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觀頭條 | 資本市場「守門人」之問:瑞華公信力危機「病因」在哪?

2021-01-20 經濟觀察網

(圖片來源:壹圖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蔡越坤 4個科創板企業IPO戛然而止,超30家公司IPO中止,25家再融資項目暫停……

中國資本市場7月底以來颳起的一輪融資急剎風暴,漩渦中心是為上述這些融資主體提供審計服務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瑞華」)。自7月初因康得新財務造假事件,瑞華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其審計項目迅速受到波及。

對於瑞華來說,處境並不樂觀,除既有項目受到影響外,一些上市公司在投資者的追問下開始急於撇清關係,甚至更換會計師事務所。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昔日本土會計師事務所航母,正面臨成立以來最大的公信力危機。

經濟觀察報記者於7月底獲悉,監管部門檢查組已經入駐瑞華位於東城區南二環永定門西濱河路上中海地產廣場的辦公地點,瑞華正在配合調查。

此番對其審計融資項目業務的衝擊,尚屬A股市場首次出現。在2019年科創板試行註冊制這一資本市場裡程碑式的變革之下,作為資本市場「守門人」,中介機構的責任要求被提至迄今最高層面,同時,對其監管也提升到史無前例的最嚴程度。

這並非瑞華首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自2017年受到監管處罰之後,瑞華如今再一次遭遇執業質量的質疑。在2019年A股上市公司審計屢屢爆雷中,虛增利潤119億元的康得新、帳面17億現金卻無力分紅的輔仁藥業……這樣一家知名的本土所服務的公司頻頻出現問題,「病因」在哪?

短短六年時間裡,從最初被邊緣化需要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背書,到收購兼併,一路壯大行至排名本土第一併不容易;在做大做強的願景下,肩負本土機構趕超四大之責任,瑞華一度接近夢想,但現在卻離夢想又遠了一步。這其中,歷史、自身、行業之因素,不僅僅折射於瑞華樣本當中。

業務分流大考

「目前正在接受監管部門的調查,檢查組的工作人員正在公司辦公,瑞華所配合調查。」7月29日,北京中海地產廣場內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記者從一位工作人員處獲得了上述信息。其同時透露,涉及「康得新事件」的項目發生在深圳分所,北京這邊被調查,但事務所工作並未受到影響。

上述工作人員對記者補充稱:「目前公司的高管多在處理公司被調查的事情,非常忙碌。」

今年7月5日,證監會披露稱,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連續四年淨利潤實際為負,卻虛增利潤總額達119億元,對於這一違法事實,證監會處罰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康得新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行為持續時間很長,手段惡劣,後果嚴重,將對主要負責人做頂格處罰。與此同時,啟動對瑞華的立案調查。

一石激起千層浪。千億市值的白馬股康得新突然「隕落」,瑞華作為審計機構,成為資本市場輿論針砭之地。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7月7日發出質疑,連續4年巨額造假,中介機構該負什麼責?中國證監會該如何反思?深交所該如何反省?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138號文),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在「因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且涉案行為與其為申請人提供服務的行為屬於同類業務」的情形下,證監會將作出不予受理或者中止審查相關申請材料的決定。

7月下旬,事件迅速發酵,瑞華手中的融資項目相繼公告終止,調查地震波持續震動A股市場。

7月28日,上交所網站顯示,瑞華會計事務所服務的龍軟科技、國科環宇、建龍微納、傑普特光電四家公司科創板公司中止上市申請。

截至目前,瑞華服務的正在排隊的29個IPO項目均被暫停,其中包括正在排隊的主板項目10個、中小板項目7個以及創業板項目12個。

除IPO項目中止外,超20家公司的非公開發行股票、可轉債項目也先後受其影響被「暫停」。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藍英裝備、天汽模、泰禾集團、新北洋、莊園牧場、深南電路、凱撒文化、深康佳A、萬達電影、引力傳媒、捷捷微電子等企業公告,受瑞華所影響,目前可轉債項目或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被中止。

更有部分上市公司陸續公告,選擇了與瑞華所「劃清」關係。天鐵股份、通裕重工、尚緯股份、歌爾股份等公司發布了更換了會計師事務所公告。

在本已競爭激烈的審計行業,瑞華面臨的形勢堪稱嚴峻。

「目前公司有很多正在排隊IPO項目、上市公司再融資項目被『中止』,當下瑞華所在市場中業務被『分流』是必然的。」一位瑞華北方地區的合伙人表示,瑞華所涉及「康得新事件」的財務問題由公司其中一個分所的項目團隊所做,而其他合伙人屬於被殃及的情況。「按照行業慣例,一般情況下,如果會計所裡出了項目問題,證監會也可能對所裡的新做的項目做暫停處理。屬於證監會正常的程序。」

對於目前可能被「分流」的客戶,上述合伙人稱,「已經被『中止』的企業需要瑞華所其他項目組再出一個獨立的覆核這個項目審計報告。但是如果有的企業想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也沒辦法阻止。」

另一位接近瑞華的人士也曾談到自己的困擾,特殊普通合夥的組織形式被引進來,「初心」是為了促進我國大型專業機構的發展,可以避免因某一個合伙人的過失而對其他無過錯合伙人產生不必要的連帶責任,但瑞華的合伙人卻比較被動。

既有項目受影響外,瑞華在新項目的開拓上也遇到了障礙。

近日,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與瑞華爭搶IPO項目曾引起市場廣泛關注。7月23日,一份蓋有立信公章的《提醒函》在市場上流出,由於該公司A股IPO審計服務項目招標中,第一中標候選人為瑞華,該函件發出警示,由於康得新事件瑞華已經被證監會立案,隨時可能面臨嚴厲處罰,提醒招標公司慎重考慮!

事件發酵後,立信聲明稱,《提醒函》的印章不是其正式公章,系某分支機構授薪合伙人楊某盜用投標專用章所為,已撤銷楊某授薪合伙人資格,並將其從該所予以除名。

而這也不是瑞華第一次面臨業務被分流,就在2016年,瑞華曾因連續兩次行政處罰而被責令整改並暫停證券業務,處罰的結果是瑞華營業務收入排位的下滑。

中注協數據顯示,瑞華2018年業務收入排名位列第6。官網顯示,瑞華現有從業人員9000多名、註冊會計師2500多名、合伙人360多名。

追趕四大

2010年,瑞華還不叫瑞華,甚至這兩個字還不曾出現在中國證券市場。

那一年,中國審計市場上活躍著超過8000家的會計師事務所,註冊會計師近10萬人。

再之前,這個市場上絕對的話語權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手中,本土所在規模和能力上均無法與四大匹敵。甚至2001年至2002年還曾申請融資的A股公司需要分別經國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雙重審計制度,本土所審計還需四大「籤字背書」。2007年才正式廢止。本土所缺乏規模效應以及競爭力的行業競爭現狀之下,財政部出臺鼓勵本土所做大做強的支持政策,一輪整合併購大潮在接連上演。

2009年9月,北京五聯方圓會計師事務所、萬隆亞洲會計師事務所以及中磊部分執業團隊和分所合併組建成立了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2010年,國富浩華以5.3億元的收入排在《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下稱「百家信息榜」)榜單中的第9位。

2010年國內所排在第一位的是中瑞嶽華,經過三次合併後,中瑞嶽華的收入在2010年達到8.7億元,但這個數字距離百家信息榜中第四位安永華明的業務收入相差了10餘億元,而彼時排在首位的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的營業收入為25億元。

2009年,國務院轉發財政部加快註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通知(被業內稱為國辦56號文件),通知中提到,要用5年左右時間扶持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當時國辦56號文件鼓勵事務所做強做大,也是考慮到在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能有一些本土事務所進來。」上述接近瑞華的人士稱。

受益於政策支持,在踐行做強做大「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背景下,中瑞嶽華和國富浩華在2013年走到了一起,瑞華成立了。在瑞華官網上,一條所內新聞記錄了這一事件:為了積極踐行做強做大「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著力實現「規模化、多元化、國際化、信息化、品牌化」五化融合目標,更好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信息安全和金融安全,中瑞嶽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在平等自願、互利共贏、友好協商的基礎上進行合併。合併後事務所沿用國富浩華的法律主體,中瑞嶽華的人員和業務轉入瑞華。

瑞華,取意「祥瑞中國夢,風華專業人」,背負著的是與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平起平坐,一較高下的雄心和願景。

效果立竿見影。合併完成後,本土所航母橫空出世,2013年百家信息榜中,瑞華以24.37億元的收入力壓安永華明和畢馬威華振律師事務所奪下第三把交椅。與此同時,同樣一路整合兼併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也突破四大之一畢馬威的市場份額,排在了第五位。

「做大不代表做強,瑞華目前實現了規模的超越,這只是實力的一個方面,不是實力的全部。」彼時,一位普華永道合伙人曾如此評價。合併完成,瑞華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和內部整合的嚴峻挑戰。合併之後是否能夠組建高效的管理機構,有效的進行成本管控成了新管理層面臨的難題。

「當時合併之後大家是比較擔憂的,衝規模的同時能否保證質量。」一位曾經在審計行業工作多年的私募機構高管表示,瑞華當時面臨的挑戰,今天來看並未得到十分有效的解決。「當時中瑞嶽華已經排名第一,有很多央企大客戶,且已經有香港業務的執業資格合併意願並不高;而國富浩華發起於地方,後來又合併了因綠大地造假被吊銷資格的鵬城所等機構,雙方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各佔山頭,並未得到很好的融合。甚至還出現了在雙方合併兩年後,中瑞嶽華在法律主體已註銷的情況下還未退出RSM國際會計網絡的情況。」

深圳鵬城,這個在9年前深圳市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其所被更多人熟知是因為綠大地造假上市,鵬城所便是其審計機構。在上市公司數量並不多的2012年,鵬城所的服務的上市公司已經近百家。

綠大地造假被發現之前,鵬城所已經成為監管層「關注」常客,曾因涉及金荔科技、聚友網絡、大唐電信等財務造假問題多次遭監管部門處罰。

2012年,一則鵬城所與國富浩華合併的消息震驚行業,據彼時媒體報導,合併的主導者便是財政部。2013年2月,綠大地處罰結果出爐,深圳鵬城證券服務業務許可被撤銷,但此時,鵬城所部分團隊已經併入國富浩華。

而在2013年5月證監會正式下達處罰禁令之前,鵬城所上演「金蟬脫殼」,併入了國富浩華和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但其合伙人及執業會計師團隊並未解散,原鵬城所已經完成了合併。

「當時對鵬城所的項目也有顧慮。」一位接近瑞華的從業人士表示,鵬城所上市項目有100多家,加入瑞華被砍掉一大半。當時瑞華進行了嚴格的風險評估,派了不少人去深圳那邊一家一家查,現在鵬城所的剩餘項目還有30家左右。該人士還表示,瑞華風控比較嚴格,每年會拒絕掉很多項目,在做項目風險評估時,如果有管理層不誠信的情況會拒絕掉。

轉折2016

2013年高調問世後,瑞華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15年、2016年。

那也是瑞華距離比肩四大夢想最近的時刻:在2016年的百強信息榜中,瑞華以40億元的收入排在榜單中的第二位,距離排在第一位的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的收入僅差1億元,並超過排在第三位的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7億元;那一年,瑞華擁有著2514位註冊會計師,這個數字是普華永道中天的2.3倍,是德勤華永的2.9倍。

也正是在2016年,百強信息榜中,瑞華處罰和懲戒指標應減分值被扣掉了10分。這一年,亦成了瑞華發展之路的分水嶺,自此,瑞華在逐夢比肩四大的路上越走越遠。

2016年12月6日,瑞華在提供鍵橋通訊2012年年報審計服務的過程中未勤勉盡責,被責令整改。2017年1月,又因為在審計亞太實業2013年年度財務報表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被證監會處罰。2017年3月,瑞華因振隆特產IPO財務造假被發現,瑞華在2012年、2013年及2014年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並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再次被證監會公告處罰。而就在隨後的2018年12月,瑞華還曾因擔任成都華澤鈷鎳審計機構,未勤勉盡責,其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而第三次被證監會點名。

而最為致命的影響,是2017年初來自於財政部、證監會的一次雙重打擊:在執行審計業務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瑞華被責令自收到第二次行政處罰之日起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業務被分流開始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在瑞華被罰的幾個項目中,鍵橋通訊正是鵬城所保留的合作項目。而此次將瑞華推向風口浪尖的康得新亦是如此,自2013年始,康得新的審計機構均為瑞華。再向前追溯,康得新2012年審計機構為國富浩華,2010年至2011年為鵬城所。

在中注協披露的瑞華多次被行政處罰涉及的16名註冊會計師中,有8人來自瑞華深圳分所,2人來自已經被撤銷的鵬城所。

瑞華何處去

2018年底,國內註冊會計師人數達到106798人,審計機構數量達到9005家(其中總所7875家),行業仍是那個行業,瑞華已非當時瑞華。

在2018年的百強信息榜單中,瑞華仍然擁有著最多的分所數量——40家,但其所擁有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從巔峰時的2514人降至2266人,更為明顯的是營業收入的下滑。公司營業收入驟降至28.7億元,而普華永道中天的營收數字是51億元,收入的下降帶來了位次的變化,瑞華排名首度跌出前五,不但落後於國際四大,還被本土機構立信超越。而此時,排在榜單前三位的,仍然是外資審計機構。

「從對四大望塵莫及,到後來望其項背,再到現在在某些領域並肩而立,本土所的發展是很快的」,一位不願具名的從業人士表示,但在一些關鍵領域,本土所的競爭力仍然有待提高,例如現在國有大行還是不願意與本土所合作。

瑞華的發展之路似乎是本土審計機構發展歷程的縮影,在上述從業人員看來,透過瑞華「樣本」,審計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也被折射出來。「首先是整合問題,內部整合不到位,容易造成管理混亂。不同的合伙人都有自己的團隊各自為政,也各有資源,各方面資質不同,有的可能就是沒有資質的團隊加盟,來藉此做業務。但是在目前審計機構的監管考核上,以關注業務收入、團隊人數、分所數量為主,在做百強所排名時,很多審計機構就在這個上面做文章,強調規模,忽略了執業質量。」

自2011年起,中注協每年會披露兩到三次執業質量檢查通告,在翻閱多份檢查通告後,經濟觀察報記者發現,合伙人治理機制不健全、總分所一體化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質量控制體系設計不適當,不正當低價競爭、承接業務數量與事務所人力資源、規模明顯不匹配成為不合規現象的集中體現。

「可以說近十年來,審計行業的收費都沒怎麼漲過,在招標的時候有很多低價中標的情況」,而這也正驗證了百強信息榜的排名結果,儘管在從業人員和分所數量上不佔優勢,但是四大的收入卻穩穩地排在行業前列。「一家大行的審計費用有一個多億,但是正常本土所接的項目兩百萬就算高的了」,上述從業人員表示。

2016年的百強信息榜單中,有對人均業務收入和師均業務收入進行披露,彼時普華永道中天的人均業務收入和師均業務收入分別為58.03萬元以及389.9萬元;德勤華永的數字分別為58.9萬元以及390.23萬元;而瑞華的兩個指標分別為46.11萬元以及160.31萬元;而彼時排在第四位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指標則分別為42.19萬元以及180.59萬元。

在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陳欣看來,瑞華出現的問題,正是在行業競爭下迎合客戶的結果。「審計機構如果自身沒有很強的競爭能力,沒有很強的信譽和競爭力的話,為了留住客戶,可能會就按著客戶的意願來進行操作,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四大的狀態卻不同,他們是可以選擇項目,甚至很多項目主動找到他們,最後被風控部門砍掉。」

行業的低收入也帶了人才的缺口。「事務所收費非常低,人工待遇很難提上來,工作累,出差多,責任大,導致很多人不願意在這個行業呆,有的人畢業呆過兩三年,學點本事就去企業了,整個行業處於人才淨流出狀態」,上述從業人士稱。

但瑞華處境的另外一面,是讓證券市場的違法成本問題再度被重視起來。可以預見的是,這一現象將會發生改變。在近期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曾表示,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追究不到位等問題客觀存在,證監會正在會同有關方面,推動儘快修改完善《證券法》《刑法》有關規定,擬對發行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信息披露虛假,和會計師事務所、保薦人等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等證券違法行為,大幅提高刑期上限和罰款、罰金數額標準,強化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切實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

那麼,瑞華將何去何從?2001年美國的安然事件會否重演?一個身負眾望的本土力量會否就此沉寂?

瑞華經歷的也引起資本市場關於中介責任的大討論。「如果造成投資者損失的話,相關環節難逃其咎。一句話,失守的問題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湯欣公開表示。

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許峰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旦證監會在立案調查後發現瑞華存在問題,根據現行有效的證券法,瑞華有可能會被處違規收入的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如果其2015年到2018年四年的審計報告都有問題,最終的罰款可能在4000萬元左右,沒收收入可能在800萬元左右。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曙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介機構本身也有很多問題,處罰上建議重一點,像安然事件的處理情況可能不太現實。」

一位審計行業的律師同樣表示:「瑞華所被調查事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不會影響到瑞華所合作公司報表的可信度,但是財政部、中注協、證監會未來對於會計師事務所的可能更加嚴格。而且事務所作為第三責任人,建議與公司一起進行給與投資者賠償。」

情況已經呈現了新的變化,在瑞華的官網上,最醒目的位置推送了這樣一條新聞:瑞華客戶新梅置業重大資產重組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而就在8月2日晚間,新北洋發布公告稱,近日被中止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申請獲得了證監會通過,其審計機構就是瑞華。

相關焦點

  •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被證監會處理處罰28次 合伙人與客戶出走
    2019年11月15日,證監會披露了《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資本市場執業基本信息》,內容包括受中國證監會處理處罰、業務收入、執業人員、國際網絡、職業保險和職業風險基金、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等情況。資料來源:證監會官網資料來源:證監會官網資本市場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市場,財務信息是資本市場最為基礎、最為重要的信息。
  • 瑞華所四川團隊集體跳槽 業內談瑞華色變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造假已經臭名昭著。為提振市場信心,強烈要求公司更換信用良好的會計機構。」2019年12月,有投資者向*ST德奧董秘提出這樣的建議。*ST德奧暫未更換審計機構,但更多上市公司選擇與瑞華「分手」。
  • 瑞華事件衝擊波
    《說明》被認為是瑞華在撇清自己的關係。但這似乎並未消除市場的擔憂,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29日,已有30餘家企業IPO項目因瑞華被調查而中止。看了瑞華的《說明》後,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厲健說,雖然瑞華的《說明》看起來「很專業、很勤勉」,但是,面對康得新連續4年虛增119億元利潤的大窟窿,瑞華的自辯很顯然站不住腳,其並沒有盡到「守門人」的基本職責,預計被處罰將是大概率事件。「在康得新案中,一旦證監會對康得新、瑞華作出行政處罰,我們將代理投資者起訴康得新索賠,並要求瑞華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 瑞華,審計毒藥
    這次等待瑞華的,會是什麼後果呢?禍起康得新 又遇連環雷2019年1月,康得新因無力按期兌付15億短期融資券本息,業績真實性存疑,引起市場關注,隨後證監會介入調查。值得注意的是,瑞華是2015年至2018年康得新的審計機構,但除了2019年4月30日,在康得新被爆出無力兌付事件後,瑞華在其2018年的年報中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以外,此前三年,瑞華給出的均是「標準無保留意見」。康得新財務造假持續了四年,瑞華作為審計機構,竟然一點都沒看出來?這話說出去,恐怕沒有多少人會相信。
  • 敢死隊鼻祖:張建斌的江蘇瑞華橫跨3大市場
    4月9日該股股價漲至19.82元,短短10個交易日內,瑞華紙面獲利1.49億!  耐人尋味的是,這樣的資本神話經常在這家公司上演。  「張建斌是市場頂尖高手。」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對理財周報記者說。這位優秀的投資總監極少贊人。  「漲停板敢死隊的鼻祖,成名甚至早於寧波敢死隊。」華儀電氣(600290.SH)的一位高層稱。
  • 獨訪敢死隊鼻祖:張建斌的江蘇瑞華橫跨3大市場
    4月9日該股股價漲至19.82元,短短10個交易日內,瑞華紙面獲利1.49億!  耐人尋味的是,這樣的資本神話經常在這家公司上演。  「張建斌是市場頂尖高手。」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對理財周報記者說。這位優秀的投資總監極少贊人。  「漲停板敢死隊的鼻祖,成名甚至早於寧波敢死隊。」
  • 瑞華事件衝擊波|證監會立案調查,八點說明難消質疑,30餘家企業受影響
    看了瑞華的《說明》後,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厲健說,雖然瑞華的《說明》看起來「很專業、很勤勉」,但是,面對康得新連續4年虛增119億元利潤的大窟窿,瑞華的自辯很顯然站不住腳,其並沒有盡到「守門人」的基本職責,預計被處罰將是大概率事件。
  • 瑞華陷造假風波:康得新虛增119億 殃及近60企業
    這些都曾是A股市場的「白馬股」,如今搖身變成「黑天鵝事件」,投資者難以接受,瑞華也處在風口浪尖,陷入造假風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康得新、輔仁藥業和大族雷射分別有15.55萬戶、2.25萬戶、10.71萬戶股東,3家公司坑了28.5萬戶股東。目前,瑞華已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中國新聞周刊聯繫到瑞華,其工作人員未予置評。
  • 瑞華那些聰明的大佬,跑了!
    出於編輯的好奇心,鐵馬問「萬物皆可盤」的兩位審計,池塘裡的魚怎麼盤?1./這審計,水嗎?/四大的派大星說:先找到這個承包了這片魚塘的蟹老闆,讓蟹老闆說明魚的數量,籤字蓋章。審計們查企業的財務狀況,向公眾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但沒有哪一個公眾會為他們的辛勤勞動支付帳單,付審計費的是被審計單位。當被審計過程中發現重大問題時,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就會面臨考驗。而大多數時候,人性都是經不起考驗的,例如瑞華,就多次在這種考驗中敗下陣來。
  • 瑞華事件敲響警鐘 審計機構應守土有責
    證券時報記者孫亞華康得新造假案的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高達60家公司先後發布公告稱受其牽連,中止正在進行的IPO、再融資、併購重組等項目。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傳聞接踵而至,相關公司股價在二級市場大跌。縱觀媒體報導,也均用」驚雷「」深水炸彈「」大地震「等字眼形容本次風波。記者認為,市場對於本次事件對上市公司項目的影響並沒有想像的大。對於中介機構被調查而造成的項目中止,證監會有明確的標準化處理流程。
  • 香港賽馬會如何妥善處理公信力危機
    當問及香港賽馬會在150多年的發展中如何處理大大小小的公信力危機時,他們給我提供了如下幾個經驗,可在政府如何提升媒介素養中共同分享。  一、絕對的權威和內部規範  香港賽馬會在成立的150多年中已經經歷了數不清的大大小小危機和爭議。
  • 瑞華一聲「炸」60餘家公司齊踩雷?項目中止之後怎麼辦?
    來源:e公司官微「瑞華事件」繼續發酵。7月30日晚間,花王股份等公司公告稱,因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涉嫌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證監會中止公司再融資項目的審查。自從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被立案調查後,60餘家公司接連發布項目中止公告,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恐慌輿情,各種傳聞接踵而至。
  • 審計項目頻爆雷 瑞華所負責人曾說:沒有事務所敢鋌而走險迎合造假!
    近期輔仁藥業、大族雷射也接連暴露財務問題,瑞華所作為審計機構的公信力岌岌可危據上證報記者統計,目前受到瑞華所被調查影響的公司已經達到45家。  再融資方面,11家瑞華所負責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項目受到影響,僅7月28日晚間就有4家公司公告受影響中止項目。
  • 審計行業「雷場」調查 如何拯救「失足」的瑞華們?
    從ST康美(600518.SH)、*ST康得(002450.SZ)到華澤退(原「華澤鈷鎳」,000693.SZ),財務造假致使信披失真,不僅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也對資本市場公平公正的環境造成極大傷害。*ST康得巨額利潤造假案將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瑞華」)推至風口浪尖。
  • 江蘇瑞華慈善基金22日揭牌成立
    全景網4月22日訊 4月22日,由江蘇瑞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董事長張建斌個人共同發起設立的江蘇省瑞華慈善基金會正式揭牌。記者獲悉,該基金註冊捐贈資金為10億元人民幣,其中,董事長張建斌個人捐贈8億元,瑞華控股集團捐贈2億元。
  •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被調查
    6月5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對於中介機構圍繞上市公司開展證券業務未勤勉盡責的,證監會堅持一案雙查,違法上市公司與不良中介一起處罰,嚴格處罰,絕不姑息,倒逼中介機構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 國金證券陽光私募推薦:江蘇瑞華投資發展公司
    公司簡介:江蘇瑞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創立於2003年7月,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公司投資業務以資本市場為主軸,橫跨證券流通市場(二級市場)、法人股定向增發市場(一級半市場)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風險投資、直接投資市場,或稱一級市場)三大細分領域,形成對資本市場產業鏈的完整覆蓋。
  • 遺忘姓名的守門人過去是天空之城的哪位領主
    最近玩DNF這個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的微信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10月19日的問題有一定難度,今天的問題是遺忘姓名的守門人,去是天空之城的哪位領主?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地下城與勇士2020年10月19日每日一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逃離瑞華:上千名會計師跑了 300多家上市公司解約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曾劍2011年,亞索(化名)大學畢業後便進入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瑞華),從底層幹起,一路做到項目經理。康得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在*ST康得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斷發酵之時,瑞華又被捲入輔仁藥業現金「蒸發」事件。
  • 不服行政處罰 瑞華把證監會告了
    6月28日,瑞華就該案起訴證監會。  原告是瑞華、劉少鋒、張富平、王曉江等四方,被告則是證監會。  在庭審現場,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爭議的焦點是瑞華是否勤勉盡責。  瑞華方稱,因證監會未退回瑞華工作底稿,沒法對照說明。事務所已經履行相應責任,審計是相對真實,不能事後諸葛亮,在當時條件下發現不了這麼多問題。  證監會方則稱,處罰是基於瑞華所沒有執行相關的審計準則,*ST華澤相關風險事務所應該在審計報告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