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故障,居民換車,草上飛變成草上走。秦懷珠攝
「噹噹當……」無論是浪漫的墨爾本電車餐廳、五彩斑斕的香港有軌電車,還是承載著太多回憶的大連有軌電車,它們都已成為城市特有的一種符號。然而,開通40多天的南京河西有軌電車相關投訴近日甚囂塵上,有市民嫌棄坐著它買菜都不方便,還有人覺得它的速度慢得「驚人」,還不如自己騎車……
A青奧結束後有軌電車冷冷清清
8月1日,大雨。6點45分,試運營首日的第一班河西有軌電車發出,車上乘客數是屈指可數的3個人,仿佛也預示著這列高科技列車未來的命運。
免費觀光的10天內,該線路乘客每天爆滿。自從8月11日收費開始,有軌電車就變得冷冷清清。昨天上午,記者在河西國際博覽中心附近看到,隨著臺灣名品會等盛會的閉幕,有軌電車乘客寥寥。等了一刻鐘,記者才看到,有人來到博覽中心東門站乘車。這位馬先生告訴江南時報記者,家住馬群,正好到河西來辦事,所以想乘坐一下。記者陪著他一起登車,只見老馬不時拿起手機拍攝電車內外風景。
「兩座橋很壯觀,長江三橋,還有正在建的揚子江大道跨秦淮新河大橋,都是大工程!此外還有國際青年會議中心雙子樓,蓋得氣派,還有大名鼎鼎的南京眼,都不錯,建築很有新意。」一趟車坐下來,老馬收穫不小。
B車速慢維護費用卻不斷產生
然而接下來就是他的吐槽,他說,「40分鐘一班,時速20公裡,佔了3股車道,我覺得河西有軌電車的存在有點『刻意』。」
記者從西祠門戶網站頭條新聞也看到了類似於老馬的吐槽。不僅其投資大、改善交通意義小飽受質疑,本月22日乘車的多位乘客更是大吐苦水。一市民表示,他是上班族,常常因坐有軌電車受苦。搭乘22日的第一班車,但半天下來司機就是啟動不了,原來電車出故障了。他們不得不下車換乘下一趟電車,可是,第二趟電車走到江山大街站,又是走走停停。
面對記者的採訪,河西指揮部幾位相關負責人三緘其口,並以「不方便講」、「不分管了」等理由掛掉了記者的電話。
有熟知內情的人告訴記者,河西有軌電車雖說是河西一道亮麗風景線,但開通後利用率低,坐的人很少,日均客流僅一兩千人次,「速度慢,40分鐘才一班車。頭幾站還有人坐,過了海峽城,後面的幾站直到底站泰新路站,乘客寥寥無幾。」
可由於電車技術含量高,養護費用卻在不斷產生。「河西南部地區目前很荒涼,人煙稀少。但現在這僅有的一條有軌電車線路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實際上,乘務人員、司機、工程師、管理人員的總和,恐怕兩條線路也夠了。」
除了嘗鮮、好玩,當觀光線路去體驗乘坐外,接駁的公交也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