他人的要求和訴求。但他們正過著更宏大的生活,激活了內心深處的渴望,並承擔了更廣泛的責任。

03

在戴維·布魯克斯看來,如何判斷你是處在第一座山還是第二座山的關鍵是,你的終極訴求何在?是外在之物,還是自身名利?

現實生活中致力於攀登第二座山的人並不少見。

相信不少人都記得,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剛剛爆發,一位83歲的拾荒大爺主動到社區捐出一萬元善款。

當工作人員要登記信息詢問老人的姓名時,他並不願意透露,並說道:「國家有困難,我就出一份力,我對得起我自己的心,不要寫我名字,也不要報導我!」

工作人員再三追問,老人激動地說:「不要寫名字,要寫名字應該寫,一名知恩者。」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2010年「感動中國」人物郭明義,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學生。

16年時間裡,郭明義捐出了一半以上的工資,他捐給特困學生和貧困家庭的金額超過了12萬元。20年裡,郭明義無償獻血總計6萬毫升,相當於自身總血量的10倍。54本鮮紅的獻血證,是這一壯舉最無言的見證。

「感動中國」這樣評價他:「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演員古天樂入行25年,拍了上千部作品,獲獎無數,塑造的角色已經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然而,甚少為人所知的是,古天樂已經默默捐建了123所希望小學,上千口水窖。

導演爾冬陞說:「古仔這些年賺的錢,全部變成了學校,揮灑在公益事業中。」

也許是因為年少時曾因一時衝動而誤入高牆,也許是目睹了汶川地震的傷痛,經歷過人生低谷的古天樂選擇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播種希望,培育夢想。他曾說過:「每多建一所學校,就可能會少建一座監獄。」

04

戴維·布魯克斯認為,資本主義、精英政治和現代社會科學,已經將自私正常化;讓人們覺得人類唯一真實的動機就是自私自利——對金錢、地位和權力的渴望。他們悄無聲息地傳播著這樣的信息:給予、關懷和愛,只是社會蛋糕之上的錦上添花。

個人理性過於強調關於個體的部分,但很少強調連結心靈的部分。在需要感情的時候,我們過於理性;在需要道義的時候,我們過於功利;在需要關注公眾的時候,我們過於關注個人。

所以,我們每個人乃至整個社會,都應該尋找屬於自己的第二座山。太多人的追求都太低了,且削足適履。我們把時間花在了追求那些微不足道的讚許和職業成就上。我們如今的生活方式,就如同我們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靠近日光燈,而如果換一種方式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沐浴在真正的陽光下。

布魯克斯認為,最高層次的快樂,是道德快樂。你的生活越有責任感,你的穩定狀態、你的心境和閃耀他人的心情就會越快樂。

05

班傑明·哈代是一名作家,他在《公司》雜誌中講述了自己收養三名兒童的決定。「在承擔個人責任之前,我有點兒自滿,我缺乏緊迫感,我沒有前進的動力,」他寫道,「安逸的生活,並不是通往成長和幸福的道路。相反,安逸的生活,才是你在生活中陷入困境和迷茫的原因。」接受這些孩子,意味著更多地了解挫折、焦慮和疲憊,但也意味著感受歡欣、甜蜜,特別是關愛……當一個人的願望得到滿足時,幸福就會出現。當欲望轉向他人時,一個人可能會遇到永久的道德快樂。

伊曼努爾·康德曾說:「有兩樣東西,越是經常而持久地對它們進行反覆思考,它們就越是使心靈充滿常新而日益增長的驚嘆和敬畏:我頭頂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如果說第一座山講的是個人自由,那麼第二座山講的就是責任和承諾。第一座山講的是自我成長,第二座山講的是忘記自我。第一座山的山頂是當下的幸福,第二座山的山頂則是發自內心的長久的喜悅。

幸福來自成就,快樂來自贈人玫瑰。活在快樂之中,就是活在驚奇、感激和希望之中,第二座山上的人們已然改變。

(部分內容整理自戴維·布魯克斯《第二座山》)

《第二座山》

作者:[美]戴維·布魯克斯

相關焦點

  • 人生要攀登「兩座山」丨21讀書
    戴維·布魯克斯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在攀登人生的兩座山。如果說第一座山是關乎構建自我和定義自我的,那麼第二座山則是關乎擺脫自我和捨棄自我的。攀登第二座山的人們不再局限於精英式的獨自攀登,而是選擇與他人互相擁抱,攜手同行。
  • 第5課 心中有山,人生步步是攀登
    他12歲時開始登山,此後的30多年來,他有90餘次首次徒手攀登世界險峰的記錄,在該領域創造了許多世界記錄。事實上,他還是一位用6部著作思索著哲學和自然科學命題的作家。登頂後他停留山頂的時間往往很短,興奮狂喜的留念照也很少。他說:「上山的時候,我只想著該怎樣邁出下一步,考慮這些無數的步伐會把我引向何處。我完全沉浸在攀登的過程之中,也許有生以來第一次超越了自我。」
  • 在攀登中遇見真實的自己 秋盡冬至是時候安排「人生第一座雪山」
    在攀登中遇見真實的自己秋盡冬至是時候安排「人生第一座雪山」秋已盡,冬又來,一年又走到了最後一個季節,群山從盡帶黃金甲到逐漸被冰雪覆蓋。而被廣大驢友稱之為「人生的第一座雪山」的四姑娘山也進入了冰雪期,厚薄適宜的積雪,適中的登頂難度,穩定的天氣,絕美的風景,一切都滿足你對海拔5000米+雪山的嚮往。由四川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主辦,四姑娘山戶外運動管理中心業務指導、蘭州眾多戶外俱樂部參與的「巔行者的視角——2020遇見·自己」徒步登山活動,將於12月10日至13日在四姑娘山鎮舉行。
  • 哈巴雪山攀登,挑戰人生第一座雪山5396米
    為什麼要登山?有人說因為山就在那裡也有人說人類需要徵服自己雲南香格裡拉哈巴雪山,位於雲南麗江與香格裡拉交界區域,和玉龍雪山隔金沙江而立,舉世聞名的徒步勝地虎跳峽就在兩座雪山中間海拔5396米,是雲南省唯一允許攀登的5000米雪山。
  • 酷遊丨在攀登中遇見真實的自己 秋盡冬至是時候安排「人生第一座...
    而被廣大驢友稱之為「人生的第一座雪山」的四姑娘山也進入了冰雪期,厚薄適宜的積雪,適中的登頂難度,穩定的天氣,絕美的風景,一切都滿足你對海拔5000米+雪山的嚮往。 由四川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主辦,四姑娘山戶外運動管理中心業務指導、蘭州眾多戶外俱樂部參與的「巔行者的視角——2020遇見·自己」徒步登山活動,將於12月10日至13日在四姑娘山鎮舉行。
  • 世界上3座被禁止攀登的神山,海拔都超過6000米,其中兩座在中國
    有人喜歡攀登平淡無奇的山峰,有人喜歡挑戰它。最近幾年,攀登高峰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數不斷增加,尼泊爾的旅遊業迅速發展。眾所周知,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愛攀登的人常常把攀登作為目標。但是,世界上至今還有三座神山無人能登,現在已經明文禁止攀登,其中兩座位於我國。
  • 我國的「天空之城」,一山被分成兩座高峰,供奉不同的神仙
    我國的「天空之城」,一山被分成兩座高峰,供奉不同的神仙之前有一部電影《天空之城》,看過這個電影的人對劇中的場景非常的喜歡,因此後來也有不少人到因此不少人也把這座山稱為是「貴州第一山」。這裡的美景自然是不輸給其他地方的。梵淨山上有兩座高峰,最奇特的地方就是這兩座山峰了。
  • 《攀登者》影評 我們為什麼要登山不僅僅因為山就在那裡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攀登者》影評 我們為什麼要登山不僅僅因為山就在那裡 2019年9月30日,由徐克監製、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電影《攀登者》在各大院線上映。
  • 第一篇人生攀登日記
    人生攀登日記 | 第146期為什麼要登山?是為了健康、為了快樂;有時又是拋棄健康、拋棄快樂,為了一種極致的體驗。看紀錄片《攀登梅魯峰》,導演吉米用異常平淡的口吻,描述了他們的奇蹟。我在想,人為什麼會追求這種極限運動?為什麼要挑戰極限呢?
  • 令登山隊聞風喪膽的兩座山,凡登頂的隊伍,都有人犧牲!
    近日吳京和章子怡的新電影《攀登者》即將跟大家見面,這部電影講述的主要就是一個登山隊為國登頂的故事,他們所登的就是珠穆朗瑪峰,但是大家應該不知道,在中國,比珠穆朗瑪峰更難以攀登的是貢嘎山和岡仁波齊,它們一座死亡率高,一座山形過於立體,難以攀登,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兩座山~
  • 初級攀登最佳選擇,四川四姑娘山,趕快去挑戰人生第一個5000米
    四姑娘山二峰的攀登完美結束了,和以往徒步穿越一樣,本來沒打算要寫點東西的,畢竟一路過來都是個人感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對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朋友說你為什麼不把這些經歷寫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來可以回顧過去,二來可以砥礪前行。
  • 河北有兩座神秘的山,傳說契丹人在山頂建塔,乾隆曾登上遊玩
    在河北,有兩座神奇的山,拔地而起,相對而立,仿佛兩個對望的情侶。這兩座山就是雙塔山,沒有路上山,山頂卻有兩座古塔,充滿了神秘感。關於雙塔山山頂上古塔,有不一樣的說法,有人說那是兩座塔,也有人說那是廟宇,還有人說是神仙住的地方。不管是什麼,反正它就在那兒,模樣也不會改變,姑且叫作塔吧!
  • 旅行推薦:攀登人生中的第一座雪山
    廣義上的登山,肯定是指所有能夠攀登的山,但狹義來看,通常登山者所說那個要登的山簡單理解,非雪山的山通常海拔較低、難度較低、為觀光休閒所需,挑戰性差。在登山者心中,登山有一個較清晰的分水嶺,就是要登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而對於有登山興趣的普通人來說,要攀登一座海拔5000以上的雪山也並非遙不可及。
  • 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原文首發於2020年5月18日,原標題為《以此生,向此山》,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99%的人都不會去攀登珠峰人性對她的「極」有一種天生的畏懼可為什麼要攀登珠峰僅僅因為「她就在那裡」嗎答案 待你登頂之後世界之巔的日出會告訴你▼
  • 人生要登兩座峰:一座向外滿足社會期待,一座尋求內心安寧平靜
    內心其實不知道要什麼,只是被潮流裹挾著,用奢侈品來彰顯一種虛榮心而已。這兩年則是覺得斷舍離和極簡的生活方式更適合自己,不斷地做減法讓自己神清氣爽。我甚至都不認為生活中需要什麼奢侈品,那品牌議價早就超過了商品本身的價值;質量好,穿著舒服就行。
  • 攀登人生第一座雪山,你該帶什麼戶外裝備?
    奧太娜,四姑娘山大峰、二峰、三峰,哈巴雪山,都日峰……無論你想把誰當做自己人生的第一座雪山,都需要合適的裝備來圓夢。在追求更高、更遠的山之旅途中,第一座雪山是你的裡程碑。你將站上5000米左右海拔,開啟人生新高度;你將踏入雪線之上,感受高海拔低溫和風雪;你將在陡峭雪坡中跋涉,體會每一步的艱辛和樂趣。
  • 【閱讀】人生,會因攀登而不同,2020,我們去登山吧
    人生, 一定會因為攀登, 變得有所不同。 他們就是為了夢想而攀登的人,他們想去世界之巔看看世界的模樣,去感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 做人,要做一個敢於不斷攀登的人
    總有一些地方,是我們身體去不了的地方,是我們靈魂到不了的殿堂,而有些人卻擁有最狂野的夢,最勇敢的靈魂,用自己的生命努力做腳步,攀登著屬於自己的人生山峰。人生總是要吃苦,所以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本就累,現在不累,以後會更累;人生是真的苦,現在不苦,以後就會更加的苦。人生總是在跌跌撞撞,沉沉浮浮的路上前行,有峰頂,有波谷,有潮漲有潮落;只有累過,才能休閒人身;只有苦過,才能嘗到甜頭。
  • 山高人為峰——記女攝影師戶外攀登者 何靜
    這一年10月4日,她成功登上了人生第一座海拔8201米的雪山,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這座山地處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界。山勢魁偉,巍然屹立在喜馬拉雅山脈,山體常年積雪,四周雪峰林立,層巒疊嶂,十分壯觀。 何靜坦白地說,登上這座8000多米的高峰後何靜很淡定。2017年春季登山季,她的隊友大多數去了珠峰,高昂的費用讓她不得不止步,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攀登者劉萍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作為一名女性,作為一名友邦保險的保險營銷員,劉萍再一次用行動證明著自己,攀登者的人生,永不會停止,「因為山就在那裡」!道路千難萬險,強大的人永不言敗登高,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的精神。杜甫就有著名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