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宮開始愛上博物館

2021-02-08 人民資訊

《去博物館》,黃樂著、孫藝萌繪,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

提到故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旅遊景點」,但實際上,故宮的全稱是「故宮博物院」,它更多的功能應該是一個向大眾介紹中國階段性歷史發展進程的博物館。

作為一個在北京學習工作生活20年的人,對故宮仿佛有著不太一樣的情結。第一次去故宮是上世紀80年代,年齡還小,對故宮的印象是雜亂、無序,那個時候好像沒有太多文物保護的意識,甚至於隱約記得太和殿的內部我是進去過的,還摸過龍椅兩側的仙鶴香爐。後來到北京上大學,也曾經去過幾次故宮,但是印象都不好,端門廣場兩側莫名其妙的展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不過這種情況在上一任院長單霽翔上任之後大為改觀,故宮變得不一樣了,相信去過的人都能感受到。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關於故宮的出版物,其中有一本給孩子看的繪本《去博物館》引起了我的興趣,其實這本書寫的不只是故宮博物院,還有另外一個亞洲的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但因為這個博物館我沒去過,就主要說說故宮吧。

拿到這本《去博物館》第一感受是顏色鮮豔,封面是亮黃色和故宮的宮牆紅撞色搭配,有點像宮殿的紅牆黃瓦,給孩子看的書應該就是要顏色搶眼吧,比較容易引起小孩子的興趣。從目錄來看內容相當豐富,將有關故宮的方方面面,大到宮殿的設計建造,小到皇帝的生活起居,內文中都用可愛的插畫表現了出來,繪畫非常生動有趣,配的文字也很適合小朋友的閱讀習慣,當然更適合家長和孩子共讀。書中用明確的數字敘述了故宮的相關數據,比如故宮的長度和寬度,以及宮殿和房屋的具體數量,還有單霽翔院長在很多講座中提到的館藏文物具體數字1863404件/套,這些數字對於讀者直觀地了解故宮提供了很大幫助。

除了常規的知識,這本書裡面還提到了一些好玩的「冷知識」,比如故宮角樓的設計靈感是來自於蟈蟈籠,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額只有在冬至那天的中午十二點才能反射到太陽光,網紅「延禧宮」其實是一座被燒毀的爛尾樓,雖然沒有煙道但是故宮有巧妙的方法取暖等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識,相信看完這本書,哪怕是成人,你的知識庫也能比身邊的小夥伴提高一個層級。書裡還提到了故宮的萌物「御貓」,它們悠閒自在地生活在宮裡,故宮的工作人員會定時定點地投喂,還給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取了名字,它們不只可愛,還承擔了故宮的保衛任務──驅鼠,因為故宮是木結構的古建築,最怕老鼠的啃咬,每當夜幕降臨,這些「御貓」就化身為威武的「大內喵探」,能對老鼠起到震懾作用。

書中附贈了一本特別的小冊子,叫做「去博物館打卡護照」,期待拿到書的家長和小讀者能隨身攜帶這個小冊子,開啟你的故宮奇幻之旅。

作者:蘆巖

來源: 天津日報

相關焦點

  • 餵,你的小叮噹|愛上博物館
    「愛上博物館」四月的故宮是旅遊的淡季,此時的故宮杏花正盛,紅牆琉璃瓦映襯著粉紅嬌嫩的花,甚是好看
  • 雙語:故宮博物館開始在北京西北部建設分館
    為了將更多的文物展示給公眾,故宮博物院開始在北京的海澱區新建一個分館。   Located in Xiyuhe Village, the new museum compound will cover 62 hectares and have facilities with a total floor area of 102,000 square meters.
  • 了解一座城,就從這座城的博物館開始吧
    當我們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時,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博物館是最快融入這個座城市的捷徑。今天小編就帶您轉轉可以全方位了解北京文化的博物館。1.故宮博物院說到博物館,您大概第一個就想到了故宮吧。近幾年的各種古裝劇可是讓本就名滿全國的故宮直接帶上了博物館界的「熱搜榜單」。了解北京,就從故宮開始。
  • 文化走訪| 從零開始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機遇與挑戰並存
    兩年前,當正在建設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全球招聘館長時,吳志華沒有怎麼猶豫就放下工作三十餘年的政府公務員職位,擊敗逾十位應徵者後獲選。「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設項目,將在香港文化長遠發展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吳志華如是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2017年啟動,至去年7月大樓結構竣工,預計將在2022年7月開幕。
  • 越來越多人愛上博物館愛上傳統文化
    記者 趙迎昭 攝\視覺重慶   沒成為三峽博物館志願講解員之前,唐馨最大的愛好是逛商場;加入該館志願者團隊後,她仿佛走進了一個充滿無限魅力的新世界。「如今,我90%的休息時間都花在和博物館有關的事情上。」11月21日,唐馨講解完「壯麗三峽」展覽後對重慶日報記者說。   做志願者的這5年,唐馨逐漸愛上了博物館。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一個博物館用幾年時間,研發近萬種文化產品,造就一系列文化現象,其中奧秘在哪裡?運用知名館藏打造IP,助力產業提升文化內涵,拓展品牌影響力,它的意義和價值又在哪裡?這一個個問題,備受博物館同業關注。作為故宮博物院文創團隊中的一員,有一些思考和感受,與大家探討與分享。
  • 故宮與克裡姆林宮博物館全方位合作
    原標題:故宮與克裡姆林宮博物館全方位合作   7月3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克裡姆林宮博物館館長加加林娜代表雙方在北京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文物展覽、文物保護、科學研究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這標誌著雙方自2006年開始的合作進入更高階段。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開建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記者從故宮博物院獲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天(5月28日)舉行動土儀式,計劃於2022年竣工。去年6月29日,《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籤署,項目正式確定。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計劃佔地約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逾3萬平方米,坐落於西九文化區西部海濱,毗鄰藝術公園。據介紹,這座博物館將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管理運營,主要設施包括陳列展廳、臨時展覽廳、數字展示區、綜合活動室、演講廳、文化創意產品店和觀眾餐廳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開始與故宮博物院著手制定未來展覽和活動計劃,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正在籌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團隊。
  • 童趣故宮,讓孩子愛上故宮5——臺北數字故宮讓古代名畫FUN起來
    聽到小傢伙們不知真假的一番恭維後,白海青迅速啟動鷹眼搜索功能,很快鎖定了最後三隻十駿犬,並將他們帶到了故宮大廳。(別問白海青為何一開始不用鷹眼搜索,估計是電池有限吧 o(* ̄︶ ̄*)o)。知道為什麼說蒼猊是最與眾不同的了麼?
  • 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開始走向5G
    主辦方供圖單霽翔介紹故宮文創產業。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馬海燕)「我真不是網紅,是『被網紅』。」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24日在北京表示,「我就是在故宮博物院裡面看門,每天觀眾有序地走進這座博物館,我們做好服務」。他同時宣布故宮已經開始走向5G。
  • 從故宮到大英博物館,如何複製博物館IP的成功?
    【品橙旅遊】從故宮展覽、故宮文創,到故宮的貓、故宮的雪,再到最近被熱議的「故宮角樓咖啡」「故宮火鍋」和「紫禁城上元之夜」,作為一個即將迎來600歲生日的文化符號,故宮早已從一座博物館變成了一個號召力巨大的「IP」,從各方面滲入了民眾的家裡和心裡。
  • 博物館「牽手」數位技術 超1300萬人次「雲遊」故宮
    「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楊崇 攝)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司長羅靜介紹稱,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地實體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按下「暫停鍵」。國家文物局緊急部署,一個月的時間推出2000餘個在線展覽,月內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全年參觀人數的4倍以上;九館網上聯播,9小時內曝光6400萬次,視頻播放2800萬次,網絡話題突破2.5億次。而故宮博物院亦是「雲遊」擔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稱,通過「微故宮」觀眾可以實現隨時隨地「雲遊故宮」的願望。
  • 世界四大博物館,沒有故宮博物館我不服
    最近,《國家寶藏》第二期回歸了,作為我國三大博物館之首,故宮博物館也一直以豐富優質的文物及數量出名,展現我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那麼為什麼世界四大博物館沒有故宮博物館呢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一個博物館用幾年時間,研發近萬種文化產品,造就一系列文化現象,其中奧秘在哪裡?運用知名館藏打造IP,助力產業提升文化內涵,拓展品牌影響力,它的意義和價值又在哪裡?這一個個問題,備受博物館同業關注。作為故宮博物院文創團隊中的一員,有一些思考和感受,與大家探討與分享。
  • 故宮與大英博物館,網紅博物館的進擊之路
    ,故宮》,節目創新的「探秘+運營」的模式,創造了線上與線下的聯動;除此以外,故宮文創還開發出了故宮數字博物館、相關手機app、互動解謎遊戲、彩妝等產品。大英博物館在中國的運營公司名叫品源文華,品源文華原先是一家市場營銷策劃、諮詢公司,變更後開始推出零售業務。博物館運營是它主營業務之一,由它自己的設計團隊進行IP開發和產品變現。
  • 單霽翔談在香港設立故宮博物館:故宮是大家永遠的事業
    在梁振英與林鄭月娥的陪同之下,習近平見證了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兼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張建宗,與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單霽翔,籤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在合作協議籤署的第二天,本臺記者吳小莉與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單霽翔,就香港的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故宮博物院與香港的合作等話題,進行了一次相約問答。
  • 探秘:走進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這裡是松蘭書社,故宮香港,香港故宮,今天我們跟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總館長吳志華
  • 故宮三寶之一珍品五花肉現身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博物院」)近日罕見地將位列鎮館之寶之一,由19世紀中國清朝匠人用瑪瑙打磨而成的肉形石,出借給了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這件雕塑由不透明的瑪瑙在表面形成不同顏色層次的紋理,使它看上去如同一塊栩栩如生的東坡肉。
  • 【家鄉景點大盤點】世界遺產名錄之瀋陽故宮博物館
    作者:寶寶知道 夏季的微風我的家是在瀋陽市,如果你想感受瀋陽古老的文化氣息,那您最應該去的就是(瀋陽故宮)瀋陽故宮,又稱後金故宮、盛京故宮,2004年7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及瀋陽的明清皇家宮殿」項目,雖然現在去瀋陽故宮的人比較少了,但是瀋陽故宮的宏偉壯觀,依然沒有因為歲月的侵蝕
  • 博物館裡的親子課堂 | 臺北故宮博物院
    它成立於1965年,擁有藏品超過69.6萬件,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現在分為北部院區(簡稱北院)和南部院區(簡稱南院)兩部分。北院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或紀錄片中看到的那座,以藍黃色調為主的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既富麗莊嚴,又給人一抹清新之感。南院是2015年剛開的新館,以虛實結合的「墨韻樓」和「飛白館」構成,被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