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末時期中國籤訂《辛丑條約》後還有公款供國民出國留學?

2020-12-14 史事播映室

庚子賠款後建的留美學校

自古以來,中國人才輩出,無論是古代時候還是清末戰爭不斷的年代,依舊誕生大批各學界人才。而今天小編想跟大家探究的問題是,為什麼在清末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中國依然有大批的人出國留學,並且在八國聯軍戰爭之後中國與八國籤訂的《辛丑條約》明文規定要賠款各國關平銀4.5億兩,要知道,這個數目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那麼在這個情況下,為什麼當時的人還有錢出國留學呢?

先來看看當時的社會背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在公元1900年5月開始發動的,導火線是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為了瓜分和掠奪中國,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名開始進入中國。要知道,當時侵華的聯合國總人數高達5萬人,裝備精密,隊伍浩蕩,以當時清末政府的力量,根本無力抗衡,在5月到8月,北京城徹底淪陷,至於所死傷的中國人以及被搶奪的財富已經不能用具體的數目來表達了。經過接近半年的摧殘,清末政府於1901年5月正式接受列強四億五千兩賠款總額的要求,籤署了《辛丑條約》,該條約的籤訂標誌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對於那四億五千兩賠款,中國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於是這筆錢也被史稱為「庚子賠款」,西方人稱之為「拳亂賠款」。當時的清政府以關稅收入僅能抵償舊借外債,為籌還賠款,只能不斷往地方不斷在各方面加稅。但是因為在在償還該賠款時銀價跌落,各國堅持按"應還日期之市價易金付給",到1905年,鎊虧積欠120萬英鎊(合銀800萬兩)。4月26日清政府為支付這項差額,向滙豐銀行借款100萬英鎊,年息5釐,20年還清,本息合計1525000鎊。以關稅及山西省菸酒稅釐金作抵,債票按97%在倫敦發行,市價 99%~103%。這項借款實際是庚子賠款的追加負擔。

到了1909年起,以美國帶頭開始,俄、法、日、英、比、意、荷等國都開始將所攤浮益部分本利退回,完全充作提倡中國教育款項。那麼為什麼美國人會想用退賠的庚款辦學呢?當年美國伊裡諾大學的校長詹姆士在給羅斯福的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穫。""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來造就一批為美國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新的領袖。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為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後繼續利用庚子賠款選拔留學生。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到臺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新竹清華大學。

簡單來陳述就是當時每年都會派一定的人數赴各國留學,一切費用在各國退還的款項上抵消,直至抵消完畢。

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前,即甲午戰爭發動後,中國人去日本變得跟去上海一樣容易,更不需要籤證,隨著八國聯軍侵華打開國門後,自然而然奔赴各國的交通也隨之變得比以往方便,這也是出國留學的推動點之一。

相信當年出國留學後為中國培養了多少各學界的人才,他們分別是誰,就不需要小編一一介紹了,從積極角度來看,雖然西方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閉鎖的國門,但西方的文化思想與生活、生產方式等等的確對中國帶來了大部分積極的影響,正如庚子賠款一樣,凡事有好壞,但歷史遺留下來給後世思考的問題我們不容忽視。

相關焦點

  • 《辛丑條約》中國到底賠了多少錢?為啥有些國家會主動退還賠款?
    《辛丑條約》中國到底賠了多少錢?為啥有些國家會主動退還賠款?眾所周知,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清末是一段比較昏暗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泱泱中華就像案板上的魚肉一樣,被列強隨意蹂躪踐踏。換句話說,也就是《辛丑條約》中國到底賠了多少錢?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在籤訂辛丑條約後的10年,清政府就滅亡了。而在這之前,清政府連續3年還清本金,每年都要賠償1億兩左右的巨額賠款!如此巨額的賠款,也加速了清廷的滅亡。因為錢不夠,所以清政府就使勁的壓榨人民,結果辛亥革命就爆發了,直接將清廷給推翻了。
  •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巨額賠款都給清了嗎?
    清末的中國,飽受列強欺凌。清政府雖然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但苟延殘喘的清朝最終還是滅亡了。拋開割地不談,《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還要償還巨額的賠款。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1901年清朝又被迫籤訂了《辛丑條約》,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不平等條約。
  • 晚清老照片,光緒寵愛的珍妃真實樣貌,李鴻章在籤訂《辛丑條約》
    居然還有個小孩子在裡面。被美國騎兵俘虜的義和團團員,每個人都骨瘦如柴,臉上露出了一臉茫然的表情,他們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麼結果。1898年河南洛陽,地下排水管。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光緒后妃之中最受寵愛。
  • 大清因《辛丑條約》欠下巨款,大清沒了之後,這筆債款如何處理?
    為什麼?大清在列強眼中,畢竟是一個老牌帝國,英國對大清有所忌憚也是理所應當之事。而英國對大清,或者說對於中國又懷著極大的野心。至於什麼野心,那也是路人皆知。1842年,籤訂了《南京條約》。1858年,籤訂了《璦琿條約》、《天津條約》。1860年,籤訂了《北京條約》。1895年,籤訂了《馬關條約》。1901年,籤訂了《辛丑條約》。
  • 《辛丑條約》:萬劫不復的無底黑洞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 《辛丑條約》4.5億兩賠款,對應當時中國4.5億人口,恥辱因誰而生
    《辛丑條約》,也被稱作「辛丑各國條約」、「北京議定書」,是滿清政府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十一國所籤訂的一個條約,毫不誇張的說,它是中國近代史上最不平等、最喪權辱國的一個條約。辛丑條約籤訂現場條約主要有12款,另外還有19個附件,其中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四個大塊:道歉
  • 清朝在《辛丑條約》中賠了4.5億白銀 為何沒有割讓一寸國土
    最重要的一件則是:李鴻章與慶親王奕劻作為大清王朝的全權代表,與英、美、俄、德、日、奧、法、意、西、荷、比11國代表在北京正式籤訂了《辛丑條約》。為什麼是賠償4.5億白銀呢?這是因為,當時中國總人口為4.5億,西方列強按照每人賠償一兩銀子的標準,提出共計4.5億白銀的賠償要求,意在所有中國人進行懲罰,報復中國人的反帝愛國運動。《辛丑條約》對中國的損害超過了以前的任何一次不平等條約。李鴻章何嘗不知?他枯坐至夜深,突然大口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塊」。後來醫生診斷,判斷是胃血管破裂。
  • 清末賠款給列強多少錢?這些錢從哪裡籌措而來?
    籤訂南京條約1、第一筆賠款是1842年籤訂的《南京條約》,賠款白銀1700萬兩白銀;2、1860年籤訂《北京條約》,賠款1600萬兩白銀;3、1895年籤訂《馬關條約》,賠款3億兩白銀白銀;4、1901年籤訂《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
  • 歷史上的今天:清政府籤下第一個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歷史上的今天,1901年9月7日,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清政府籤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參與國代表合影《辛丑條約》是中國清朝和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美利堅合眾國)、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德意志帝國)俄(俄羅斯帝國)日(日本帝國)意(義大利王國)奧(奧匈帝國)西(西班牙王國)荷(尼德蘭王國
  •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如果不是李鴻章去籤的話,結果會如何
    也有人說他是賣國賊,籤訂了眾多的不平等條約。比較著名的兩個條約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這兩個條約的籤訂時期李鴻章身上最大的汙點。我們看一下如果籤訂這兩個條約的不是李鴻章,而是其他人會怎麼樣。
  • 如果清政府沒有籤訂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會怎樣?
    初中、高中的歷史課本一直強調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給中國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割地賠款,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但是籤訂這些條約有什麼必要性,如果清政府不籤訂這些條約,中國會怎樣單單一個南京條約,其籤訂過程與其中博弈就很複雜。
  • 在《辛丑條約》時,為何李鴻章拒絕和沙俄籤?李鴻章:曾戲耍過我
    在晚清時期,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軍事科技也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加上清政府實在是腐朽不堪,以至國雖大,但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時,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無可奈何之下,只得籤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賠款、割地、喪權等等。
  • 雍正時期與沙俄籤訂的條約,決定了貝加爾湖的歸屬
    聞一多先生曾在創作《七子之歌》時感嘆:「早在康熙籤訂尼布楚條約之時,既已經開始喪權辱國,也是不平等條約的開始」。而關於《尼布楚條約》究竟是平等條約,還是喪權辱國的退讓,網上近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實際上,不僅我們認為尼布楚條約不平等,俄羅斯同樣認為1689年雅克薩之戰後籤訂的這紙條約非常屈辱,認為是由於沙皇政府的懦弱無能,才導致俄羅斯籤訂條約失去了大片土地。
  • 《辛丑條約》規定了49個地方「停止科舉5年」,看看都是哪裡?
    《辛丑條約》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鎮壓義和團運動後,清政府為保住自身統治地位,和列強們籤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個條約可以說是標誌著中國徹底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那《辛丑條約》主要說了些啥呢?
  • 清末雖窮困賠款卻一分不欠,這一點就讓洋人非常佩服,很有骨氣!
    其他的暫且不論,但就清末對列強的賠款而言,清王朝雖然很窮,家無餘糧,但卻一分不欠,這一點讓友邦洋人都非常佩服。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清末三次大賠款,是否都還請了。《南京條約》籤約現場油畫1、賠款2100萬銀元的《南京條約》和賠款400萬兩白銀的《天津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英在南京籤訂了《南京條約》,大清賠償2100萬銀元。在中英《南京條約》中規定,賠款於4年內分做7次全部償清,「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數,則酌定每年每百元加息五元」。
  • 《馬關條約》、《二十一條》之前,中國和日本還籤訂過平等的條約
    直到明朝以後,形勢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晚清後,日本強迫中國籤訂了《馬關條約》,夥同其它國家與中國一起籤訂了《辛丑條約》,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給中國戴上一副又一副的枷鎖。不過,其實在此之前,中國還和日本籤訂過平等條約的。明朝之時,日本的各大名還競相向中華朝貢,他們把對華外交當做牟利的手段,甚至發生了爭貢事件。
  • 近代中國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賠了多少款?
    近代中國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賠了多少款?咱們先來說說籤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還籤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籤訂了《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和《天津條約》,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等等。甲午戰爭戰敗後,中日籤訂了《馬關條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交收遼南條約》,在其他列強的幹預下,清政府出3千萬兩白銀,贖回遼東半島的權益。
  • 外蒙古曾經是中國的 一部分,為什麼清末之後獨立了出去?
    外蒙古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清朝時期,康熙皇帝將漠北的喀爾咯蒙古納入了中國的版圖。然而從清末開始,外蒙古就一步步走向了獨立。 外蒙古是指與清朝結盟較晚的大漠以北蒙古部族,因受到準噶爾汗國的攻擊,他們與清朝結盟,共同對付準噶爾,此後正式歸附清朝。
  • 清朝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賠了多少錢?僅馬關條約就要賠4.5億
    自1842年,英國人當了個領頭羊,強迫清政府籤訂《南京條約》,之後便引發了一場浩大的蝴蝶效應,進入蒸汽時代的國家紛紛登陸,在這遼闊多金的清朝土地上,攝取一部分利益。在鴉片戰爭至宣統帝退位的七十年間,清王朝籤署了340份的不平等條約,前前後後需要賠償白銀13億兩。
  • 中國近代籤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及影響
    當然中國歷史上不平等條約籤訂時間和內容也是各位出題老師的寵兒,中國歷史上不平等條約都有哪些你需要了解一下~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籤訂的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 又稱《江寧條約》,1842年8月29日籤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