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規定了49個地方「停止科舉5年」,看看都是哪裡?

2020-12-20 國史拾遺

《辛丑條約》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鎮壓義和團運動後,清政府為保住自身統治地位,和列強們籤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個條約可以說是標誌著中國徹底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那《辛丑條約》主要說了些啥呢?主要內容大家可能還記得,畢竟歷史課本上有:賠款,本息共計約9.82億兩;允許列強在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的重要地區駐軍;拆掉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禁止中國人民參加反帝組織,真可以說是恥辱至極。

但是,其實《辛丑條約》還不止這麼多,還有些其他條款,那還有哪些呢?

《辛丑條約》第一款:中國派醇親王載灃赴德向德國皇帝就德國大使被殺一事道歉。德國大使遇害處建碑紀念。(這是八國聯軍攻擊的直接原因)。第三款,中國派大臣赴日本就日本使館官員被殺事道歉。第四款,在動亂時期被損壞或汙瀆的外國墳墓由各國使館重新恢復,中國為北京附近的每處墳墓付款一萬兩銀,為外省的每處付五千兩銀。

這三款是八國聯軍表明要清政府認慫。

第五款,中國禁止進口軍火兩年。這也算是一種懲罰措施。

第二款,鼓勵義和團的大臣遭受懲罰(如兩位宗室原為斬殺,後改為流放新疆、其他許多大臣被革職);反對義和團拳民主張如庚子被禍五大臣等,加以復職或受嘉獎。此外,在義和團屠殺或折磨外國人的城市招募文職和軍事官員的考試被暫停五年。

這第二款的最後一句是啥意思?翻譯成當時的文言:上諭將諸國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也就是,有些排外地區濃厚的地區,停辦科舉五年!

那都有哪些地方呢?這裡有個「附件八」說清楚了,咱們看看是哪裡?

就是這些地方,1901年6月11日,清廷下詔,停止外僑被「戕害凌虐」的以下城鎮文武考試五年,共49個。

山西省:太原府(太谷縣、文水縣)、大同府、汾州府(孝義縣)、朔平府、澤州府(高平縣)、忻州直隸州、隰州直隸州(大寧縣、蒲縣)、絳州直隸州(河津縣)、歸化城廳、綏遠城廳、平陽府曲沃縣/嶽陽縣、平定州直隸州壽陽縣、潞安府長子縣

河南省:南陽府、陳州府、光州直隸州、開封府鄭州、懷慶府河內縣。

浙江省:衢州府。

直隸省:北京順天府(通州、永清縣)、保定府(望都縣、新安縣)、天津府、順德府、河間府景州、正定府獲鹿縣、冀州直隸州武邑縣、廣平府廣平縣。

東三省:盛京、甲子廠、連山、於慶街、北林子、呼蘭城;

陝西省:寧羌州;

江西省:鄱陽縣;

湖南省:衡州府;

其實這是狠狠的,封建時代的中國,科舉對於士子來說何等重要?當時談判中,中方代表提出:停止科舉五年要具體開列城鎮清冊。「,查明何城何鎮地方如有戕害陵虐諸國人民之事,自應照辦。

在這之中,中外雙方在取消北京會試的問題上交涉最多,薩道義在此問題上立場強硬,但由於清廷兩位官員劉坤一和張之洞的反對以及他自己為避免承擔延誤籤約的責任,最後只好同意讓步。」 最終形成四十九個府、縣停考。

從這之中我們可以發現什麼呢?山西,直隸兩省是涉及州府最多的,因為這裡便是義和團事件最盛的地方,尤其是山西,新上任的山西巡撫毓賢是著名的酷吏和極端排外人士,全省被殺的中國天主教徒計據說有5700餘人,新教徒也有數千人。

太原教案

1900年7月9日,在巡撫衙門西轅門前,毓賢殺死天主教方濟各會傳教士12人(義大利籍艾士傑和富格辣2位主教,3位神父、修士,7名修女),新教傳教士及其家屬子女34人(屬於英國浸禮會和壽陽宣教會,其中兒童11人),共計46人,這便是「太原教案」

毓賢親手殺死天主教山西北境教區正主教艾士傑。山西全省共殺傳教士191人、中國教民及其家屬子女1萬多人,焚毀教堂、醫院225所,燒拆房屋兩萬餘間,是各省中死人最多的一個省。

也因此,山西後來受到列強極為嚴厲的對待,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毓賢被指為排外仇教的「罪首」,革職充軍新疆。1901年,在蘭州被處死。

但是,大家知道,義和拳是發源於山東的,山東怎麼沒事呢?這是因為義和團興起於山東後,歷任山東巡撫李秉衡、張汝梅和毓賢在不同程度上同情義和團,並直接或間接地支持拳民,其中毓賢態度尤為明顯,甚至煽動民眾鬧事襲擾洋人,引起列強的不滿。1899年12月5日,美國公使康格徑向總理衙門提出,要求撤換毓賢,以平息山東民教糾紛,美國公使稱:「假如沒有足夠武力的話,可把天津操練得很好的軍隊調去協助」,不點名的推薦袁世凱代替毓賢。此意見亦符合慈禧太后及榮祿罷免毓賢(於是他到了山西),任命袁世凱的想法。

袁世凱知道當時和列強對著幹不是什麼好主意,就加入了東南互保,嚴厲鎮壓義和團。

那其它省呢?這些地方主要是出現了一些排外個案,比如河南光州,民國《潢川採訪手稿·大事記》記載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事:「時值考棚,五縣文武童生凌辱內地會,艾牧師旭腦部受傷。」當地人民也是起來反對外國傳教士傳教,引發了衝突。

結果呢?事後列強要求光州賠款2000兩銀子,最後賠了1000兩。

還有比如浙江衢州府,浙江本來是「東南互保」省份之一,但浙江巡撫劉樹堂傳了殺洋人密諭,衢州地區便發生了殘殺洋人的事件,所以也被點了名。

相關焦點

  • 1901年《辛丑條約》原文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9月7日,奕劻、李鴻章全權代表清政府,同這11個國家在北京正式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各國和約》,簡稱《辛丑條約》(因這一年是農曆辛丑年而得名)。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紮軍隊。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鬥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讎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鬥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5.對德、日「謝罪」。
  •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巨額賠款都給清了嗎?
    清政府雖然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但苟延殘喘的清朝最終還是滅亡了。拋開割地不談,《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還要償還巨額的賠款。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1901年清朝又被迫籤訂了《辛丑條約》,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不平等條約。
  • 《辛丑條約》中國到底賠了多少錢?為啥有些國家會主動退還賠款?
    一個個不平等條約,更像是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在了人民的頭上,喘不過氣來。在晚清政府和列強籤訂多個不平等條約中,《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涉及面最廣的一個條約。因為一起侵華的8個國家,每個國家都享有對清朝的索賠權利。
  • 李鴻章為何在《辛丑條約》上籤「肅」而不籤本名?看看條約寫的啥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去與列強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時,為何不寫自己的本名,而要寫一個「肅」字呢?首先就第一個說法來看,簡直就是無稽之談,雖然這是喪權辱國的條約,但畢竟是國與國之間籤署的,如果只是隨便籤一個字,那肯定是不行的。其次,李鴻章的爵位雖然是「一等肅毅伯」,但單憑一個「肅」字,根本不能說明這就是李鴻章本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清廷將來便可以將這條約給抵賴掉。所以兩種說法,都不正確。那麼又是具體怎樣一回事呢?看看條約裡面寫的內容就知道了。
  • 鑑史‖《辛丑條約》是如何被廢除的
    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中國政府便向日德意三國宣戰,宣布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中意之關係者,「一律廢止」。這樣,中國與日本、義大利及其軸心國同盟的西班牙所籤署《辛丑條約》的相關條款至此廢止,而德國從《辛丑條約》中所獲得一切權益也早在一戰後就被中國收回。不止如此,由於世界政治格局的迅速變化,中國與其他《辛丑條約》籤約國的廢約交涉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 歷史上的今天:清政府籤下第一個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歷史上的今天,1901年9月7日,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清政府籤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參與國代表合影《辛丑條約》是中國清朝和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美利堅合眾國)、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德意志帝國)俄(俄羅斯帝國)日(日本帝國)意(義大利王國)奧(奧匈帝國)西(西班牙王國)荷(尼德蘭王國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10年後大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也便是這時籤訂。《辛丑條約》—庚子賠款《辛丑條約》之內容: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萬兩,加上年息4釐,分39年付清,本利共達9.8億多兩,各省地方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了10億兩。各國在北京東交民巷單獨設立使館區,可在使館區內駐兵,中國人不準在此區域內居住。將大沽炮臺和從大沽到北京的沿線炮臺「一律削平」。
  • 《辛丑條約》賠款39年還清,而10年後清朝滅亡,剩餘錢財誰來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的談判代表奕劻、李鴻章二人在《辛丑條約》上簽了字。此後,中國百姓平白背負了4.5億兩白銀的債務。但4.5億兩僅僅是條約上寫明的,在39年的利滾利後,事實上最終需要賠款9.8億兩白銀。列強準備讓清王朝賠款賠到1940年,但清朝1912年便被推翻了。
  • 《辛丑條約》:萬劫不復的無底黑洞
    ——教育部編中學八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上冊第35頁 《辛丑條約》籤約於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1901年9月7日)。 李鴻章死於1901年11月7日,離《辛丑條約》籤訂恰恰兩個月。
  • 大清因《辛丑條約》欠下巨款,大清沒了之後,這筆債款如何處理?
    因為有了列強,大清才得以僥倖撐到了1912年。而從1840年到1912年這長達72年的時間當中,大清為了維持統治,又和列強籤了很多不平等條約。1842年,籤訂了《南京條約》。1858年,籤訂了《璦琿條約》、《天津條約》。
  • 辛丑條約籤訂10年後清朝就滅亡,9.8億兩賠款怎麼辦?民國:繼續賠
    1900年6月,慈禧對英、法、德、意、俄、日、奧、美、荷、比、西等十一個國家宣戰,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發生。宣戰歸宣戰,但真正打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慈禧寄予厚望的義和團在列強的槍炮面前不堪一擊,以李鴻章、張之洞為首的地方實力派督撫結成東南互保,與洋人達成協議不管清廷死活。
  • 《辛丑條約》沒有割地,都說是美國的功勞,他為什麼要幫助中國?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8期: 1901年,慈禧太后向跟列強談判的李鴻章等人施加壓力,本著「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重要指示,籤訂了《辛丑條約》。
  • 辛丑條約
    、李鴻章全權代表清政府,同這11個國家在北京正式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各國和約》,簡稱《辛丑條約》(因這一年是農曆辛丑年而得名)。   《辛丑條約》共12款,另有19個附件,主要內容有:1.賠款。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
  • 為什麼清末時期中國籤訂《辛丑條約》後還有公款供國民出國留學?
    而今天小編想跟大家探究的問題是,為什麼在清末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中國依然有大批的人出國留學,並且在八國聯軍戰爭之後中國與八國籤訂的《辛丑條約》明文規定要賠款各國關平銀4.5億兩,要知道,這個數目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那麼在這個情況下,為什麼當時的人還有錢出國留學呢?
  • 清朝在《辛丑條約》中賠了4.5億白銀 為何沒有割讓一寸國土
    最重要的一件則是:李鴻章與慶親王奕劻作為大清王朝的全權代表,與英、美、俄、德、日、奧、法、意、西、荷、比11國代表在北京正式籤訂了《辛丑條約》。協議的主要內容有四點:1、中國賠償11國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成立或參加反帝組織和運動;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設防的所有沿海炮臺;5、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重要城鎮...
  • 《辛丑條約》4.5億兩賠款,對應當時中國4.5億人口,恥辱因誰而生
    《辛丑條約》,也被稱作「辛丑各國條約」、「北京議定書」,是滿清政府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十一國所籤訂的一個條約,毫不誇張的說,它是中國近代史上最不平等、最喪權辱國的一個條約。辛丑條約籤訂現場條約主要有12款,另外還有19個附件,其中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四個大塊:道歉
  • 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與天幹地支有關
    實際上,我們已經接觸和很多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了,只是我們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到,例如,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幾件大事情: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等,你知道嗎,這些大事情統統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來進行的;如果不知道的話,剛好我想要分享下中國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希望分享完成後
  •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如果不是李鴻章去籤的話,結果會如何
    比較著名的兩個條約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這兩個條約的籤訂時期李鴻章身上最大的汙點。我們看一下如果籤訂這兩個條約的不是李鴻章,而是其他人會怎麼樣。 這個條約的背景我們都知道,清朝和日本打仗結果失敗了。我們只知道清朝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卻不知道清朝遼東和山東半島很多地方都被日本佔領了。如果僅僅只是海軍戰敗,陸軍沒有失敗,清朝也不會去談和。而且日本的陸軍在清朝的土地上仍在不斷進攻,清朝節節敗退。按照這種狀況,不管是誰來,賣國條約都一定要籤訂。而且在清朝剛開始要求談和時,每次派出去的人都沒日本拒絕了,後來日本直接要求必須李鴻章來談判。
  • 晚清老照片,光緒寵愛的珍妃真實樣貌,李鴻章在籤訂《辛丑條約》
    端康皇貴太妃和她的族人的合影,怎麼感覺每個人長得都一個樣。晚清的時候成年的男性練習射箭的場景,一個一個的排隊的練習著!不過這些練武的人的確是沒有電視上看到的那麼瀟灑帥氣呢!吹奏樂器。晚清吹奏樂器的藝人。居然還有個小孩子在裡面。
  • 籤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的籤名為何是個「肅」字?真有心機!
    籤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的籤名為何是個「肅」字?真有心機! 李鴻章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在國際上李鴻章的名聲更加顯赫,他被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之一,而且排在俾斯麥、格蘭特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