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去獻血,結果醫生大吃一驚!這樣的血只能報廢,望周知!

2020-12-12 騰訊網

無償獻血原本是

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事兒

但近日,

市民許先生(化名)卻因此很糟心

這次去獻血不僅血沒獻成

還發現自己患有重度乳糜血

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抽血抽出「牛奶血」,和這類食物有關

近日,一位50歲左右的男士走進海寧市採供血點(人民醫院輸血科),想要參加無償獻血。這位男士姓許,有過兩次獻血的經歷,最近的一次是在2015年。

按照規定,獻血前,工作人員給許先生抽血化驗,檢查他的血型,看看是否貧血、患B肝等。

抽完血,醫師一看大吃一驚,在給許先生化驗抽出的大約5毫升血中,血清呈乳白色。

這是怎麼回事?海寧市人民醫院輸血科朱醫師介紹:「正常情況下,抽出的血液中,血清部分應該是澄清透明的。而許先生的血清則呈現乳白色,他患的是重度乳糜血也就是俗稱的『牛奶血』。」

△乳糜血清(左)和正常血清(右)

許先生身高大約180釐米,體重85公斤,有啤酒肚。

看到自己的血液,他自己也很詫異,他告訴醫師,自己平時很少運動,但飲食還算注意,只是當天多吃了幾塊肥肉

「今天獻血是獻不成了,你回去後再去醫院檢查一下,血脂有多高,需不需要治療。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千萬要杜絕了。」朱醫師這樣囑咐許先生。

那有人要問了

如果是身體健康的人

在抽血前吃了油膩的食物,

會有可能抽出乳糜血嗎?

為了證實這個可能性的存在,朱醫師自己做了實驗:在吃了油膩食物之後進行抽血,血清有輕度乳糜。

△輕度乳糜血清(左)

獻血者中有1%的人有牛奶血

那什麼是乳糜血,又為什麼會出現乳糜血呢?

朱醫師介紹,乳白色的部分,就是油脂

吃下去的脂肪經過小腸消化吸收後,變成細小的乳糜微粒進入血液,乳糜微粒多到一定程度時,血清就由清澈透明的淡黃色液體變成乳白色的粘稠液體。

因此,乳糜血一般和吃油膩食物、肥胖症、高血脂有關。

朱醫師介紹,如今的獻血者中,1%的人有乳糜血,但像許先生這樣重度乳糜血的,實屬少見。

乳糜血情況嚴重的,可能會誘發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血管堵塞、心腦血管疾病比如腦卒中、心梗等。

►乳糜血能輸給病人嗎?當然不能!

首先,「乳糜血」可能會影響檢驗結果,尤其是肝功能指標(ALT)會有異常偏高之現象。

其次,嚴重程度的「乳糜血」外觀達不到國家的血液質量標準,並且血液在冷藏過程中乳糜微粒可能凝集,較多量的乳糜微粒輸注到病人血液中可能會引起微血管堵塞。

「乳糜血」不僅不能輸給病人

也提示獻血者需特別注意自己

是否有血脂異常的狀況!

出現乳糜血怎麼辦

醫生建議,出現乳糜血,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並正確服藥。

同時在飲食方面也要合理選擇,忌辛辣、生冷、帶有刺激性的食物,減少脂肪的攝入,儘量多吃清淡的東西。

△紅燒肉(網絡圖)

積極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也能更好抵抗乳糜血的產生。

注意注意~

獻血前不能空腹,

不能吃油膩及高蛋白的食物!

為了您的健康

平時也要注意清淡飲食~

來源:海寧日報

編輯:蔡霞

校對:鄭珊珊、嚴儼

責編:羅建根

您的每一次分享,或許就能挽救一個無助的生命,

讓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得以團圓。

點擊【分享到朋友圈】

讓我們一起用愛心為生命加油!

【關注我們】

公眾帳號:浙江省血液中心(zjblood)

相關焦點

  • 獻血有沒有壞處?為什麼有人說醫生不願意獻血?
    沒感覺身體有什麼異樣,我老公獻血後有點兒饞,平時不怎麼吃肉獻血後特想吃。我一開始有點兒害怕,獻了一次之後什麼感覺也沒有!過幾天我有時間還去獻血,希望能為那些急需O型血的人獻上一份愛心,能為社會做出一點兒小小的貢獻!謝謝!@周大俠:我媳婦是熊貓血,獻過血,有獻血證。但分娩時需要備血,生產完後我滿醫院問大夫費用能不能減免,需要什麼手續,連問了4人,都不接我的話!
  • 聽說醫生從不獻血?獻血對身體到底有啥危害?今天一次性告訴你
    很多人說醫生從來不獻血,因為對身體有害,其實是假的,醫生也會積極的獻血,有時醫院還會組織醫生們獻血。 謠言的來源是大眾受到了傳統健康觀念的影響,擔心獻血會使得身體虛弱,傷元氣,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適度獻血是對身體有利的。人體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就算不獻血,血細胞也會走向衰老和死亡,最終變成血液垃圾。
  • 醫生從來不獻血?獻血有哪些好處?為啥獻血無償,用血卻要收費?
    「醫生自己從不獻血,因為獻血對身體有危害」,這實際上是謠言。獻血是一項公益行動,醫護人員一直是獻血的主力軍。因為他們知道,足夠的血液在一些緊急狀態下是挽救生命的基石。適量獻血無礙健康已被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千百萬獻血者所證實。
  • 聽說醫生從不獻血?獻血對身體到底有啥危害?是時候說出真相了
    你獻過血嗎?說到獻血,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汪炎平。11年間,他無償獻血106次,73600毫升,相當於15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被人們稱為「獻血大王」。然而,命運並沒有優待這樣一個好人。12月11日,一個噩耗傳來:汪炎平於12月10日下午不幸去世,年僅48歲。
  • 獻血到底有沒有壞處,為何醫生自己不獻血呢?護士說出答案
    現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在一些地方看著停放的獻血車,很多人其實都很像獻血,但是看到只是停著的一輛公交車就不敢獻血,畢竟現在人們的防範意識還是很高的,加上很多人都說獻血不安全,可能有感染疾病的情況發生。然而除了車之外,也有獻血屋,這裡面看著還是比較正規一些讓人比較放心,那麼獻血到底有沒有壞處,為何醫生自己卻不獻血呢?對此有護士揭露了真正內幕,其實答案並非我們想的那樣。醫生並非是不獻血的,因為一般來說一年獻血2次是最合適的,而醫生獻血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
  • 男子無償獻血十幾年,母親用血還需自費,血庫:無法證明母子關係
    導語:男子無償獻血十幾年,母親用血還需自費,血庫:無法證明母子關係無償獻血的人在自己或者家人生病以後需要用血時,可以申請免費用血。這個政策即是在鼓勵人們獻出愛心,也是對獻血人的一種肯定和表達謝意的方式。
  • 男子多年堅持獻血,母親生病需自費用血,人能證明卻沒有文件證明
    導讀:男子多年堅持獻血,母親生病需自費用血,人能證明卻沒有文件證明文/木邊雪人這一生總會遇到一些事,沒有人會不經歷一些磨難,所以在看到困難的人,有能力的人會選擇幫助,也會獲得一些幫助人的證書,這是對他的認可,也是對他的肯定,而人們得到這樣的證書也會很開心,助人為樂是一件好事,人們也都說好人會有好報,可是在張先生這裡好像並沒有,自己多年堅持獻血,母親生病卻需要自費用血,讓人有些心疼。
  • 武漢同濟急救醫生26年獻血百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武漢1月10日電(鮑捷 蔡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26年間,100次獻血5.5萬毫升。連日來,武漢抗疫一線英雄、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鄭凱的熱血故事感動了寒冬裡的江城。「這是新年最特殊的紀念!」2021年首日,鄭凱和往常一樣,來到武漢血液中心獻血。
  • 「熊貓血」男子車禍受重傷追蹤:10人「擼袖」獻血 「熊貓血」為啥...
    晨報融媒記者 王曉玲呼和浩特市26歲男子小王,因為在12月20日晚遭遇車禍,導致其胸椎、腰椎、腿部等多部位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失血過多。因小王系RH陰性A型血(即:熊貓血),急需社會同型血型的愛心人士給予獻血以挽救生命。
  • 醫生已成我國獻血主力軍,為何仍有人說醫生不獻血?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我國無償獻血人次和採血量實現了連續20年的持續增長。但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顯示,醫生、公務員、大學生、軍人獻血比率遠高於其他人,已成為獻血的主力軍。為什麼普通公眾不願意獻血呢?
  • 在獻血車上被認出,張文宏呼籲:獻血,不要摒牢,不然病人就摒不牢
    昨晚,在醫院忙完工作的「硬核醫生」張文宏悄悄來到了靜安區安義夜巷和我們熟悉的白大褂形象不同這次他鴨舌帽、口罩齊上陣「喬裝」成這樣的張文宏預備幹啥?原來,他悄悄登上一輛流動獻血車擼袖獻血救人▽昨天傍晚6點左右,安義夜巷裡上海市血液中心的流動獻血車上來了一位頭戴鴨舌帽的中年男子,他向護士表示獻血意願後便開始填寫獻血登記表。當他取下帽子,雖然還戴著口罩,但立即被同車的獻血者和護士們認出,正是硬核醫生張文宏。
  • 醫生提醒:獻血前3件事,獻血後2件事,先了解清楚再去獻血
    因此,定期獻血,相當於對機體進行小劑量的換血,對造血器官形成良性刺激,有利於身體健康。無償獻血是獻愛心的體現,很多人都會定期去獻血。不過,獻血前後的這些注意事項你都知道嗎?獻血前的注意事項飲食清淡。在準備去獻血之前, 要避免食用油膩的食物,否則可能出現脂肪血,不但影響血液質量,還會導致血液的浪費。因此,打算去獻血之前的幾餐裡,要保證飲食清淡,不吃高脂肪的食物,當然,也不能空腹獻血,避免引起頭暈、心慌等不良反應。適當喝水。獻血之前適當喝些水,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獻血過程進行得更加順利。
  • 「習馬會」之後,看一看臺灣地區的無償獻血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從20歲開始參與無償獻血,而目前臺灣獻血年齡是從17歲到65歲,對快滿65歲的他來說,建議獻血年齡上限應放寬;馬英九打趣說,不然"對我們有歧視"。馬英九回憶,他從大學時代開始獻血,是受到一位學姐的影響。這位學姐個頭小小的,念臺大醫學系,寫了一篇文章講獻血的過程,他看了覺得很慚愧,七尺之軀竟然沒去獻血。
  • 獻血第二天就重感冒:親歷者揭秘獻血流程,真有那神秘嗎
    我母親曾經獻血過兩次,在第二次獻血後就遭遇了嚴重的感冒,三天才痊癒。而我本人,以及我身邊一些獻血者,卻沒有出現什麼不良反應。我到目前為止一共獻血過兩次,一次去的省血液中心,來一次是獻血日,有獻血車來學校。兩次人都不少,看來大家對獻血的熱情還挺高。這裡以我的第二次獻血經歷為主,介紹一下獻血的主要流程以及注意事項。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醫生從不獻血,是真的嗎?
    謠言獻血對身體有危害,醫生自己從不獻血。闢謠獻血是公民將自身的血液或者血液中的某種成分無償捐獻給專業血液中心儲存,供需要輸血的患者搶救生命的行動。以全血為例,國家要求每次每人獻血量為200~400mL,每次獻血間隔時間不少於6個月。獻血對人體是否有危害呢?血液中主要包括血細胞和血漿。血細胞以紅細胞為主,其次是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中90%是水,其餘為蛋白質、鈉、鉀、激素、酶等人體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物質。
  • 獻血對我們的身體影響如何?知道真相之後你還會繼續獻血嗎?
    這個話題作為醫務工作者很難去討論,因為獻血是種奉獻行為,基於本身的精神品質。沒有任何研究表明獻血對自己的健康有益,也沒有研究表明對自己的身體有傷害,這裡是說對自己的身體,我和我的同事以及大學的同學都曾獻過血,都沒有什麼不舒服的表現。
  • 獻血到底是好是壞,都說醫護人員不願意獻血?是真的嗎
    為什麼醫護人員不願意去獻血呢?儘管之前血站通過網絡電視,或者是報紙等一些媒體,發表了很多醫生獻血的圖文事實,但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卻總能聽到,有很多人質疑和詆毀醫生,面對這樣的質疑,我們也只能用行動來告訴他們,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和病人打交道,其實我遇到不少重症患者,他們需要輸血,所以說我們深深的知道,血液對於患者來說是多麼寶貴,你也知道獻血的重要性,是誰說醫生和工作人員不獻血的
  • [揭秘]記者調查北京有償獻血黑市 400cc交易價達千元
    由此,一些血託抓住患者家屬急於用血動手術的心理,鑽家庭互助獻血的漏洞,通過聯繫患者家屬並向家屬要高價,同時低價找來獻血者,從中賺取高額差價。  該讀者稱,被血託拉去獻血的人,一般都是農民工或者貧困學生,認為「獻血能拿點錢挺好的」。血託找人獻血,完全不會考慮獻血者的身體健康,在獻血者身體條件不符合獻血的情況下,血託會慫恿獻血者向醫生隱瞞實情,以獲得獻血資格。
  • 獻血對身體有益,還是有害?這3個真相,醫生未必會告訴你
    有人認為獻血有害健康,並不值得; 有人認為獻血容易,但等自己要"無償用血"的時候太難了; 有人認為自己無償獻血,卻轉手被醫院拿來"創收"…… 類似的爭議還有很多,今天金醫生就來認真地跟大家"揭露"獻血的一些真相。
  • 雲南男子30年獻血人生 花甲生日帶著兒子來獻血
    生日,他這樣紀念  7月17日9時41分,呂林父子靜靜地躺在雲南昆明血液中心成分血採集室的床上。窗外,淅淅瀝瀝的雨突然停了,陽光透過藍色窗簾照了進來,明亮耀眼。與兒子呂帥(左一)相伴在雲南昆明血液中心獻血  呂林,生於1957年7月17日,今天是他60歲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