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神起碇
且說,當時由於百姓貧窮,所建祠宇,僅是寥寥數椽,但十分靈驗,每天參拜之人源源不絕,香火極為鼎盛。一天,外地商人三寶貨船泊於湄洲島,次日起碇開航,卻膠著不動,無法啟航。水手潛入水底察看,看見一怪物坐在碇上,大家十分驚慌。商人三寶打聽本地何神最靈?漁民告之,是「通賢靈女」。三寶立即登山入祠,誠懇祈禱:「如神靈保佑,驅走怪物,當捐資擴建廟宇。」三寶祈畢,回至船上,果然順利起碇啟航,並獲大財!三寶履踐諾言,捐出巨金,擴建祖廟,遂成規模。
枯宋元佑元年,蒲東有寧海,漂以枯槎,光氣夜現,當夕我天后託夢鄉人,方知神後當年顯聖槎也,遂建塑像崇祈。
顯夢闢地
默娘升天之後,湄洲百姓非常懷念。大家頓失依託,十分失落,故日思夜想。忽然一天晚上,湄洲百姓都發同一個夢,夢見她對大家說,為了排除思念之苦,可在她升天地方建立祠廟,供奉香火。有事時只要在廟中祈禱,即可得到她的庇佑和幫助。第二天,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同一個夢,都認為是默娘之意,高興異常,就立刻從各家各戶搬來磚瓦木料,沒幾天就把廟蓋好了,名「通賢靈女祠」,並安了牌位,稱「通賢靈女」。宋元祐元年,在莆田之東的寧海橋頭,海面忽然漂來一根巨木,其狀古怪,晝夜發光,沉重異常,無法撈起,也不隨潮漂走。晚上,鄉人得夢說是媽祖送來備刻全身之用。於是,湄洲人具禮迎木,刻為神像。
燒陳長五
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海賊陳長五兄弟三人,為惡多端,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於興化、泉州及漳州三郡,官兵無可奈何,百姓苦不堪言。八月,賊眾三舟在湄洲島登陸入廟,祈禱於媽祖神前而不應,因怒而解衣裸體,臥於廟前欄下。媽祖放神火燒之,三賊懼驚,退遁舟中。第二天早晨,三隻賊船全部出港。忽而天日晦暝,風雨驟至,雷聲大作,海浪滔天。等到雨歇天晴,海賊三舟已被吹至沙灘之上,擱淺不動。憲使王鎔會兵擊之,追至福清,悉數捕獲。郡守徐公上疏媽祖神助之功勳,並奏請朝廷,皇上封誥「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澎湖助戰
傳說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東渡攻打澎湖,軍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戰,個個英勇向前,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臺灣。後來清兵強攻澎湖七晝夜,並臺灣統一。當時清兵出戰攻澎之日,媽祖派千裡眼、順風耳二神將助戰,即媽祖"澎湖助戰"的神話故事。
託夢除奸
明嘉靖年(1522年),奸臣嚴嵩,專權朝政,為害朝野,百姓水火,怨聲鼎沸。御史林潤,為人正直,忠貞清廉,不忍嚴嵩貪汙腐敗,意欲草擬奏章,彈劾嚴嵩,但又擔心嚴嵩勢力浩大,若聖上不準,必受加害。不決之際,夜得一夢,夢見媽祖告之:「公信忠誠,彈劾嚴嵩,奏本一上,必得批准。」林潤夢醒,知是媽祖神示,皆因嚴嵩積惡,人神共憤,天理不容,故大膽上疏,彈劾嚴嵩。果得皇上準奏,為國除奸,為民除害,天下稱慶!朝廷為媽祖建廟於涵江,四時祭祀,以謝媽祖懲惡除奸之恩!
神女搭救
傳說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颶風,帆船差一點覆沒,急忙呼神女搭救,喊聲剛剛結束,大海突然風平浪靜起來,洪氏躲過了滅頂之災。
聖泉救疫
傳說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興化一帶發生瘟疫,無藥可治,媽祖託夢給白湖一村民,說離海邊不遠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療愈疫病。第二天群眾前去控掘並取水飲用,果然靈驗。消息傳開後,遠近人都來取水,絡繹不絕,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這口井被譽為「聖泉」。
託夢建廟
傳說宋紹興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東五裡處的白湖這個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夢神指地立廟,隨後驗其地果然是吉地,於是建廟,第二年廟建成。宋紹興三十年,海寇侵擾,百姓到廟裡祈禱,忽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敵畏懼而退。後來又來侵犯,再次顯靈威,很多敵寇被官軍擒獲。
佑助收艇
傳說康熙二十一年,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臺澎,因缺風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風,戰艦上小艇被風颳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風停息後,命令出海尋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灣中,艇上人報告說:昨夜波浪中見船頭有燈光,似人攬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為感動,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宮,重塑媽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妝樓、朝天閣,並請回媽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甘泉濟師
據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軍水師提督施琅奉旨率三萬水兵駐紮平海,等待乘風東渡臺灣。當時正遇到乾旱,軍中缺水。平海天后宮旁有一被填廢井,施琅命令挖掘,並暗向媽祖祈禱,井挖好後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難,泉水從此不竭。施琅以為這是神賜甘泉濟師,親書「師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